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六子追出院门时,顾从卿已经走到巷口。
秋日的阳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胡六子攥着衣角,把那句在心里盘了半天的话说出来:“我不知道你想做啥,但那些人……真不值得你赌。”
顾从卿转过身,脸上还带着笑,眼里的光却比阳光还亮:“你觉得我是要跟他们同归于尽?”
胡六子一愣。
“我要的不是掀翻村子,是让光照进来。”顾从卿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尖带着纸包的粗糙感,“那些藏在暗处的龌龊,总得有人敢指出来。
但我不会用他们的法子,更不会赔上自己。”
胡六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化成一句:“那你当心。”
“放心。”顾从卿挥挥手,脚步轻快地往前走,“两三天后听消息吧,保证是好消息。”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尾,胡六子站了很久。
秋风卷着落叶掠过脚边,他突然想起顾从卿刚才的眼神——那里面没有恨,也没有戾气,只有一种透亮的笃定,像有人在他心里种了棵树,知道根要扎在土里,枝要伸向天上。
顾从卿找了处背人的断墙根,迅速将那包迷药藏进随身的空间里。
拍了拍手上的灰,他才推着三轮车往煤厂去,用换来的煤票兑了满满一车蜂窝煤,码得整整齐齐,才往村里赶。
三轮车轱辘碾过土路,发出“吱呀”的声响,车斗里的蜂窝煤随着颠簸轻轻晃动,透着股烟火气的安稳。
刚骑到半路,就撞见了村里的牛车,车辕上坐着的正是大队长的大儿子刘老大,手里甩着鞭子,脸色不太好看。
牛车上挤挤挨挨坐了六个人:刘老三、瘦猴和矮胖子被简单包扎过,歪歪扭扭地靠在车板上,脸色蜡黄,一看就还没缓过劲。
他们的爹娘坐在旁边,眼神躲闪,时不时往顾从卿这边瞟,带着又恨又怕的神色。
“这不是顾知青吗?”刘老大扯着嗓子打招呼,语气里透着股不自在,眼神却往车斗里的蜂窝煤上瞟。
顾从卿淡淡“嗯”了一声,目光扫过车上的人,刘老三几人立刻低下头,像是被烫着似的。
“这是……从镇上回来?”刘老大没话找话,手心里全是汗。
他爹特意交代过,现在惹不起顾从卿,只能忍着。
“嗯,拉点煤。”顾从卿语气平淡,目光落在刘老三那只被绷带裹着的手上,嘴角没什么表情。
牛车上的几人被他这眼神看得心里发毛,开始在底下偷偷嘀咕,声音压得极低:
“神气什么……”
“等回去让大队长收拾他……”
“小声点!别让他听见!”
这些碎碎念像蚊子似的飘进顾从卿耳朵里,他却像没听见,只是对刘老大道:“让让,我过去。”
刘老大赶紧吆喝着牛往旁边挪了挪,顾从卿脚一蹬,三轮车“嘎吱”着从牛车旁驶过。
擦肩而过时,他清楚地听见瘦猴他娘在后面啐了一口,骂了句“丧门星”,声音不大,却足够刺耳。
顾从卿没回头,只是脚下稍稍用力,三轮车的速度快了些。
车斗里的蜂窝煤随着惯性轻轻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他心里的盘算。
这些人心里的怨恨,他早料到了。
但怨恨没用。
牛车在后面磨蹭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刘老大甩着鞭子,低声骂了句“晦气”。
车厢里的几人也没了刚才的怨气,只剩下沉甸甸的不安——顾从卿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比发火更让人心里发虚。
而顾从卿骑着三轮车,迎着渐沉的夕阳往村里去,车斗里的蜂窝煤在暮色里泛着乌光。
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车上拉的不只是取暖的煤,还有即将烧向那些阴暗角落的火。
顾从卿踩着三轮车,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规律的声响,身后那些细碎的咒骂像风吹过草叶,连一丝涟漪都没在他心里掀起。
在他看来,刘老大这群人不过是跳梁小丑,既没脑子也没胆量,翻不起什么浪。
他的心思全在那包藏在空间里的迷药上——怎么才能让全村人同时沾上这东西?
