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连的编制表旁,他写了一行小字:“注重夜间突击训练,任务多在夜间行动”。
装甲步兵连的备注里,有“加强巷战训练,模拟城镇环境”。
炮兵连那页,画着几个简易的射击阵地示意图。
易扬走过来,给他泡了杯茶:“别熬太晚,方案不急,先把身体保住。”
周秉德揉了揉肩膀:“你不懂,这方案关系到一营的未来。咱们是王牌营,不能在咱们手里掉链子。”
“你看云辰他们带的这三十个兵,多有朝气,等调整完,全营都得是这个劲头。”
易扬看着窗外训练场上的灯光,那里还有几个战士在加练,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会的,”他轻声说,“咱们一营,必须啃最硬的骨头。”
夜色渐深,营区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哨兵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
训练场上的沙粒被风吹起,又落下,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云辰和顾懂还在研究明天的训练计划,易扬在完善坦克连的协同战术。
周秉德对着调整方案,写下最后一行字:“一切为了打赢,一切为了和平”。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场上的哨声就没有断过。
易扬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能听到训练场上云辰的吼叫。
看得出来…云辰想让大家都活着回家。
铁丝网外的办公楼里,易扬正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
鼠标在购物网站的页面上滑来滑去,购物车里躺着几件休闲外套。
桌上的训练日志翻开着。
给人一种他在工作的错觉。
……………………
时间匆匆的跑。
队员们也即将踏上征程。
凌晨五点的营区还浸在墨色里,哨声没响,临时宿舍楼已经炸开了锅。
此起彼伏的拉链声像群蛐蛐在斗架。
为了让参加维和任务的30名战士不影响其他人,易扬专门弄了个临时宿舍区。
曾一博同志正试图把母亲邮来的五香牛肉干塞进背囊夹层,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拆解定时炸弹。
"曾一博,你打算把全营的给养都背走?"易扬倚着门框抱臂而立,作训服领口的风纪扣系得一丝不苟。
"联合guó配给里有牛肉罐头,比你妈那祖传秘方保质期长。"
小个子战士瞬间涨红了脸,怀里的压缩饼干筒"哐当"落地。
顾懂弯腰拾起,指尖敲了敲筒身:"建议申报个'单兵便携食品创新奖'。
毕竟能把背囊塞成米其林轮胎的,全营就你一个。"
晨光爬上旗杆顶时,三十名队员已列队完毕。
人员信息在联合guó维和行动部注册备案了。
并且领取了联合国通行证等身份文件。
在几天前,易扬就已经把签证与出入境手续办完了。
办理任务区所在国签证。
完成国内出境边防检查等手续,确保合法出境。
现在,易扬要进行最后的动员、物资清点和任务部署确认。
“到了战场,新同志不要慌,跟在老同志身后,大家都不要怕,跟着我就行。”
“我们是最后一批到达的华国军人,我们这一批次共计204人,跟上一批的维和队员对接完成后他们就可以回国了。”
“6个月之后我们也可以回国了。”
“回国之后,先回家看看……………”
易扬来回踱步,毕竟这群人都是第1次上战场。
说不怕,那肯定是假的。
被打了不能反击,就算反击也没有重武器。
就算自保都挺费劲。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卡车引擎的轰鸣碾过营区。
云辰站在车旁抽烟,火光在他指间明灭。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摸出个牛皮本,“这是各连需要重点跟进的训练计划,你们走后……”
“回来再看。”
易扬把本子塞回他兜里。
云辰塞给易扬个保温杯:"你妈给的茶叶,说国外水硬,泡点茶养肠胃。"
易扬摩挲着杯壁,忽然想起昨天母亲在电话里絮叨"非洲太阳毒,记得带防晒霜"。
父母的牵挂从来不分军衔,将军的母亲和列兵的母亲,唠叨起来都是同一个频道。
易扬笑了笑,将保温杯装进了自己的背包里。
转身时撞见顾懂正帮新兵小林系头盔带。
那孩子眼眶有些红,喉结上下滚动着,把“想家”两个字咽得死死的。
他们没有人跟父母说,就算是易扬…都没有说实话。
只是说要去那边进行战术演练。
车队驶出营门时,易扬感觉,今天哨兵敬礼的动作格外标准。
或许是他们要出发上前线了吧……
卡车在公路上疾驰,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
车厢里,战士们神情严肃,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检查着装备。
经过漫长的行程,车队终于抵达了机场。
机场停机坪的风裹着柴油味扑过来,运输机巨大的阴影把人压得渺小。
地勤人员举着指挥牌引导,反光条在晨光里拉出流动的光带。
易扬数着登机梯的台阶,每一步都像踩在鼓点上。
随后,他站在舷梯上回头望了眼飘扬的红旗。
机舱里弥漫着橡胶和消毒水的味道。
战士们按顺序坐下,安全带扣环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途中由专人负责协调交通、通信等事宜,确保行程安全。
所以易扬并不用管这些事情。
顾懂掏出笔记本,借着舷窗透进的光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易扬凑过去看,只见上面列着:检查步话机电量、核对巡逻路线经纬度。
“营长,您说那边的星星会不会和家里一样亮?”曾一博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点颤。
易扬望向窗外,云层正在机翼下铺开,像翻涌的棉絮。
“等任务间隙,我带你们去看。”
空气好的城市,暴雨过后的夜空,银河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
“老顾,你那本《维和手册》借我看看。”
易扬伸手去够,却不小心碰掉了对方口袋里的照片。
照片落在地上,易扬忙捡起来,是顾懂和家人的合影。
照片里大家笑得很灿烂,身后是温馨的小院子。
顾懂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照片,“出来久了,想家里人。”
易扬拍了拍他的肩膀,“任务结束,咱们都能回去好好陪陪家人。”
云层在舷窗外翻涌,机舱内的呼吸声渐渐趋于一致。
易扬望着窗外变幻的云海,大声的说道“出来了,我们就代表华国。”
“穿了这身军装,就别怕!要把脊梁骨挺直了。”
大家齐声应和着“是!”
