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最是难熬,他眼中布满了血丝,那挺拔的身形在晨曦微光中显得有些佝偻,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天,终究亮了。
半月之期,满了。
府门外,依旧空空荡荡。
就在当天午后,廉府大门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廉颇霍然起身,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几乎是以冲锋的姿态扑向大门。
然而,来者只是魏无忌府上的一个普通门客,奉信陵君之命,前来邀请廉颇过府一叙。
“信陵君……相邀……”
廉颇喃喃重复着,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巨大的失望和羞辱感,瞬间将他淹没。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眼中最后的光芒熄灭了,只剩下死灰般的沉寂。
他僵硬地站在原地,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挺拔的身躯肉眼可见地佝偻下去,只剩下死灰般的沉寂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就在这时,秦臻推开房门,缓步走到庭院中。
他看着廉颇失魂落魄、仿佛瞬间老了十岁的背影,脸上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得意之色。
廉颇这时望向邯郸城的方向,自言自语,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和最后的挣扎:“半月之期……或许……或许是使者路上遇了风雨……耽搁了行程……或许……大王他……”
说到后面,连他自己都觉得这辩解苍白无力。
秦臻走到他身旁,目光看着这位心防几乎崩溃的老将,眼中掠过一丝复杂情绪,既有对一代名将英雄末路的深切同情,亦有对谋略推进的掌控感。
接着,他声音平和地打破了这沉重的寂静:
“老将军,半月之期已至,赵王心意,恐已明了。然,晚辈心中,对老将军一生功业,敬仰由衷。愿再宽限七日,以全老将军对故国最后一丝念想。”
闻言,廉颇猛地转过头,布满血丝的眼中死死盯住秦臻,有震惊、有屈辱、有不甘,还有一丝被看透心思的狼狈。
秦臻迎着他复杂的目光,继续说道:“然,既是延期,赌注亦当增添分量。若七日后,赵国使者依旧不至,未曾踏入大梁城门一步。”
他强调着“一步”,随后语气斩钉截铁道:
“那么,老将军不仅需随晚辈西归咸阳,更要入我鬼谷学苑,执掌兵科首席教习之位,将毕生沙场所得、兵家精要,传于后辈。此乃加注,老将军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廉颇的身体猛地一震。
入秦是一回事,入秦教书育人,为秦人培养将才,这简直是将他毕生所学、所忠于赵国的根本,都拱手献予敌国,这是比单纯的归降,更为沉重的赌注。
他死死盯着秦臻,胸膛剧烈起伏,咬紧牙关,发出咯咯的轻响,额头上青筋暴跳。
七天!这是最后的期限,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可这机会的代价,需要他用一生所学、乃至名节去赌。
他明白这是秦臻的阳谋,然而,那渺茫的、关于故国和君王的最后一丝幻想,以及内心深处不甘就这样被彻底抛弃的不忿,以及对沙场经验可能就此湮灭的不甘,最终压倒了一切,还是让他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他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咬着牙,声音嘶哑道:“好!老夫就再与你赌这七日!若再无音讯,老夫……老夫便认命,随你去那咸阳……做……做那教习。”
接下来的七天,对廉颇而言,是比之前的半个月更加漫长且痛苦的煎熬。
他依旧履行“职责”,寸步不离地跟着秦臻,但眼神已不复之前的锐利与戒备,更多的是空洞的等待和逐渐熄灭的希望之火。
沙盘论兵之事早已停止,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庭院冰冷的石凳上,或背靠着一根斑驳的廊柱,望着天空发呆,背影萧索落寞。
廉符看着父亲的样子,心如刀绞,却束手无策。
整个府邸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连仆人都屏息凝神,不敢发出声响。
第七日的黄昏,残阳如血,将廉颇孤寂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他站在庭院中,望着紧闭的府门,一动不动,如同化作了一尊石雕。
待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下,府门依旧纹丝不动,没有任何使者到来的迹象。
廉符从外面匆匆跑回,脸色灰败,迎着父亲询问的目光,沉重而缓慢地摇了摇头,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见此,廉颇的身体剧烈地晃动了一下,踉跄着后退半步,才勉强站稳。
他没有咆哮,没有质问,只是独自在空旷的庭院中枯坐了整整一个时辰。
直到暮色四合,他终于缓缓站起身,拖着沉重的步伐,颓然踉跄地一步一步,走回了自己那间冷清的寝室。
那一夜,廉颇房中的灯火彻夜未熄。
压抑的、如同受伤孤狼般的呜咽声断断续续地从门缝中渗出,充满了不甘、悲愤和深入骨髓的绝望。
最终,这呜咽也渐渐低沉下去,化作一片死寂。
一个曾经支撑起赵国半壁江山的老将,在异国他乡的寒夜里,彻底被他的君王、他的故国所抛弃。
.........
