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去沙坑,石灰多撒点。”
四人抬着尸体往河谷沙坑走,沙地上的脚印很快被夜风卷来的细沙盖住。
陈石头挖的坑还是五十厘米深,撒了双倍的生石灰,河谷潮,得多用点才能压味儿。
两人把尸体并排放进坑,盖沙时特意混了些卵石,和周围的沙岸融为一体。
亥正,后卫3号唬船继续上行。
河谷里的沙坑在夜色里悄无声息,只有风卷着细沙,一点点盖住埋尸的痕迹。
亥时六刻,松峰山余脉,距阿什河口44公里处,10号烽火台像根黑柱子般立在山巅。
台顶的了望塔有五米高,塔下拴着个铜铃,风一吹就“当啷”响,却盖不住值守哨打盹的轻鼾声。
三名值守哨,两个靠在塔杆上,一个坐在柴薪堆旁。
“老许爬塔,我和石头攻柴薪堆,你俩断退路。”
王锐甩出飞虎爪,这次瞄准的是了望塔的木架。
老许拽着绳索往上爬,塔杆上的铜铃被他用麻布裹住,连晃都没晃一下。
快到塔顶时,他突然纵身扑上,麻布捂嘴套先扣住靠在塔杆上的值守哨,淬毒短匕紧跟着刺入,两人连哼声都没发出,就软倒在塔台。
与此同时,王锐和陈石头已摸到柴薪堆旁。
坐在旁的值守哨刚被动静惊醒,陈石头已扑上去捂住他的嘴,短匕从咽喉划过。
老许在塔顶把两具尸体推下来,王锐和陈石头接住,往山脚下的河谷拖。
那里的深水区有两米多,刚好沉尸。
“每具都捆两块石,别省。”
陈石头给三具尸体分别缠上麻绳,腰腹和脚踝各系一块十斤重的河石。
老许则用长杆搅动河谷的水,确认水流平稳,不会把尸体冲去浅滩。
三具尸体被依次推入水中,只溅起一点涟漪,就带着石块沉了底,连个泡都没冒。
留守组的小周和另一名组员正清理山顶台:
用河水皮囊冲塔杆上的血迹,再把柴薪堆重新码好,还往塔顶的了望口放了个稻草人,远远看去,真像个打盹的值守哨。
子时初,通信组的老陆拎着一条从10号烽火台搜出的威呼船跳下水。
这种桦树皮做的单人划艇吃水比他们多人行动的唬船还浅,可以顺利通过所有暗桩区。
老陆撑着船顺流而下时,船行得极快,像条黑鱼在水里窜。
八月十四,子正,老陆的船遇到了停泊在4号烽火台下游一里处的舰队。
昨天黎明,薄珏号和五艘蒸汽拖船拔除所有暗桩后,就停泊在这里等待其它桨帆动力的船。
半个小时后,五艘鹰船就到了。
可十艘火箭炮艇和五艘补给船却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到,让他们等了差不多十个小时。
本质上,火箭炮艇和补给船都是桨帆动力的四百料漕船,是整个舰队里航速最慢的船,决定着整个舰队的航速。
“禀将军,5到10号烽火台已全在掌控之中。”
老陆在威呼船上禀报道,沈有容已经对夜不收突袭的时间有了大致预估,所以早就在甲板上等着了。
“很好!”沈有容点头,“你去探桩组报到,带他们先去找暗桩。”
子时一刻,薄珏号在前,五艘蒸汽拖船在后,以三角形编队启航,逆流而上。
其余桨帆动力的船只都慢慢地跟在了后面。
……
八月十四黎明,在拔除了最后一根暗桩后,薄珏号和五艘蒸汽拖船终于抵达10号烽火台下游1里处。
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10号烽火台上,夜不收已经点燃了平安火。
沈有容见状,对传令兵道:
“传令下去,舰队在此停靠,等火箭炮艇和补给船来了再走。”
……
五艘鹰船比昨天晚到了半个小时。
十艘火箭炮艇和五艘补给船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才到。
这毕竟是沿着阿什河溯流而上,越往上游,河的流速就越快,给桨帆船的阻力就越大。
“要不等今天晚上让夜不收控制了11和12号烽火台再走。”
不等沈有容下令启航,颜思齐突然提议。
“我附议!”李国助插嘴道。
沈有容闻言,脸上露出几分诧异,目光转向李国助,语气里带着不解:
“你前天不是还反对控制11和12号烽火台吗?怎么今日反倒改了主意?”
