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驿马的铜铃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快马加鞭的驿卒翻身落马时,靴子的铁钉在青石板上擦出火星,他怀里的捷报卷轴还在微微颤动,仿佛还带着潼关战场的硝烟。
大明宫紫宸殿内,李玙正对着地图蹙眉。案几上的早朝奏章堆积如山,最上面的一份正写着 "河东军围困潼关,危在旦夕"。当内侍捧着捷报冲进殿时,他手中的朱笔突然顿住,墨滴在 "危急" 二字上晕开,像朵突然绽放的墨花。
"陛下!潼关大捷!" 内侍的声音带着哭腔,展开的卷轴在晨光中沙沙作响,"易林大人与回纥叶护联手,大破安庆绪十万大军,歼敌七万余,叛军主力尽丧!"
李玙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明黄色的龙袍下摆扫过案几,将砚台撞翻在地。他抢过捷报,手指在 "安庆绪遁走洛阳" 几字上反复摩挲,突然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大笑,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惊飞了檐角的雨燕。
"好!好一个易林!" 李玙的眼眶泛红,他想起长安被围时的窘迫,想起郭子仪苦战河北的艰难,想起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晚,"传朕旨意,大赦天下!所有参战将士,论功行赏!"
半个时辰后,草拟的圣旨已经摆在案前。李玙握着朱笔,在 "易林" 二字上重重落下:"封易林为镇国大将军,食邑三千户,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其先祖追赠三代公爵!"
旁边的内侍轻声提醒:"陛下,镇国大将军乃正一品,自太宗年间后已空置百年......"
"朕知道!" 李玙的笔尖没有停顿,"易林担得起!" 他继续书写,"封回纥叶护骨力裴罗为怀化郡王,赐亲王朝服一袭,允许回纥商队自由出入关中互市,岁赐绢帛两万匹!"
当旨意由内侍监的太监们捧着,沿着朱雀大街宣读时,长安城瞬间沸腾了。百姓们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焚香祝祷,将家中最好的绸缎披在门前的槐树上。茶馆里的说书人立刻编起了新段子,"易将军火炮破阵回纥铁骑踏联营 "的唱段伴着琵琶声传遍坊市,连最懵懂的孩童都学会了念叨" 镇国大将军 " 的名号。
户部尚书匆匆赶来时,正撞见禁军在搬运赏赐。二十车黄金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锦缎的流光映得街道一片斑斓。"陛下,国库......" 他刚要开口,就被李玙挥手打断。
"钱不够就铸新币,粮不够就调江南漕运!" 李玙望着潼关的方向,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唐还没倒!"
驿马再次出发时,马鞍上不仅驮着圣旨,还有李玙亲笔书写的卷轴,上面只有八个字:"稳住潼关,伺机东进"。金黄的字迹透过宣纸,在阳光下像团燃烧的火焰。
……
潼关主城的帅帐里,易林正对着洛阳地图沉思。案几上的油灯燃尽了最后一滴灯油,在 "洛阳城防" 四字上留下焦黑的印记。当长安的传旨太监带着禁军出现在城门时,他身上的玄甲还没来得及卸下,甲胄缝隙里的血渍已经凝成暗红的斑块。
"镇国大将军易林接旨!"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城楼下回荡,展开的圣旨卷轴在晨风里猎猎作响,像面微型的龙旗。
易林率领众将跪拜接旨时,膝盖磕在青石板上的脆响整齐划一。当 "食邑三千户" 的字眼传入耳中,李晟的手悄悄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 他知道,这个爵位意味着易林已跻身大唐最顶尖的将领之列,与郭子仪、李光弼比肩。
"臣易林,谢陛下隆恩!" 易林叩首时,额头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那是被安庆绪亲卫的流矢擦过留下的纪念。
传旨太监宣读完圣旨,突然换上和煦的笑容,凑到易林耳边低语:"陛下还说,将军若需粮草军械,可直接调动关中三州府库,不必再经户部审批。" 他递过一个鎏金令牌,上面刻着 "便宜行事" 四字,"这是陛下的私令。"
易林接过令牌的瞬间,身后传来回纥骑兵的欢呼。骨力裴罗的怀化郡王封号同样份量不轻,不仅意味着回纥在大唐的朝贡体系中地位提升,更拿到了关中互市的金钥匙。这位草原枭雄此刻正穿着李玙赏赐的亲王朝服,虽然别扭地系错了玉带,却难掩眼中的兴奋。
"安答,你看我这身如何?" 骨力裴罗转着圈展示朝服,金丝绣的流云纹在阳光下闪烁,"比你们中原的铠甲舒服多了!"
