时值年节,徐州境内一处不过万人的小镇地方,小镇上也处处洋溢着岁末的喜庆。
爆竹碎红点缀着未化的积雪,家家户户门上新贴的桃符鲜艳夺目,空气中弥漫着炊烟与腊肉的香气。然而,这一片祥和之气,却与镇西头那座高墙深院、门庭冷落的李府老宅格格不入。
一匹瘦骨嶙峋但神骏异常的白马,驮着一位白衣客,踏着青石板路,嘚嘚而来。马背上的李牧蝉,一身素白布袍洗得发旧,头戴宽檐斗笠,遮住了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刚毅的下颌和一双深潭般的眼睛。
他在李府老宅那对斑驳的朱漆大门前勒住马缰,斗笠微抬,目光扫过门前石狮上厚厚的尘土、檐角密结的蛛网,以及那把锈迹斑斑、虚挂着的铜锁。四周孩童的嬉闹声远远传来,更反衬出此地的死寂。
四十载光阴,弹指而过。记忆中,这门庭虽不若如今这般阔大,却也是车马往来,仆从如云。
那一夜,仇家骤至,火光冲天,他浴血杀出重围,身负重伤,不得已远遁海外,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于异域孤岛上挣扎求生,遇到前辈高人传授绝顶武学, 数十年来,他更将一身家传武学磨砺至化境。
如今归来,故宅规模扩大数倍,显是后人勤勉,光耀了门楣,可为何……为何竟是这般破败景象?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莫非……是当年仇家不死心,寻踪至此,将李家满门……他不敢再想。又或是,他的儿子李从礼出了什么惊天变故,才举家仓皇迁徙,连祖业都弃之不顾?
他翻身下马,身形轻捷如羽,落地无声。伸手轻轻一推,那看似沉重的门扇竟“吱呀”一声开了,原来门闩早已腐朽断裂。
院内,荒草没膝,残垣断壁间,唯有几株老梅兀自开着冷艳的花,算是给这片废墟带来一丝凄凉的生机。
他缓步而行,指尖拂过廊柱的刀剑刻痕,查验屋舍内的积尘与散落的杂物。并无激烈搏杀的明显痕迹,但也绝非从容离去的模样,许多笨重家具、甚至一些看似值钱的器物都遗留在原地,覆着厚厚的灰。
李牧蝉感觉心情有些沉闷,似乎距离他心中那个最坏的猜测,已经越来越近。
他牵马走出老宅,掩上门,走向最近一处尚有炊烟升起的人家。叩开门,是一位满面皱纹的老丈。
李牧蝉压下心中焦灼,拱手为礼,嗓音因长年寡言而略带沙哑,询问这李家老宅何以荒废至此。
老丈见他风尘仆仆,气度不凡,虽疑其来历,还是叹了口气道:“客官是问李府啊?唉,说来也是俺们小镇的荣耀。”
“李家的家主李从礼李老爷,如今可是了不得的大官啦!听说是在临安府那边,当上了什么……淮南东路的经略安抚使!三年前,朝廷的任命下来,李老爷就举家南迁,去那繁华之地赴任去了。这老宅子,就这么空了下来,可惜了的……”
淮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李牧蝉闻言,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不是仇杀,不是祸事,竟是儿子做了南朝的封疆大吏!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欣慰,有骄傲,也有几分物是人非的怅惘。他谢过老丈,重新跨上白马。
抬头望向冬日苍茫的天空,他长长吁出一口气,白雾氤氲中,眼神变得坚定。
四十年浪迹天涯,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终究不能带进黄土。
李氏先祖传下的武学绝技,绝不能就此断绝。必须尽快找到从礼,在他的后人中,寻觅根骨佳、悟性高的良材美质,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方能告慰先祖,不负这身本事。
不再犹豫,李牧蝉一抖缰绳,白马长嘶一声,四蹄翻腾,踏起一路雪泥,朝着淮南东路的方向,疾驰南下。
---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济南府,安抚使衙门大堂内,却是另一番紧张景象。
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韩牧、李从礼和辛肃三人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
三人望着沙盘,他们所议,正是北方草原上那只日益膨胀的巨兽——蒙古。
“铁木真吞并克烈部后,虽实力大涨,但蔑儿乞残部西遁,乃蛮部太阳汗盘踞西方,塔塔儿人余孽未清,草原远未一统。”
李从礼指着沙盘上蒙古高原的区域,缓声道,“此时他理应稳固内部,清除异己才是。”
辛肃接口道:“不错。且金国虽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始终视蒙古为心腹之患。铁木真若有大动作,金廷岂会坐视?”
