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晨光带着硝烟的味道,将城墙的影子拉得很长。王小石头趴在垛口后,手心的汗把火枪的护木浸得发亮。他的枪管上固定着新做的铁制护木,长刺刀闪着冷光,枪身侧面还绑着一个拳头大小的炸药包 —— 这是昨夜工匠们连夜赶制的新装备,用麻绳紧紧捆在枪管下方。
“别紧张,按训练的来。” 老兵赵勇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的左臂还缠着绷带,却执意要参加战斗,“第一队打完,咱们第二队就上,记住节奏。”
王小石头点点头,目光越过护城河,落在对岸黑压压的敌军身上。安庆绪的大军像涨潮的海水,从地平线后涌出来,密密麻麻的人头在晨光里泛着灰黑色,望不到边际。最前排的士兵扛着厚重的木板,每块木板都用铁皮包了边缘,显然是为了对付河底的防水雷管。
“他们学聪明了。” 赵勇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想用木板铺出一条路。”
主城楼上的易林放下望远镜,指尖在地图上的护城河位置重重一点:“李晟,告诉第一队,重点关照那些扛木板的。”
李晟的令旗在城头挥动,红色的绸布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第一队的火枪兵迅速调整角度,枪口对准了那些扛着木板的敌军。他们的阵型比昨天更加紧凑,每人间隔十步,三排士兵交错站立,形成一个立体的火力网。
安庆绪的弯刀在高坡上举起,银亮的刀身在朝阳下划出一道弧线。“前进!” 他的吼声透过传令兵的呼喊传遍全军,“拿下潼关,每人赏黄金十两!”
黑压压的敌军如同被捅的蚁穴,瞬间涌动起来。扛木板的士兵冲在最前面,他们的脚步踩在河滩上,发出沉闷的 “咚咚” 声,像擂鼓般敲在每个唐军士兵的心上。木板被一块块铺在护城河上,很快就形成了几条狭窄的通道,后续的士兵踩着木板,举着盾牌向前推进。
“第一队,瞄准木板!” 李晟的吼声在城墙上回荡。
五千支火枪同时喷吐火舌,铅弹组成的弹幕呼啸着越过护城河,精准地命中了那些铺板的士兵。最前排的敌军像被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木板失去支撑,带着后面的士兵一起坠入河中。河水瞬间被染红,挣扎的士兵很快被湍急的水流卷走。
但敌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倒下一批,立刻有另一批补上来,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用盾牌组成临时掩体,拼命往前推进。第二条木板通道很快又被铺成,十几个士兵已经冲到了河对岸,正试图架设云梯。
“第二队,放!” 李晟的令旗再次落下。
第二轮齐射的铅弹如同暴雨般扫过,刚过河的敌军应声倒下。王小石头的枪响了,他瞄准的是一个举着狼头旗的小校,铅弹穿透对方的咽喉时,他甚至能看到鲜血喷溅在那面黑旗上的瞬间。
“好小子!准头不错!” 赵勇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己也扣动扳机,放倒了一个正往木板上爬的敌军。
……
安庆绪站在高坡上,手里的望远镜几乎要被捏碎。当然,他不会真的捏碎,这东西洛阳的工匠可造不出来。要不是他通过黑市渠道花重金从长安城黑市购买,洛阳军里根本不可能有此装备。唐军忽然拥有的许多神奇装备,他都通过黑市够得了一些,但似乎质量不佳,毛病百出,并没有想象中好用。
他看到自己的士兵像割草般被铅弹放倒,却始终无法突破那道该死的火力网。昨天还能冲到城墙下的先锋,今天连护城河的中线都过不去。
“为什么?”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不解和愤怒,“他们的枪怎么可能一直响?”
站在旁边的安守忠脸色惨白,他终于明白唐军的战术变了 —— 三排士兵轮流射击,前一排开火时,后一排已经开始装填,永远有子弹在飞向他们的队伍。这种循环不断的火力,像一把无形的巨镰,在他的军队中反复切割。
“陛下,要不…… 暂缓进攻?” 安守忠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的亲卫已经损失过半,连最精锐的 “曳落河” 骑兵都不敢冲上去送死。
“暂缓?” 安庆绪猛地回头,眼里的血丝像蛛网般密集,“现在撤退,我们还有活路吗?史家的势力就在河东盯着,洛阳的百姓也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他拔出弯刀,指向潼关,“继续冲!给我冲!”