他摸了摸衣领上的国旗徽章。
希望这帮小子顺利完成任务,不丢人。
“都睡会儿吧,养足精神。”他轻声说。
自己却走到机舱尾部,望着下方的云海发怔。
阳光穿透云层,在雾霭上投下金色的光斑,像极了麦田的颜色。
"想什么呢?"顾懂递来块巧克力。
"在想等任务结束,该带他们去吃哪家火锅。"
易扬剥开糖纸,"有人肯定要点特辣锅,有人啊…估计想点全肉宴......"
“行了,别想了,也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也去歇一会儿吧。”
易扬点点头。
其实他刚刚在想。
怎么在参加维和任务的时候…弄几个奖章回来。
这国际奖章可比国内的奖章含金量要高一点吧。
那拿这个奖章换假期是不是更容易一点?
飞机开始下降时,广播里传来机长沉稳的声音:“即将抵达中转站,地面温度32摄氏度,风速每秒5米。”
战士们立刻坐直身体,检查装具的声音再次响起。
易扬系好头盔,听见曾一博小声问:“那边的蚊子是不是真有拳头大?”
顾懂笑着拍他后脑勺:“放心,咱们的蚊帐比坦克装甲还结实。”
装甲步兵连的备注里,有“加强巷战训练,模拟城镇环境”。
炮兵连那页,画着几个简易的射击阵地示意图。
易扬走过来,给他泡了杯茶:“别熬太晚,方案不急,先把身体保住。”
周秉德揉了揉肩膀:“你不懂,这方案关系到一营的未来。咱们是王牌营,不能在咱们手里掉链子。”
“你看云辰他们带的这三十个兵,多有朝气,等调整完,全营都得是这个劲头。”
易扬看着窗外训练场上的灯光,那里还有几个战士在加练,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会的,”他轻声说,“咱们一营,必须啃最硬的骨头。”
夜色渐深,营区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哨兵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
训练场上的沙粒被风吹起,又落下,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云辰和顾懂还在研究明天的训练计划,易扬在完善坦克连的协同战术。
周秉德对着调整方案,写下最后一行字:“一切为了打赢,一切为了和平”。
接下来的几天,训练场上的哨声就没有断过。
易扬坐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能听到训练场上云辰的吼叫。
看得出来…云辰想让大家都活着回家。
铁丝网外的办公楼里,易扬正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
鼠标在购物网站的页面上滑来滑去,购物车里躺着几件休闲外套。
桌上的训练日志翻开着。
给人一种他在工作的错觉。
……………………
时间匆匆的跑。
队员们也即将踏上征程。
凌晨五点的营区还浸在墨色里,哨声没响,临时宿舍楼已经炸开了锅。
此起彼伏的拉链声像群蛐蛐在斗架。
为了让参加维和任务的30名战士不影响其他人,易扬专门弄了个临时宿舍区。
曾一博同志正试图把母亲邮来的五香牛肉干塞进背囊夹层,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拆解定时炸弹。
"曾一博,你打算把全营的给养都背走?"易扬倚着门框抱臂而立,作训服领口的风纪扣系得一丝不苟。
"联合guó配给里有牛肉罐头,比你妈那祖传秘方保质期长。"
小个子战士瞬间涨红了脸,怀里的压缩饼干筒"哐当"落地。
顾懂弯腰拾起,指尖敲了敲筒身:"建议申报个'单兵便携食品创新奖'。
毕竟能把背囊塞成米其林轮胎的,全营就你一个。"
晨光爬上旗杆顶时,三十名队员已列队完毕。
人员信息在联合guó维和行动部注册备案了。
并且领取了联合国通行证等身份文件。
在几天前,易扬就已经把签证与出入境手续办完了。
办理任务区所在国签证。
完成国内出境边防检查等手续,确保合法出境。
现在,易扬要进行最后的动员、物资清点和任务部署确认。
“到了战场,新同志不要慌,跟在老同志身后,大家都不要怕,跟着我就行。”
“我们是最后一批到达的华国军人,我们这一批次共计204人,跟上一批的维和队员对接完成后他们就可以回国了。”
“6个月之后我们也可以回国了。”
“回国之后,先回家看看……………”
易扬来回踱步,毕竟这群人都是第1次上战场。
说不怕,那肯定是假的。
被打了不能反击,就算反击也没有重武器。