他需要一个所有人都在场,并且一定会接触同一种东西的场合。
正琢磨着,前几天大队长在田埂上吆喝的话突然跳进脑子里——“等冬种完了,分了秋粮,全村聚在晒谷场吃大锅饭,好好庆贺庆贺!”
顾从卿的眼神亮了亮。
大锅饭。
全村人聚在一块儿,上百块围着几口大铁锅,吃的是同一锅菜、同一锅粥。
到时候往饭锅或者菜汤里悄悄兑上稀释好的药,简直是天衣无缝。
他甚至不用挨个盯着,只要确保开饭前没人察觉异样,等药劲上来,所有人都会瘫倒。
到时候他就能从容地搜查大队长家、大队部,把那些藏着猫腻的账本、契约、还有可能涉及过往女知青的证据一一翻出来。
这计划够险,却也够快。
他向来不喜欢拖泥带水,对付这种盘根错节的烂摊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一次性掀个底朝天。
三轮车驶进村子,路过晒谷场时,顾从卿特意放慢了速度。
场边堆着刚收割的稻秆,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远处的炊烟缠绕着暮色,一派平和的景象。
可谁能想到,再过几天,这里会成为他布下的“局”。
“顾知青,拉煤啦?”有村民打招呼。
顾从卿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已把步骤过了一遍:先摸清大锅饭的具体时间,确认掌勺的是谁。
然后提前把药按比例兑好,装在不起眼的容器里。
开饭当天找机会靠近灶台,趁着添柴或者分菜的间隙把药加进去……
每一步都得精准,不能出半点差错。
回到知青点,秦书正等着他。
见他拉了满满一车煤,赶紧上前帮忙卸车:“买这么多?够烧到开春了。”
“冬天长,多备点。”顾从卿一边卸煤一边说,状似无意地提起,“听大队长说,冬种完了要吃大锅饭?”
秦书愣了一下:“好像是有这说法,每年秋收后都闹哄一次。咋了?”
顾从卿笑了笑,没多说:“没什么,就是觉得热闹。”
他低头搬起一块蜂窝煤,煤块的棱角硌在掌心,带着沉甸甸的实感。
就这么定了,就在大锅饭那天动手。
那些藏在暗处的龌龊,那些欺压人的手段,是时候在阳光下摊开了。
他要的不是慢慢磨,是一次性解决——用最快的速度,最彻底的方式。
“行,我去把院子扫扫,腾个地方堆煤。”秦书应了一声,转身拿起墙角的扫帚,开始清扫院角的落叶和杂物。
他动作不快,心里却在琢磨——顾从卿今天去镇上,回来时虽看着平静,眼神里却藏着股不一样的劲,像是有什么事在心里盘桓定了。
顾从卿推开里屋的门,李广躺在床上老书,见他进来,抬头道:“回来了?顺利不?”
“嗯,东西都办好了。”顾从卿拍了拍他的肩膀,“走,搭把手卸煤去。”
李广应了声,把枪收好,跟着他往外走。
两人一前一后搬着蜂窝煤,秦书在一旁码放整齐,院子里很快堆起一座小小的煤山。
“够咱们烧到开春了。”李广擦了擦汗,看着那堆煤,脸上露出点踏实的笑,“今年冬天总算不用冻着了。”
顾从卿点点头,目光扫过院门口,确认没人张望,才低声对秦书和李广说:“冬种结束后的大锅饭,你们多留意着点,尤其是灶台那边的动静。”
秦书和李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顾从卿这是有计划了。
两人没多问,只是重重点头:“放心,我们盯着。”
暮色彻底笼罩下来,知青点的烟囱里升起炊烟,混着蜂窝煤的烟火气,在院子里弥漫开。
没人说话,只有搬煤的磕碰声和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却透着一股无声的默契。
这场即将到来的“大锅饭”,注定不会只是一场简单的庆祝。
牛车的速度比三轮车要慢很多,再加上载的人多,顾从卿回来两三个小时之后他们才到。
这个点顾从卿都睡觉了。
大队长蹲在自家门槛上,手里的旱烟杆在粗糙的木头上磕了磕,烟灰簌簌落在脚边的泥土里。
他眉头拧得像团打了结的麻绳,盯着远处黑黢黢的田埂,声音带着烟味的沙哑:“碎了?
