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真有人买吗?(改)-《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人有时候是无法分身的。

  随着北王进入直隶,整个京城内的官僚系统都动了起来。

  第一个动的就是三皇子。

  奉皇命,以皇子之身,迎出京城五十里。

  好在,如今的直隶地区,靠近京城的官道已经全都改成了水泥路。

  否则,五十里往返,三皇子要在外面过几夜。

  宏丰帝同样没有闲着,率领文武百官,京城百姓,迎出三十里。

  这可是大事,赵清虎也不敢怠慢,身穿伯爷朝服,站在人群中,严阵以待。

  皇帝自然是站在明黄色伞盖之下,春寒料峭的太阳,他愣是走出来才能多晒一晒。

  赵清虎站在距离皇帝不远的地方,还有几人,是工匠院的大匠。

  没办法,就是如此突出,毕竟,此次辽东大战能胜利,犁庭扫穴,扫荡王庭,灭了他们的野心,抓了他们的高层,工匠院居功至伟。

  文臣武将,列位两旁,虽然对北王的队伍满是期待,也被从宫中出来的一支队伍吸引了注意力。

  火枪队,宏丰帝的护卫队,五百人,清一色是配备步枪的。

  年前公布辽东战报的时候,有心人都知道,火枪绝对是立了大功的。

  可惜啊,宏丰帝把火枪保护的很好,即便是在宫中上朝,群臣也很难见到。

  今日倒好,直接拉了五百人的队伍出来。

  这着实让群臣一饱眼福。

  有些时候,杀人利器,散发出来的既视感,是极致的暴力。

  虽是第一次见,不少文臣,表现出了一些别扭,似乎是有些惧怕。

  武将则不然,一个个眼珠子就差粘在火枪上。

  若不是场合不对,而且,外迎三十里,几个老资历的武将不在,他们是没胆子触怒圣颜,否则一定要上手去试一试。

  当然了,也有人的注意力,落在了宏丰帝旁边,几个工匠院的大匠身上。

  没穿官袍,但是衣服挺特别的。

  赵清虎乐了,这些工匠们穿的可是中山装,是他特意让裁缝店做的。

  为此,一个个还都理了发的。

  若不是怕太显眼,赵清虎绝对让他们都弄一个大背头的造型。

  礼部的人是算好时间的,宏丰帝摆驾出京,来到预定地点后,远处,风起扬尘,辽东大军来了。

  以往,京城往外三十里,绝对是荒芜的。

  可今时不同往日,这里也是有人烟的。

  依托官道旁边,快速形成了一个个居住区。

  因此,这一路上,老百姓也闻讯而来,可谓是夹道欢迎,盛况空前。

  北王跟三皇子并马而行,很快就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之中。

  宏丰帝跟赵清虎,两人拿着望远镜,远远就看到了队伍。

  果然,大军之中有俘虏。

  从辽东而来,这一路风雪,这些俘虏是真的惨啊。

  皇帝虽然激动,恨不能跑出队伍去迎接,可他还是稳住了。

  已经外迎三十里,不能再有动作了,否则会被朝臣参奏。

  虽无伤大雅,但是也烦啊。

  毕竟,参奏皇帝的奏章,不管如何,都会出现在皇帝案头。

  马蹄隆隆,这一次献俘,北王带来的俘虏还是其次,关键是从草原上劫掠回来的牛马。

  密密麻麻的牲口,一望无尽。

  北王这个献俘队伍后面,怕是还有数万人。

  否则,这么多牲口根本没办法来到京城,一路上必须有人照顾啊。

  来至近前,这一次宏丰帝没再忍着,直接上前,一把拉住了要下跪行礼的北王。

  “吾弟辛苦了!”

  一把扶住北王,宏丰帝仔仔细细看了看。

  冒着寒冬深入草原,北王的脸上明显留下了痕迹,脸颊都冻红了,耳朵也伤了。

  “皇兄放心,太医都看过了,无妨的,军中保暖御寒的物资足,吃食也好,没冻着。”

  “二皇兄!”

  东王、南王今日也是盛装出席,此事也都凑了过来。

  北王点了点头,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

  兄弟许多年没见了,这一次除了西王,全都来了。

  “请陛下检阅辽东军!”

  大冷天的,皇帝年纪大了,礼部的人可不敢让他情绪太过激动。

  见了北王了就行,叙话就免了。

  所以,礼部尚书及时凑了上来,提醒了宏丰帝,他还有任务呢。

  宏丰帝上了马车,在北王三人的陪伴下,打马开始检阅辽东军。

  入京之前,辽东军,自然是整理过的。

  呈现在皇帝跟群臣面前的,那是旌旗招展,宝甲刀锋。

  第一排,就是火枪队,足有一千多人。

  骑着高头大马,身披全甲,扛着长枪,一个个眼神坚毅,身板笔直。

  其他人观感如何不知道,但是宏丰帝很满意。

  他理想中,能给皇朝开疆拓土,让他宏丰帝列位太宗,比肩唐太宗的军队,就是长这样的。

  如今,他有望超越唐太宗啊。

  “威武!”

