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金死亡的消息让朝野震动,至尊当即落泪,随后下诏,三日不朝,以示哀悼。
很快,这消息传遍了齐国的大街小巷,人们没法将他当做自然死亡,特别是与常山王仅相隔数日,很难说不是高殷的手笔。
街市上的风谈闲议充满了怀疑,猜测高殷用什么方法隔空杀人:派出杀手、一队禁卫、毒酒、乃至月光下咒……
“这还不简单?肯定是毒杀!一杯毒酒,呃嗷嗷……”
“哪用那么麻烦?斛律金是老将,送个空盒子过去,他打开一看就明白了!”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保安寺的不良人们将这些风议收集起来,向高殷汇报,其中不乏朝廷的高官与勋贵。
“至尊,您看这些人,是否应当管理一二?”
刘桃枝向高殷请示,高殷还在翻书,听到这句话,顿时放下来:“嗯?不需要,让他们说去吧!”
“斛律家都没说什么,若是些许没根据的风言风语就怕成这样,那我们以后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看着汇报上来的反馈,高殷心中其实是满意的,因为谴责多停留在嘴上,真正实质的不满几乎没有,更多的人默许了这个做法,毕竟斛律金这一死,比他活着的作用都大。
刘桃枝行礼退去,一旁的陈山提欲言又止,高殷见他不退,想起了什么,忽然笑起来:“真抱歉,很早就说要娶你的女儿了,谁知拖到了现在,还要与其他女子一同。”
陈山提跪地行礼:“小女何时嫁给至尊,都是她的荣幸,只是……”
“你担心斛律家?”
高殷已经对他说过,原先是打算四女并娶的,但斛律家发生了这种事情,总是不太好继续谈婚嫁。
“嗯,让斛律家正常守孝,先暂停与明月之女的婚事,待其家守孝结束,再商量吧。”
高殷叹了口气:“总要给他们家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以示补偿。”
虽然是惋惜的语气,但如今的发展,正中高殷下怀。
如果斛律金舍不得死,那他就正常迎娶斛律灵,与其他三位汉女并列,进而确定了政变之后斛律氏的新格调:齐国与一流汉人士族和至尊亲信同级别的勋贵而已。
斛律金本人是不用指望再进步了,给个郡王的荣衔优养着便好,对斛律光的任用,也就要克制起来,只要斛律金还活着,斛律光就不能进入齐国最上层的军事决策圈,毕竟他参与政变的父亲还没死。
斛律家将在事实上为附逆常山王谋反而付出代价,甚至可以说代价极其轻微了,毕竟他们一族的人都还活着。
但斛律金选择死亡呢?那又让格局变得不一样了,他这一死,洗刷了自身的罪名,对娄后和高殷都有了交代,最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抹黑了高演。
谁都知道斛律金这时候死亡,是因为高殷的逼迫,那么高殷为什么逼迫他呢?当然是因为皇叔高演啊,难不成还是吃饱了撑的没事逼死一员大将吗?而这一死,就等于追随常山王而去,不仅显得他心虚,还坐实了常山王的异心,显得常山王死得应当,因为这样一员大将如夏侯惇追随曹操一样追随其死去,正说明了无法被新君彻底掌控,站在至尊的角度,被抹杀是理所应当。
与之相对应的,是斛律家的格调也被拉了回来。人死债消,出于怜悯,高殷也要安抚还有统战价值的斛律氏,给其他家族做样看。现在斛律金死亡,那么他的子嗣就要守孝,斛律光自己要守孝,服斩衰三年,斛律灵则要服一个大功,九个月,这种情况下肯定不能嫁给高殷了,婚事只能暂时搁置。
但其他几女又没死祖父,高殷辍朝数日,意思意思也就够了,那么在斛律灵服丧的这九个月内,李难胜、封宝丽和陈玉影三人当然是正常嫁给高殷,而斛律灵则因为祖父之死独立出来,将来再像当初斛律武都迎娶高永馨一样,把高殷和她的婚礼举办得盛大且豪华,那么斛律氏的家门荣光就没有衰退,斛律金参与政变的阴霾被将至最低点。