更多的士兵被驱赶着涌向护城河。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用盾牌组成密不透风的龟甲阵,试图抵挡铅弹的射击。木板铺成的通道在不断延伸,终于有一小队敌军冲过了火力网,靠近了城墙。
“炸药包!” 李晟的吼声刚落,城墙上就落下数十个拳头大小的炸药包。这些绑在枪上的小型炸药包引线被点燃后,像黑色的流星般坠向城下。
“轰隆!轰隆!” 连续的爆炸声在城墙下响起,冲击波掀翻了敌军的龟甲阵,木屑混着碎石飞溅,刚架设到一半的云梯被拦腰炸断。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小队瞬间被吞没在硝烟里,连惨叫声都被爆炸声盖过。
王小石头看得目瞪口呆。他昨天还在用弯刀拼命,今天却只需点燃引线,就能轻松击退敌军。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一时有些恍惚,直到赵勇的吼声将他拉回现实:“装填!快装填!第三队要换班了!”
他慌忙从火药壶里倒出粉末,这次的动作流畅了许多。经过昨夜的紧急训练和今早的实战,他已经掌握了循环装填的节奏,手指不再发抖,动作精准而迅速。当他完成装填时,正好轮到第二队射击,铅弹呼啸而出的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看到没?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赵勇一边射击一边喊道,他的脸上溅满了敌军的血污,却笑得格外灿烂,“让他们再狂!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
正午的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护城河已经被尸体填满,河水几乎不再流动,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安庆绪的军队还在发动进攻,但攻势已经明显减弱,士兵们的脚步越来越慢,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最后一队!冲!” 安守忠的吼声已经嘶哑,他亲自带领最后的亲卫冲了上去。这些穿着玄色铁甲的士兵像一股黑色的潮水,踩着木板冲向城墙,他们的盾牌上已经布满了铅弹的凹痕,却依旧向前推进。
“瞄准铁甲兵!” 李晟的令旗指向这股最后的冲锋,“霰弹准备!”
城墙上的佛郎机炮再次怒吼,霰弹在阳光下划出扇形的轨迹,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最前排的铁甲兵扫倒。安守忠被亲卫死死护在中间,他看到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铁甲在霰弹面前像纸糊的一样脆弱。
“撤!快撤!” 他终于崩溃了,推开身边的亲卫,调转马头就往回跑。剩下的士兵见状,也纷纷扔下武器,沿着木板往回逃,整个阵线瞬间崩溃。
安庆绪在高坡上目睹了这一幕,一口鲜血猛地从嘴里喷出,染红了胸前的龙袍。他知道,大势已去。那些曾经悍不畏死的士兵,此刻像受惊的兔子般逃窜,他的命令再也没人听从。
“撤……” 他咬着牙说出这个字,声音里充满了不甘和绝望。这个字像一道赦免令,瞬间传遍了整个战场。河东军的士兵们再也顾不上军令,纷纷转身逃离,武器和盔甲扔得满地都是,像一条溃败的黑色河流,迅速消失在旷野的尽头。
潼关的城墙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兵们扔掉火枪,互相拥抱,有的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王小石头抱着赵勇,笑得眼泪直流,他的火枪枪管已经发烫,却舍不得放下 —— 这把枪,今天帮他放倒了七个敌军。
李晟站在垛口边,望着敌军消失的方向,突然跪倒在地,对着长安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他的甲胄上沾满了血污,脸上却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长孙将军,我们守住了!我们守住潼关了!”
……
易林站在主城楼上,望着旷野上散落的敌军尸体和武器,手里捏着那支从城头上捡回来的折断火枪。枪管上的裂痕像一张张开的嘴,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
“大人,要不要追击?” 秦锋的声音带着兴奋,他的胳膊上缠着新的绷带,是今早被流弹擦伤的。
易林摇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函谷关方向:“穷寇莫追。安守忠肯定在那里设了埋伏,我们没必要冒险。” 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传令下去,抓紧时间修复堡垒,清理护城河,补充弹药。”
李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伤亡统计:“大人,我军阵亡两千一百七十三人,伤三百四十五人,主要是被敌军的流矢所伤,还有就是枪膛爆炸以及被自己人误射伤。敌军遗尸五千余具,缴获武器、盔甲无数。”
易林接过统计册,翻到最后一页,看到 “王小石头” 的名字后面画着七个正字。这个昨天还在发抖的新兵,今天成了杀敌最多的士兵之一。
“赏他一匹马,再给他配一支新枪。” 易林合上册子,目光投向那些正在清理战场的士兵,“告诉弟兄们,今晚加餐,好好休息,但岗哨不能撤。”
夕阳的余晖洒在潼关的城墙上,给血迹斑斑的砖石镀上了一层金色。王小石头和赵勇正在合力搬运一具敌军尸体,尸体的铁甲上布满了铅弹的孔洞,像筛子一样。
“勇叔,你说咱们是不是赢了?” 王小石头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
赵勇擦了擦脸上的汗,望着远处东流的黄河:“赢了这一仗,不代表赢了整个战争。” 他指了指那支折断的火枪,“你看,这玩意儿厉害吧?但也脆得很,敌军要是有更好的武器,咱们怎么办?”