易林忍不住笑了,帮他系好玉带:"这是陛下的恩宠,叶护可要收好。" 他转头对传旨太监道,"烦请公公回禀陛下,臣定不负所托,待休整完毕,即刻进军洛阳,荡平余孽!"
太监离去后,士兵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王小石头抱着刚领到的赏银,在阳光下数得不亦乐乎,赵勇在一旁笑骂着抢走他半锭银子:"小子,留着娶媳妇的钱也得分弟兄们喝酒!"
伤兵营里,秦锋刚从昏迷中醒来,听到捷报和封赏,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医护兵按住:"将军,您的箭伤还没好利索,太医说了得静养!"
"静养个屁......" 秦锋的声音沙哑,目光望向洛阳的方向,"安庆绪还没死呢......"
……
潼关主城的空地上,篝火在暮色中连成一片。唐军士兵们从缴获的粮草中挑出最好的牛羊肉,架在火上炙烤,油脂滴在火焰里,溅起阵阵香气。回纥骑兵们则围着酒囊摔跤,获胜者能赢得一整袋波斯葡萄酒,欢呼声震得城楼上的铜铃叮当作响。
易林穿着便服,手里捧着粗瓷碗,沿着篝火群一一敬酒。他的银袍换成了普通的麻布衣衫,腰间只别着柄短刀,看起来像个寻常的队正,而非刚刚受封的镇国大将军。
"王三郎,你的伤怎么样了?" 易林在一个独臂士兵面前停下,对方的左臂袖管空荡荡的,正用仅剩的右手笨拙地转动烤羊腿。
王三郎慌忙起身行礼,脸颊被火烤得通红:"谢将军关心,不碍事!能活着看到胜利,丢条胳膊算啥!" 他举起酒碗,"敬将军!"
易林与他碰碗,酒液溅在两人手上,带着灼人的温度:"该敬你们。"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的士兵,有的断了手指,有的瘸了腿,有的脸上留着狰狞的伤疤,"没有你们,就没有潼关的胜利。"
走到李晟的篝火旁时,这位年轻将领正在给士兵们演示新缴获的阿拉伯弯刀。他将弯刀平举,刀刃在火光中几乎隐形,轻轻一挥就将空中飘落的羊毛劈成两半。
"大人来得正好!" 李晟笑着抛过一坛酒,"这是从安庆绪中军帐搜出来的西凤酒,埋在地下三年了,尝尝!"
易林接住酒坛,刚要开封,就被个年轻士兵拦住。是王小石头,他脸上还沾着烤羊的油星,眼睛亮得像两颗晨星:"大人,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要打洛阳了?"
篝火旁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易林脸上。这些天来,洛阳就像悬在众人头顶的星辰,既遥远又充满诱惑 —— 那是叛军的老巢,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一步。
易林拔开酒塞,醇厚的酒香立刻弥漫开来。他给每个士兵倒上酒,才缓缓开口:"没错,洛阳是一定要打的。" 他的手指在酒碗边缘轻轻敲击,"但安庆绪虽然败了,洛阳城防坚固,还有至少五万残兵,更别提史家在范阳虎视眈眈。"
"那又如何!" 骨力裴罗的声音突然传来,他抱着酒囊大步走来,亲卫们抬着整只烤全羊跟在后面,"我的回纥铁骑能踏平潼关,就能踏平洛阳!"
他将烤全羊放在篝火旁,用匕首割下最肥美的羊腿递给易林:"安答,你就下令吧!我带先锋营先去探探路!"
易林接过羊腿,却没有立刻答应。他看着篝火旁一张张年轻的脸,有的还带着稚气,有的疤痕累累,突然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潼关战场上的弟兄。
"洛阳要打,但不是现在。" 易林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我们需要休整,需要补充弹药,需要让伤兵养好伤。" 他举起酒碗,"等春暖花开,粮草齐备,咱们再兵发洛阳,一鼓作气,荡平叛乱!"