  “风---风---风---”

  皇帝检阅后,大军按照列队,开始徐徐入城。

  除了北王依旧骑在高头大马上,皇帝等皇室成员,都换成了马车,走在了队伍之中。

  反倒是赵清虎等臣子们,有车的挤在车里面,跟在队伍后面,没车的就骑马跟在大军背后。

  最后面,才是献俘的。

  反正他们不是重点,今天就是去京城一日游的,让京中百姓扔一扔臭鸡蛋的。

  没走一会,前面有了锣鼓声。

  一支队伍,有男有女,穿着煤炭矿场的工服,身上系着红绸带,打着腰鼓扭着秧歌呢。

  赵清虎骑在马上,差点没掉下来。

  这非遗传承,谁弄得?

  看着像是房山矿场的,自己怎么没听说煤炭商会还有这个节目啊?

  好在距离远,否则,这队伍里面的战马怕是要遭罪。

  前后看了一眼,队伍挺安静的,赵清虎便也放下心来。

  马车内,宏丰帝左右看了看,颇为新奇。

  “陛下,这是煤炭商会出的节目,说是工人们自发要组织的,庆祝朝廷大军凯旋而归。”

  “好,之前只是上了折子,如今倒是看到了实物,礼部安排的不错,煤炭商会也有心了,下旨嘉奖!”

  “诶,老奴记下了!”

  “皇叔,是煤炭商会出的节目,房山煤矿的矿工们自发组织的,嘿嘿,我提前去看了,热闹吧?”

  三皇子骑着马,迫不及待跟上了北王,给他介绍。

  北王点了点头,煤炭商会,他们辽东也有。

  而且,这一次帮了大忙。

  大冬天的,冰天雪地,他率领大军深入草原,就因为有足够的燃料保暖,煤炭商会,便是提供燃料的最强大力量。

  有了这个,他们才能在草原深处,横扫无敌,才能无惧风雪,没被冻死。

  面对煤炭商会的队伍,北王很有好感,伸出手摇了起来,跟这些工人打招呼。

  这种时候,即便是宏丰帝,也要收敛自己的皇帝威仪,将一切光环,让给这一支打了胜仗的军队。

  赵清虎看到过情报,骑在马上,他没能看清楚,后面的俘虏大军。

  听闻,北王是把草原王庭的王给抓了回来。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王爷,王子,贵族,足有数千人。

  没了这些人,草原上的贵族集团被重创。

  至少五十年,草原上不会迎来新的霸主。

  当然了,这一次大渊皇朝,不会给草原重新崛起的机会。

  宏丰帝已经有了进军草原,设置定居点的想法。

  一旦草原上,有了定居点,那游牧民族就会被管控。

  北王这一次,扫荡草原贵族,是第一步。

  开春后,草原回暖,辽东大军会再次深入草原的。

  大渊皇朝若是将草原纳入自己的版图,那再往北,就是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甚至是能抵达乌拉尔山。

  毛熊如今,还是茹毛饮血呢,被蒙古人统治混血时期。

  大渊皇朝的大军,若是能翻越乌拉尔山,那就能抵达西欧洲。

  如此广袤的一大片领地,目前最强大的统治者,就是游牧草原的蒙古民族。

  用皇帝陛下的话说,北王的儿子们也大了,等再有几年,就可以去封国了。

  刚刚好,辽东大军就用这几年,扫荡草原,然后把百姓们迁徙过去。

  为此,门下省已经集体围攻过户部一次,要陆帧拿出钱来,准备鼓励生育。

  讨论到这个,左右丞相,对赵清虎都很有意见。

  就是这家伙,让女子成亲年龄往后推到了十八岁成年。

  这大大削弱了大渊皇朝人口繁衍的能力啊。

  而宏丰帝,则是趁机在朝议的时候,提出了摊丁入亩,永不加赋。

  只要把这个政策提出来,人口绝对会迎来爆炸式增长。

  户部统计的,大渊皇朝的人口,目前是一亿三千万。

  整个朝堂,上到皇帝,下到侍卫,大家都感觉,这点人口太少了。

  就是移民安南,至少都需要数百万汉人。

  更何况,入海往南,有中南半岛,还有澳洲、南北美洲。

  往东,有已经上了灭国榜单的倭国;如今往北,也是一望无际的可以用来定居的草原土地。

  需要人啊,一万万太少,五万万不嫌多啊。

  赵清虎倒是不担心这一点,大臣们不同意摊丁入亩,担心引起大渊皇朝内乱。

  毕竟这是在所有地主身上割肉,还有他们这些人,谁不是大地主?