王小石头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火枪已经是天下最厉害的武器了。
“易大人说了,” 赵勇的声音变得严肃,“火器的优势今天显现出来了,但弱点也暴露了 —— 装填还是慢,近战还是不行,遇到大雨大雪还会受潮。” 他拍了拍王小石头的肩膀,“小子,别骄傲,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呢。”
……
夜幕降临时,潼关的城墙上点起了篝火。士兵们围着篝火烤肉喝酒,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王小石头第一次喝到了真正的烈酒,呛得眼泪直流,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赵勇坐在他身边,用小刀削着一根木棍,那是他准备做拐杖用的 —— 他的左臂伤得比想象中重,短期内可能无法再持枪。“你知道吗?安禄山刚叛乱的时候,咱们连像样的弓箭都凑不齐,更别说火枪了。”
“真的?” 王小石头惊讶地问。
“真的。” 赵勇的目光望向长安的方向,“那时候全靠长孙将军带着咱们死拼,才没让叛军打下长安。现在有了这些火器,咱们的胜算大了很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远处的帅帐里,易林还在和将领们研究战术。油灯下,他正在修改火枪的设计图,在枪管上画了一个螺旋状的纹路。“让工匠试试在枪管里刻上这种膛线,可能会提高精度和射程。”
李晟看着图纸,有些不解:“大人,现在的火枪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还要改进?”
“因为敌人也会进步。” 易林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安庆绪这次吃了亏,下次一定会想办法对付咱们的火枪。或许是更厚的盔甲,或许是更好的盾牌,甚至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火器。”
他走到窗边,望着函谷关的方向,那里的夜色格外浓重,像藏着无数秘密。“史家还在范阳虎视眈眈,安庆绪虽然撤退了,但根基未损。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将领们纷纷点头,脸上的兴奋渐渐被凝重取代。他们知道,易林说得对 —— 潼关的胜利,只是火器时代的一个小小注脚,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
……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潼关时,士兵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修复工作。工匠们在加固堡垒的炮位,用糯米浆混合石灰填补砖石的缝隙;火枪兵们在清理枪管,给零件上油;医护兵们则在照顾伤员,用草药给伤口消炎。
王小石头被分到了新的任务 —— 学习如何保养火枪。老兵教他如何清理枪管里的火药残渣,如何给引药池防潮,如何调整刺刀的角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每一个步骤都记在心里。
赵勇拄着新做的拐杖,站在一旁看着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小子,好好学。这玩意儿以后就是咱们的吃饭家伙。”
易林站在黄河边,望着东流的河水。河水依旧浑浊,却比昨天清澈了一些,不再是那种令人心悸的暗红色。他手里的那支折断火枪被他扔进了河里,看着它打着旋儿沉入水底。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他对身边的琉璃说,“重要的是未来。”
琉璃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正在训练的火枪队。他们的阵型比昨天更加整齐,射击的节奏也更加流畅,循环的枪声在河谷间回荡,像一首充满力量的战歌。
“夜影卫传来消息,安庆绪退回洛阳后,杀了安守忠泄愤,现在军心大乱。” 琉璃轻声说,“史家已经开始调动军队,似乎想趁机夺取洛阳。”
易林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让他们斗去吧。咱们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整顿军备,改进火器。” 他望向长安的方向,“等时机成熟,就是我们收复洛阳的时候。”
夕阳再次西下时,潼关的城墙上响起了整齐的口号声。火枪队的训练还在继续,循环的枪声如同心跳般规律,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易林知道,火器与冷兵器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场发生在潼关的战斗,将会被历史铭记 —— 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个标志,一个属于火器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黄河依旧东流,水声潺潺,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场改变历史的战争。而潼关的城墙上,那些血迹斑斑的砖石在暮色中沉默着,它们见证了牺牲,也见证了希望,更见证了一个王朝在战火中重生的艰难历程。
“别紧张,按训练的来。” 老兵赵勇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的左臂还缠着绷带,却执意要参加战斗,“第一队打完,咱们第二队就上,记住节奏。”
王小石头点点头,目光越过护城河,落在对岸黑压压的敌军身上。安庆绪的大军像涨潮的海水,从地平线后涌出来,密密麻麻的人头在晨光里泛着灰黑色,望不到边际。最前排的士兵扛着厚重的木板,每块木板都用铁皮包了边缘,显然是为了对付河底的防水雷管。
“他们学聪明了。” 赵勇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想用木板铺出一条路。”
主城楼上的易林放下望远镜,指尖在地图上的护城河位置重重一点:“李晟,告诉第一队,重点关照那些扛木板的。”
李晟的令旗在城头挥动,红色的绸布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第一队的火枪兵迅速调整角度,枪口对准了那些扛着木板的敌军。他们的阵型比昨天更加紧凑,每人间隔十步,三排士兵交错站立,形成一个立体的火力网。
安庆绪的弯刀在高坡上举起,银亮的刀身在朝阳下划出一道弧线。“前进!” 他的吼声透过传令兵的呼喊传遍全军,“拿下潼关,每人赏黄金十两!”
