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西侧的黄土塬在暮色中泛着青灰色,酸枣林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像一道道狰狞的伤疤。
易林举着望远镜,镜片反复扫过塬顶的灌木丛,镜中的景象被风吹得微微晃动 —— 连续三日的拉锯战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连望远镜的铜制镜筒都被手心的汗浸得发潮。
“大人,喝口水吧。” 琉璃递过来的水囊带着她体温的余温,壶身上的缠绳磨得发亮。她的绿裙下摆沾着尘土,是下午去西侧防线勘察时蹭上的。
易林一时之间有些没反应过来。琉璃对他的称呼从来都是变来变去,而且难以猜测,一会易林,一会易郎,一会易侍郎,一会易节度使,一会易将军,这会突然变成了易大人。
易林接过水囊,却没喝,目光依旧锁定在塬上。那里的风似乎比别处更急,吹得酸枣树枝条乱颤,像是藏着无数双眼睛。“李晟那边怎么样了?”
“刚让人送了消息,” 琉璃的声音压得很低,“佛郎机炮的炮管都快烧红了,工匠们正用水降温,但还是炸了两门。士兵们三天没合眼,有几个站着都能睡着。”
易林的指尖在望远镜的调节轮上摩挲,镜中突然闪过一抹异样的色彩 —— 不是黄土的灰黄,也不是酸枣林的墨绿,而是一种鲜艳的白色,在暮色中格外刺眼。“那是什么?”
琉璃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瞳孔骤然收缩:“是头巾!大食人的白头巾!”
这个认知像冰锥刺入易林的后颈。他猛地放下望远镜,喉结剧烈滚动:“赵勇呢?让他立刻去查!”
话音未落,西侧防线的方向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赵勇的身影从沟壑里冲出来,甲胄跑得歪歪斜斜,头盔系带松脱,在风中胡乱拍打。他的战马口吐白沫,冲到主城楼下时轰然倒地,将他狠狠甩在地上。
“大人!是大食骑兵!” 赵勇连滚带爬地扑到城下,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至少三千人!正沿侧翼的沟壑迂回,想从昨天撕开的缺口钻进来!”
易林的心脏猛地一沉。那道缺口是昨日激战中被安守忠的步兵撕开的,宽不足丈,还没来得及用沙袋封堵,只派了一个小队的士兵看守。他曾在晨会上提醒过秦锋,务必在午时前修补完毕,却没想到……
“秦锋呢?!” 易林的吼声在城墙上回荡。
“秦将军去支援南侧防线了!” 传令兵的声音带着哭腔,“那边的敌军也在猛攻,说是安庆绪亲自督战!”
塬上的烟尘越来越浓,起初像被风吹散的薄雾,很快就凝聚成厚重的灰黄色云团,将落日的余晖都染得浑浊。隐约的马蹄声顺着风滚过来,不是中原骑兵的整齐划一,而是密集而杂乱的铁蹄声,夹杂着尖锐的呼喝—— 那是他在西域听过的阿拉伯语,充满了悍不畏死的狂热。
“李晟!” 易林转身冲向另一侧的箭楼,“带火枪营去西侧隘口!把所有霰弹都调过去,不管是人是马,敢靠近就往死里打!”
李晟的身影从硝烟中冲出,铠甲上嵌着一枚敌军的箭头,护心镜的凹痕里还沾着黑火药的残渣。“大人,火枪营只剩两千发弹药了!”
“用!” 易林的声音陡然绷紧,像拉到极致的弓弦,“全部用完也得堵住!那是大食的‘弯刀旅’,被安庆绪用三千两黄金雇来的死士,让他们突破防线,咱们都得死!”
李晟的脸色瞬间煞白。他虽未见过大食骑兵,却听过传闻 —— 那些人身披锁子甲,手持阿拉伯弯刀,能在奔驰的马背上劈断空中的飞鸟,马术更是精湛到能钻过悬着的铁环。
“末将领命!” 他猛地转身,佩刀在夕阳下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火枪营!跟我来!”