  等太子殿心,从海外将一船船金银运送回来,赵清虎就会借机提出,直接免除丁口税。

  没了丁口税,才是彻底放开生产,让人口爆炸式增长的关键。

  还摊丁入亩,你皇帝内库都有数千万两了,国库内也不少钱财,丁口税免了就免了。

  这才是真正的给老百姓减赋。

  至于朝廷的税收,商税改革后,还担心缺钱?

  大渊皇朝的土地税负也没减少,而且朝廷才立国五十多年,特权阶层也不多,每年收上来的税粮还是不少的。

  老百姓不用交丁口税,手上余粮多了,左右最后还是会卖给粮库,一样是回到朝廷手中。

  思虑间,马蹄哒哒,走在刚刚翻修不久的水泥道路上,速度一点不慢。

  半下午的时候,队伍已经入城。

  北王、辽东大军,是这一次的主角。

  皇帝的车驾,在队伍中,都变的不显山不露水,周围全都是护卫,遮住了百姓们的视线。

  中央大街上,从城门口直达午门,来自辽东的大军,迎来了百姓们的夹道欢呼。

  宏丰帝早就下令,为了迎接辽东大军凯旋而归,整个大渊皇朝,连续解除三日宵禁,让天下百姓,与国同庆。

  “爹,晚上有社戏、庙会,夫子街还有文会、灯会,我们去玩吧?”

  “不行,老爹我年纪大了,让你们大哥带你们去玩。”

  今晚,注定热闹。

  家里面的孩子,不管大小,都想出去看看。

  倒是赵清虎,下午看了俘虏入城,没了兴趣。

  最大的热闹都看过了,还有啥好看的?

  这些俘虏,足有三万多人,从京城东城门入城,而后走中央大街,穿过整个京城,怕是要到后半夜才能全部离开,押送去京郊的京营,等待朝廷处置。

  一些王公大臣,肯定是要册封爵位的,作为象征。

  其余人,宏丰帝也早就有了处置意见,分流。

  愿意戴罪立功的,加入辽东大军,或是编入渤海舰队。

  当然了,还要甄别出身问题。

  贵族的不要,就要平民,最好还是奴隶。

  这些人在草原上过的可比中原百姓还要苦。

  剩下一部分平民跟奴隶,让他们组建开垦团,进入辽东,帮着开垦土地。

  最后就是贵族,以及附庸在贵族身边的卫士们,给他们洗一洗,罪大恶极的,榜上有名的,腰斩菜市口,其余的送去海外,给皮甲人为奴,充当炮灰。

  人虽然多,分一分,也没剩多少。

  最开心的,自然就是安乐公阮有机。

  总算,他也有同一个阵营的同温层了。

  这些来自草原的王公贵族,跟他是一样的待遇啊。

  就算不能在大渊皇朝的京城内抱团取暖,彼此联合,至少也有一个说说话的人。

  晚上,赵清虎留在家里,没出去凑热闹,孩子们则是一股脑,全都跑了出去。

  开春不久,运河快要封冻了,二郎他们又要启程回绿竹村了。

  这一次,大朗一大家子,还有五郎,都会跟着去。

  大丫没空,要工作,二丫、三丫他们都要上学,便也不去。

  北王入京献俘,带回来的可不仅仅是俘虏以及辽东大胜。

  光是这一次,带回来的活着的战马就足有五万多匹,还有牛羊无数,财富更是惊人,金银都是一车一车往皇宫搬运。

  赵清虎倒是很快就拿到了数字。

  因为不管是黄金还是白银,甚至是一些粗糙的金银制品,宏丰帝都命人运送到了皇家银行的铸币工厂。

  这些金银,都是要重新估价,重新铸造的。

  赵清虎拿到的数据,这批金银的估价在八百万两左右。

  按照朝廷的分配制度,内库可以拿一半。

  剩下一半,则是给国库,以作战后,死亡士兵抚恤,奖赏,以及伤兵安置之用。

  拿到数字后,户部尚书陆帧大大松了口气,有了这笔钱,至少不用户部额外搭进去。

  除了金银外,缴获的战利品中,还有不少宝贝呢,甚至有从中原劫掠走的,一些名人名画,珍贵字帖,书籍等等。

  皇家家族,毕竟曾经也入主中原过,高层贵族的鉴赏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胡无百年国运,若非如此,以野蛮粗暴的游牧文明来统治农耕文明,年深日久,广袤的中原大地,怕是要变成牧场。

  游牧可养不活亿万万汉人。

  一连数日,京城内外都是举国同庆,大家为辽东大军的凯旋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北王在京城停留了一段时间,很快便再次北上。

  这一次,他依旧要统帅辽东大军,北上草原。

  只是跟之前相比,这一次的任务变了,他要带领草原归附过来的牧民们,还有辽东大军,深入草原,找寻一些适合定居,适合开垦土地,种植土豆、红薯的地方。

  这才是根基!

