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卫生所就设在大队部旁边的一间小屋里,说是卫生所,其实也就一张桌子、两个药箱,还有些常用的红药水、纱布和止痛片。
负责这事的是大队长的三弟,按辈分算,是刘老三的三叔。
村里人都喊他刘大夫,虽说没正经学过医,可在公社卫生院进修过半年,对付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还算在行。
大队长带人上山找人时,压根没想起叫他——一来是急着找人,二来心里憋着气,觉得这仨小子是自找苦吃,等抬回来再说也不迟。
刘老三他们被抬回大队部时,已经是后半夜。
几人被扔在木头炕上,冻得嘴唇乌青,刘老三那只被砸伤的手肿得像个馒头,还保持着不自然的扭曲姿势。
大队长叉着腰在屋里转圈,脸色铁青,直到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才抬头道:“人呢?赶紧让他看看!”
被叫来的村民喘着气回话:“去叫了,刘大夫这就来!”
没一会儿,刘大夫披着件厚棉袄,揉着眼睛进来了,头发睡得乱糟糟的,一脸不耐烦:“大半夜的,闹什么鬼?”
等看清躺着的人,尤其是看到刘老三那只变形的手,他的瞌睡瞬间醒了大半,眉头拧成了疙瘩:“小三儿这是咋了?跟人打架了?”
“别管咋了,先看看人!”大队长没好气地说,“还有气没?”
刘大夫蹲下身,先摸了摸刘老三的额头,又翻了翻他的眼皮,最后才看向那只肿得吓人的手。
他捏着刘老三的手腕试了试脉搏,又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受伤的手指,刘老三疼得“唔”了一声,眉头皱成一团。
“骨头怕是裂了。”
刘大夫站起身,脸色凝重,“我这儿治不了,得去公社卫生院拍片子。
还有这俩,冻得厉害,先灌点姜汤暖暖身子,再裹严实了捂汗,不然得落下病根。”
他一边说,一边从药箱里翻出药水和纱布,先给瘦猴和矮胖子擦了擦冻裂的脸颊,又往他们嘴里塞了几片止痛片。
轮到刘老三时,他看着那只手,叹了口气:“这手得先固定住,不然乱动更麻烦。”
大队长在一旁听着,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裂了骨头?
这得是多大的力道才能弄成这样?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顾从卿那伙人干的!
“等他们缓过来,看我怎么收拾他们!”大队长咬着牙,拳头攥得死紧。
刘大夫没接话,只是默默地用夹板固定住刘老三的手,缠上厚厚的纱布。
屋里的煤油灯忽明忽暗,照得几人脸上都带着股阴郁——这伤,这冻,明摆着是被人刻意折腾过的。
窗外的天渐渐泛起鱼肚白,寒风依旧在院子里打着旋,大队部里弥漫着酒精和草药的味道,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火药味。
谁都清楚,刘老三这伤,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而此时的知青点,顾从卿已经起身,正帮着王玲生火做饭。
锅里的红薯粥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飘满了小屋。
他看了眼窗外亮起来的天色,平静地说:“今天不知道他们敢不敢过来。”
秦书点点头:“该来的总会来。”
王玲握着锅铲的手紧了紧,却没说话,只是把馒头蒸得更实了些——吃饱了,才有力气应对接下来的事。
刘大夫捻着刘老三手腕上的脉搏,又仔细检查了那只肿得发亮的手,指腹划过变形的关节,眉头拧得更紧了。
他今年四十四,小时候被送去城里的亲戚家读过几年书,是刘家这一辈里少有的“文化人”,后来村里选赤脚大夫去进修,自然就落到了他头上。
或许是早年离家读书的缘故,他跟大队长这些兄长、还有刘老三这些晚辈的关系向来淡淡的,平日里除了看病,很少凑在一块儿。
但此刻看着刘老三那只明显遭过重创的手,他语气里还是带上了几分凝重:
“二哥,”他抬头看向大队长,声音压得很低,“小三这手不是简单的磕碰。
你看这指骨的错位方向,还有掌骨上的淤青,明显是被人用硬东西砸过,还狠狠踩过——下手够狠的。”
大队长心里一沉,脸色更黑了:“就不能在村里治?”
“我这儿哪有这本事?”刘大夫摇了摇头,指了指刘老三依旧昏迷的脸,“骨头裂了至少三根,还可能伤着筋络。
天亮了赶紧套车送县里医院,拍个片子看看,要是耽误了,这手怕是真要废了,往后连锄头都扛不动。”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大队长心上。
刘老三再混账,也是刘家的根,真成了残废,他这当二叔的脸上也无光。
他盯着刘老三那只被纱布裹得严严实实的手,心里的火气和恨意像野草似的疯长——这些知青,是真敢啊!