同样的,这也代表着高殷的威势已经超过了晋阳诸将,在段韶沉默,贺拔仁被杀,斛律金隐诛的情况下,晋阳那边已经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大局继续与高殷扳手腕的代言人了,皇宫内的娄太皇太后也失去了她的魔力,沦为一个囚徒。
这种就是标准的权术了,可以做而不可以说,因此高殷也只能表现出一副惋惜的样子叹息。
“玉影和我的婚事,最多拖延几日,不会受到影响。”高殷笑着说:“很快,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先唤您一声妇翁。”
“岂敢逾越!”陈山提连忙磕头谢罪。
高殷连连摆手:“好了,你先下去吧,我还有些事情。”
陈山提如今是保安寺的不良人副帅之一,已经卸去了天策府的职务,只是保留着他的待遇。这也是防止将来有人做大,一手抓府兵,一手掌特务,若是再和内卫勾结,那简直无敌了。
不过高殷现在可以信赖倚重的将领并不多,有资历的就更少,恨不得把陈山提这些可以信赖的人拆成两块用。这还是只有三分之一天下的齐国,将来要统一天下,需要的官员那更多,高殷甚至纠结是否要模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将一些飞地在事实上变成分封之国,赠予有功的将士。
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哪个掌权者愿意把权力和其他人分享,如果不是现实形势严峻的话。秦始皇想强行掌控整个帝国,但使用的政策和制度不得法,害怕未来像周朝一样,几十上百年后互相独立、攻伐,最后灭了秦朝,干脆一个王公贵族都不分封,全部困在咸阳,也不在各地设立新的诸侯,最后大秦帝国被六国遗民揭竿而起,不过十四年便骤然崩塌,说是二世而亡,实际上他多活几年,就要成为李隆基的前辈了;
刘邦在事实上将天下洗了三次,而且分封了诸侯替汉朝守边疆,但仍遭遇了汉室各诸侯王的挑战,只不过汉朝中央挺了下来。若七国之乱中央失败,那汉朝可能就到此为止,世间重回战国,或者成为吴王刘濞的傀儡,直接快进到藩镇割据也未可知。
秦汉的例子说明了,至少在前期,对功臣的封赏规格还是有必要离谱一些的,至少能赎买更多忠诚。秦亡于六国反扑,西汉亡于外戚,东汉其实还是亡于外戚,怎么想后两者都比前者好。
对勋臣们的打压、迫害,也应当以斛律金为标志,到此为止了,接下来是正常的封赏功绩、收买忠诚的时候,若再持续打压下去,就等于延续洋子的策略了。
洋子很聪明,知道勋贵要压制,但他的压制并不得法,不仅使得天保一朝对外作战毫无作为,还使自己陷入了和母后皇弟们无限内耗的窘境,事倍功半。
高殷当然不会如此做,不过现在,得先为洋子出口恶气。
“准备仪驾,朕要去慈宁宫。”
很快,这消息传遍了齐国的大街小巷,人们没法将他当做自然死亡,特别是与常山王仅相隔数日,很难说不是高殷的手笔。
街市上的风谈闲议充满了怀疑,猜测高殷用什么方法隔空杀人:派出杀手、一队禁卫、毒酒、乃至月光下咒……
“这还不简单?肯定是毒杀!一杯毒酒,呃嗷嗷……”
“哪用那么麻烦?斛律金是老将,送个空盒子过去,他打开一看就明白了!”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保安寺的不良人们将这些风议收集起来,向高殷汇报,其中不乏朝廷的高官与勋贵。
“至尊,您看这些人,是否应当管理一二?”
刘桃枝向高殷请示,高殷还在翻书,听到这句话,顿时放下来:“嗯?不需要,让他们说去吧!”
“斛律家都没说什么,若是些许没根据的风言风语就怕成这样,那我们以后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看着汇报上来的反馈,高殷心中其实是满意的,因为谴责多停留在嘴上,真正实质的不满几乎没有,更多的人默许了这个做法,毕竟斛律金这一死,比他活着的作用都大。
刘桃枝行礼退去,一旁的陈山提欲言又止,高殷见他不退,想起了什么,忽然笑起来:“真抱歉,很早就说要娶你的女儿了,谁知拖到了现在,还要与其他女子一同。”
陈山提跪地行礼:“小女何时嫁给至尊,都是她的荣幸,只是……”
“你担心斛律家?”