那骨头片子得养到啥时候去?”
刘老大挨着他蹲下来,裤脚还沾着路上的泥点,他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烟盒,抖出根烟叼在嘴里,点着后猛吸了一口,呛得咳嗽了两声:“谁说不是呢。
大夫在镇上医院里拍了片子,指着那片子说,有两根骨头碎得厉害,夹板得死死钉着,这大半年别说扛锄头,就是端个碗都费劲。
瘦猴和胖子是皮外伤,胳膊上划了几道口子,敷了药,刚才在村口就跳着脚骂呢,说等缓过来非要找回来不可。”
“就知道嘴上逞能耐了。”
屋里传来刘老三娘压抑的啜泣声,断断续续的,像被风揉碎的布条。
刘老大往屋里瞥了一眼,声音压低了些:“婶子刚才摸着老三的手直掉泪,我没敢把大夫的原话全说出来,就说养养就好了。
这节骨眼上,再急也没用,先让娃好好躺着。”
大队长狠狠吸了口烟,烟锅里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映着他满脸的褶子:“哼,不管是谁干的,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真当咱村是软柿子,想捏就捏?”
“路上没出什么事吧?”
刘老大点点头,把烟蒂摁在地上碾了碾:“路上倒没遇上啥岔子,就是牛车慢,颠得厉害,老三疼得直哼哼,我一路都攥着他的手,就怕他晕过去。
到了镇上医院,大夫忙前忙后折腾了俩钟头才弄好,回来时天就黑透了。”
大队长望着头顶的星星,烟杆在手里转了两圈:“行了,你也累一天了,回去歇着吧。
明早我让你娘熬点小米粥送过去,给老三补补。”
刘老大应了声,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往自家方向走去。
大队长还蹲在门槛上,烟锅的火星在寂静的夜里,一下下亮着,像在数着心里的火气。
秋日的阳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胡六子攥着衣角,把那句在心里盘了半天的话说出来:“我不知道你想做啥,但那些人……真不值得你赌。”
顾从卿转过身,脸上还带着笑,眼里的光却比阳光还亮:“你觉得我是要跟他们同归于尽?”
胡六子一愣。
“我要的不是掀翻村子,是让光照进来。”顾从卿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尖带着纸包的粗糙感,“那些藏在暗处的龌龊,总得有人敢指出来。
但我不会用他们的法子,更不会赔上自己。”
胡六子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只化成一句:“那你当心。”
“放心。”顾从卿挥挥手,脚步轻快地往前走,“两三天后听消息吧,保证是好消息。”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尾,胡六子站了很久。
秋风卷着落叶掠过脚边,他突然想起顾从卿刚才的眼神——那里面没有恨,也没有戾气,只有一种透亮的笃定,像有人在他心里种了棵树,知道根要扎在土里,枝要伸向天上。
顾从卿找了处背人的断墙根,迅速将那包迷药藏进随身的空间里。
拍了拍手上的灰,他才推着三轮车往煤厂去,用换来的煤票兑了满满一车蜂窝煤,码得整整齐齐,才往村里赶。
三轮车轱辘碾过土路,发出“吱呀”的声响,车斗里的蜂窝煤随着颠簸轻轻晃动,透着股烟火气的安稳。
刚骑到半路,就撞见了村里的牛车,车辕上坐着的正是大队长的大儿子刘老大,手里甩着鞭子,脸色不太好看。
牛车上挤挤挨挨坐了六个人:刘老三、瘦猴和矮胖子被简单包扎过,歪歪扭扭地靠在车板上,脸色蜡黄,一看就还没缓过劲。
他们的爹娘坐在旁边,眼神躲闪,时不时往顾从卿这边瞟,带着又恨又怕的神色。
“这不是顾知青吗?”刘老大扯着嗓子打招呼,语气里透着股不自在,眼神却往车斗里的蜂窝煤上瞟。
顾从卿淡淡“嗯”了一声,目光扫过车上的人,刘老三几人立刻低下头,像是被烫着似的。
“这是……从镇上回来?”刘老大没话找话,手心里全是汗。
他爹特意交代过,现在惹不起顾从卿,只能忍着。
“嗯,拉点煤。”顾从卿语气平淡,目光落在刘老三那只被绷带裹着的手上,嘴角没什么表情。
牛车上的几人被他这眼神看得心里发毛,开始在底下偷偷嘀咕,声音压得极低:
“神气什么……”
“等回去让大队长收拾他……”
“小声点!别让他听见!”