刘大夫见他脸色铁青,没再多说,转身从药箱里拿出几包草药:“先煎了给他灌下去,能缓点炎症。
另外俩就是冻着了,灌点姜汤捂汗就行,没啥大事。”
他收拾好药箱,临走前又看了眼昏迷的刘老三,眉头还是没松开。
虽说跟这些亲戚不亲近,但毕竟是血脉连着,被人这么往死里折腾,心里终究不是滋味。
只是他也清楚,这事的起因怕不简单,小三儿那性子,平日里没少欺负人,这次栽了这么大跟头,怕是撞到硬茬了。
大队长捏着那包草药,指节泛白。
窗外的天色已经蒙蒙亮,鸡叫声此起彼伏,可他心里却一片冰凉。
送县里?
这一路来回得两天,还得花钱,这笔账,自然也得记在顾从卿头上。
他转身对旁边的村民说:“去,把村里的牛车套上,再叫俩壮实的,天亮就送县医院!”
村民应声跑了出去,屋里只剩下刘老三几人昏迷中发出的哼唧声和大队长粗重的呼吸声。
他望着门外知青点的方向,眼神阴鸷得像要滴出水来——这笔账,他记下了。
刘老三几人还在昏沉中哼哼,没人能说清是谁动的手,但大队长和几个家长心里跟明镜似的——村里谁敢对刘家的人下这狠手?
除了知青点那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新知青,再无旁人。
更何况,两拨人早就结了梁子,上次刘老三被捆在树上的事还没过去多久,这次八成是又去招惹人家,才落得这般下场。
“肯定是顾从卿那小子!”刘母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我就说他不是好东西!下手这么黑,是要毁了我家老三啊!”
瘦猴娘和矮胖子娘也跟着抹泪,一边哭一边骂,话里话外都指着知青点。
可骂归骂,孩子还躺在那儿昏迷不醒,为了孩子的身体,明天跟着进城检查一下最好,刘老三的手更是耽误不得。
几个当爹妈的也顾不上别的,爬起来就往家跑,翻箱倒柜地找钱找票——去县里医院,哪样不得花钱?
刘老三他爹把炕洞里藏着的几块钱和布票全翻了出来,揣在怀里就往大队部跑,脸上急得全是汗。
瘦猴家更甚,瘦猴爹回家把钱找出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这败家子,早晚把家败光!”
但家里的其他人心气就没这么顺了。
刘老三的嫂子正在灶房煮姜汤,听见婆婆在院里哭哭啼啼,翻了个白眼,跟小姑子嘀咕:“成天不干正事,就知道惹祸,这下好了,家里的钱全得填进去,要是开春买种子的钱都没了,看他回来我怎么骂他!”
小姑子也撇嘴:“就是,三哥也真是,惯着他没边了,现在闯这么大祸,还得全家跟着倒霉。”
瘦猴的哥刚娶了媳妇没半年,手里正紧,听说要借钱给瘦猴看病,脸拉得老长:“他自己作死,凭啥让我们掏钱?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他赶出家门!”
媳妇在一旁劝:“少说两句吧,毕竟是一家人,让娘听见又该吵了。”
话虽如此,脸上却满是不虞——刚攒下的几块钱,本想给孩子做件新棉袄,这下怕是又要泡汤了。
院子里的哭声、屋里的抱怨声混在一起,透着股鸡飞狗跳的烦躁。
大队长知道,刘老三几人平时不招人待见,这次出事,家里人心里有怨气也正常,可这话传到外人耳朵里,终究不好听。
更让他窝火的是,这事明摆着是知青点干的,可他偏偏抓不到实证——总不能凭着猜测就去找人家算账,公社领导可不认。
“行了!都少说两句!”大队长猛地吼了一声,“是一家人就别内讧!