……
西侧隘口的风裹着沙砾,打在人脸上生疼。王小石头抱着火枪蹲在缺口旁,他的枪管上还绑着那个小型炸药包,引线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身边的五个弟兄都靠在土墙上打盹,他们已经在这里守了六个时辰,连敌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只闻着远处传来的硝烟味。
“石头,你说大食骑兵真有那么厉害?” 一个满脸青春痘的新兵问道,他叫狗剩,是三天前刚补充来的,连火枪都还没摸熟。
王小石头刚想回答,就听见身后的沟壑里传来 “哒哒” 的马蹄声。那声音越来越近,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不像是中原战马的沉重,倒像某种轻盈的野兽在奔跑。“警戒!” 他猛地推醒身边的弟兄,抓起火枪对准沟壑的出口。
第一个露头的是顶白色头巾,在灰黄的尘土中像朵诡异的花。紧接着是闪着冷光的弯刀,再然后是披挂着锁子甲的骑兵 —— 他的坐骑比中原马矮小,却异常矫健,四蹄翻飞间已经冲出土沟,直扑缺口。
“开火!” 王小石头的枪响了,铅弹击中了骑兵的锁子甲,却被弹了开来,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凹痕。
“妈的!” 他低骂一声,迅速装填弹药。但大食骑兵的速度太快了,第二个、第三个…… 越来越多的白色头巾从沟里涌出来,弯刀在夕阳下连成一片银光,像突然涨潮的河水。
狗剩吓得手忙脚乱,火枪的引线都没点燃就扔了出去,正好砸中一个骑兵的马头。那战马人立而起,将骑兵甩在地上,却被后面的同伴踩成了肉泥。“我打中了!我打中了!” 狗剩兴奋地大喊,下一秒就被一柄飞来的弯刀劈中了脖颈,鲜血喷溅在王小石头脸上。
“狗剩!” 王小石头目眦欲裂,举起步枪就砸,却被骑兵的弯刀精准地劈中枪管。“咔嚓” 一声脆响,枪管被拦腰斩断,滚烫的铁屑溅进他的眼睛。
剧痛让他瞬间失明,却激发了骨子里的狠劲。他摸索着拔出腰间的短刀,凭着声音扑向最近的骑兵,刀光划过战马的腿肚子。那马痛得嘶鸣,将骑兵甩了下来,王小石头扑上去,短刀死死捅进对方的咽喉。
“快扔炸药包!” 老兵赵勇的吼声从后面传来,他的左臂还缠着绷带,只能用单手点燃引线。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炸药包被扔向骑兵群,爆炸声此起彼伏,却没能完全阻挡他们的冲锋。
大食骑兵像水流一样钻进缺口,他们不恋战,只顾着往前冲,弯刀劈砍的动作精准而高效 —— 专砍火枪的枪管,专刺士兵的咽喉。有个骑兵甚至在奔驰中俯身,一刀削掉了正在装填弹药的士兵的手指,动作流畅得像在表演。
“堵住!给我堵住!” 秦锋的吼声带着哭腔,他终于带着人从南侧防线赶回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缺口被撕开越来越大。太行军的士兵们举着长枪组成人墙,却被骑兵的冲击力撞得连连后退,枪阵很快溃散。
易林在主城楼上看得睚眦欲裂。他看见王小石头被三个骑兵围攻,身上已经添了三道伤口,却依旧死死抱住一个骑兵的腿不放;看见赵勇用身体挡住缺口,弯刀在他背上划开深可见骨的伤口;看见李晟的火枪营正在赶来的路上,却被另一股迂回的骑兵缠住,寸步难行。
“秦锋!把你的喷火器调过来!” 易林的吼声撕破喉咙,“往缺口里喷火!烧死他们!”