高殷已经对他说过,原先是打算四女并娶的,但斛律家发生了这种事情,总是不太好继续谈婚嫁。
“嗯,让斛律家正常守孝,先暂停与明月之女的婚事,待其家守孝结束,再商量吧。”
高殷叹了口气:“总要给他们家办一场盛大的婚礼,以示补偿。”
虽然是惋惜的语气,但如今的发展,正中高殷下怀。
如果斛律金舍不得死,那他就正常迎娶斛律灵,与其他三位汉女并列,进而确定了政变之后斛律氏的新格调:齐国与一流汉人士族和至尊亲信同级别的勋贵而已。
斛律金本人是不用指望再进步了,给个郡王的荣衔优养着便好,对斛律光的任用,也就要克制起来,只要斛律金还活着,斛律光就不能进入齐国最上层的军事决策圈,毕竟他参与政变的父亲还没死。
斛律家将在事实上为附逆常山王谋反而付出代价,甚至可以说代价极其轻微了,毕竟他们一族的人都还活着。
但斛律金选择死亡呢?那又让格局变得不一样了,他这一死,洗刷了自身的罪名,对娄后和高殷都有了交代,最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抹黑了高演。
谁都知道斛律金这时候死亡,是因为高殷的逼迫,那么高殷为什么逼迫他呢?当然是因为皇叔高演啊,难不成还是吃饱了撑的没事逼死一员大将吗?而这一死,就等于追随常山王而去,不仅显得他心虚,还坐实了常山王的异心,显得常山王死得应当,因为这样一员大将如夏侯惇追随曹操一样追随其死去,正说明了无法被新君彻底掌控,站在至尊的角度,被抹杀是理所应当。
与之相对应的,是斛律家的格调也被拉了回来。人死债消,出于怜悯,高殷也要安抚还有统战价值的斛律氏,给其他家族做样看。现在斛律金死亡,那么他的子嗣就要守孝,斛律光自己要守孝,服斩衰三年,斛律灵则要服一个大功,九个月,这种情况下肯定不能嫁给高殷了,婚事只能暂时搁置。
但其他几女又没死祖父,高殷辍朝数日,意思意思也就够了,那么在斛律灵服丧的这九个月内,李难胜、封宝丽和陈玉影三人当然是正常嫁给高殷,而斛律灵则因为祖父之死独立出来,将来再像当初斛律武都迎娶高永馨一样,把高殷和她的婚礼举办得盛大且豪华,那么斛律氏的家门荣光就没有衰退,斛律金参与政变的阴霾被将至最低点。
同样的,这也代表着高殷的威势已经超过了晋阳诸将,在段韶沉默,贺拔仁被杀,斛律金隐诛的情况下,晋阳那边已经没有一个能够统筹大局继续与高殷扳手腕的代言人了,皇宫内的娄太皇太后也失去了她的魔力,沦为一个囚徒。
这种就是标准的权术了,可以做而不可以说,因此高殷也只能表现出一副惋惜的样子叹息。
“玉影和我的婚事,最多拖延几日,不会受到影响。”高殷笑着说:“很快,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先唤您一声妇翁。”
“岂敢逾越!”陈山提连忙磕头谢罪。
高殷连连摆手:“好了,你先下去吧,我还有些事情。”
陈山提如今是保安寺的不良人副帅之一,已经卸去了天策府的职务,只是保留着他的待遇。这也是防止将来有人做大,一手抓府兵,一手掌特务,若是再和内卫勾结,那简直无敌了。
不过高殷现在可以信赖倚重的将领并不多,有资历的就更少,恨不得把陈山提这些可以信赖的人拆成两块用。这还是只有三分之一天下的齐国,将来要统一天下,需要的官员那更多,高殷甚至纠结是否要模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将一些飞地在事实上变成分封之国,赠予有功的将士。
这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哪个掌权者愿意把权力和其他人分享,如果不是现实形势严峻的话。秦始皇想强行掌控整个帝国,但使用的政策和制度不得法,害怕未来像周朝一样,几十上百年后互相独立、攻伐,最后灭了秦朝,干脆一个王公贵族都不分封,全部困在咸阳,也不在各地设立新的诸侯,最后大秦帝国被六国遗民揭竿而起,不过十四年便骤然崩塌,说是二世而亡,实际上他多活几年,就要成为李隆基的前辈了;
刘邦在事实上将天下洗了三次,而且分封了诸侯替汉朝守边疆,但仍遭遇了汉室各诸侯王的挑战,只不过汉朝中央挺了下来。若七国之乱中央失败,那汉朝可能就到此为止,世间重回战国,或者成为吴王刘濞的傀儡,直接快进到藩镇割据也未可知。
秦汉的例子说明了,至少在前期,对功臣的封赏规格还是有必要离谱一些的,至少能赎买更多忠诚。秦亡于六国反扑,西汉亡于外戚,东汉其实还是亡于外戚,怎么想后两者都比前者好。
对勋臣们的打压、迫害,也应当以斛律金为标志,到此为止了,接下来是正常的封赏功绩、收买忠诚的时候,若再持续打压下去,就等于延续洋子的策略了。
洋子很聪明,知道勋贵要压制,但他的压制并不得法,不仅使得天保一朝对外作战毫无作为,还使自己陷入了和母后皇弟们无限内耗的窘境,事倍功半。
高殷当然不会如此做,不过现在,得先为洋子出口恶气。
“准备仪驾,朕要去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