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都是千年的狐狸,何必在这装傻。-《穿越大秦三岁半》

  听了蒙毅的话,众人总算回过味来。

  总算明白了这次宴会的主题。

  同时,也放心了不少。

  有个明确的方向,总比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强。

  只是出些粮食,赈济灾民。

  平时遇上灾年,陛下就算不给他们好处。

  为了名声,他们也会开设粥棚之类的,帮助救济流民的。

  既如此,不如主动献上粮食。

  只是,

  这粮食的数量,有些讲究。

  除了留够自家的吃用,还需要考虑到他们自身的身价。

  献太少了,不免引起陛下的不满。

  献太多,又担心陛下怀疑他们受贿。

  蒙内史的这个数量就很微妙。

  作为咸阳顶级权贵的一波人,家里粮食的收成,年总量大概在十万石左右。

  除去自己家的开支,还有佃户们的吃用。

  献上一万石,不至于伤筋动骨,也不算小数量。

  既能向陛下表明忠心,也能委婉的告诉陛下他们的不容易。

  想到这,众人纷纷起身表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他们都非常担心灾民们的境况。

  都愿意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看到大家伙的表现,子婴不着痕迹的跟默默喝酒的李斯对视了一眼。

  一切尽在不言中。

  子婴一开始是准备自己开口的。

  但是,这样一来,他死要钱的抠门形象,就真的要被定死了。

  虽然他自己不在意,嬴政还是想要帮他挽回一二的。

  最后,嬴政决定找李斯来商量商量。

  找个合适的人唱双簧比较好。

  谁知李斯来了之后,却没有一口答应。

  “陛下,以我的身份,开口唱和其实和殿下亲自开口没有多少区别呀。”

  他现在在朝堂上都是尽量低调的。

  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就算扶苏被立为太子。

  至尊之位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

  往后几十年的时间,谁又能预知到,还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如果是以前,他是坚定的法家,扶苏是坚定的儒家。

  他们可能还存在立场的矛盾。

  如今,扶苏的政治思想与之前相比,

  已然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对法家的看法也扭转了不少。

  而他对于儒家的态度,也并没有以前那样尖锐了。

  儒法的传承之争,虽然还是始终存在。

  但是,全都被子婴一股脑塞进了整个大秦的教育系统。

  与此同时,诸子百家都没有放过,

  一视同仁一起教。

  让弟子之争直接摆到了明面上。

  儒法是人口众多。

  但是,如果他们还如以往一样,彼此针尖对麦芒。

  很难保证,不会出现鹜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更何况,相比儒法,大秦学宫的教学模式,似乎隐隐更加偏向墨家和公输家。

  这可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

  毕竟,百年前,墨家的辉煌他们可都是从史书上见识过的。

  如今,墨家和公输家抱团取暖,

  他们儒法再抱着,先搞死对方再说的想法。

  说不定,最后被搞死的,反而是他们两家也说不好。

  最后,墨家,公输家反倒成了那只黄雀。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在外人看来,他的立场几乎已经完全和扶苏站一边了。

  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别人很难不看成是扶苏和子婴的意思。

  既如此,他除了更加谨慎,还得让李由和李瞻也更低调才行。

  “陛下,相比我开口,其实蒙内史开口会更加合适”

  毕竟,谁都没有他对于大秦的粮食储备了解更清楚。

  “如果明天蒙内史主动提出了,那就再好不过”

  “如果蒙内史没有主动站出来,臣再开口不迟”

  今天的进展果然如昨晚的推测,

  虽然是王贲起的头,最后,蒙毅还是反应了过来。

  全程都没有刻意引导的痕迹。

  非常棒。

  子婴在心里默默比了个剪刀手。

  等大家伙都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轻松筹集了十几万石的赈灾粮食。

  嬴政才开口道,

  “众卿的心意朕都知晓了。”

  “朕心甚慰。”

  “为了不辜负众卿的心意,朕决定从咸阳修一条直通云中郡的直道。”

  “雇佣云中郡中受灾的黔首们来做工。”

  “以工代赈。”

  “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

  这才是陛下的真正目的吧。

  以工代赈是真的,

  想修路,却也是真的。

  他们就说,

  匈奴这么大动静,

  陛下这段时间居然如此沉着冷静。

  自从灭了楚国后,陛下何时再隐忍过?

  这是在憋着大招呢?

  只是,大军才回朝几个月,再次出动。

  国库的粮草来得及筹备吗?

  想到这,众人忍不住看向蒙毅。

  这也是蒙内史带头站出来的原因吧。

  如果国库的粮草都用来赈灾了。

  陛下想要出兵,蒙毅想要筹集到足够的粮草,

  必定要绞尽脑汁想办法。

  甚至要动用其他各郡的粮仓储备。

  各郡要把粮食运到咸阳,又是一笔花费不说。

  更重要的是,如果粮食刚调走,又遇什么不可预料的天灾。

  郡县的粮仓空虚,无法及时救灾。

  万一,因此引起民乱。

  那他这个治粟内史也做到头了。

  现在却不同,

  他带头捐献了这么大笔粮草,陛下看表情就知道,

  不知道多开心。

  肯定念了蒙毅的好了。

  而他们,除了跟着献粮别无选择。

  敢在这个时候沉默不语。

  不管以往表现得有多好,这一下都要被陛下记住的。

  众人:……

  好你个蒙毅,平时都被你个憨厚老实的面相给骗了。

  还以为蒙家都武将出身,性格憨厚耿直呢。

  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个九曲十八弯的玲珑心思?

  蒙毅感受到众人悄悄投来的打量目光,

  岿然不动,没有丝毫歉疚。

  大家一齐共事这么多年,谁还不知道谁?

  都是千年的狐狸,何必在这装傻。

  他们不清楚陛下的想法,会响应得这么快?

  他从陛下让兄长带着大军和扶苏公子一同前往云中郡那刻起,就有了猜测。

  不然,只是蝗灾而已。

  他们大秦哪年没有遇上过?

  不是这个郡爆发,就是那个郡爆发。

  只是每年的大小规模不同而已。

  就算没有蝗灾,还有水灾,旱灾,雪灾呢。

  又有哪年消停过呢?

  云中郡就那么点大,还有原来的赵国守将,

  李牧之孙李左车带着云中郡的一万屯边守军镇守。

  他们在云中郡生活那么多年,应该早就有了成熟的应对,轻松就能搞定。

  按常理,陛下最多只需要随便派个人,支援一些粮草过去就行了。

  何至于要同时出动长兄和扶苏公子两人?

  还带走了五万大军。

  准备做什么?

  让大军帮着去抓蝗虫呐?

  虽然不清楚这次蝗灾规模到底有多大,

  六万大军,怕是一人一脚都足够把那些虫子踩死了。

  陛下此举,必定所图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