秦锋如梦初醒,嘶哑地喊道:“喷火器!快!”
两门喷火器被抬到缺口旁,铜制的枪管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操作手颤抖着打开阀门,点燃引线,两道火蛇猛地从管口喷出,瞬间将缺口处的骑兵吞没。惨叫声在火海中此起彼伏,阿拉伯语的咒骂声渐渐变成凄厉的哀嚎。
但大食骑兵的冲锋没有停止。后面的人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往前冲,有的甚至举着盾牌穿过火墙,身上带着火焰扑向唐军士兵。那道缺口像个不断渗血的伤口,被撕开得越来越大。
……
李晟的火枪营在距隘口百步处被拦住了。二十名大食骑兵组成小阵,像块楔子钉在必经之路上。他们不冲锋,只是在马上盘旋,用弓箭射击试图靠近的唐军士兵。铅弹能击穿他们的锁子甲,却很难瞄准奔驰中的目标,反而有三名火枪兵被冷箭射中咽喉。
“霰弹!齐射!” 李晟的吼声带着绝望,他知道每耽误一刻,西侧缺口就多一分危险。
五十支火枪同时喷出火舌,霰弹在空气中形成一道扇形屏障。盘旋的骑兵阵瞬间被撕开缺口,三匹战马悲鸣着倒下。但剩下的骑兵立刻合拢阵型,继续用弓箭压制,他们的骑射精准得可怕,每一箭都瞄准火枪兵的手腕。
“跟我冲!” 李晟拔出佩刀,带头冲向骑兵阵。他知道火枪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不了作用,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 —— 用命去填。
火枪兵们纷纷拔出刺刀,组成密集的方阵,迎着弓箭冲锋。铅弹和箭矢在阵中穿梭,不断有人倒下,但方阵的速度丝毫未减。当距离缩短到十步时,李晟猛地掷出佩刀,刺穿了领头骑兵的胸膛。
“杀!” 方阵与骑兵阵轰然相撞。刺刀捅进马腹的闷响、弯刀劈开骨骼的脆响、士兵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在狭窄的隘口处谱写成一曲血腥的乐章。李晟的胳膊被弯刀划开,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机械地挥舞着从敌军手里夺来的阿拉伯弯刀,每一刀都带着风声。
西侧缺口处,王小石头已经失去了意识。他被赵勇拖到安全地带时,身上的伤口还在流血,手里却死死攥着半块染血的白色头巾。赵勇的后背几乎被劈开,他靠在土墙上,看着越来越多的大食骑兵冲过缺口,突然从怀里掏出最后一个炸药包。
“狗日的…… 想过去?先踏过老子的尸体!” 他点燃引线,朝着骑兵最密集的地方扑了过去。
“勇叔!” 王小石头猛地惊醒,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团火光在敌群中炸开,赵勇的身影瞬间被吞没。
“杀!” 他嘶吼着爬起来,捡起地上的断枪,像头受伤的野兽冲向最近的骑兵。枪管砸在对方的头盔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骑兵的弯刀却趁机刺穿了他的小腹。
就在这时,李晟的火枪营终于冲了过来。铅弹组成的弹幕如同暴雨般扫过缺口,冲在最前面的大食骑兵成片倒下。李晟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王小石头,看到了那道被鲜血染红的缺口,突然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咆哮:“霰弹!给我往死里打!”