等把人送医院回来,这笔账,我亲自去跟知青点算!”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院子里的抱怨声顿时小了下去。
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梁子,算是彻底结死了。
牛车很快套好了,几个壮实的村民小心翼翼地把刘老三三人抬上车。
刘母哭哭啼啼地要跟着去,被大队长拦住了:“家里还得留人,你去了也是添乱,等消息就行。”
驴车轱辘碾过清晨的路面,朝着县城的方向缓缓驶去。
车后扬起的尘土里,裹着一个村子的怨气和即将到来的风暴。
大队长望着驴车消失的方向,又转头看向知青点,眼神里的阴翳越来越重。
顾从卿,咱们走着瞧。
负责这事的是大队长的三弟,按辈分算,是刘老三的三叔。
村里人都喊他刘大夫,虽说没正经学过医,可在公社卫生院进修过半年,对付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还算在行。
大队长带人上山找人时,压根没想起叫他——一来是急着找人,二来心里憋着气,觉得这仨小子是自找苦吃,等抬回来再说也不迟。
刘老三他们被抬回大队部时,已经是后半夜。
几人被扔在木头炕上,冻得嘴唇乌青,刘老三那只被砸伤的手肿得像个馒头,还保持着不自然的扭曲姿势。
大队长叉着腰在屋里转圈,脸色铁青,直到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才抬头道:“人呢?赶紧让他看看!”
被叫来的村民喘着气回话:“去叫了,刘大夫这就来!”
没一会儿,刘大夫披着件厚棉袄,揉着眼睛进来了,头发睡得乱糟糟的,一脸不耐烦:“大半夜的,闹什么鬼?”
等看清躺着的人,尤其是看到刘老三那只变形的手,他的瞌睡瞬间醒了大半,眉头拧成了疙瘩:“小三儿这是咋了?跟人打架了?”
“别管咋了,先看看人!”大队长没好气地说,“还有气没?”
刘大夫蹲下身,先摸了摸刘老三的额头,又翻了翻他的眼皮,最后才看向那只肿得吓人的手。
他捏着刘老三的手腕试了试脉搏,又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受伤的手指,刘老三疼得“唔”了一声,眉头皱成一团。
“骨头怕是裂了。”
刘大夫站起身,脸色凝重,“我这儿治不了,得去公社卫生院拍片子。
还有这俩,冻得厉害,先灌点姜汤暖暖身子,再裹严实了捂汗,不然得落下病根。”
他一边说,一边从药箱里翻出药水和纱布,先给瘦猴和矮胖子擦了擦冻裂的脸颊,又往他们嘴里塞了几片止痛片。
轮到刘老三时,他看着那只手,叹了口气:“这手得先固定住,不然乱动更麻烦。”
大队长在一旁听着,心里的火气又上来了——裂了骨头?
这得是多大的力道才能弄成这样?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顾从卿那伙人干的!
“等他们缓过来,看我怎么收拾他们!”大队长咬着牙,拳头攥得死紧。
刘大夫没接话,只是默默地用夹板固定住刘老三的手,缠上厚厚的纱布。
屋里的煤油灯忽明忽暗,照得几人脸上都带着股阴郁——这伤,这冻,明摆着是被人刻意折腾过的。
窗外的天渐渐泛起鱼肚白,寒风依旧在院子里打着旋,大队部里弥漫着酒精和草药的味道,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火药味。
谁都清楚,刘老三这伤,绝不会就这么算了。
而此时的知青点,顾从卿已经起身,正帮着王玲生火做饭。
锅里的红薯粥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飘满了小屋。
他看了眼窗外亮起来的天色,平静地说:“今天不知道他们敢不敢过来。”
秦书点点头:“该来的总会来。”
王玲握着锅铲的手紧了紧,却没说话,只是把馒头蒸得更实了些——吃饱了,才有力气应对接下来的事。
刘大夫捻着刘老三手腕上的脉搏,又仔细检查了那只肿得发亮的手,指腹划过变形的关节,眉头拧得更紧了。
他今年四十四,小时候被送去城里的亲戚家读过几年书,是刘家这一辈里少有的“文化人”,后来村里选赤脚大夫去进修,自然就落到了他头上。
或许是早年离家读书的缘故,他跟大队长这些兄长、还有刘老三这些晚辈的关系向来淡淡的,平日里除了看病,很少凑在一块儿。
但此刻看着刘老三那只明显遭过重创的手,他语气里还是带上了几分凝重:
“二哥,”他抬头看向大队长,声音压得很低,“小三这手不是简单的磕碰。
你看这指骨的错位方向,还有掌骨上的淤青,明显是被人用硬东西砸过,还狠狠踩过——下手够狠的。”
大队长心里一沉,脸色更黑了:“就不能在村里治?”
“我这儿哪有这本事?”刘大夫摇了摇头,指了指刘老三依旧昏迷的脸,“骨头裂了至少三根,还可能伤着筋络。
天亮了赶紧套车送县里医院,拍个片子看看,要是耽误了,这手怕是真要废了,往后连锄头都扛不动。”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大队长心上。
刘老三再混账,也是刘家的根,真成了残废,他这当二叔的脸上也无光。
他盯着刘老三那只被纱布裹得严严实实的手,心里的火气和恨意像野草似的疯长——这些知青,是真敢啊!
