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外出现了成片的棕榈树,阳光把跑道烤得泛白。
易扬深吸一口气,闻到空气里陌生的花香混着尘土味。
他知道,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30个华国军人的名字,将和蓝盔一起,刻在异国的星空下。
"都精神点!"他的声音透过机舱,"记住,你们肩上扛的不只是军衔,是华国军人的样子。”
“到了任务区,该硬气的时候别怂——"
"该温柔的时候别横!"队伍齐声接话,声音震得舷窗嗡嗡作响。
飞机开始下降,地面的灯火像撒落的星星。
王鹏突然碰了碰易扬的胳膊:"营长,您说非洲的星星会不会认识我们的星星?"
易扬望向窗外,云层缝隙里漏下的星光,像极了营区夜里的岗哨灯。
"会的,"他轻声说,"所有守护和平的光,都认识彼此。"
……………………
运输机的轰鸣还在耳膜里震荡,易扬摘下迷彩帽抹了把脸。
撒哈拉以南的热风裹着沙尘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柴油和不知名野草混合的怪味。
他身后三十名队员正扛着背囊列队,迷彩服后背已经洇出深色汗渍。
刚下飞机的眩晕还没散去,眼神里却透着一股紧绷的兴奋。
“营长,老营的人在那边!”顾懂扯着嗓子喊,手指向营区入口那排橄榄绿帐篷。
易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十几个穿着同式作训服的身影正朝这边挥手。
领头的是个皮肤黝黑的中校,肩章在夕阳下泛着哑光。
那是即将轮换回国的维和步兵营营长周建明。
“全体都有,稍息!”易扬的口令带着穿透力,三十人动作齐整划一。
“曾一博带后勤组先去领营房物资,其他人跟我来!”
周建明快步迎上来,两只沾满尘土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欢迎欢迎,可把你们盼来了!”
他的声音带着沙哑,眼尾的皱纹里还嵌着没洗干净的泥点,“路上怎么样?顺利不?”
“一切顺利,周营长这边辛苦你们了。”
“辛苦啥,都是分内事。”周建明拍了拍他胳膊,“先带弟兄们安顿,我让炊事班留了热乎饭,晚上八点咱们正式交接,资料我都整理好了。”
营地是典型的模块化布局,蓝顶白墙的板房排列成三列,中间留出步兵车能通行的通道。
易扬分到的房间在指挥楼二层,推开门就看见前任营长的行李已经打包好,墙角堆着三个贴满机场标签的迷彩包。
“赵磊,带两个人去检查武器库,按清单核对装备数量。”
易扬把背囊往墙角一放,开始解作战靴鞋带,“王鹏,你去卫生队对接药品储备,特别注意热带病疫苗的有效期。”
“营长,咱们的蚊帐是不是换成新的?”
李虎抱着一摞折叠床板从门口经过,脸上还带着新兵特有的拘谨。
易扬弯腰从背囊里翻出驱蚊液:“等会儿让文书统一领,记住睡觉前必须喷,这里的蚊子能传播疟疾。”
整理床铺时,他发现枕头底下压着本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是周建明的字迹:“西侧铁丝网每三天检查一次,雨季容易积水导致地基松动。”
后面还画着个简易地图,用红笔圈出了几个警戒点。
“老周够细致的。”易扬笑着掏出自己的笔记本,把重要信息抄了下来。
窗外传来发电机的嗡鸣,一群穿着蓝色贝雷帽的维和士兵正扛着水袋往厨房走。
臂章上的红旗在暮色里格外醒目。
七点五十,易扬提前十分钟出现在会议室。
长条桌两侧已经坐满了人,新到达的连级主官们都穿着作训服,袖口卷到肘部,露出晒成古铜色的胳膊。
见新营长进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坐吧,都是自己人。”
易扬走到主位坐下,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推。
“先自我介绍下,我叫易扬,从今天起担任维和步兵营营长。”
“在座的各位有不少是老相识,81集团军出来的,咱们就不绕弯子了。”
要么说这么多人都愿意当官呢?
这当官的感觉太爽了。
周建明翻开笔记本:“先汇报下当前任务区态势,朱巴市区最近爆发了三次小规模冲突,咱们负责的12号难民营昨天发生了械斗,所幸没有波及我们的警戒哨……”
两个小时的交接会开得异常紧凑,从武器装备到人员健康状况。
从难民营人口数量到周边武装派别分布,每一项都核对得清清楚楚。
当说到上个月运输车队遇袭事件时,周建明特意停了下来。
“那次是因为情报失误,对方提前换了巡逻路线。”
他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记住这个位置,在北纬6度23分附近,有个废弃的炼油厂,经常有武装分子盘踞。”
易扬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了个五角星:“我们会调整巡逻方案,增加无人机侦察频次。”
交接会结束时,外面已经完全黑透了。
易扬站在指挥楼门口抽烟,看着队员们在空地上搭建帐篷。
王鹏正踮着脚往铁丝网上挂警戒灯,不小心踩空摔在沙地上,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笑啥笑!”易扬走过去把他拉起来,拍掉他身上的沙子,“把防刺服穿好,这里的地面埋着碎玻璃。”
王鹏红着脸立正:“是,营长!”