剩余的霰弹全部倾泻在缺口处。铅弹、铁砂、碎石混在一起,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死亡屏障。大食骑兵的冲锋终于被遏制,他们的白色头巾在弹雨中不断倒下,像被狂风摧残的罂粟花。
暮色渐浓时,最后一名大食骑兵调转马头,消失在西侧的沟壑里。隘口处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伤者的呻吟和火焰燃烧的噼啪声。李晟拄着刀站在缺口旁,他的铠甲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脸上的血混着尘土,只有一双眼睛还亮着。
“清点人数……” 他的声音轻得像耳语。
副官的声音带着哭腔:“将军,火枪营…… 只剩不到三百人了。”
李晟没有说话,只是望着那道被鲜血浸透的缺口。王小石头被医护兵抬走时,手里还攥着那半块白色头巾,他的呼吸微弱,却依旧喃喃着:“守住了…… 我们守住了……”
……
易林站在主城楼上,看着西侧隘口的火光渐渐熄灭。他的手指抠进垛口的石缝,指甲断裂都浑然不觉。望远镜里,大食骑兵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塬后的暮色中,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燃烧的战马。
“大人,回纥的援军到了!” 琉璃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喜悦,她指着东方的地平线,那里出现了一片熟悉的狼头旗 —— 那是骨力裴罗的回纥骑兵,比预计的提前了半日。
易林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回纥人绝不会白来,他们的援助必然伴随着苛刻的条件,或许是丝绸,或许是茶叶,或许是西域的贸易权。但此刻,他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让他们去追击。” 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告诉骨力裴罗,战利品归他,我们只要安庆绪的人头。”
琉璃犹豫了一下:“这样会不会太……”
“照做。” 易林打断她,目光依旧锁定在西侧隘口,“我们没有力气再追了。”
夜幕降临时,秦锋带着人修补好了那道缺口。沙袋一层层堆叠,上面覆盖着唐军士兵的尸体 —— 他们的手指都保持着弯曲的姿势,像是还在扣动扳机,或是紧握着刀柄。
李晟来复命时,脚步踉跄得像个醉汉。他的报告简短得令人心碎:“大食骑兵阵亡约八百,我们…… 损失了一千二百弟兄,火枪营几乎打光了。”
易林接过那份染血的伤亡名单,上面有赵勇的名字,后面用红笔标着 “阵亡”。这个从太行军就跟着他的老兵,最终还是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厚葬。” 他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所有阵亡的弟兄,名字都刻在潼关的城墙上。”
李晟点点头,转身时突然想起什么:“大人,王小石头还活着,就是伤得重,可能…… 再也握不了枪了。”
易林的手指在名单上 “王小石头” 的名字上停顿:“让他去工坊,教新兵保养火枪。”
夜深了,潼关的城墙上只剩下零星的火把。易林独自站在垛口,望着西侧塬上的酸枣林。那里的风依旧很急,吹得树枝乱颤,像是在诉说着今晚的惨烈。他知道,大食骑兵的撤退只是暂时的,只要安庆绪还能拿出黄金,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
而唐军的弱点也暴露无遗 —— 火枪在面对精锐骑兵时,近战依然乏力;防线的衔接处太过脆弱,容易被迂回突破;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能对抗骑兵冲锋的机动力量。
“真正的考验…… 才刚刚开始。” 易林喃喃自语,将那份伤亡名单紧紧攥在手里。纸张被血浸透,变得异常沉重,像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回纥骑兵的捷报传来 —— 他们追上了撤退的大食骑兵,夺回了安庆绪支付的部分黄金,还俘虏了两百余人。骨力裴罗派人送来消息,希望能与易林在潼关城外会面,共商 “后续事宜”。
易林望着逐渐亮起的天空,点了点头。他知道,与回纥人的周旋会比与大食骑兵的战斗更艰难,但他别无选择。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潼关的城墙上时,易林的身影出现在西侧隘口。他亲手为赵勇和那些阵亡的弟兄添了一抔土,然后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修复堡垒,补充弹药,训练新兵。告诉所有人,休息三天,三天后,我们要让安庆绪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代价。”
阳光给血迹斑斑的城墙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的黄河依旧东流,仿佛在无声地见证这场惨烈的胜利。易林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缠绳已经被汗水和血水浸透。他知道,胡骑的魅影不会轻易散去,而他与安庆绪,与那些觊觎大唐江山的势力之间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凶险的阶段。
易林举着望远镜,镜片反复扫过塬顶的灌木丛,镜中的景象被风吹得微微晃动 —— 连续三日的拉锯战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连望远镜的铜制镜筒都被手心的汗浸得发潮。
“大人,喝口水吧。” 琉璃递过来的水囊带着她体温的余温,壶身上的缠绳磨得发亮。她的绿裙下摆沾着尘土,是下午去西侧防线勘察时蹭上的。
易林一时之间有些没反应过来。琉璃对他的称呼从来都是变来变去,而且难以猜测,一会易林,一会易郎,一会易侍郎,一会易节度使,一会易将军,这会突然变成了易大人。
易林接过水囊,却没喝,目光依旧锁定在塬上。那里的风似乎比别处更急,吹得酸枣树枝条乱颤,像是藏着无数双眼睛。“李晟那边怎么样了?”