黑压压的敌军如同被捅的蚁穴,瞬间涌动起来。扛木板的士兵冲在最前面,他们的脚步踩在河滩上,发出沉闷的 “咚咚” 声,像擂鼓般敲在每个唐军士兵的心上。木板被一块块铺在护城河上,很快就形成了几条狭窄的通道,后续的士兵踩着木板,举着盾牌向前推进。
“第一队,瞄准木板!” 李晟的吼声在城墙上回荡。
五千支火枪同时喷吐火舌,铅弹组成的弹幕呼啸着越过护城河,精准地命中了那些铺板的士兵。最前排的敌军像被割倒的麦子般成片倒下,木板失去支撑,带着后面的士兵一起坠入河中。河水瞬间被染红,挣扎的士兵很快被湍急的水流卷走。
但敌军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倒下一批,立刻有另一批补上来,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用盾牌组成临时掩体,拼命往前推进。第二条木板通道很快又被铺成,十几个士兵已经冲到了河对岸,正试图架设云梯。
“第二队,放!” 李晟的令旗再次落下。
第二轮齐射的铅弹如同暴雨般扫过,刚过河的敌军应声倒下。王小石头的枪响了,他瞄准的是一个举着狼头旗的小校,铅弹穿透对方的咽喉时,他甚至能看到鲜血喷溅在那面黑旗上的瞬间。
“好小子!准头不错!” 赵勇拍了拍他的肩膀,自己也扣动扳机,放倒了一个正往木板上爬的敌军。
……
安庆绪站在高坡上,手里的望远镜几乎要被捏碎。当然,他不会真的捏碎,这东西洛阳的工匠可造不出来。要不是他通过黑市渠道花重金从长安城黑市购买,洛阳军里根本不可能有此装备。唐军忽然拥有的许多神奇装备,他都通过黑市够得了一些,但似乎质量不佳,毛病百出,并没有想象中好用。
他看到自己的士兵像割草般被铅弹放倒,却始终无法突破那道该死的火力网。昨天还能冲到城墙下的先锋,今天连护城河的中线都过不去。
“为什么?”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不解和愤怒,“他们的枪怎么可能一直响?”
站在旁边的安守忠脸色惨白,他终于明白唐军的战术变了 —— 三排士兵轮流射击,前一排开火时,后一排已经开始装填,永远有子弹在飞向他们的队伍。这种循环不断的火力,像一把无形的巨镰,在他的军队中反复切割。
“陛下,要不…… 暂缓进攻?” 安守忠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的亲卫已经损失过半,连最精锐的 “曳落河” 骑兵都不敢冲上去送死。
“暂缓?” 安庆绪猛地回头,眼里的血丝像蛛网般密集,“现在撤退,我们还有活路吗?史家的势力就在河东盯着,洛阳的百姓也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他拔出弯刀,指向潼关,“继续冲!给我冲!”