韩牧目光深邃,盯着代表蒙古的那片区域,沉默不语。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远超这个时代认知的历史轨迹。
那个名叫铁木真的男人,将如何以风暴般的速度统一蒙古,然后摧枯拉朽般扫平西夏、踏碎金国、远征花剌子模……直至他的子孙建立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正当他沉思时,堂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忠义军都统制杨铁心一身风尘,手持一封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大步闯入,声若洪钟:“前辈,两位大人!从西夏那里传回八百里加急军情!”
堂内三人霍然起身。韩牧接过军报,迅速展开,目光一扫,脸色微变。他沉声道:“西夏国边境大将于不久前率精兵两万,围歼蒙古先锋三千骑兵。铁木真闻讯震怒,已集结五万铁骑,宣称要报此仇,准备御驾亲征,誓要一战攻灭西夏国!”
“什么?”辛肃和李从礼同时惊呼。这个消息太过突兀。
“这蒙古大汗竟有这般魄力?”辛肃快步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西夏、蒙古、金、西辽的疆域。
“西夏虽弱,据守坚城,非旦夕可下。草原内部,蔑儿乞人虎视眈眈。金国完颜永济再昏庸,也不会放过这等良机。若金军北上,截断铁木真归路,与西夏东西夹击,蒙古危矣!”
“届时北方大乱,正是我朝挥师北伐,收复汴京、中原的绝佳时机!”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李从礼较为持重,沉吟道:“世侄所言有理。但铁木真能以弱胜强,统一大半蒙古,绝非鲁莽之辈。他此举……莫非有我等未能看透的深意?或是西夏国内有变,给了他可乘之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一直沉默的韩牧。
韩牧走到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那片广袤的北方土地,最终定格在“蒙古”二字上。他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清晰:“不,铁木真没有疯。恰恰相反,他比我们所有人都看得更远,动得更快。”
他顿了顿,环视三人,语气凝重得如同铅块:“我们绝不能以常理来揣度铁木真,也绝不能低估他和他的蒙古铁骑。草原内部的敌人?”
“在他绝对的实力面前,不过土鸡瓦狗。西夏的城池?或许能阻挡一时,但绝对无法承受蒙古人持续不断的疯狂进攻。至于金国……”
韩牧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完颜永济和他那些沉迷酒色的勋贵,早已失了祖先的悍勇。他们或许会陈兵边境,但绝不敢真正倾力北上,与挟怒而来的铁木真决一死战。他们只会龟缩在长城之后,祈祷蒙古人抢够了西夏就会退兵。”
“可是,国师,万一……”杨铁心忍不住开口。
“没有万一。”韩牧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我担心的,从来不是铁木真会败。我担心的是,他赢得太快,太彻底。一旦西夏臣服,蒙古就将获得梦寐以求的工匠、物资和进攻金国的战略侧翼。”
“到那时,整个北方的均势将被彻底打破,一头完全挣脱束缚的猛兽,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大堂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炭火盆偶尔爆出一两声噼啪轻响,更添压抑。
韩牧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西夏的位置,然后缓缓向南,移过黄河,掠过中原,最终,落在了“宋”字的疆域上。
“我们必须立刻积极备战,调整策略。”韩牧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旦三国有任何局势变动,都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加速整顿两淮、京湖军备,加固城防,广积粮草。北方巨变在即,我大宋……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北方,仿佛已能看到那支即将席卷天下的铁骑洪流。