刘大夫见他脸色铁青,没再多说,转身从药箱里拿出几包草药:“先煎了给他灌下去,能缓点炎症。
另外俩就是冻着了,灌点姜汤捂汗就行,没啥大事。”
他收拾好药箱,临走前又看了眼昏迷的刘老三,眉头还是没松开。
虽说跟这些亲戚不亲近,但毕竟是血脉连着,被人这么往死里折腾,心里终究不是滋味。
只是他也清楚,这事的起因怕不简单,小三儿那性子,平日里没少欺负人,这次栽了这么大跟头,怕是撞到硬茬了。
大队长捏着那包草药,指节泛白。
窗外的天色已经蒙蒙亮,鸡叫声此起彼伏,可他心里却一片冰凉。
送县里?
这一路来回得两天,还得花钱,这笔账,自然也得记在顾从卿头上。
他转身对旁边的村民说:“去,把村里的牛车套上,再叫俩壮实的,天亮就送县医院!”
村民应声跑了出去,屋里只剩下刘老三几人昏迷中发出的哼唧声和大队长粗重的呼吸声。
他望着门外知青点的方向,眼神阴鸷得像要滴出水来——这笔账,他记下了。
刘老三几人还在昏沉中哼哼,没人能说清是谁动的手,但大队长和几个家长心里跟明镜似的——村里谁敢对刘家的人下这狠手?
除了知青点那几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新知青,再无旁人。
更何况,两拨人早就结了梁子,上次刘老三被捆在树上的事还没过去多久,这次八成是又去招惹人家,才落得这般下场。
“肯定是顾从卿那小子!”刘母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我就说他不是好东西!下手这么黑,是要毁了我家老三啊!”
瘦猴娘和矮胖子娘也跟着抹泪,一边哭一边骂,话里话外都指着知青点。
可骂归骂,孩子还躺在那儿昏迷不醒,为了孩子的身体,明天跟着进城检查一下最好,刘老三的手更是耽误不得。
几个当爹妈的也顾不上别的,爬起来就往家跑,翻箱倒柜地找钱找票——去县里医院,哪样不得花钱?
刘老三他爹把炕洞里藏着的几块钱和布票全翻了出来,揣在怀里就往大队部跑,脸上急得全是汗。
瘦猴家更甚,瘦猴爹回家把钱找出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这败家子,早晚把家败光!”
但家里的其他人心气就没这么顺了。
刘老三的嫂子正在灶房煮姜汤,听见婆婆在院里哭哭啼啼,翻了个白眼,跟小姑子嘀咕:“成天不干正事,就知道惹祸,这下好了,家里的钱全得填进去,要是开春买种子的钱都没了,看他回来我怎么骂他!”
小姑子也撇嘴:“就是,三哥也真是,惯着他没边了,现在闯这么大祸,还得全家跟着倒霉。”
瘦猴的哥刚娶了媳妇没半年,手里正紧,听说要借钱给瘦猴看病,脸拉得老长:“他自己作死,凭啥让我们掏钱?
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他赶出家门!”
媳妇在一旁劝:“少说两句吧,毕竟是一家人,让娘听见又该吵了。”
话虽如此,脸上却满是不虞——刚攒下的几块钱,本想给孩子做件新棉袄,这下怕是又要泡汤了。
院子里的哭声、屋里的抱怨声混在一起,透着股鸡飞狗跳的烦躁。
大队长知道,刘老三几人平时不招人待见,这次出事,家里人心里有怨气也正常,可这话传到外人耳朵里,终究不好听。
更让他窝火的是,这事明摆着是知青点干的,可他偏偏抓不到实证——总不能凭着猜测就去找人家算账,公社领导可不认。
“行了!都少说两句!”大队长猛地吼了一声,“是一家人就别内讧!
等把人送医院回来,这笔账,我亲自去跟知青点算!”
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院子里的抱怨声顿时小了下去。
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梁子,算是彻底结死了。
牛车很快套好了,几个壮实的村民小心翼翼地把刘老三三人抬上车。
刘母哭哭啼啼地要跟着去,被大队长拦住了:“家里还得留人,你去了也是添乱,等消息就行。”
驴车轱辘碾过清晨的路面,朝着县城的方向缓缓驶去。
车后扬起的尘土里,裹着一个村子的怨气和即将到来的风暴。
大队长望着驴车消失的方向,又转头看向知青点,眼神里的阴翳越来越重。
顾从卿,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