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诸位均无异议,便先依此意见修订草案,后续细节,我们还可共同打磨完善”,秦思源沉稳地点点头。
目光扫过会议桌旁一张张或赞同或沉思的面孔,议定之事,即刻形成文书,交由专人誊录。
夏国的规矩,自开国以来便独树一帜。所有律法,统称“夏律”,这绝非寻常国度里君王一时兴起便可随意添加的儿戏。
即便贵为夏王、秦思源自己的提议,也须经过立法局诸位议员反复讨论、质询,最终投票通过,方能正式纳入律法体系。
这是秦思源为自己定下的铁律,是对至高王权的自我约束。
他深知,虽不必如遥远的大明皇帝那般“金口玉言,出口成宪”,拥有绝对的独断之权。
但正是这套严谨的程序,替他、也替整个夏国,规避了无数因一时冲动、独断专行而可能引发的巨大麻烦和动荡。
权力,唯有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方能长久稳固。
就在这间气氛庄重、讨论激烈的会议室隔壁,与之仅一墙之隔的王府接待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陈瑞、徐文举等五人,正襟危坐,却难掩坐立难安之态。
室内焚着上好的檀香,清雅宁神,可此刻吸入他们肺腑,却只觉得沉闷滞涩。
案几上精致的茶点丝毫未动,唯有杯中茶水被他们无意识地端起、放下,再端起,水面微澜,映着他们眼底的不安。
他们正是这段时间全力协助夏国官吏处理江南新附之地繁杂事务的陈瑞一行人。
江南地区初定,百废待兴,夏国带来的核心官吏不过万余人,要深入广袤的江南城乡,无异于杯水车薪。
当时政务院急需招募大量熟悉本地情形的基层官吏,陈瑞不知是出于对新朝的满腔热忱,还是急于证明自己这些“前明旧人”的价值,竟主动请缨,将这份重责揽了下来。
那些最终得以录用的江南本地官吏名单,相当一部分都凝结着他们几人的心血和担保。
然而,此刻的惶恐,正是源于此,监察院如同夏国这架精密机器上最敏锐的探针,短短时间内,竟已在江南新招募的官吏中,揪出了上千人的错处!贪墨、徇私、旧习不改……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尤其令人心寒的是,出事的官吏中,竟以那些原本在明朝郁郁不得志的落魄秀才居多。
这些人一朝得势,似乎忘却了夏律森严,竟将大明官场那套陈腐陋习、上下其手的手段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结果自然是撞在了监察院锐利的刀锋上,数百人已经锒铛入狱的通报早已传开。
“陈兄”,徐文举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剩气音,打破了接待室内令人窒息的寂静,“依你看,夏王殿下此番召我等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他端着茶杯的手,指尖微微泛白。
陈瑞长长地、沉重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与懊悔都吐出来。
“唉……我如何知晓?但愿……但愿不是因那些混账东西牵连我等吧”,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当初揽下差事时的意气风发,此刻全化作了沉重的负担。
谁能想到,近两万新招官吏,在尚有三分之二人员处于岗前学习、未正式履职的情况下,就爆出如此大规模的丑闻?
这简直是在他们几人的脸上狠狠掴了一巴掌,让几人没有面子的同时,心里也惶恐不已。
其余四人闻言,亦是面色凝重,各自垂眸,盯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再无言语。
一时间,接待室内只剩下茶水偶尔碰触杯壁的轻微脆响,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更衬托此地压抑的鸟鸣。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口无滋无味的茶水都像是在吞咽着等待的煎熬。
约莫一个小时的光景,仿佛过了许久,终于,门外传来清晰沉稳的脚步声,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一名身着夏王府制式服饰的侍从推门而入,身姿笔挺,目光平静无波:“几位大人,大王召见”。
陈瑞五人如同被惊醒般,立刻起身,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向侍从躬身见礼后,便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紧跟着侍从沉稳的步伐,离开了这间令人窒息的接待室。
他们穿行在王府肃穆的回廊间,目的地并非刚刚结束激烈讨论的会议室,而是转向了王府深处的客厅。
一番君臣见礼后,殿内气氛肃然,秦思源端坐主位,目光如炬,扫过面前侍立的陈瑞、季风云等五人,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与各自家族,如今可还有联系?”。
陈瑞心头一凛,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躬身,谨慎地回道:“回禀大王,联系已然甚少”。
“只是偶有家族中人前来探望或传递些消息,臣等皆以国事为重,不敢多作牵扯”。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既怕显得疏离不孝,又恐引起君王猜忌。
秦思源闻言,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谋臣季风云,递去一个眼神。
季风云会意,向前一步,对着陈瑞五人拱手道:“适才殿前议事,大王已定下攻打扬州城与杭州城的日期”。
“然大王仁德,念及城中多有尔等昔日族人、故旧,特旨意宽宏,愿给他们一个弃暗投明、归顺新朝的机会”。
陈瑞五人闻言,心中一块悬石终于落地,顿感一阵轻松。
无论他们如今如何效忠新主,“家族”二字终究是血脉里难以割舍的根。
听到家族能得到宽宥,而非玉石俱焚,这份恩情实在厚重。
五人几乎同时撩起袍服前襟,深深一揖到底,齐声道:“大王洪恩浩荡,臣等代家族谢大王宽宥!必肝脑涂地,以报此恩!”。
殿内紧张的气氛似乎也因这郑重的谢恩而缓和了几分。
陈瑞直起身,脸上感激之色未褪,却又浮现出深深的愧疚。