喜欢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爆竹碎红点缀着未化的积雪,家家户户门上新贴的桃符鲜艳夺目,空气中弥漫着炊烟与腊肉的香气。然而,这一片祥和之气,却与镇西头那座高墙深院、门庭冷落的李府老宅格格不入。
一匹瘦骨嶙峋但神骏异常的白马,驮着一位白衣客,踏着青石板路,嘚嘚而来。马背上的李牧蝉,一身素白布袍洗得发旧,头戴宽檐斗笠,遮住了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刚毅的下颌和一双深潭般的眼睛。
他在李府老宅那对斑驳的朱漆大门前勒住马缰,斗笠微抬,目光扫过门前石狮上厚厚的尘土、檐角密结的蛛网,以及那把锈迹斑斑、虚挂着的铜锁。四周孩童的嬉闹声远远传来,更反衬出此地的死寂。
四十载光阴,弹指而过。记忆中,这门庭虽不若如今这般阔大,却也是车马往来,仆从如云。
那一夜,仇家骤至,火光冲天,他浴血杀出重围,身负重伤,不得已远遁海外,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于异域孤岛上挣扎求生,遇到前辈高人传授绝顶武学, 数十年来,他更将一身家传武学磨砺至化境。
如今归来,故宅规模扩大数倍,显是后人勤勉,光耀了门楣,可为何……为何竟是这般破败景象?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莫非……是当年仇家不死心,寻踪至此,将李家满门……他不敢再想。又或是,他的儿子李从礼出了什么惊天变故,才举家仓皇迁徙,连祖业都弃之不顾?
他翻身下马,身形轻捷如羽,落地无声。伸手轻轻一推,那看似沉重的门扇竟“吱呀”一声开了,原来门闩早已腐朽断裂。
院内,荒草没膝,残垣断壁间,唯有几株老梅兀自开着冷艳的花,算是给这片废墟带来一丝凄凉的生机。
他缓步而行,指尖拂过廊柱的刀剑刻痕,查验屋舍内的积尘与散落的杂物。并无激烈搏杀的明显痕迹,但也绝非从容离去的模样,许多笨重家具、甚至一些看似值钱的器物都遗留在原地,覆着厚厚的灰。
李牧蝉感觉心情有些沉闷,似乎距离他心中那个最坏的猜测,已经越来越近。
他牵马走出老宅,掩上门,走向最近一处尚有炊烟升起的人家。叩开门,是一位满面皱纹的老丈。
李牧蝉压下心中焦灼,拱手为礼,嗓音因长年寡言而略带沙哑,询问这李家老宅何以荒废至此。
老丈见他风尘仆仆,气度不凡,虽疑其来历,还是叹了口气道:“客官是问李府啊?唉,说来也是俺们小镇的荣耀。”
“李家的家主李从礼李老爷,如今可是了不得的大官啦!听说是在临安府那边,当上了什么……淮南东路的经略安抚使!三年前,朝廷的任命下来,李老爷就举家南迁,去那繁华之地赴任去了。这老宅子,就这么空了下来,可惜了的……”
淮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李牧蝉闻言,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不是仇杀,不是祸事,竟是儿子做了南朝的封疆大吏!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有欣慰,有骄傲,也有几分物是人非的怅惘。他谢过老丈,重新跨上白马。
抬头望向冬日苍茫的天空,他长长吁出一口气,白雾氤氲中,眼神变得坚定。
四十年浪迹天涯,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终究不能带进黄土。
李氏先祖传下的武学绝技,绝不能就此断绝。必须尽快找到从礼,在他的后人中,寻觅根骨佳、悟性高的良材美质,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方能告慰先祖,不负这身本事。
不再犹豫,李牧蝉一抖缰绳,白马长嘶一声,四蹄翻腾,踏起一路雪泥,朝着淮南东路的方向,疾驰南下。
---
几乎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济南府,安抚使衙门大堂内,却是另一番紧张景象。
炭火盆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韩牧、李从礼和辛肃三人正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沙盘前。
三人望着沙盘,他们所议,正是北方草原上那只日益膨胀的巨兽——蒙古。
“铁木真吞并克烈部后,虽实力大涨,但蔑儿乞残部西遁,乃蛮部太阳汗盘踞西方,塔塔儿人余孽未清,草原远未一统。”
李从礼指着沙盘上蒙古高原的区域,缓声道,“此时他理应稳固内部,清除异己才是。”
辛肃接口道:“不错。且金国虽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始终视蒙古为心腹之患。铁木真若有大动作,金廷岂会坐视?”