“刚让人送了消息,” 琉璃的声音压得很低,“佛郎机炮的炮管都快烧红了,工匠们正用水降温,但还是炸了两门。士兵们三天没合眼,有几个站着都能睡着。”
易林的指尖在望远镜的调节轮上摩挲,镜中突然闪过一抹异样的色彩 —— 不是黄土的灰黄,也不是酸枣林的墨绿,而是一种鲜艳的白色,在暮色中格外刺眼。“那是什么?”
琉璃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瞳孔骤然收缩:“是头巾!大食人的白头巾!”
这个认知像冰锥刺入易林的后颈。他猛地放下望远镜,喉结剧烈滚动:“赵勇呢?让他立刻去查!”
话音未落,西侧防线的方向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赵勇的身影从沟壑里冲出来,甲胄跑得歪歪斜斜,头盔系带松脱,在风中胡乱拍打。他的战马口吐白沫,冲到主城楼下时轰然倒地,将他狠狠甩在地上。
“大人!是大食骑兵!” 赵勇连滚带爬地扑到城下,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至少三千人!正沿侧翼的沟壑迂回,想从昨天撕开的缺口钻进来!”
易林的心脏猛地一沉。那道缺口是昨日激战中被安守忠的步兵撕开的,宽不足丈,还没来得及用沙袋封堵,只派了一个小队的士兵看守。他曾在晨会上提醒过秦锋,务必在午时前修补完毕,却没想到……
“秦锋呢?!” 易林的吼声在城墙上回荡。
“秦将军去支援南侧防线了!” 传令兵的声音带着哭腔,“那边的敌军也在猛攻,说是安庆绪亲自督战!”
塬上的烟尘越来越浓,起初像被风吹散的薄雾,很快就凝聚成厚重的灰黄色云团,将落日的余晖都染得浑浊。隐约的马蹄声顺着风滚过来,不是中原骑兵的整齐划一,而是密集而杂乱的铁蹄声,夹杂着尖锐的呼喝—— 那是他在西域听过的阿拉伯语,充满了悍不畏死的狂热。
“李晟!” 易林转身冲向另一侧的箭楼,“带火枪营去西侧隘口!把所有霰弹都调过去,不管是人是马,敢靠近就往死里打!”
李晟的身影从硝烟中冲出,铠甲上嵌着一枚敌军的箭头,护心镜的凹痕里还沾着黑火药的残渣。“大人,火枪营只剩两千发弹药了!”
“用!” 易林的声音陡然绷紧,像拉到极致的弓弦,“全部用完也得堵住!那是大食的‘弯刀旅’,被安庆绪用三千两黄金雇来的死士,让他们突破防线,咱们都得死!”
李晟的脸色瞬间煞白。他虽未见过大食骑兵,却听过传闻 —— 那些人身披锁子甲,手持阿拉伯弯刀,能在奔驰的马背上劈断空中的飞鸟,马术更是精湛到能钻过悬着的铁环。
“末将领命!” 他猛地转身,佩刀在夕阳下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火枪营!跟我来!”