"好!" 士兵们的欢呼声响彻夜空,酒碗碰撞的脆响、烤肉的滋滋声、回纥骑兵的牧歌声交织在一起,在潼关的夜幕下谱写成一曲豪迈的乐章。
……
亥时的梆子声敲响时,庆功宴渐渐散去。士兵们或卧或坐,在篝火旁沉沉睡去,鼾声与远处黄河的涛声相互应和。易林独自走上城楼,夜风掀起他的衣角,带着河谷特有的湿润气息。
城楼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城砖上,忽长忽短,像个沉默的舞者。远处的旷野上,回纥骑兵的营地还亮着零星的灯火,像散落的星辰,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呼应。
"大人还没休息?" 琉璃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她捧着件厚披风,绿裙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易林回头时,披风已经轻轻搭在肩上,带着淡淡的草药香 —— 那是她特意在里面缝的艾草,用来驱散夜寒。"睡不着,上来吹吹风。"
琉璃走到他身边,并肩望着远处的星空。北斗七星在天幕上格外清晰,勺柄正指向洛阳的方向。"在想洛阳的战事?"
"也不全是。" 易林的目光落在长安的方向,"在想陛下的旨意,想那些牺牲的弟兄,想...... 长孙霖。"
提到这个名字,琉璃的脚步微微一顿。她知道长孙霖在易林心中的分量 —— 那位因 "通敌" 罪名被赐死的御史中丞,是易林少年时的恩师,也是他投身军旅的重要原因。
"等打下洛阳,安定了河南,我就向陛下请旨。" 易林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长孙先生的案子,该翻过来了。他是忠臣,不该蒙冤而死。"
月光落在他的侧脸,将下颌的线条勾勒得格外清晰。琉璃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潼关见到易林的情景,那时他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偏将,却在城楼上对着敌军主力侃侃而谈,眼神里的光芒与此刻如出一辙。
"会的。" 琉璃轻声道,"陛下现在正是倚重您的时候,只要您开口,他一定会应允。"
易林转过头,看着她被月光照亮的眼睛,突然笑了:"你总是这么有信心。"
"不是信心,是信任。" 琉璃的脸颊微微泛红,连忙转移话题,指着远处的星空,"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据说对应着洛阳。"
易林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颗星辰格外明亮,在天幕上闪烁,像颗镶嵌在黑丝绒上的钻石。"传说洛阳的紫微宫,就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建造的。" 他想起古籍里的记载,"等拿下洛阳,咱们去紫微宫的观星台看看,据说在那里能看到整个中原的星空。"
"好啊。" 琉璃的声音带着笑意,夜风掀起她的绿裙,像只展翅的蝴蝶,"到时候,你可得给我讲讲那些星宿的故事。"
"一言为定。" 易林伸出手,与她击掌为誓。手掌相碰的瞬间,仿佛有电流划过,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
次日清晨的阳光洒满潼关时,城楼上的灯笼还未熄灭。易林站在垛口边,看着士兵们开始新一天的操练。火枪营的士兵正在练习三段射,铅弹在靶场上扬起阵阵烟尘;火炮营的工匠们则在检修佛郎机炮,炮管的反光在远处的河面上跳跃。
秦锋被抬上城楼时,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神采。他的左臂还吊在胸前,却执意要看新绘制的洛阳城防图。当看到易林在图上标注的 "预设炮兵阵地" 时,突然咳嗽着笑了:"大人这是早就想好怎么打了?"
