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改朝换代(五)-《我在废土满级后,穿越荒年当女帝》

  新都城虽新,但不缺人气,不过短短十几日的功夫便已经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了。

  甚至店铺也开门了!

  倒不是已经开始买卖店铺,而是官府觉得店铺不开,过来观礼的人实在太不方便,于是官府先让吏目们开了店。

  吏目都没有做生意的经验,但也不需要她们有经验,只要把货物搬进去,明码标价,收钱就行了,不需要吆喝,也不需要揽客,百姓们进来看中了货物,又看了价格,只要交钱就行。

  吏目只需要补货上货,盯着不让人偷东西。

  但仍旧有不少人凑到吏目身边打听:“这里的民居是要卖的吧?多少钱?可要上十万?”

  “定是要十万数吧?!”

  “那岂不是至于大富大贵之人才能定居于此了?”

  “这不是废话吗?历来都城最好的地段,那都是皇亲国戚住哒!”

  “咱们这儿又没有皇亲国戚……阮姐连亲戚都没有。”

  吏目只能板着脸:“一平八百。”

  百姓立刻看她,女吏:“这里的民居,价都一样,一平八百。”

  八百,这看着不多,但四十平的小屋都有三万多——可三万多,许多人都是掏得出来的呀!

  一户人家倘若夫妻两个壮劳力都在干活,且勤快,愿意加班,甚至空闲时还去找小工,那么一个月攒下四百不算太难,攒两年也有接近一万,他们可攒了不止两年!

  还有许多做生意的,手里有几万的也不少。

  这女吏立刻就被团团围住了,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死死盯着她,就像吃了什么迷幻药,让女吏不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她只能吼道:“这个不归我们管!有售房处!有售房处!就在旁边那条街上!去晚了就没了!”

  于是百姓们互看一眼,也不问了,跟赛跑一样朝外奔去。

  女吏松了口气,一旁的同事目瞪口呆地摇头说:“没想到你还有几分急智。”

  都城的房子自然是要卖的,价格高了些,但也勉强能算是市场价,且有限购,也不怕二道贩子。

  但要买房的人这样多,自然不是人人都能买到。

  “要抽签的!”售房处的人不是吏目,是外雇的工人,她们声嘶力竭地喊道,“下个月才开售!你们看中了哪儿的房子就去哪儿抽签!抽中了才能买!只收现钱!”

  “能从银庄贷!但得有抵押,抽中了才能去贷,贷不到又没钱只好又叫人来抽!”

  也有钱不够的,此时对妻子说:“必要买的!你可瞧见了,都是两三层的屋子,下了楼就有铺面,离学校就两条街。”

  妻子要稳重一些:“咱们手里就一万多!”

  丈夫:“贷!老家的铺子和房子都抵押了,一定要贷!家家户户都有灯呢,那屋子里还有茅厕,不必出门如厕,冲水的厕所!与酒楼一般。”

  妻子一巴掌拍在丈夫头上,把丈夫一腔热血拍凉了。

  她怒骂道:“好日子才过了多少年,你皮就痒了?我且问你,你买了房,可要搬过来?”

  丈夫懵道:“自然是要的。”

  “那青州的铺子还经不经营?不经营?你靠什么还钱?”妻子,“青州还不好吗?!你这是得、得……”

  一旁听闲话看热闹的人连忙提醒:“得陇望蜀!”

  妻子点头:“对!你得陇望蜀,都城又怎么样?我们老家还是乡下,好不容易在青州扎下根来,本没有亲戚帮扶,多亏邻里善心,孩子在青州也有几个竹马,都是老实孩子,哪里不足了?”

  丈夫小声说:“这可是都城。”

  妻子昂首:“那又怎么样?这里没有咱们的生计,没有咱们的友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更何况青州是狗窝吗?多少人想当青州人都没有机会!偏你好日子过久了皮痒!”

  看热闹的人立马说:“阿婶说的有道理啊!”

  “对,这是老成之言!”

  妻子更有自信了,她瞥了丈夫一眼,哼道:“幸好我没放你一个人出来!”

  丈夫垂头丧气,毕竟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可他仍然格外难过。

  曾经有个当首都人的机会摆在眼前……

  有放弃这个机会的,自然也有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的。

  “我家是必买的!我和我妻都在城外的厂子干活,将来我恐怕能去火车站当维修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更好!生计不发愁,孩子读书不发愁,买套小一些的,能住下我们一家几口人就成。”

  “不知铺面什么时候能卖呢?我是想多买几个……哦……不能多买,那买一间也行。做什么生意?这倒是还没想好,我做的是糕点生意,估计还是开一家糕点铺子。”

  百姓们谈论着都城的房价,谈论着政务大楼前的空地——那么大,且都铺设了水泥路,宽的叫人心慌,也谈论都城的路灯,比青州的更亮,到了晚上,这座城仍然可以亮如白昼,再也不会与人因为看不清路而跌一跤了。

  他们对这个新国家有无数的期望,也为这个新国家深深自豪!

  看啊,多少年了,他们终于洗刷了耻辱,终于又能昂首挺胸地吐出一口气,不必再担心战火又起,也不必害怕家人被劫掠为奴,更不必哭喊着祈求少一些苛捐杂税。

  他们能津津有味的说着许多年前的日子,有时还会落泪,可擦完了泪又说:“再不会那样了!”

  当天将亮未亮时,有人走出酒楼,正想着去街边的小摊买些东西来吃的时候,忽然停下了脚步。

  他听到了什么声音,轰隆隆的,像是打雷。

  但那不是雷声,雷声没有那么规律,也没有那么持久。

  就在他思索着是不是某个工厂弄出来的动静时,他突然看见了不敢置信的一幕。

  黑压压的人群正从远方走来,他们背着朝阳。

  那轰隆隆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正是士兵整齐有力的脚步声。

  领头的人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马背上。

  他看不清那个人的脸,只是下意识的想,真是一匹好马。

  他突然又意识到——

  大典,仿佛就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