更多的士兵被驱赶着涌向护城河。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用盾牌组成密不透风的龟甲阵,试图抵挡铅弹的射击。木板铺成的通道在不断延伸,终于有一小队敌军冲过了火力网,靠近了城墙。
“炸药包!” 李晟的吼声刚落,城墙上就落下数十个拳头大小的炸药包。这些绑在枪上的小型炸药包引线被点燃后,像黑色的流星般坠向城下。
“轰隆!轰隆!” 连续的爆炸声在城墙下响起,冲击波掀翻了敌军的龟甲阵,木屑混着碎石飞溅,刚架设到一半的云梯被拦腰炸断。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小队瞬间被吞没在硝烟里,连惨叫声都被爆炸声盖过。
王小石头看得目瞪口呆。他昨天还在用弯刀拼命,今天却只需点燃引线,就能轻松击退敌军。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一时有些恍惚,直到赵勇的吼声将他拉回现实:“装填!快装填!第三队要换班了!”
他慌忙从火药壶里倒出粉末,这次的动作流畅了许多。经过昨夜的紧急训练和今早的实战,他已经掌握了循环装填的节奏,手指不再发抖,动作精准而迅速。当他完成装填时,正好轮到第二队射击,铅弹呼啸而出的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看到没?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赵勇一边射击一边喊道,他的脸上溅满了敌军的血污,却笑得格外灿烂,“让他们再狂!现在知道厉害了吧!”
……
正午的太阳晒得人头晕眼花,护城河已经被尸体填满,河水几乎不再流动,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恶臭。安庆绪的军队还在发动进攻,但攻势已经明显减弱,士兵们的脚步越来越慢,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最后一队!冲!” 安守忠的吼声已经嘶哑,他亲自带领最后的亲卫冲了上去。这些穿着玄色铁甲的士兵像一股黑色的潮水,踩着木板冲向城墙,他们的盾牌上已经布满了铅弹的凹痕,却依旧向前推进。
“瞄准铁甲兵!” 李晟的令旗指向这股最后的冲锋,“霰弹准备!”
城墙上的佛郎机炮再次怒吼,霰弹在阳光下划出扇形的轨迹,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最前排的铁甲兵扫倒。安守忠被亲卫死死护在中间,他看到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铁甲在霰弹面前像纸糊的一样脆弱。
“撤!快撤!” 他终于崩溃了,推开身边的亲卫,调转马头就往回跑。剩下的士兵见状,也纷纷扔下武器,沿着木板往回逃,整个阵线瞬间崩溃。
安庆绪在高坡上目睹了这一幕,一口鲜血猛地从嘴里喷出,染红了胸前的龙袍。他知道,大势已去。那些曾经悍不畏死的士兵,此刻像受惊的兔子般逃窜,他的命令再也没人听从。
“撤……” 他咬着牙说出这个字,声音里充满了不甘和绝望。这个字像一道赦免令,瞬间传遍了整个战场。河东军的士兵们再也顾不上军令,纷纷转身逃离,武器和盔甲扔得满地都是,像一条溃败的黑色河流,迅速消失在旷野的尽头。
潼关的城墙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兵们扔掉火枪,互相拥抱,有的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王小石头抱着赵勇,笑得眼泪直流,他的火枪枪管已经发烫,却舍不得放下 —— 这把枪,今天帮他放倒了七个敌军。
李晟站在垛口边,望着敌军消失的方向,突然跪倒在地,对着长安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他的甲胄上沾满了血污,脸上却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长孙将军,我们守住了!我们守住潼关了!”
……
易林站在主城楼上,望着旷野上散落的敌军尸体和武器,手里捏着那支从城头上捡回来的折断火枪。枪管上的裂痕像一张张开的嘴,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
“大人,要不要追击?” 秦锋的声音带着兴奋,他的胳膊上缠着新的绷带,是今早被流弹擦伤的。
易林摇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函谷关方向:“穷寇莫追。安守忠肯定在那里设了埋伏,我们没必要冒险。” 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传令下去,抓紧时间修复堡垒,清理护城河,补充弹药。”
李晟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伤亡统计:“大人,我军阵亡两千一百七十三人,伤三百四十五人,主要是被敌军的流矢所伤,还有就是枪膛爆炸以及被自己人误射伤。敌军遗尸五千余具,缴获武器、盔甲无数。”
易林接过统计册,翻到最后一页,看到 “王小石头” 的名字后面画着七个正字。这个昨天还在发抖的新兵,今天成了杀敌最多的士兵之一。
“赏他一匹马,再给他配一支新枪。” 易林合上册子,目光投向那些正在清理战场的士兵,“告诉弟兄们,今晚加餐,好好休息,但岗哨不能撤。”
夕阳的余晖洒在潼关的城墙上,给血迹斑斑的砖石镀上了一层金色。王小石头和赵勇正在合力搬运一具敌军尸体,尸体的铁甲上布满了铅弹的孔洞,像筛子一样。
“勇叔,你说咱们是不是赢了?” 王小石头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
赵勇擦了擦脸上的汗,望着远处东流的黄河:“赢了这一仗,不代表赢了整个战争。” 他指了指那支折断的火枪,“你看,这玩意儿厉害吧?但也脆得很,敌军要是有更好的武器,咱们怎么办?”