"只是初步想法。" 易林指着洛阳城外的邙山,"这里地势高,适合布置火炮,能直接轰击北门。" 他又指向洛河渡口,"骨力裴罗的骑兵可以从这里渡河,切断敌军的粮道。"
秦锋的手指在 "紫微宫" 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安庆绪肯定会躲在这里负隅顽抗。" 他想起那些战死的弟兄,声音低沉下来,"得让他付出代价。"
易林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他跑不了。" 他转身对传令兵道,"让李晟把新缴获的大食火药送到工坊,让工匠们研究一下,能不能改良咱们的炸药包。"
此时的西侧城门,回纥骑兵正在准备返回草原。骨力裴罗穿着那身不太合身的亲王朝服,与易林告别时,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羊皮袋:"这是我让人从漠北带来的狼毫,据说用它写字能辟邪。" 他咧开嘴笑,"安答用它写奏折,陛下看了定能龙颜大悦。"
易林接过羊皮袋,入手温润,显然是用多年的老狼尾制成。"多谢叶护。" 他从城楼上取下一支缴获的阿拉伯弯刀,"这个送你,比草原上的弯刀锋利。"
骨力裴罗接过弯刀,在阳光下挥舞了几下,满意地点头:"开春时,我带三万骑兵来与你汇合!咱们在洛阳城外再喝一场!"
"一言为定!" 易林目送回纥骑兵的队伍消失在旷野尽头,他们的牧歌声渐渐远去,像缕被风吹散的炊烟。
城楼下,王小石头正帮赵勇擦拭铠甲。老兵的甲胄上有个碗大的凹痕,那是被安庆绪的亲卫用狼牙棒砸中的痕迹,差点就穿透了护心镜。
"勇叔,你说洛阳城里,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 王小石头的声音带着憧憬,他还没去过那么大的城池。
赵勇笑着敲了敲他的脑袋:"等打下洛阳,叔带你去吃水席,让你尝尝什么叫 ' 洛阳燕菜 '。" 他望着远处的星空,突然叹了口气,"就是不知道,咱们能不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王小石头握紧了手里的火枪,枪管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肯定能!有大人在,有咱们这么多弟兄,一定能打下洛阳,平定叛乱!"
赵勇看着少年眼中的光芒,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拍了拍王小石头的肩膀,转身走向操练的队伍—— 那里,李晟正在教授新的战术,火枪齐射的声音在潼关的山谷间回荡,像一声声催征的鼓点。
……
夜幕再次降临潼关时,城楼上的灯火次第亮起。易林站在观星台上,手里捧着那卷从长安送来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洛阳周边的关隘和要道。
琉璃端来热腾腾的羊肉汤,香气在夜风中弥漫。她看着易林专注的侧脸,突然轻声道:"大人,其实不必急于一时。"
易林抬起头,月光在他眼中映出细碎的光斑。"我知道,但每多等一天,就可能多一分变数。" 他想起史家的野心,想起朝廷里的暗流,想起那些还在叛军铁蹄下受苦的百姓,"早一天平定叛乱,就能早一天让天下太平。"
琉璃没有再劝,只是将汤碗递给他:"先暖暖身子吧,汤要凉了。"
易林接过汤碗,温热的瓷碗熨帖着掌心。远处的黄河在夜色中静静流淌,水声潺潺,像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他知道,潼关的胜利只是漫长征途上的一站,前方的洛阳城,乃至更远的范阳、幽州,还有无数硬仗在等待着他们。
但此刻,站在这片浴血奋战换来的土地上,看着身边这些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感受着夜风中渐渐散去的硝烟味,易林的心里突然充满了平静。他想起李玙的嘉奖,想起骨力裴罗的承诺,想起篝火旁士兵们的欢呼,想起长孙霖若在天有灵定会露出的笑容。
"琉璃,你看。" 易林指着天上的银河,"据说渡过银河,就能到达天枢星,那是帝王之星所在的位置。"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咱们的路,就像这星河,虽然漫长,却终有抵达的一天。"
琉璃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璀璨的星河在天幕上蜿蜒,像条流淌的光带,连接着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她突然觉得,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身边有这个人,有这些并肩作战的弟兄,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难关。
城楼下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天了。易林将汤碗递给琉璃,转身走向帅帐:"明天还要勘察地形,早点休息吧。"
他的步伐坚定,背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像道永不弯折的脊梁。琉璃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突然觉得,这潼关的星空,或许并不比洛阳的逊色。
夜色渐深,潼关的灯火次第熄灭,只有城楼上的几盏灯笼还在风中摇曳,像黑暗中不屈的眼睛。黄河的涛声与士兵们的鼾声交织在一起,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孕育着新的希望。而远方的洛阳城,在寂静的夜色中,正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那支即将踏上征途的大军。
大明宫紫宸殿内,李玙正对着地图蹙眉。案几上的早朝奏章堆积如山,最上面的一份正写着 "河东军围困潼关,危在旦夕"。当内侍捧着捷报冲进殿时,他手中的朱笔突然顿住,墨滴在 "危急" 二字上晕开,像朵突然绽放的墨花。
"陛下!潼关大捷!" 内侍的声音带着哭腔,展开的卷轴在晨光中沙沙作响,"易林大人与回纥叶护联手,大破安庆绪十万大军,歼敌七万余,叛军主力尽丧!"
