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神鉴-《北齐:家父文宣帝》

  “大都督,人带到了。”

  正如骑兵将斛律光称作小咸阳王一样,即便高殷的军职是大都督,清华八旗也习惯将高殷称作太子;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会称呼高殷的职务,这样显得更加亲密。

  高殷点点头,让骑兵靠近到能与他对话的距离,中间有数卫阻隔。

  “斛律明月派你来的?”

  从后军一路迎来,晋阳兵被搜身多次,也感受到了许多注视,其中多数说不算好意,因此他谨言慎行,斟酌语句:“是,将军到达晋阳后,就迅速带领人马,日夜兼程前来与太子会合,如今已在太子军队后方七十里处。”

  “朔州什么时候到的晋阳?”

  “八……八日前。”

  高殷与诸将都皱起眉头,今天是二月二十二日,那么斛律光是二月十四日抵达晋阳,可高殷是正月二十四日挂帅,更远的白马军镇,也在正月最后一日到达了,斛律光怎么会晚了接近半个月?

  斛律光这个人虽然政治上不太聪明,但军事很少含糊,八成又和高洋有关系。

  高殷想了想,叹了口气:“唉,毕竟是至尊,朔州也难做。”

  晋阳兵微微张嘴,太子居然知道,想起传闻,顿时对太子有所敬畏。

  “太子神鉴!博陵王跟随至尊巡幸,忽然逃邺,至尊为此大怒,命人将博陵王执回责罚,连带着晋阳诸将也被牵连。”

  原来如此,是这件事。

  博陵王是高济,娄昭君最小的亲儿子,高殷记得这家伙的两件事,一件是他思念母后,逃回邺城,引起高洋大怒,拿刀要杀他,想必就是这件事。

  另一件是后来高纬在位,高济好死不死说“轮到我了”,被高纬派人杀死。

  两件都挺作死的,尤其是第一件,忽然思念母后什么的,恐怕是被高洋的杀意震慑到了,想逃回娄昭君身边寻求庇护。

  看来高洋也在发力,为自己铺路了。

  高殷笑了笑:“白刃临头,博陵王尚恍惚否?”

  高殷记得清楚,是因为这哥们跟他原身高殷一样倒霉,都被高洋打得精神恍惚,属实是一个房间的病友。

  晋阳兵双目圆睁,太子是怎么知道的?

  他可没说至尊拿刀的事!

  纵然是百战精锐,可该迷信还是会迷信的,至尊是转轮王,太子是月光王,冥冥之中有着联系非常正常。

  那么冥冥之中,有着神佛庇佑,也属常理。

  骑兵的心态变了,他本想询问太子能否暂歇,等斛律光的军队赶上,可若是让月光王等候,就有些大逆不道了,神佛会怪罪的。

  “我军预计明日抵达闻喜城下,反正这么多日不见,也不差这一日,你回去通报朔州吧,就说我在闻喜城下等他。”

  骑兵懦懦,最终俯身受命,调拨马头回军。

  高殷略微松了口气,还好不是最坏的结果,高洋没有死,斛律光还是来援助他的,想必是在晋阳大发神威,给自己造势。

  那自己这边就要更努力了,闻喜必须攻克,甚至打到玉壁城下。

  如果能拿下玉壁……高殷忍不住幻想起来,真拿下来了,那他的地位将稳如磐石,哪怕洋演湛三人绑一块都不敢说比得过高欢,而自己拿下玉壁,将超越他们,成为最强的齐主。

  恐怕到时候,即便高洋和娄昭君都想要换掉自己,也做不到了。

  可惜啊,如果高洋能多活数年,等他拿下玉壁,就真的完美了。

  “世事不尽如人意。”

  高殷感叹,夺取闻喜,再杀伤周国的援军,那他所获取的军功资本也足够了,暂时就贪这么多吧。

  他紧接着下令:“加速进军。”

  早到一刻,就早一点恢复元气,能制造更多军械装备。

  ……

  骑兵回到自家军队里,向斛律光报告。

  “将军!太子的军队就在前方,说是明日抵达闻喜,所以不等咱们。”

  骑兵的话有些怨气,让斛律光瞥了他一眼:“受气了?”

  骑兵笑了笑:“太子的气,哪敢不满?而且……”

  他露出慌肃的神情:“太子已知博陵王之事!”

  斛律光奇怪:“不是你告诉的他?”

  骑兵连连摇头,斛律光喃喃自语:“这就奇怪了……莫非太子真有佛启?”

  要说利用信鸽等渠道来传书,也不是不可能,但事发在晋阳与邺城之间,太子的势力若是延伸到那里,甚至得到消息这么早,那就太过恐怖了。

  可若不是人力探情……见了鬼了,太后不会真的在和佛王作对吧?

  及至今日,斛律光也不太清楚至尊和博陵王的细节,事情发生得太忽然,只知道博陵王找了个借口夺马,一个人往邺都逃。

  太后此次没有跟随去晋阳,想必是至尊不允许。如今的邺都,太子的良娣郑氏借由那个所谓瑜伽,已经成为京中新贵,众多贵女随她一起修行崇佛,连带着将太子为月光王的概念,舒播到了这些女人心中,斛律光的妻子偶尔都会说起此事,他那傻乎乎的长子就更不要说了,已经将太子称呼为月光王,甚至民间已经开始有人塑太子佛像,膜拜起来。

  郑氏由此成为至尊与李皇后跟前的红人,又与入宫为女侍中的乐安公主、义宁公主一道掌制后宫,不知道为什么,太后居然有些玩不过这些小女子,在宫中的势力居然不如之前。

  所以邺城如今已经是娄太后的死地,被封锁在邺都,无法去晋阳发挥影响力,这次至尊将常山王、长广王同样留在了邺都,却将近乎所有的重将带去了晋阳。

  以往太子都在邺城留守并监国主政,如今太子出征,至尊却也没有令常山王辅政,而是交给了高德政——这也没错,但也让斛律光等人嗅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味。

  帝后的角力,看来要进入高峰了啊。

  博陵王作为娄后幼子,实际上也不是特别受宠,最受宠的还是长广王。

  此前至尊一直将他看做自己的半身,大家都不好看,在家地位不深,当然要抱团。

  想是至尊意图拉拢博陵王辅佐太子,但博陵王慌惧,因此引得至尊大怒,拿刀威胁博陵王。

  对亲兄弟都如此,那对他们这些晋阳勋将的要求只会更高。

  而是哪些方面的要求,想一想上党、永安二王就知道了——对太子的忠诚。

  至尊对博陵王只是没有杀死,但仍是狠狠殴打折辱,全身扒光吊在了车架上,吹了足足一天风。

  这怎么不精神恍惚啊?

  而后在去往晋阳的路上,不断找借口杀人,虽然没有明显的规律,但斛律光等人隐约察觉,这些都是曾经说过太子坏话的兵将,也就是对太子无好意者。

  他们忍不住想起那个符玺司,自从至尊在中侍中那帮宦官名下设立这个部门后,对国家的掌控力度就大了许多,近日甚至在与近臣讨论,是否启用一批宦人监军。

  好在近臣多数为汉人,也怕宦人骑在他们头上,力劝不可,至尊暂时只能作罢。

  不过,至尊的权威再度扩张与深化,是毋庸置疑的。

  太子虽走,但他留下的开发淮南屯田的政策也在继续,这就为至尊早些年滥用国力、引起亏空的尴尬局势挽回了许多,预计今年秋收就能弥补一半的亏空,到了明年还会有所盈余。

  因此至尊大为高兴,一路上不断褒奖太子,也让许多人觉得自己是吃了太子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