“我只是不赞成过早去突袭它们。”
李国助嘴角一勾,
“那时候咱们离阿勒楚喀要塞还远,一旦夜不收突袭失误,咱们的行踪就会过早暴露。”
“但今晚必须冒险控制它们了,别看这一段实际航程只有四十六里,河道却是最曲折陡峭的,加上中间还要拔除两处暗桩,就算用蒸汽船拖行火箭炮艇和补给船,也得十个时辰才能抵达阿勒楚喀要塞!”
“如果不控制11和12号烽火台,咱们航行到11号烽火台时就会暴露行踪,则建奴至少会提前七八个时辰派出快马去吉林乌拉求援。”
“这样一来,虽然咱们在此之前肯定能打下阿勒楚喀要塞,却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给援军布置陷阱。”
沈有容沉吟片刻,重重点头:
“你们说得对,是该冒这个险,今晚天一黑就动手,拿下11号和12号烽火台!”
随即转身对传令兵道,
“速去10号烽火台找周大旺,让他挑选精锐夜不收,今晚戌时初突袭11、12 号烽火台,务必干净利落,不留任何痕迹!”
传令兵高声领命,转身快步跑下甲板,跳上一艘单人小划子,朝着10号烽火台的方向疾驰而去。
颜思齐看着传令兵的船影消失在岸边的芦苇荡中,松了口气:
“有夜不收出手,这两座台定能拿下——”
“咱们正好趁这段时间,让兄弟们休整片刻,检查船只和装备,晚上航行才有保障。”
夕阳渐渐沉入松峰山余脉,金色的余晖将阿什河染成一片暖红。
船员们或靠在船舷上擦拭武器,或围坐在一起补充干粮,为今晚的行动和航程做着最后的准备。
而10号烽火台的夜不收们,已开始检查飞虎爪、淬毒短匕和麻绳,只待戌时一到,便要向着11、12号烽火台发起突袭。
四人抬着尸体往河谷沙坑走,沙地上的脚印很快被夜风卷来的细沙盖住。
陈石头挖的坑还是五十厘米深,撒了双倍的生石灰,河谷潮,得多用点才能压味儿。
两人把尸体并排放进坑,盖沙时特意混了些卵石,和周围的沙岸融为一体。
亥正,后卫3号唬船继续上行。
河谷里的沙坑在夜色里悄无声息,只有风卷着细沙,一点点盖住埋尸的痕迹。
亥时六刻,松峰山余脉,距阿什河口44公里处,10号烽火台像根黑柱子般立在山巅。
台顶的了望塔有五米高,塔下拴着个铜铃,风一吹就“当啷”响,却盖不住值守哨打盹的轻鼾声。
三名值守哨,两个靠在塔杆上,一个坐在柴薪堆旁。
“老许爬塔,我和石头攻柴薪堆,你俩断退路。”
王锐甩出飞虎爪,这次瞄准的是了望塔的木架。
老许拽着绳索往上爬,塔杆上的铜铃被他用麻布裹住,连晃都没晃一下。
快到塔顶时,他突然纵身扑上,麻布捂嘴套先扣住靠在塔杆上的值守哨,淬毒短匕紧跟着刺入,两人连哼声都没发出,就软倒在塔台。
与此同时,王锐和陈石头已摸到柴薪堆旁。
坐在旁的值守哨刚被动静惊醒,陈石头已扑上去捂住他的嘴,短匕从咽喉划过。
老许在塔顶把两具尸体推下来,王锐和陈石头接住,往山脚下的河谷拖。
那里的深水区有两米多,刚好沉尸。
“每具都捆两块石,别省。”
陈石头给三具尸体分别缠上麻绳,腰腹和脚踝各系一块十斤重的河石。
老许则用长杆搅动河谷的水,确认水流平稳,不会把尸体冲去浅滩。
三具尸体被依次推入水中,只溅起一点涟漪,就带着石块沉了底,连个泡都没冒。
留守组的小周和另一名组员正清理山顶台:
用河水皮囊冲塔杆上的血迹,再把柴薪堆重新码好,还往塔顶的了望口放了个稻草人,远远看去,真像个打盹的值守哨。
子时初,通信组的老陆拎着一条从10号烽火台搜出的威呼船跳下水。
这种桦树皮做的单人划艇吃水比他们多人行动的唬船还浅,可以顺利通过所有暗桩区。