李玙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明黄色的龙袍下摆扫过案几,将砚台撞翻在地。他抢过捷报,手指在 "安庆绪遁走洛阳" 几字上反复摩挲,突然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大笑,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惊飞了檐角的雨燕。
"好!好一个易林!" 李玙的眼眶泛红,他想起长安被围时的窘迫,想起郭子仪苦战河北的艰难,想起无数个彻夜难眠的夜晚,"传朕旨意,大赦天下!所有参战将士,论功行赏!"
半个时辰后,草拟的圣旨已经摆在案前。李玙握着朱笔,在 "易林" 二字上重重落下:"封易林为镇国大将军,食邑三千户,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其先祖追赠三代公爵!"
旁边的内侍轻声提醒:"陛下,镇国大将军乃正一品,自太宗年间后已空置百年......"
"朕知道!" 李玙的笔尖没有停顿,"易林担得起!" 他继续书写,"封回纥叶护骨力裴罗为怀化郡王,赐亲王朝服一袭,允许回纥商队自由出入关中互市,岁赐绢帛两万匹!"
当旨意由内侍监的太监们捧着,沿着朱雀大街宣读时,长安城瞬间沸腾了。百姓们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焚香祝祷,将家中最好的绸缎披在门前的槐树上。茶馆里的说书人立刻编起了新段子,"易将军火炮破阵回纥铁骑踏联营 "的唱段伴着琵琶声传遍坊市,连最懵懂的孩童都学会了念叨" 镇国大将军 " 的名号。
户部尚书匆匆赶来时,正撞见禁军在搬运赏赐。二十车黄金在阳光下闪着冷光,锦缎的流光映得街道一片斑斓。"陛下,国库......" 他刚要开口,就被李玙挥手打断。
"钱不够就铸新币,粮不够就调江南漕运!" 李玙望着潼关的方向,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唐还没倒!"
驿马再次出发时,马鞍上不仅驮着圣旨,还有李玙亲笔书写的卷轴,上面只有八个字:"稳住潼关,伺机东进"。金黄的字迹透过宣纸,在阳光下像团燃烧的火焰。
……
潼关主城的帅帐里,易林正对着洛阳地图沉思。案几上的油灯燃尽了最后一滴灯油,在 "洛阳城防" 四字上留下焦黑的印记。当长安的传旨太监带着禁军出现在城门时,他身上的玄甲还没来得及卸下,甲胄缝隙里的血渍已经凝成暗红的斑块。
"镇国大将军易林接旨!" 太监尖细的嗓音在城楼下回荡,展开的圣旨卷轴在晨风里猎猎作响,像面微型的龙旗。
易林率领众将跪拜接旨时,膝盖磕在青石板上的脆响整齐划一。当 "食邑三千户" 的字眼传入耳中,李晟的手悄悄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 他知道,这个爵位意味着易林已跻身大唐最顶尖的将领之列,与郭子仪、李光弼比肩。
"臣易林,谢陛下隆恩!" 易林叩首时,额头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那是被安庆绪亲卫的流矢擦过留下的纪念。
传旨太监宣读完圣旨,突然换上和煦的笑容,凑到易林耳边低语:"陛下还说,将军若需粮草军械,可直接调动关中三州府库,不必再经户部审批。" 他递过一个鎏金令牌,上面刻着 "便宜行事" 四字,"这是陛下的私令。"
易林接过令牌的瞬间,身后传来回纥骑兵的欢呼。骨力裴罗的怀化郡王封号同样份量不轻,不仅意味着回纥在大唐的朝贡体系中地位提升,更拿到了关中互市的金钥匙。这位草原枭雄此刻正穿着李玙赏赐的亲王朝服,虽然别扭地系错了玉带,却难掩眼中的兴奋。
"安答,你看我这身如何?" 骨力裴罗转着圈展示朝服,金丝绣的流云纹在阳光下闪烁,"比你们中原的铠甲舒服多了!"