韩牧目光深邃,盯着代表蒙古的那片区域,沉默不语。他脑海中浮现的是远超这个时代认知的历史轨迹。
那个名叫铁木真的男人,将如何以风暴般的速度统一蒙古,然后摧枯拉朽般扫平西夏、踏碎金国、远征花剌子模……直至他的子孙建立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正当他沉思时,堂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忠义军都统制杨铁心一身风尘,手持一封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大步闯入,声若洪钟:“前辈,两位大人!从西夏那里传回八百里加急军情!”
堂内三人霍然起身。韩牧接过军报,迅速展开,目光一扫,脸色微变。他沉声道:“西夏国边境大将于不久前率精兵两万,围歼蒙古先锋三千骑兵。铁木真闻讯震怒,已集结五万铁骑,宣称要报此仇,准备御驾亲征,誓要一战攻灭西夏国!”
“什么?”辛肃和李从礼同时惊呼。这个消息太过突兀。
“这蒙古大汗竟有这般魄力?”辛肃快步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西夏、蒙古、金、西辽的疆域。
“西夏虽弱,据守坚城,非旦夕可下。草原内部,蔑儿乞人虎视眈眈。金国完颜永济再昏庸,也不会放过这等良机。若金军北上,截断铁木真归路,与西夏东西夹击,蒙古危矣!”
“届时北方大乱,正是我朝挥师北伐,收复汴京、中原的绝佳时机!”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李从礼较为持重,沉吟道:“世侄所言有理。但铁木真能以弱胜强,统一大半蒙古,绝非鲁莽之辈。他此举……莫非有我等未能看透的深意?或是西夏国内有变,给了他可乘之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一直沉默的韩牧。
韩牧走到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那片广袤的北方土地,最终定格在“蒙古”二字上。他摇了摇头,声音低沉而清晰:“不,铁木真没有疯。恰恰相反,他比我们所有人都看得更远,动得更快。”
他顿了顿,环视三人,语气凝重得如同铅块:“我们绝不能以常理来揣度铁木真,也绝不能低估他和他的蒙古铁骑。草原内部的敌人?”
“在他绝对的实力面前,不过土鸡瓦狗。西夏的城池?或许能阻挡一时,但绝对无法承受蒙古人持续不断的疯狂进攻。至于金国……”
韩牧的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完颜永济和他那些沉迷酒色的勋贵,早已失了祖先的悍勇。他们或许会陈兵边境,但绝不敢真正倾力北上,与挟怒而来的铁木真决一死战。他们只会龟缩在长城之后,祈祷蒙古人抢够了西夏就会退兵。”
“可是,国师,万一……”杨铁心忍不住开口。
“没有万一。”韩牧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我担心的,从来不是铁木真会败。我担心的是,他赢得太快,太彻底。一旦西夏臣服,蒙古就将获得梦寐以求的工匠、物资和进攻金国的战略侧翼。”
“到那时,整个北方的均势将被彻底打破,一头完全挣脱束缚的猛兽,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大堂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炭火盆偶尔爆出一两声噼啪轻响,更添压抑。
韩牧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西夏的位置,然后缓缓向南,移过黄河,掠过中原,最终,落在了“宋”字的疆域上。
“我们必须立刻积极备战,调整策略。”韩牧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一旦三国有任何局势变动,都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加速整顿两淮、京湖军备,加固城防,广积粮草。北方巨变在即,我大宋……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北方,仿佛已能看到那支即将席卷天下的铁骑洪流。
喜欢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