老陆撑着船顺流而下时,船行得极快,像条黑鱼在水里窜。
八月十四,子正,老陆的船遇到了停泊在4号烽火台下游一里处的舰队。
昨天黎明,薄珏号和五艘蒸汽拖船拔除所有暗桩后,就停泊在这里等待其它桨帆动力的船。
半个小时后,五艘鹰船就到了。
可十艘火箭炮艇和五艘补给船却直到下午三点多才到,让他们等了差不多十个小时。
本质上,火箭炮艇和补给船都是桨帆动力的四百料漕船,是整个舰队里航速最慢的船,决定着整个舰队的航速。
“禀将军,5到10号烽火台已全在掌控之中。”
老陆在威呼船上禀报道,沈有容已经对夜不收突袭的时间有了大致预估,所以早就在甲板上等着了。
“很好!”沈有容点头,“你去探桩组报到,带他们先去找暗桩。”
子时一刻,薄珏号在前,五艘蒸汽拖船在后,以三角形编队启航,逆流而上。
其余桨帆动力的船只都慢慢地跟在了后面。
……
八月十四黎明,在拔除了最后一根暗桩后,薄珏号和五艘蒸汽拖船终于抵达10号烽火台下游1里处。
东方天际已泛起鱼肚白,10号烽火台上,夜不收已经点燃了平安火。
沈有容见状,对传令兵道:
“传令下去,舰队在此停靠,等火箭炮艇和补给船来了再走。”
……
五艘鹰船比昨天晚到了半个小时。
十艘火箭炮艇和五艘补给船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才到。
这毕竟是沿着阿什河溯流而上,越往上游,河的流速就越快,给桨帆船的阻力就越大。
“要不等今天晚上让夜不收控制了11和12号烽火台再走。”
不等沈有容下令启航,颜思齐突然提议。
“我附议!”李国助插嘴道。
沈有容闻言,脸上露出几分诧异,目光转向李国助,语气里带着不解:
“你前天不是还反对控制11和12号烽火台吗?怎么今日反倒改了主意?”
“我只是不赞成过早去突袭它们。”
李国助嘴角一勾,
“那时候咱们离阿勒楚喀要塞还远,一旦夜不收突袭失误,咱们的行踪就会过早暴露。”
“但今晚必须冒险控制它们了,别看这一段实际航程只有四十六里,河道却是最曲折陡峭的,加上中间还要拔除两处暗桩,就算用蒸汽船拖行火箭炮艇和补给船,也得十个时辰才能抵达阿勒楚喀要塞!”
“如果不控制11和12号烽火台,咱们航行到11号烽火台时就会暴露行踪,则建奴至少会提前七八个时辰派出快马去吉林乌拉求援。”
“这样一来,虽然咱们在此之前肯定能打下阿勒楚喀要塞,却不一定有足够的时间给援军布置陷阱。”
沈有容沉吟片刻,重重点头:
“你们说得对,是该冒这个险,今晚天一黑就动手,拿下11号和12号烽火台!”
随即转身对传令兵道,
“速去10号烽火台找周大旺,让他挑选精锐夜不收,今晚戌时初突袭11、12 号烽火台,务必干净利落,不留任何痕迹!”
传令兵高声领命,转身快步跑下甲板,跳上一艘单人小划子,朝着10号烽火台的方向疾驰而去。
颜思齐看着传令兵的船影消失在岸边的芦苇荡中,松了口气:
“有夜不收出手,这两座台定能拿下——”
“咱们正好趁这段时间,让兄弟们休整片刻,检查船只和装备,晚上航行才有保障。”
夕阳渐渐沉入松峰山余脉,金色的余晖将阿什河染成一片暖红。
船员们或靠在船舷上擦拭武器,或围坐在一起补充干粮,为今晚的行动和航程做着最后的准备。
而10号烽火台的夜不收们,已开始检查飞虎爪、淬毒短匕和麻绳,只待戌时一到,便要向着11、12号烽火台发起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