……
西侧隘口的风裹着沙砾,打在人脸上生疼。王小石头抱着火枪蹲在缺口旁,他的枪管上还绑着那个小型炸药包,引线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身边的五个弟兄都靠在土墙上打盹,他们已经在这里守了六个时辰,连敌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只闻着远处传来的硝烟味。
“石头,你说大食骑兵真有那么厉害?” 一个满脸青春痘的新兵问道,他叫狗剩,是三天前刚补充来的,连火枪都还没摸熟。
王小石头刚想回答,就听见身后的沟壑里传来 “哒哒” 的马蹄声。那声音越来越近,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不像是中原战马的沉重,倒像某种轻盈的野兽在奔跑。“警戒!” 他猛地推醒身边的弟兄,抓起火枪对准沟壑的出口。
第一个露头的是顶白色头巾,在灰黄的尘土中像朵诡异的花。紧接着是闪着冷光的弯刀,再然后是披挂着锁子甲的骑兵 —— 他的坐骑比中原马矮小,却异常矫健,四蹄翻飞间已经冲出土沟,直扑缺口。
“开火!” 王小石头的枪响了,铅弹击中了骑兵的锁子甲,却被弹了开来,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凹痕。
“妈的!” 他低骂一声,迅速装填弹药。但大食骑兵的速度太快了,第二个、第三个…… 越来越多的白色头巾从沟里涌出来,弯刀在夕阳下连成一片银光,像突然涨潮的河水。
狗剩吓得手忙脚乱,火枪的引线都没点燃就扔了出去,正好砸中一个骑兵的马头。那战马人立而起,将骑兵甩在地上,却被后面的同伴踩成了肉泥。“我打中了!我打中了!” 狗剩兴奋地大喊,下一秒就被一柄飞来的弯刀劈中了脖颈,鲜血喷溅在王小石头脸上。
“狗剩!” 王小石头目眦欲裂,举起步枪就砸,却被骑兵的弯刀精准地劈中枪管。“咔嚓” 一声脆响,枪管被拦腰斩断,滚烫的铁屑溅进他的眼睛。
剧痛让他瞬间失明,却激发了骨子里的狠劲。他摸索着拔出腰间的短刀,凭着声音扑向最近的骑兵,刀光划过战马的腿肚子。那马痛得嘶鸣,将骑兵甩了下来,王小石头扑上去,短刀死死捅进对方的咽喉。
“快扔炸药包!” 老兵赵勇的吼声从后面传来,他的左臂还缠着绷带,只能用单手点燃引线。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炸药包被扔向骑兵群,爆炸声此起彼伏,却没能完全阻挡他们的冲锋。
大食骑兵像水流一样钻进缺口,他们不恋战,只顾着往前冲,弯刀劈砍的动作精准而高效 —— 专砍火枪的枪管,专刺士兵的咽喉。有个骑兵甚至在奔驰中俯身,一刀削掉了正在装填弹药的士兵的手指,动作流畅得像在表演。
“堵住!给我堵住!” 秦锋的吼声带着哭腔,他终于带着人从南侧防线赶回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缺口被撕开越来越大。太行军的士兵们举着长枪组成人墙,却被骑兵的冲击力撞得连连后退,枪阵很快溃散。
易林在主城楼上看得睚眦欲裂。他看见王小石头被三个骑兵围攻,身上已经添了三道伤口,却依旧死死抱住一个骑兵的腿不放;看见赵勇用身体挡住缺口,弯刀在他背上划开深可见骨的伤口;看见李晟的火枪营正在赶来的路上,却被另一股迂回的骑兵缠住,寸步难行。
“秦锋!把你的喷火器调过来!” 易林的吼声撕破喉咙,“往缺口里喷火!烧死他们!”
秦锋如梦初醒,嘶哑地喊道:“喷火器!快!”