他再次拱手,语气变得沉重而自责:“大王,臣等……实在惭愧无地!先前臣等奉命在江南各地招募的吏员之中,竟出了如此多贪赃枉法、欺压良善的蠹虫”。
“辜负了大王信任,扰乱了地方,臣等有失察之责,实在……实在……”。
目光扫过会议桌旁一张张或赞同或沉思的面孔,议定之事,即刻形成文书,交由专人誊录。
夏国的规矩,自开国以来便独树一帜。所有律法,统称“夏律”,这绝非寻常国度里君王一时兴起便可随意添加的儿戏。
即便贵为夏王、秦思源自己的提议,也须经过立法局诸位议员反复讨论、质询,最终投票通过,方能正式纳入律法体系。
这是秦思源为自己定下的铁律,是对至高王权的自我约束。
他深知,虽不必如遥远的大明皇帝那般“金口玉言,出口成宪”,拥有绝对的独断之权。
但正是这套严谨的程序,替他、也替整个夏国,规避了无数因一时冲动、独断专行而可能引发的巨大麻烦和动荡。
权力,唯有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方能长久稳固。
就在这间气氛庄重、讨论激烈的会议室隔壁,与之仅一墙之隔的王府接待室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陈瑞、徐文举等五人,正襟危坐,却难掩坐立难安之态。
室内焚着上好的檀香,清雅宁神,可此刻吸入他们肺腑,却只觉得沉闷滞涩。
案几上精致的茶点丝毫未动,唯有杯中茶水被他们无意识地端起、放下,再端起,水面微澜,映着他们眼底的不安。
他们正是这段时间全力协助夏国官吏处理江南新附之地繁杂事务的陈瑞一行人。
江南地区初定,百废待兴,夏国带来的核心官吏不过万余人,要深入广袤的江南城乡,无异于杯水车薪。
当时政务院急需招募大量熟悉本地情形的基层官吏,陈瑞不知是出于对新朝的满腔热忱,还是急于证明自己这些“前明旧人”的价值,竟主动请缨,将这份重责揽了下来。
那些最终得以录用的江南本地官吏名单,相当一部分都凝结着他们几人的心血和担保。
然而,此刻的惶恐,正是源于此,监察院如同夏国这架精密机器上最敏锐的探针,短短时间内,竟已在江南新招募的官吏中,揪出了上千人的错处!贪墨、徇私、旧习不改……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尤其令人心寒的是,出事的官吏中,竟以那些原本在明朝郁郁不得志的落魄秀才居多。
这些人一朝得势,似乎忘却了夏律森严,竟将大明官场那套陈腐陋习、上下其手的手段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结果自然是撞在了监察院锐利的刀锋上,数百人已经锒铛入狱的通报早已传开。
“陈兄”,徐文举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剩气音,打破了接待室内令人窒息的寂静,“依你看,夏王殿下此番召我等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他端着茶杯的手,指尖微微泛白。
陈瑞长长地、沉重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与懊悔都吐出来。
“唉……我如何知晓?但愿……但愿不是因那些混账东西牵连我等吧”,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当初揽下差事时的意气风发,此刻全化作了沉重的负担。
谁能想到,近两万新招官吏,在尚有三分之二人员处于岗前学习、未正式履职的情况下,就爆出如此大规模的丑闻?
这简直是在他们几人的脸上狠狠掴了一巴掌,让几人没有面子的同时,心里也惶恐不已。
其余四人闻言,亦是面色凝重,各自垂眸,盯着杯中沉浮的茶叶,再无言语。
一时间,接待室内只剩下茶水偶尔碰触杯壁的轻微脆响,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更衬托此地压抑的鸟鸣。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口无滋无味的茶水都像是在吞咽着等待的煎熬。
约莫一个小时的光景,仿佛过了许久,终于,门外传来清晰沉稳的脚步声,打破了凝固的空气。
一名身着夏王府制式服饰的侍从推门而入,身姿笔挺,目光平静无波:“几位大人,大王召见”。
陈瑞五人如同被惊醒般,立刻起身,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向侍从躬身见礼后,便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紧跟着侍从沉稳的步伐,离开了这间令人窒息的接待室。
他们穿行在王府肃穆的回廊间,目的地并非刚刚结束激烈讨论的会议室,而是转向了王府深处的客厅。
一番君臣见礼后,殿内气氛肃然,秦思源端坐主位,目光如炬,扫过面前侍立的陈瑞、季风云等五人,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与各自家族,如今可还有联系?”。
陈瑞心头一凛,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躬身,谨慎地回道:“回禀大王,联系已然甚少”。
“只是偶有家族中人前来探望或传递些消息,臣等皆以国事为重,不敢多作牵扯”。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既怕显得疏离不孝,又恐引起君王猜忌。
秦思源闻言,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谋臣季风云,递去一个眼神。
季风云会意,向前一步,对着陈瑞五人拱手道:“适才殿前议事,大王已定下攻打扬州城与杭州城的日期”。
“然大王仁德,念及城中多有尔等昔日族人、故旧,特旨意宽宏,愿给他们一个弃暗投明、归顺新朝的机会”。
陈瑞五人闻言,心中一块悬石终于落地,顿感一阵轻松。
无论他们如今如何效忠新主,“家族”二字终究是血脉里难以割舍的根。
听到家族能得到宽宥,而非玉石俱焚,这份恩情实在厚重。
五人几乎同时撩起袍服前襟,深深一揖到底,齐声道:“大王洪恩浩荡,臣等代家族谢大王宽宥!必肝脑涂地,以报此恩!”。
殿内紧张的气氛似乎也因这郑重的谢恩而缓和了几分。
陈瑞直起身,脸上感激之色未褪,却又浮现出深深的愧疚。
他再次拱手,语气变得沉重而自责:“大王,臣等……实在惭愧无地!先前臣等奉命在江南各地招募的吏员之中,竟出了如此多贪赃枉法、欺压良善的蠹虫”。
“辜负了大王信任,扰乱了地方,臣等有失察之责,实在……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