易林忍不住笑了,帮他系好玉带:"这是陛下的恩宠,叶护可要收好。" 他转头对传旨太监道,"烦请公公回禀陛下,臣定不负所托,待休整完毕,即刻进军洛阳,荡平余孽!"
太监离去后,士兵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王小石头抱着刚领到的赏银,在阳光下数得不亦乐乎,赵勇在一旁笑骂着抢走他半锭银子:"小子,留着娶媳妇的钱也得分弟兄们喝酒!"
伤兵营里,秦锋刚从昏迷中醒来,听到捷报和封赏,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医护兵按住:"将军,您的箭伤还没好利索,太医说了得静养!"
"静养个屁......" 秦锋的声音沙哑,目光望向洛阳的方向,"安庆绪还没死呢......"
……
潼关主城的空地上,篝火在暮色中连成一片。唐军士兵们从缴获的粮草中挑出最好的牛羊肉,架在火上炙烤,油脂滴在火焰里,溅起阵阵香气。回纥骑兵们则围着酒囊摔跤,获胜者能赢得一整袋波斯葡萄酒,欢呼声震得城楼上的铜铃叮当作响。
易林穿着便服,手里捧着粗瓷碗,沿着篝火群一一敬酒。他的银袍换成了普通的麻布衣衫,腰间只别着柄短刀,看起来像个寻常的队正,而非刚刚受封的镇国大将军。
"王三郎,你的伤怎么样了?" 易林在一个独臂士兵面前停下,对方的左臂袖管空荡荡的,正用仅剩的右手笨拙地转动烤羊腿。
王三郎慌忙起身行礼,脸颊被火烤得通红:"谢将军关心,不碍事!能活着看到胜利,丢条胳膊算啥!" 他举起酒碗,"敬将军!"
易林与他碰碗,酒液溅在两人手上,带着灼人的温度:"该敬你们。" 他的目光扫过周围的士兵,有的断了手指,有的瘸了腿,有的脸上留着狰狞的伤疤,"没有你们,就没有潼关的胜利。"
走到李晟的篝火旁时,这位年轻将领正在给士兵们演示新缴获的阿拉伯弯刀。他将弯刀平举,刀刃在火光中几乎隐形,轻轻一挥就将空中飘落的羊毛劈成两半。
"大人来得正好!" 李晟笑着抛过一坛酒,"这是从安庆绪中军帐搜出来的西凤酒,埋在地下三年了,尝尝!"
易林接住酒坛,刚要开封,就被个年轻士兵拦住。是王小石头,他脸上还沾着烤羊的油星,眼睛亮得像两颗晨星:"大人,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要打洛阳了?"
篝火旁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易林脸上。这些天来,洛阳就像悬在众人头顶的星辰,既遥远又充满诱惑 —— 那是叛军的老巢,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关键一步。
易林拔开酒塞,醇厚的酒香立刻弥漫开来。他给每个士兵倒上酒,才缓缓开口:"没错,洛阳是一定要打的。" 他的手指在酒碗边缘轻轻敲击,"但安庆绪虽然败了,洛阳城防坚固,还有至少五万残兵,更别提史家在范阳虎视眈眈。"
"那又如何!" 骨力裴罗的声音突然传来,他抱着酒囊大步走来,亲卫们抬着整只烤全羊跟在后面,"我的回纥铁骑能踏平潼关,就能踏平洛阳!"
他将烤全羊放在篝火旁,用匕首割下最肥美的羊腿递给易林:"安答,你就下令吧!我带先锋营先去探探路!"
易林接过羊腿,却没有立刻答应。他看着篝火旁一张张年轻的脸,有的还带着稚气,有的疤痕累累,突然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潼关战场上的弟兄。
"洛阳要打,但不是现在。" 易林的声音在夜风中格外清晰,"我们需要休整,需要补充弹药,需要让伤兵养好伤。" 他举起酒碗,"等春暖花开,粮草齐备,咱们再兵发洛阳,一鼓作气,荡平叛乱!"