两门喷火器被抬到缺口旁,铜制的枪管在暮色中泛着冷光。操作手颤抖着打开阀门,点燃引线,两道火蛇猛地从管口喷出,瞬间将缺口处的骑兵吞没。惨叫声在火海中此起彼伏,阿拉伯语的咒骂声渐渐变成凄厉的哀嚎。
但大食骑兵的冲锋没有停止。后面的人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往前冲,有的甚至举着盾牌穿过火墙,身上带着火焰扑向唐军士兵。那道缺口像个不断渗血的伤口,被撕开得越来越大。
……
李晟的火枪营在距隘口百步处被拦住了。二十名大食骑兵组成小阵,像块楔子钉在必经之路上。他们不冲锋,只是在马上盘旋,用弓箭射击试图靠近的唐军士兵。铅弹能击穿他们的锁子甲,却很难瞄准奔驰中的目标,反而有三名火枪兵被冷箭射中咽喉。
“霰弹!齐射!” 李晟的吼声带着绝望,他知道每耽误一刻,西侧缺口就多一分危险。
五十支火枪同时喷出火舌,霰弹在空气中形成一道扇形屏障。盘旋的骑兵阵瞬间被撕开缺口,三匹战马悲鸣着倒下。但剩下的骑兵立刻合拢阵型,继续用弓箭压制,他们的骑射精准得可怕,每一箭都瞄准火枪兵的手腕。
“跟我冲!” 李晟拔出佩刀,带头冲向骑兵阵。他知道火枪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不了作用,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 —— 用命去填。
火枪兵们纷纷拔出刺刀,组成密集的方阵,迎着弓箭冲锋。铅弹和箭矢在阵中穿梭,不断有人倒下,但方阵的速度丝毫未减。当距离缩短到十步时,李晟猛地掷出佩刀,刺穿了领头骑兵的胸膛。
“杀!” 方阵与骑兵阵轰然相撞。刺刀捅进马腹的闷响、弯刀劈开骨骼的脆响、士兵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在狭窄的隘口处谱写成一曲血腥的乐章。李晟的胳膊被弯刀划开,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机械地挥舞着从敌军手里夺来的阿拉伯弯刀,每一刀都带着风声。
西侧缺口处,王小石头已经失去了意识。他被赵勇拖到安全地带时,身上的伤口还在流血,手里却死死攥着半块染血的白色头巾。赵勇的后背几乎被劈开,他靠在土墙上,看着越来越多的大食骑兵冲过缺口,突然从怀里掏出最后一个炸药包。
“狗日的…… 想过去?先踏过老子的尸体!” 他点燃引线,朝着骑兵最密集的地方扑了过去。
“勇叔!” 王小石头猛地惊醒,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团火光在敌群中炸开,赵勇的身影瞬间被吞没。
“杀!” 他嘶吼着爬起来,捡起地上的断枪,像头受伤的野兽冲向最近的骑兵。枪管砸在对方的头盔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骑兵的弯刀却趁机刺穿了他的小腹。
就在这时,李晟的火枪营终于冲了过来。铅弹组成的弹幕如同暴雨般扫过缺口,冲在最前面的大食骑兵成片倒下。李晟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王小石头,看到了那道被鲜血染红的缺口,突然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咆哮:“霰弹!给我往死里打!”