九点半,官兵大会在露天场地召开。
七百名官兵列队站在月光下,蓝色贝雷帽在头顶连成一片。
易扬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望着眼前这方队列,突然想起出发前旅长的嘱托:“你们走出国门,代表的就是华国。”
“弟兄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营地,“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完成为期六个月的维和任务。”
“难民营里有五万流离失所的平民等着我们保护,联合国的旗帜和红旗都扛在咱们肩上!”
队列里响起整齐的回应:“保证完成任务!”
“我知道大家刚到这里,会有水土不服,会想家。”
易扬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但别忘了,我们是81集团军的兵!”
“是从太行山打出来的部队!当年能打胜仗,今天就能守好这片土地!”
突然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沙尘。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眯起眼睛,却没有一个人动。
易扬看着面前这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士兵,突然提高了音量:“现在各连带回,检查装备,明天早上六点准时出操!”
“是!”
解散的脚步声渐次远去,易扬还站在高台上没动。
顾懂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营长,炊事班留了羊肉汤,要不要去喝点?”
他摇摇头,望向难民营的方向。
夜色深处,几点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像濒死病人的脉搏。
“明天早上我要去12号难民营看看。”易扬拧开水瓶喝了一口,“让侦察排提前规划路线。”
“是。”
回到房间时,月光正透过窗户照在地板上。
易扬拿起手机,跟满广志,云辰等人报了平安。
放下手机,他开始整理明天要用的文件。
墙上的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岗哨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场地上回响。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枪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易扬走到窗边,看着岗哨的士兵正沿着铁丝网巡逻。
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步枪在背上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军人的肩膀,就是用来扛事的。”
明天,将是在维和任务区的第一天。
易扬深吸一口气,关掉了房间的灯。
“通常情况下维和任务为期一年,不过为了剧情需要,我们就把它砍成六个月吧!”
易扬深吸一口气,闻到空气里陌生的花香混着尘土味。
他知道,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30个华国军人的名字,将和蓝盔一起,刻在异国的星空下。
"都精神点!"他的声音透过机舱,"记住,你们肩上扛的不只是军衔,是华国军人的样子。”
“到了任务区,该硬气的时候别怂——"
"该温柔的时候别横!"队伍齐声接话,声音震得舷窗嗡嗡作响。
飞机开始下降,地面的灯火像撒落的星星。
王鹏突然碰了碰易扬的胳膊:"营长,您说非洲的星星会不会认识我们的星星?"
易扬望向窗外,云层缝隙里漏下的星光,像极了营区夜里的岗哨灯。
"会的,"他轻声说,"所有守护和平的光,都认识彼此。"
……………………
运输机的轰鸣还在耳膜里震荡,易扬摘下迷彩帽抹了把脸。
撒哈拉以南的热风裹着沙尘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柴油和不知名野草混合的怪味。
他身后三十名队员正扛着背囊列队,迷彩服后背已经洇出深色汗渍。
刚下飞机的眩晕还没散去,眼神里却透着一股紧绷的兴奋。
“营长,老营的人在那边!”顾懂扯着嗓子喊,手指向营区入口那排橄榄绿帐篷。
易扬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十几个穿着同式作训服的身影正朝这边挥手。
领头的是个皮肤黝黑的中校,肩章在夕阳下泛着哑光。
那是即将轮换回国的维和步兵营营长周建明。
“全体都有,稍息!”易扬的口令带着穿透力,三十人动作齐整划一。
“曾一博带后勤组先去领营房物资,其他人跟我来!”
周建明快步迎上来,两只沾满尘土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欢迎欢迎,可把你们盼来了!”
他的声音带着沙哑,眼尾的皱纹里还嵌着没洗干净的泥点,“路上怎么样?顺利不?”
“一切顺利,周营长这边辛苦你们了。”
“辛苦啥,都是分内事。”周建明拍了拍他胳膊,“先带弟兄们安顿,我让炊事班留了热乎饭,晚上八点咱们正式交接,资料我都整理好了。”
营地是典型的模块化布局,蓝顶白墙的板房排列成三列,中间留出步兵车能通行的通道。
易扬分到的房间在指挥楼二层,推开门就看见前任营长的行李已经打包好,墙角堆着三个贴满机场标签的迷彩包。
“赵磊,带两个人去检查武器库,按清单核对装备数量。”
易扬把背囊往墙角一放,开始解作战靴鞋带,“王鹏,你去卫生队对接药品储备,特别注意热带病疫苗的有效期。”
“营长,咱们的蚊帐是不是换成新的?”