"好!" 士兵们的欢呼声响彻夜空,酒碗碰撞的脆响、烤肉的滋滋声、回纥骑兵的牧歌声交织在一起,在潼关的夜幕下谱写成一曲豪迈的乐章。
……
亥时的梆子声敲响时,庆功宴渐渐散去。士兵们或卧或坐,在篝火旁沉沉睡去,鼾声与远处黄河的涛声相互应和。易林独自走上城楼,夜风掀起他的衣角,带着河谷特有的湿润气息。
城楼上的灯笼在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城砖上,忽长忽短,像个沉默的舞者。远处的旷野上,回纥骑兵的营地还亮着零星的灯火,像散落的星辰,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呼应。
"大人还没休息?" 琉璃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她捧着件厚披风,绿裙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易林回头时,披风已经轻轻搭在肩上,带着淡淡的草药香 —— 那是她特意在里面缝的艾草,用来驱散夜寒。"睡不着,上来吹吹风。"
琉璃走到他身边,并肩望着远处的星空。北斗七星在天幕上格外清晰,勺柄正指向洛阳的方向。"在想洛阳的战事?"
"也不全是。" 易林的目光落在长安的方向,"在想陛下的旨意,想那些牺牲的弟兄,想...... 长孙霖。"
提到这个名字,琉璃的脚步微微一顿。她知道长孙霖在易林心中的分量 —— 那位因 "通敌" 罪名被赐死的御史中丞,是易林少年时的恩师,也是他投身军旅的重要原因。
"等打下洛阳,安定了河南,我就向陛下请旨。" 易林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长孙先生的案子,该翻过来了。他是忠臣,不该蒙冤而死。"
月光落在他的侧脸,将下颌的线条勾勒得格外清晰。琉璃突然想起第一次在潼关见到易林的情景,那时他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偏将,却在城楼上对着敌军主力侃侃而谈,眼神里的光芒与此刻如出一辙。
"会的。" 琉璃轻声道,"陛下现在正是倚重您的时候,只要您开口,他一定会应允。"
易林转过头,看着她被月光照亮的眼睛,突然笑了:"你总是这么有信心。"
"不是信心,是信任。" 琉璃的脸颊微微泛红,连忙转移话题,指着远处的星空,"你看,那颗最亮的星,据说对应着洛阳。"
易林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颗星辰格外明亮,在天幕上闪烁,像颗镶嵌在黑丝绒上的钻石。"传说洛阳的紫微宫,就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建造的。" 他想起古籍里的记载,"等拿下洛阳,咱们去紫微宫的观星台看看,据说在那里能看到整个中原的星空。"
"好啊。" 琉璃的声音带着笑意,夜风掀起她的绿裙,像只展翅的蝴蝶,"到时候,你可得给我讲讲那些星宿的故事。"
"一言为定。" 易林伸出手,与她击掌为誓。手掌相碰的瞬间,仿佛有电流划过,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
次日清晨的阳光洒满潼关时,城楼上的灯笼还未熄灭。易林站在垛口边,看着士兵们开始新一天的操练。火枪营的士兵正在练习三段射,铅弹在靶场上扬起阵阵烟尘;火炮营的工匠们则在检修佛郎机炮,炮管的反光在远处的河面上跳跃。
秦锋被抬上城楼时,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已经恢复了神采。他的左臂还吊在胸前,却执意要看新绘制的洛阳城防图。当看到易林在图上标注的 "预设炮兵阵地" 时,突然咳嗽着笑了:"大人这是早就想好怎么打了?"
"只是初步想法。" 易林指着洛阳城外的邙山,"这里地势高,适合布置火炮,能直接轰击北门。" 他又指向洛河渡口,"骨力裴罗的骑兵可以从这里渡河,切断敌军的粮道。"
秦锋的手指在 "紫微宫" 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安庆绪肯定会躲在这里负隅顽抗。" 他想起那些战死的弟兄,声音低沉下来,"得让他付出代价。"
易林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他跑不了。" 他转身对传令兵道,"让李晟把新缴获的大食火药送到工坊,让工匠们研究一下,能不能改良咱们的炸药包。"
此时的西侧城门,回纥骑兵正在准备返回草原。骨力裴罗穿着那身不太合身的亲王朝服,与易林告别时,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羊皮袋:"这是我让人从漠北带来的狼毫,据说用它写字能辟邪。" 他咧开嘴笑,"安答用它写奏折,陛下看了定能龙颜大悦。"
易林接过羊皮袋,入手温润,显然是用多年的老狼尾制成。"多谢叶护。" 他从城楼上取下一支缴获的阿拉伯弯刀,"这个送你,比草原上的弯刀锋利。"
骨力裴罗接过弯刀,在阳光下挥舞了几下,满意地点头:"开春时,我带三万骑兵来与你汇合!咱们在洛阳城外再喝一场!"