剩余的霰弹全部倾泻在缺口处。铅弹、铁砂、碎石混在一起,形成一道无法逾越的死亡屏障。大食骑兵的冲锋终于被遏制,他们的白色头巾在弹雨中不断倒下,像被狂风摧残的罂粟花。
暮色渐浓时,最后一名大食骑兵调转马头,消失在西侧的沟壑里。隘口处终于安静下来,只剩下伤者的呻吟和火焰燃烧的噼啪声。李晟拄着刀站在缺口旁,他的铠甲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脸上的血混着尘土,只有一双眼睛还亮着。
“清点人数……” 他的声音轻得像耳语。
副官的声音带着哭腔:“将军,火枪营…… 只剩不到三百人了。”
李晟没有说话,只是望着那道被鲜血浸透的缺口。王小石头被医护兵抬走时,手里还攥着那半块白色头巾,他的呼吸微弱,却依旧喃喃着:“守住了…… 我们守住了……”
……
易林站在主城楼上,看着西侧隘口的火光渐渐熄灭。他的手指抠进垛口的石缝,指甲断裂都浑然不觉。望远镜里,大食骑兵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塬后的暮色中,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燃烧的战马。
“大人,回纥的援军到了!” 琉璃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喜悦,她指着东方的地平线,那里出现了一片熟悉的狼头旗 —— 那是骨力裴罗的回纥骑兵,比预计的提前了半日。
易林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回纥人绝不会白来,他们的援助必然伴随着苛刻的条件,或许是丝绸,或许是茶叶,或许是西域的贸易权。但此刻,他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让他们去追击。” 他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告诉骨力裴罗,战利品归他,我们只要安庆绪的人头。”
琉璃犹豫了一下:“这样会不会太……”
“照做。” 易林打断她,目光依旧锁定在西侧隘口,“我们没有力气再追了。”
夜幕降临时,秦锋带着人修补好了那道缺口。沙袋一层层堆叠,上面覆盖着唐军士兵的尸体 —— 他们的手指都保持着弯曲的姿势,像是还在扣动扳机,或是紧握着刀柄。
李晟来复命时,脚步踉跄得像个醉汉。他的报告简短得令人心碎:“大食骑兵阵亡约八百,我们…… 损失了一千二百弟兄,火枪营几乎打光了。”
易林接过那份染血的伤亡名单,上面有赵勇的名字,后面用红笔标着 “阵亡”。这个从太行军就跟着他的老兵,最终还是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厚葬。” 他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所有阵亡的弟兄,名字都刻在潼关的城墙上。”
李晟点点头,转身时突然想起什么:“大人,王小石头还活着,就是伤得重,可能…… 再也握不了枪了。”
易林的手指在名单上 “王小石头” 的名字上停顿:“让他去工坊,教新兵保养火枪。”
夜深了,潼关的城墙上只剩下零星的火把。易林独自站在垛口,望着西侧塬上的酸枣林。那里的风依旧很急,吹得树枝乱颤,像是在诉说着今晚的惨烈。他知道,大食骑兵的撤退只是暂时的,只要安庆绪还能拿出黄金,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
而唐军的弱点也暴露无遗 —— 火枪在面对精锐骑兵时,近战依然乏力;防线的衔接处太过脆弱,容易被迂回突破;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能对抗骑兵冲锋的机动力量。
“真正的考验…… 才刚刚开始。” 易林喃喃自语,将那份伤亡名单紧紧攥在手里。纸张被血浸透,变得异常沉重,像一块压在心头的石头。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回纥骑兵的捷报传来 —— 他们追上了撤退的大食骑兵,夺回了安庆绪支付的部分黄金,还俘虏了两百余人。骨力裴罗派人送来消息,希望能与易林在潼关城外会面,共商 “后续事宜”。
易林望着逐渐亮起的天空,点了点头。他知道,与回纥人的周旋会比与大食骑兵的战斗更艰难,但他别无选择。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潼关的城墙上时,易林的身影出现在西侧隘口。他亲手为赵勇和那些阵亡的弟兄添了一抔土,然后转身对身边的将领们说:“修复堡垒,补充弹药,训练新兵。告诉所有人,休息三天,三天后,我们要让安庆绪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代价。”
阳光给血迹斑斑的城墙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的黄河依旧东流,仿佛在无声地见证这场惨烈的胜利。易林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刀鞘上的缠绳已经被汗水和血水浸透。他知道,胡骑的魅影不会轻易散去,而他与安庆绪,与那些觊觎大唐江山的势力之间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凶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