翌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廉颇推开房门走了出来。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赵国旧式绛色将军常服,虽无甲胄在身,但威仪犹存,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虽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和浓重的红血丝,但神情却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他没有任何犹豫,径直走到秦臻的房前。
秦臻早已穿戴整齐,与涉英等人肃立等候。
两人目光相接,廉颇的眼神再无波澜,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秦左庶长,七日已过,赵使无踪。老夫……愿赌服输。愿随你西归咸阳,鬼谷学苑教习之位……老夫接了。”
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有一种被命运车轮彻底碾碎后的认命。
秦臻看着眼前这位一夜之间仿佛燃尽了所有火焰的老将,脸上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倨傲,流露出由衷的郑重与敬意。
天,终究亮了。
半月之期,满了。
府门外,依旧空空荡荡。
就在当天午后,廉府大门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
廉颇霍然起身,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几乎是以冲锋的姿态扑向大门。
然而,来者只是魏无忌府上的一个普通门客,奉信陵君之命,前来邀请廉颇过府一叙。
“信陵君……相邀……”
廉颇喃喃重复着,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巨大的失望和羞辱感,瞬间将他淹没。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眼中最后的光芒熄灭了,只剩下死灰般的沉寂。
他僵硬地站在原地,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挺拔的身躯肉眼可见地佝偻下去,只剩下死灰般的沉寂和深入骨髓的疲惫。
就在这时,秦臻推开房门,缓步走到庭院中。
他看着廉颇失魂落魄、仿佛瞬间老了十岁的背影,脸上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得意之色。
廉颇这时望向邯郸城的方向,自言自语,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和最后的挣扎:“半月之期……或许……或许是使者路上遇了风雨……耽搁了行程……或许……大王他……”
说到后面,连他自己都觉得这辩解苍白无力。
秦臻走到他身旁,目光看着这位心防几乎崩溃的老将,眼中掠过一丝复杂情绪,既有对一代名将英雄末路的深切同情,亦有对谋略推进的掌控感。
接着,他声音平和地打破了这沉重的寂静:
“老将军,半月之期已至,赵王心意,恐已明了。然,晚辈心中,对老将军一生功业,敬仰由衷。愿再宽限七日,以全老将军对故国最后一丝念想。”
闻言,廉颇猛地转过头,布满血丝的眼中死死盯住秦臻,有震惊、有屈辱、有不甘,还有一丝被看透心思的狼狈。
秦臻迎着他复杂的目光,继续说道:“然,既是延期,赌注亦当增添分量。若七日后,赵国使者依旧不至,未曾踏入大梁城门一步。”
他强调着“一步”,随后语气斩钉截铁道:
“那么,老将军不仅需随晚辈西归咸阳,更要入我鬼谷学苑,执掌兵科首席教习之位,将毕生沙场所得、兵家精要,传于后辈。此乃加注,老将军以为如何?”
闻听此言,廉颇的身体猛地一震。
入秦是一回事,入秦教书育人,为秦人培养将才,这简直是将他毕生所学、所忠于赵国的根本,都拱手献予敌国,这是比单纯的归降,更为沉重的赌注。
他死死盯着秦臻,胸膛剧烈起伏,咬紧牙关,发出咯咯的轻响,额头上青筋暴跳。
七天!这是最后的期限,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可这机会的代价,需要他用一生所学、乃至名节去赌。
他明白这是秦臻的阳谋,然而,那渺茫的、关于故国和君王的最后一丝幻想,以及内心深处不甘就这样被彻底抛弃的不忿,以及对沙场经验可能就此湮灭的不甘,最终压倒了一切,还是让他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他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咬着牙,声音嘶哑道:“好!老夫就再与你赌这七日!若再无音讯,老夫……老夫便认命,随你去那咸阳……做……做那教习。”
接下来的七天,对廉颇而言,是比之前的半个月更加漫长且痛苦的煎熬。
他依旧履行“职责”,寸步不离地跟着秦臻,但眼神已不复之前的锐利与戒备,更多的是空洞的等待和逐渐熄灭的希望之火。
沙盘论兵之事早已停止,他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庭院冰冷的石凳上,或背靠着一根斑驳的廊柱,望着天空发呆,背影萧索落寞。
廉符看着父亲的样子,心如刀绞,却束手无策。
整个府邸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连仆人都屏息凝神,不敢发出声响。
第七日的黄昏,残阳如血,将廉颇孤寂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他站在庭院中,望着紧闭的府门,一动不动,如同化作了一尊石雕。
待最后一缕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下,府门依旧纹丝不动,没有任何使者到来的迹象。
廉符从外面匆匆跑回,脸色灰败,迎着父亲询问的目光,沉重而缓慢地摇了摇头,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见此,廉颇的身体剧烈地晃动了一下,踉跄着后退半步,才勉强站稳。
他没有咆哮,没有质问,只是独自在空旷的庭院中枯坐了整整一个时辰。
直到暮色四合,他终于缓缓站起身,拖着沉重的步伐,颓然踉跄地一步一步,走回了自己那间冷清的寝室。
那一夜,廉颇房中的灯火彻夜未熄。
压抑的、如同受伤孤狼般的呜咽声断断续续地从门缝中渗出,充满了不甘、悲愤和深入骨髓的绝望。
最终,这呜咽也渐渐低沉下去,化作一片死寂。
一个曾经支撑起赵国半壁江山的老将,在异国他乡的寒夜里,彻底被他的君王、他的故国所抛弃。
.........
翌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廉颇推开房门走了出来。
他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赵国旧式绛色将军常服,虽无甲胄在身,但威仪犹存,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虽带着彻夜未眠的疲惫和浓重的红血丝,但神情却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他没有任何犹豫,径直走到秦臻的房前。
秦臻早已穿戴整齐,与涉英等人肃立等候。
两人目光相接,廉颇的眼神再无波澜,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秦左庶长,七日已过,赵使无踪。老夫……愿赌服输。愿随你西归咸阳,鬼谷学苑教习之位……老夫接了。”
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有一种被命运车轮彻底碾碎后的认命。
秦臻看着眼前这位一夜之间仿佛燃尽了所有火焰的老将,脸上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倨傲,流露出由衷的郑重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