  五郎原本计划是回绿竹村祭祖的,毕竟他考上了进士,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朝廷对此,也是有规定的,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

  北王要再次北上,这小子就待不住了,想要尽快前往上任。

  赵清虎对此,并没有发表反对意见。辽东如今,那是百废待兴,五郎能尽快上任也是好事。

  至于回家祭祖,有大朗他们就足够了。

  书礼这次也回去,他好歹也是同进士出身,祭祖也有足够的牌面。

  北王这次回去辽东,宏丰帝给他准备了大量的物资、钱财,还有官员、吏员,甚至是迁徙移民的政策。

  太子出海,带走了十万百姓,其中大部分是军屯的军户。

  这一次北王要尽快占领辽东之外的大片土地,同样需要动用军屯。

  朝廷给出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

  工匠院、各国有公司,都派遣了大量人员跟随,有技术人员,也有擅长处理实务的人才。

  连赵清虎家的豆腐坊,都响应号召,派遣了一个掌柜,带着四五个年轻匠人过去,跟在农业匠人队伍中。

  草原上能不能种植黄豆不知道,但是,辽东广袤的黑土地,绝对是可以种植大豆的。

  豆腐坊开到辽东,拓宽他们家豆腐销路,绝对是必须的。

  赚点钱还是其次,关键是,响应朝廷号召不是?

  五郎的队伍,也跟在北王大军之中,这次除了老刘从老家送来一个儿子,给五郎当管家外,三牛几个也跟了过去,给五郎打下手。

  甚至是,赵清虎还特意,让大丫从自家的产业中,找了十几个能干的,让五郎一起带走。

  五郎任职的地方,是辽东的一个县城。

  不用想也知道,是一片处女地,赵清虎让这些家伙过去,拓展业务还是其次,帮着五郎,打开局面,繁荣商贸才是重要。

  不能自己儿子,去了辽东,受苦受罪,最后三年一任期满,政绩是个零蛋吧。

  自家有条件,有资源,自然要用上。

  北王入京献俘,是一场热闹,也是一场大戏。

  辽东大军,享受了荣耀跟辉煌后,拍拍屁股带着人走了,留给朝堂的可是繁琐无比的事情。

  抚恤伤残,安置俘虏,这些事情都是要处理的,名册上一个都不能漏掉。

  人员的大量流动,也需要户部给钱给粮,否则这些草原俘虏,全都要饿死在路上。

  二月初十,赵清虎来到了通州码头。

  这里,简直是一年一个样,去年来的时候,也是送二郎,场景跟今年大不一样。

  整个通州码头,比之先前扩大了不少,而且多了很多水泥钢筋建筑,连船坞都多了一些,这一大片运河的河道也拓宽了,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尽头。

  “爹,我们去了!”

  大郎、二郎带着各自的媳妇、儿女来辞行。

  “爷爷,你要保重!”

  二郎家的,也能开口喊爷爷了,赵清虎舍不得孙子,送了不少好东西给他们。

  “路上注意安全,想爷爷了就给爷爷写信。”

  “知道了爷爷!”

  大郎一行人,是跟着香皂坊运送原料的货船一起起航出行的,安全可以保障。

  王员外没有同行,这一次,他被留了下来。

  皇帝太缺人了,威宁侯府三个小舅子,他自然全都要用。

  王家大爷,年前才从洞庭湖回来,年后又有新去处,去往安南,顶替即将班师回朝的镇南王,接替整个安南,以及南方云贵川的军务。

  王三爷原本这一次要跟着北王回来,但是草原上的事情多,他是分身乏术。

  就是东王,也急匆匆赶了回去,因为草原被扫荡的原因,不少部族已经分流去了大同。

  皇帝的意思,是分开安置,依托大渊皇朝整个辽东、西北、北方的防御线,层层递进,建设星罗棋布的定居点,以此来安置迁徙的汉人,归化的牧民。

  再以这些定居点为中心,朝着四周辐射,尽量控制游牧的牧民,最好是打破他们完全游牧的生活方式,最起码要变成半定居半游牧,开发一些能耕种的土地给他们,让他们种植粮食。

  完全依赖游牧太危险了,几十年后,他们又会变成中原皇朝的威胁。

  “如何?”

  皇家靶场上,王雄亲自体验了一番步枪的杀伤力,很是满意。

  “有此利器,何愁内忧外患?”王雄道。

  宏丰帝点了点头,“此次让你去安南,除了镇守安南流露外,对于云贵地区的土司也要动一动,改土归流必须加深,将他们彻底容纳进入大渊皇朝。”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