王小石头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火枪已经是天下最厉害的武器了。
“易大人说了,” 赵勇的声音变得严肃,“火器的优势今天显现出来了,但弱点也暴露了 —— 装填还是慢,近战还是不行,遇到大雨大雪还会受潮。” 他拍了拍王小石头的肩膀,“小子,别骄傲,真正的大战还在后面呢。”
……
夜幕降临时,潼关的城墙上点起了篝火。士兵们围着篝火烤肉喝酒,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王小石头第一次喝到了真正的烈酒,呛得眼泪直流,却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赵勇坐在他身边,用小刀削着一根木棍,那是他准备做拐杖用的 —— 他的左臂伤得比想象中重,短期内可能无法再持枪。“你知道吗?安禄山刚叛乱的时候,咱们连像样的弓箭都凑不齐,更别说火枪了。”
“真的?” 王小石头惊讶地问。
“真的。” 赵勇的目光望向长安的方向,“那时候全靠长孙将军带着咱们死拼,才没让叛军打下长安。现在有了这些火器,咱们的胜算大了很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远处的帅帐里,易林还在和将领们研究战术。油灯下,他正在修改火枪的设计图,在枪管上画了一个螺旋状的纹路。“让工匠试试在枪管里刻上这种膛线,可能会提高精度和射程。”
李晟看着图纸,有些不解:“大人,现在的火枪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还要改进?”
“因为敌人也会进步。” 易林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安庆绪这次吃了亏,下次一定会想办法对付咱们的火枪。或许是更厚的盔甲,或许是更好的盾牌,甚至可能是他们自己的火器。”
他走到窗边,望着函谷关的方向,那里的夜色格外浓重,像藏着无数秘密。“史家还在范阳虎视眈眈,安庆绪虽然撤退了,但根基未损。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将领们纷纷点头,脸上的兴奋渐渐被凝重取代。他们知道,易林说得对 —— 潼关的胜利,只是火器时代的一个小小注脚,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
……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潼关时,士兵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修复工作。工匠们在加固堡垒的炮位,用糯米浆混合石灰填补砖石的缝隙;火枪兵们在清理枪管,给零件上油;医护兵们则在照顾伤员,用草药给伤口消炎。
王小石头被分到了新的任务 —— 学习如何保养火枪。老兵教他如何清理枪管里的火药残渣,如何给引药池防潮,如何调整刺刀的角度。他学得格外认真,每一个步骤都记在心里。
赵勇拄着新做的拐杖,站在一旁看着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小子,好好学。这玩意儿以后就是咱们的吃饭家伙。”
易林站在黄河边,望着东流的河水。河水依旧浑浊,却比昨天清澈了一些,不再是那种令人心悸的暗红色。他手里的那支折断火枪被他扔进了河里,看着它打着旋儿沉入水底。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他对身边的琉璃说,“重要的是未来。”
琉璃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正在训练的火枪队。他们的阵型比昨天更加整齐,射击的节奏也更加流畅,循环的枪声在河谷间回荡,像一首充满力量的战歌。
“夜影卫传来消息,安庆绪退回洛阳后,杀了安守忠泄愤,现在军心大乱。” 琉璃轻声说,“史家已经开始调动军队,似乎想趁机夺取洛阳。”
易林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让他们斗去吧。咱们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整顿军备,改进火器。” 他望向长安的方向,“等时机成熟,就是我们收复洛阳的时候。”
夕阳再次西下时,潼关的城墙上响起了整齐的口号声。火枪队的训练还在继续,循环的枪声如同心跳般规律,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易林知道,火器与冷兵器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场发生在潼关的战斗,将会被历史铭记 —— 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个标志,一个属于火器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黄河依旧东流,水声潺潺,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场改变历史的战争。而潼关的城墙上,那些血迹斑斑的砖石在暮色中沉默着,它们见证了牺牲,也见证了希望,更见证了一个王朝在战火中重生的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