这些碎碎念像蚊子似的飘进顾从卿耳朵里,他却像没听见,只是对刘老大道:“让让,我过去。”
刘老大赶紧吆喝着牛往旁边挪了挪,顾从卿脚一蹬,三轮车“嘎吱”着从牛车旁驶过。
擦肩而过时,他清楚地听见瘦猴他娘在后面啐了一口,骂了句“丧门星”,声音不大,却足够刺耳。
顾从卿没回头,只是脚下稍稍用力,三轮车的速度快了些。
车斗里的蜂窝煤随着惯性轻轻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在应和着他心里的盘算。
这些人心里的怨恨,他早料到了。
但怨恨没用。
牛车在后面磨蹭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刘老大甩着鞭子,低声骂了句“晦气”。
车厢里的几人也没了刚才的怨气,只剩下沉甸甸的不安——顾从卿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比发火更让人心里发虚。
而顾从卿骑着三轮车,迎着渐沉的夕阳往村里去,车斗里的蜂窝煤在暮色里泛着乌光。
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车上拉的不只是取暖的煤,还有即将烧向那些阴暗角落的火。
顾从卿踩着三轮车,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规律的声响,身后那些细碎的咒骂像风吹过草叶,连一丝涟漪都没在他心里掀起。
在他看来,刘老大这群人不过是跳梁小丑,既没脑子也没胆量,翻不起什么浪。
他的心思全在那包藏在空间里的迷药上——怎么才能让全村人同时沾上这东西?
他需要一个所有人都在场,并且一定会接触同一种东西的场合。
正琢磨着,前几天大队长在田埂上吆喝的话突然跳进脑子里——“等冬种完了,分了秋粮,全村聚在晒谷场吃大锅饭,好好庆贺庆贺!”
顾从卿的眼神亮了亮。
大锅饭。
全村人聚在一块儿,上百块围着几口大铁锅,吃的是同一锅菜、同一锅粥。
到时候往饭锅或者菜汤里悄悄兑上稀释好的药,简直是天衣无缝。
他甚至不用挨个盯着,只要确保开饭前没人察觉异样,等药劲上来,所有人都会瘫倒。
到时候他就能从容地搜查大队长家、大队部,把那些藏着猫腻的账本、契约、还有可能涉及过往女知青的证据一一翻出来。
这计划够险,却也够快。
他向来不喜欢拖泥带水,对付这种盘根错节的烂摊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一次性掀个底朝天。
三轮车驶进村子,路过晒谷场时,顾从卿特意放慢了速度。
场边堆着刚收割的稻秆,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远处的炊烟缠绕着暮色,一派平和的景象。
可谁能想到,再过几天,这里会成为他布下的“局”。
“顾知青,拉煤啦?”有村民打招呼。
顾从卿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已把步骤过了一遍:先摸清大锅饭的具体时间,确认掌勺的是谁。
然后提前把药按比例兑好,装在不起眼的容器里。
开饭当天找机会靠近灶台,趁着添柴或者分菜的间隙把药加进去……
每一步都得精准,不能出半点差错。
回到知青点,秦书正等着他。
见他拉了满满一车煤,赶紧上前帮忙卸车:“买这么多?够烧到开春了。”
“冬天长,多备点。”顾从卿一边卸煤一边说,状似无意地提起,“听大队长说,冬种完了要吃大锅饭?”
秦书愣了一下:“好像是有这说法,每年秋收后都闹哄一次。咋了?”