"一言为定!" 易林目送回纥骑兵的队伍消失在旷野尽头,他们的牧歌声渐渐远去,像缕被风吹散的炊烟。
城楼下,王小石头正帮赵勇擦拭铠甲。老兵的甲胄上有个碗大的凹痕,那是被安庆绪的亲卫用狼牙棒砸中的痕迹,差点就穿透了护心镜。
"勇叔,你说洛阳城里,是不是有很多好吃的?" 王小石头的声音带着憧憬,他还没去过那么大的城池。
赵勇笑着敲了敲他的脑袋:"等打下洛阳,叔带你去吃水席,让你尝尝什么叫 ' 洛阳燕菜 '。" 他望着远处的星空,突然叹了口气,"就是不知道,咱们能不能活着看到那一天。"
王小石头握紧了手里的火枪,枪管在阳光下闪着冷光:"肯定能!有大人在,有咱们这么多弟兄,一定能打下洛阳,平定叛乱!"
赵勇看着少年眼中的光芒,突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拍了拍王小石头的肩膀,转身走向操练的队伍—— 那里,李晟正在教授新的战术,火枪齐射的声音在潼关的山谷间回荡,像一声声催征的鼓点。
……
夜幕再次降临潼关时,城楼上的灯火次第亮起。易林站在观星台上,手里捧着那卷从长安送来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洛阳周边的关隘和要道。
琉璃端来热腾腾的羊肉汤,香气在夜风中弥漫。她看着易林专注的侧脸,突然轻声道:"大人,其实不必急于一时。"
易林抬起头,月光在他眼中映出细碎的光斑。"我知道,但每多等一天,就可能多一分变数。" 他想起史家的野心,想起朝廷里的暗流,想起那些还在叛军铁蹄下受苦的百姓,"早一天平定叛乱,就能早一天让天下太平。"
琉璃没有再劝,只是将汤碗递给他:"先暖暖身子吧,汤要凉了。"
易林接过汤碗,温热的瓷碗熨帖着掌心。远处的黄河在夜色中静静流淌,水声潺潺,像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他知道,潼关的胜利只是漫长征途上的一站,前方的洛阳城,乃至更远的范阳、幽州,还有无数硬仗在等待着他们。
但此刻,站在这片浴血奋战换来的土地上,看着身边这些疲惫却坚定的身影,感受着夜风中渐渐散去的硝烟味,易林的心里突然充满了平静。他想起李玙的嘉奖,想起骨力裴罗的承诺,想起篝火旁士兵们的欢呼,想起长孙霖若在天有灵定会露出的笑容。
"琉璃,你看。" 易林指着天上的银河,"据说渡过银河,就能到达天枢星,那是帝王之星所在的位置。"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咱们的路,就像这星河,虽然漫长,却终有抵达的一天。"
琉璃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璀璨的星河在天幕上蜿蜒,像条流淌的光带,连接着遥远的过去和未来。她突然觉得,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身边有这个人,有这些并肩作战的弟兄,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难关。
城楼下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三更天了。易林将汤碗递给琉璃,转身走向帅帐:"明天还要勘察地形,早点休息吧。"
他的步伐坚定,背影在月光下拉得很长,像道永不弯折的脊梁。琉璃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突然觉得,这潼关的星空,或许并不比洛阳的逊色。
夜色渐深,潼关的灯火次第熄灭,只有城楼上的几盏灯笼还在风中摇曳,像黑暗中不屈的眼睛。黄河的涛声与士兵们的鼾声交织在一起,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孕育着新的希望。而远方的洛阳城,在寂静的夜色中,正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那支即将踏上征途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