就算自保都挺费劲。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卡车引擎的轰鸣碾过营区。
云辰站在车旁抽烟,火光在他指间明灭。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摸出个牛皮本,“这是各连需要重点跟进的训练计划,你们走后……”
“回来再看。”
易扬把本子塞回他兜里。
云辰塞给易扬个保温杯:"你妈给的茶叶,说国外水硬,泡点茶养肠胃。"
易扬摩挲着杯壁,忽然想起昨天母亲在电话里絮叨"非洲太阳毒,记得带防晒霜"。
父母的牵挂从来不分军衔,将军的母亲和列兵的母亲,唠叨起来都是同一个频道。
易扬笑了笑,将保温杯装进了自己的背包里。
转身时撞见顾懂正帮新兵小林系头盔带。
那孩子眼眶有些红,喉结上下滚动着,把“想家”两个字咽得死死的。
他们没有人跟父母说,就算是易扬…都没有说实话。
只是说要去那边进行战术演练。
车队驶出营门时,易扬感觉,今天哨兵敬礼的动作格外标准。
或许是他们要出发上前线了吧……
卡车在公路上疾驰,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
车厢里,战士们神情严肃,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检查着装备。
经过漫长的行程,车队终于抵达了机场。
机场停机坪的风裹着柴油味扑过来,运输机巨大的阴影把人压得渺小。
地勤人员举着指挥牌引导,反光条在晨光里拉出流动的光带。
易扬数着登机梯的台阶,每一步都像踩在鼓点上。
随后,他站在舷梯上回头望了眼飘扬的红旗。
机舱里弥漫着橡胶和消毒水的味道。
战士们按顺序坐下,安全带扣环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途中由专人负责协调交通、通信等事宜,确保行程安全。
所以易扬并不用管这些事情。
顾懂掏出笔记本,借着舷窗透进的光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易扬凑过去看,只见上面列着:检查步话机电量、核对巡逻路线经纬度。
“营长,您说那边的星星会不会和家里一样亮?”曾一博突然开口,声音带着点颤。
易扬望向窗外,云层正在机翼下铺开,像翻涌的棉絮。
“等任务间隙,我带你们去看。”
空气好的城市,暴雨过后的夜空,银河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
“老顾,你那本《维和手册》借我看看。”
易扬伸手去够,却不小心碰掉了对方口袋里的照片。
照片落在地上,易扬忙捡起来,是顾懂和家人的合影。
照片里大家笑得很灿烂,身后是温馨的小院子。
顾懂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照片,“出来久了,想家里人。”
易扬拍了拍他的肩膀,“任务结束,咱们都能回去好好陪陪家人。”
云层在舷窗外翻涌,机舱内的呼吸声渐渐趋于一致。
易扬望着窗外变幻的云海,大声的说道“出来了,我们就代表华国。”
“穿了这身军装,就别怕!要把脊梁骨挺直了。”
大家齐声应和着“是!”
他摸了摸衣领上的国旗徽章。
希望这帮小子顺利完成任务,不丢人。
“都睡会儿吧,养足精神。”他轻声说。
自己却走到机舱尾部,望着下方的云海发怔。
阳光穿透云层,在雾霭上投下金色的光斑,像极了麦田的颜色。
"想什么呢?"顾懂递来块巧克力。
"在想等任务结束,该带他们去吃哪家火锅。"
易扬剥开糖纸,"有人肯定要点特辣锅,有人啊…估计想点全肉宴......"
“行了,别想了,也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也去歇一会儿吧。”
易扬点点头。
其实他刚刚在想。
怎么在参加维和任务的时候…弄几个奖章回来。
这国际奖章可比国内的奖章含金量要高一点吧。
那拿这个奖章换假期是不是更容易一点?
飞机开始下降时,广播里传来机长沉稳的声音:“即将抵达中转站,地面温度32摄氏度,风速每秒5米。”
战士们立刻坐直身体,检查装具的声音再次响起。
易扬系好头盔,听见曾一博小声问:“那边的蚊子是不是真有拳头大?”
顾懂笑着拍他后脑勺:“放心,咱们的蚊帐比坦克装甲还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