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立春-《北齐:家父文宣帝》

  明明只是一篇文稿,但因为是至尊所写,内容又涉及大量的政治隐喻,高归彦是越看越心惊。

  还回给高殷时,手中的汗已经将文稿打湿了,高归彦连声道歉,高殷笑着摆摆手:“无妨。光武帝有云台二十八将,不知叔父喜欢哪个?便作为汝之前世也可。”

  “至尊取笑我了,我哪有那般英豪的前世?”

  “难说。您追随高祖、太祖,谁又能说您不是辅佐真王的星宿呢?”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高归彦告退,离开后才惊觉自己居然出了一身冷汗。

  新君虽然幼小,却极有主见,和先帝是完全不同的路数,想控制并不容易。

  自己已经是辅政大臣,往上再爬,除了那个位置,还能爬上多高呢?

  若是选择迎立新主,新主又能给自己多大利益?会不会在意自己的倒戈?日后……

  高归彦面色阴沉,权衡着利弊。

  ……

  寻常人来往晋阳,也不过三五日的功夫,即便帝王出巡的规模宏大,也终于在腊月十七日赶到了邺都。

  高殷离开前还是太子,如今已经成为了皇帝,为了向世人说明这一点,邺都摆开极为隆重的架势迎接新君归朝。

  数不清的五色牙旗随风曳动,上万名天策府士兵分列军阵,在城外五十里便扎营等候新君。

  高殷在郊外祭祀高祖高欢、太祖高洋的神主,以及神州、社稷、山水河流等诸神。因为还没到正月上辛日,年号也未更换,因此对圆丘与方泽的祭礼并没有那么正式,不过来这么一次也是有必要的,哪怕正月就在几日后,到时也会有新的大祀。

  《礼记》规定了,天子每年都要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及季夏这五日祭祀各方位的帝神,腊月十七日恰是立春日,二十四节气之首,代表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意,需要皇帝对帝神进行祭祀,以迎接新一年的春晖。

  祭祀者的崇敬程度,决定了仪式的肃穆,早在他出发那日,也就是立春日的前五天,有司就在邺城大门东边建造两座青色土牛,以及种地人和犁具的形象,象征着春耕将要开始。

  此时高殷沐浴更衣,披上大裘,乘坐玉辂车,竖起天子御旗,前往祭祀的场所。

  臣子们在泰壇焚柴,然后扫出平地、准备祭祀。

  时辰已到,高殷登台,念诵祷文,献上玉器、币帛与牺牲,在立春日要迎祭的是灵威仰帝,其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也是木帝,因此献上的祭品也都是青色。

  众臣跪拜,这是对齐国极好的征兆,因为齐主木德,始生长之意,代表着万物自齐而始。

  太尉尉桀出列,向四方陈列出钱币与布帛,这时候就显出钱币管理的重要来了,献给天神与祖先的钱币质量必须精美,最好还是本朝制造,否则会显得文治逊于先人,而高殷所使用的“天保通宝”质量无疑上佳,尉桀拿着这些钱币告祭祖庙,随后向高殷请求,将齐国宗庙中的祖先们请出来配祭。

  随同祭祀的官员们都站在南阶的东边,面朝西而立,太宰丞在各神的座前摆设希馔,而后三次向各神献酒完毕,再在两座青色土牛旁边插一杆青旗,这次的立春祭祀就算完成了。

  这些礼仪就是极为繁琐,高殷此前在台下观望,如今亲自实行,免不得一番慌乱,好在有司经验丰富,及时帮他挽回仪礼的尊正。

  在这一套套繁琐的礼仪制度下,竖立起来的是高殷作为帝王的责任与威严。

  做完这一切后,臣下收拾祭品、撤离祭壇,而高殷也进入邺都的御道,享受臣民的祝福与跪拜。

  对高殷来说,这些都比不上天策上将亲自出迎来的重要:“许久未见上将,朕数着见面的日子呢!”

  高殷的话让高长恭受宠若惊,又觉得荣幸。

  随后他接替了高归彦的护卫工作,他是东宫旧人,新帝使用自己人很正常,又是文襄之子,地位也不低,因此高归彦只能悻悻然地将禁卫工作交给高长恭。

  “叔父不走。”

  高殷留下高归彦:“您就留在朕的身侧。”

  高归彦同样与有荣焉,站在高殷身旁,和他一起欣赏万人朝拜的风景。

  车驾进入皇宫,杨愔、郑颐、可朱浑天和率领百官在此等候,段韶斛律光等一同从晋阳来的臣子加入其中,齐齐对高殷行礼,这是高殷第一次在正式的国都接受群臣拜见。

  今日朝会的时间已过,高殷安抚了诸臣几句,便令他们解散,自己在太庙进行祭祀后,进入了凉风殿——即便杨愔等人能操办大部分政务,仍有一些需要他的首肯,而且那些已经完成的工作,自己心里也要有个数。

  这一日,高殷都泡在凉风殿里,看着无数的政务,但一国的事情实在多的要死,直到侍者提醒自己该用膳了,高殷才惊觉天色已黑。

  为人民服务还真是充实啊。

  这么想着,高殷起身活动,只觉得浑身酸软无力,差点就要摔在地上,侍者连忙呈上热茶和酪乳,浅浅垫了肚子,才恢复些许元气。

  而后有新的侍者带着使命前来传话,说是太后请至尊到其宫中去用膳。

  “是李太后。”侍者提醒了一句:“太皇太后近日……”

  高殷让她打住,只说自己更衣后就去太后的宫殿。

  娄昭君还没搬出宣训宫,或者说她的状态很疲惫憔悴,甚至没人敢和她说长广王已死的消息——怕她绷不住当场去找儿子。

  因此李祖娥仍住在宣光殿,连带着郁蓝被迫回到东宫居住。其实郁蓝作为皇后,还可以选择住在显阳殿,但那是段华秀的居所,郁蓝极为抵触那里。

  李祖娥倒是给留守邺都的郑良娣另开了寝宫,但郑良娣遵守法礼,即便知道高殷已经登基为帝,但高殷还没有下令,就留守在东宫,等待高殷回来亲自管理,即是彰显贤淑,也有一点要高殷亲自上阵哄的意思。

  这让高殷有些头疼,高洋的妃嫔以及他自己的妃嫔安置也是一个问题,他甚至想重启太极殿了,之前太极殿半封锁着,是因为邺都的皇宫里,太极殿区是魏帝常驻,而昭阳殿区是高洋新修、代表着他们齐国皇权的区域。

  如今元魏已经没有多少力量,倒是可以恢复太极殿的使用,顺便加强对娄昭君关系网的隔离,让奶奶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晚年。

  高殷想找个合适的时机去看望祖母,并且告诉她,她的好儿子已经折损了两个。

  无论她是否会被气死,都要做好她两三年内还在齐国后宫的准备,如今她的人手被高洋一通乱杀,接近于无,而且李祖娥有几个公主帮阵,又荣升为太后了,拿捏娄昭君应该比较轻松。

  但高殷相信,李祖娥有多爱自己,在政治上就有多蠢,他可不想被娄昭君把世界线掰回去,这个奶奶还是得要自己亲自解决。

  “均田……公廨钱……考核……授官……”

  这些都是高殷之后要在朝堂上提出的内容。

  他感觉杨愔等人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做得还行,干脆就先放几天的权给他们,自己看奏文把控大局就好,刚好用这几日的时间来布个局,在之后的朝堂上给众臣欣赏几个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