顾从卿笑了笑,没多说:“没什么,就是觉得热闹。”
他低头搬起一块蜂窝煤,煤块的棱角硌在掌心,带着沉甸甸的实感。
就这么定了,就在大锅饭那天动手。
那些藏在暗处的龌龊,那些欺压人的手段,是时候在阳光下摊开了。
他要的不是慢慢磨,是一次性解决——用最快的速度,最彻底的方式。
“行,我去把院子扫扫,腾个地方堆煤。”秦书应了一声,转身拿起墙角的扫帚,开始清扫院角的落叶和杂物。
他动作不快,心里却在琢磨——顾从卿今天去镇上,回来时虽看着平静,眼神里却藏着股不一样的劲,像是有什么事在心里盘桓定了。
顾从卿推开里屋的门,李广躺在床上老书,见他进来,抬头道:“回来了?顺利不?”
“嗯,东西都办好了。”顾从卿拍了拍他的肩膀,“走,搭把手卸煤去。”
李广应了声,把枪收好,跟着他往外走。
两人一前一后搬着蜂窝煤,秦书在一旁码放整齐,院子里很快堆起一座小小的煤山。
“够咱们烧到开春了。”李广擦了擦汗,看着那堆煤,脸上露出点踏实的笑,“今年冬天总算不用冻着了。”
顾从卿点点头,目光扫过院门口,确认没人张望,才低声对秦书和李广说:“冬种结束后的大锅饭,你们多留意着点,尤其是灶台那边的动静。”
秦书和李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了然——顾从卿这是有计划了。
两人没多问,只是重重点头:“放心,我们盯着。”
暮色彻底笼罩下来,知青点的烟囱里升起炊烟,混着蜂窝煤的烟火气,在院子里弥漫开。
没人说话,只有搬煤的磕碰声和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却透着一股无声的默契。
这场即将到来的“大锅饭”,注定不会只是一场简单的庆祝。
牛车的速度比三轮车要慢很多,再加上载的人多,顾从卿回来两三个小时之后他们才到。
这个点顾从卿都睡觉了。
大队长蹲在自家门槛上,手里的旱烟杆在粗糙的木头上磕了磕,烟灰簌簌落在脚边的泥土里。
他眉头拧得像团打了结的麻绳,盯着远处黑黢黢的田埂,声音带着烟味的沙哑:“碎了?
那骨头片子得养到啥时候去?”
刘老大挨着他蹲下来,裤脚还沾着路上的泥点,他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烟盒,抖出根烟叼在嘴里,点着后猛吸了一口,呛得咳嗽了两声:“谁说不是呢。
大夫在镇上医院里拍了片子,指着那片子说,有两根骨头碎得厉害,夹板得死死钉着,这大半年别说扛锄头,就是端个碗都费劲。
瘦猴和胖子是皮外伤,胳膊上划了几道口子,敷了药,刚才在村口就跳着脚骂呢,说等缓过来非要找回来不可。”
“就知道嘴上逞能耐了。”
屋里传来刘老三娘压抑的啜泣声,断断续续的,像被风揉碎的布条。
刘老大往屋里瞥了一眼,声音压低了些:“婶子刚才摸着老三的手直掉泪,我没敢把大夫的原话全说出来,就说养养就好了。
这节骨眼上,再急也没用,先让娃好好躺着。”
大队长狠狠吸了口烟,烟锅里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映着他满脸的褶子:“哼,不管是谁干的,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真当咱村是软柿子,想捏就捏?”
“路上没出什么事吧?”
刘老大点点头,把烟蒂摁在地上碾了碾:“路上倒没遇上啥岔子,就是牛车慢,颠得厉害,老三疼得直哼哼,我一路都攥着他的手,就怕他晕过去。
到了镇上医院,大夫忙前忙后折腾了俩钟头才弄好,回来时天就黑透了。”
大队长望着头顶的星星,烟杆在手里转了两圈:“行了,你也累一天了,回去歇着吧。
明早我让你娘熬点小米粥送过去,给老三补补。”
刘老大应了声,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土,往自家方向走去。
大队长还蹲在门槛上,烟锅的火星在寂静的夜里,一下下亮着,像在数着心里的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