李虎抱着一摞折叠床板从门口经过,脸上还带着新兵特有的拘谨。
易扬弯腰从背囊里翻出驱蚊液:“等会儿让文书统一领,记住睡觉前必须喷,这里的蚊子能传播疟疾。”
整理床铺时,他发现枕头底下压着本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是周建明的字迹:“西侧铁丝网每三天检查一次,雨季容易积水导致地基松动。”
后面还画着个简易地图,用红笔圈出了几个警戒点。
“老周够细致的。”易扬笑着掏出自己的笔记本,把重要信息抄了下来。
窗外传来发电机的嗡鸣,一群穿着蓝色贝雷帽的维和士兵正扛着水袋往厨房走。
臂章上的红旗在暮色里格外醒目。
七点五十,易扬提前十分钟出现在会议室。
长条桌两侧已经坐满了人,新到达的连级主官们都穿着作训服,袖口卷到肘部,露出晒成古铜色的胳膊。
见新营长进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坐吧,都是自己人。”
易扬走到主位坐下,把文件夹往桌上一推。
“先自我介绍下,我叫易扬,从今天起担任维和步兵营营长。”
“在座的各位有不少是老相识,81集团军出来的,咱们就不绕弯子了。”
要么说这么多人都愿意当官呢?
这当官的感觉太爽了。
周建明翻开笔记本:“先汇报下当前任务区态势,朱巴市区最近爆发了三次小规模冲突,咱们负责的12号难民营昨天发生了械斗,所幸没有波及我们的警戒哨……”
两个小时的交接会开得异常紧凑,从武器装备到人员健康状况。
从难民营人口数量到周边武装派别分布,每一项都核对得清清楚楚。
当说到上个月运输车队遇袭事件时,周建明特意停了下来。
“那次是因为情报失误,对方提前换了巡逻路线。”
他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记住这个位置,在北纬6度23分附近,有个废弃的炼油厂,经常有武装分子盘踞。”
易扬在笔记本上重重画了个五角星:“我们会调整巡逻方案,增加无人机侦察频次。”
交接会结束时,外面已经完全黑透了。
易扬站在指挥楼门口抽烟,看着队员们在空地上搭建帐篷。
王鹏正踮着脚往铁丝网上挂警戒灯,不小心踩空摔在沙地上,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笑啥笑!”易扬走过去把他拉起来,拍掉他身上的沙子,“把防刺服穿好,这里的地面埋着碎玻璃。”
王鹏红着脸立正:“是,营长!”
九点半,官兵大会在露天场地召开。
七百名官兵列队站在月光下,蓝色贝雷帽在头顶连成一片。
易扬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望着眼前这方队列,突然想起出发前旅长的嘱托:“你们走出国门,代表的就是华国。”
“弟兄们!”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营地,“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完成为期六个月的维和任务。”
“难民营里有五万流离失所的平民等着我们保护,联合国的旗帜和红旗都扛在咱们肩上!”
队列里响起整齐的回应:“保证完成任务!”
“我知道大家刚到这里,会有水土不服,会想家。”
易扬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但别忘了,我们是81集团军的兵!”
“是从太行山打出来的部队!当年能打胜仗,今天就能守好这片土地!”
突然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沙尘。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眯起眼睛,却没有一个人动。
易扬看着面前这群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士兵,突然提高了音量:“现在各连带回,检查装备,明天早上六点准时出操!”
“是!”
解散的脚步声渐次远去,易扬还站在高台上没动。
顾懂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营长,炊事班留了羊肉汤,要不要去喝点?”
他摇摇头,望向难民营的方向。
夜色深处,几点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像濒死病人的脉搏。
“明天早上我要去12号难民营看看。”易扬拧开水瓶喝了一口,“让侦察排提前规划路线。”
“是。”
回到房间时,月光正透过窗户照在地板上。
易扬拿起手机,跟满广志,云辰等人报了平安。
放下手机,他开始整理明天要用的文件。
墙上的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岗哨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场地上回响。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枪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易扬走到窗边,看着岗哨的士兵正沿着铁丝网巡逻。
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步枪在背上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军人的肩膀,就是用来扛事的。”
明天,将是在维和任务区的第一天。
易扬深吸一口气,关掉了房间的灯。
“通常情况下维和任务为期一年,不过为了剧情需要,我们就把它砍成六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