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县东郊的援军营地刚扎稳,铁甲碰撞声与士兵操练声便混着巢湖的水汽漫开来。李星群踩着晨露穿过营帐,远远就见杨延昭正站在一列步兵前,眉头拧得紧紧的,手指戳着士兵肩上的燧发枪,语气里满是不解。
“监军,这玩意儿就是你说的利器?” 杨延昭回头见李星群过来,指了指那黑沉沉的枪管,“看着跟烧火棍似的,枪口还没箭头锋利,打仗能顶用?”
李星群忍着笑走上前,从士兵手中接过燧发枪,拉动枪机演示:“大帅别急,这可不是烧火棍。等遇上毒人您就知道,一扣扳机就能撂倒一片,比弓箭快十倍。” 他晃了晃枪身,“就是现在工艺有限,偶尔会哑火,得多检查。”
杨延昭将信将疑地摸了摸枪管,又瞥了眼不远处的装甲车,嘟囔道:“罢了,你是监军,自有你的道理。巢湖布防还得四天,你先跟同乡叙叙旧,军械的事晚点再议。” 说罢便带着亲兵往哨塔去了。
李星群刚转身,就听见俞飞鸿的声音从装甲车旁传来:“星群!” 她一身灰布工装,袖口挽到肘部,露出沾着机油的手腕,手里还攥着半截扳手,见他走来便笑着递过一个布包,“妹妹让我带给你的,说是你最爱吃的枣泥糕,路上怕碎,裹了三层棉纸。”
李星群接过布包,指尖触到温热的糕体,眼底泛起笑意:“她总记着这些,才四个多月不见,倒像分别了半载。” 他拆开布包,递了一块给俞飞鸿,“姐夫和外甥还好吗?上次信里说小家伙开始学算术了。”
“可不是,天天拿着你送的算盘敲得叮当响,说要跟姨父学造‘会跑的铁盒子’。” 俞飞鸿咬了口枣泥糕,语气里满是无奈,“不过也多亏你带的那些图纸,这次的装甲车才算能跑起来,就是履带还不太耐磨,我正让工匠改呢。” 她指了指身后的工坊帐篷,“里面堆着新铸的枪管,黑火药的配比也调了三次,总算稳定些了。”
两人顺着营地往里走,路过一列正在整队的步兵 —— 士兵们身着统一的灰布军服,肩上扛着燧发枪,枪托打磨得光滑,枪管泛着暗哑的金属光泽。几名穿浅绿短褂的女子正给士兵检查装备,领头的姑娘背对着他们,梳着双环髻,发间插着两支粉白蔷薇,垂落的珍珠流苏随着转身的动作轻轻晃动。
“师父!” 那姑娘看见李星群,眼睛瞬间亮得像盛满晨光,提着药箱就跑过来,裙摆上绣的缠枝莲随着脚步翻飞,额间的梅花钿也跟着颤。没等李星群反应,她已扑进他怀里,发间的羽毛饰蹭得他下巴发痒,“我可算等到您啦!”
“慢点,仔细摔着。” 李星群笑着接住她,抬手按了按她的发髻,指腹抚过那支蔷薇发簪 —— 还是去年他让人从江南捎来的料子,没想到被她绣成了发饰,“都是二十多岁的姑娘了,还像当年刚跟着我时一样冒失。”
花花从他怀里退出来,脸颊微红,指尖绞着裙摆上的流苏:“在师父面前,我永远是小孩嘛。” 她刚要开口说拜师的事,被俞飞鸿用眼神制止了。
俞飞鸿走上前,从工装口袋里掏出张图纸,递到李星群面前:“星群,有件事想跟你商量。花花这丫头不仅学医快,对军械工艺也上心 —— 上次燧发枪卡壳伤了人,她连夜画了改进枪膛的图纸,虽说还不成熟,但想法很巧。我想收她当徒弟,教她军械设计,你看行吗?”
李星群愣了愣,转头看向花花。小姑娘立刻挺直腰板,眼里满是期待,手指紧张地抠着药箱带子。“这是好事啊。” 李星群忍不住笑了,揉了揉花花的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跟着你俞师父学工艺,以后既能治病,又能造器械,更有用处。”
花花瞬间笑开了花,眼睛弯成月牙,蹦着抱住俞飞鸿的胳膊:“谢谢俞师父!谢谢师父!” 她仰起脸,睫毛纤长,红唇轻抿时晕开雅致的嫣红,“我最近还试着改进了药箱的锁扣,您看 ——” 她献宝似的打开药箱,箱盖内侧的铜制搭扣果然比寻常样式更精巧,“这样换药时就不会不小心碰开了,以后还能给器械箱也设计一套!”
李星群拿起药箱翻看,指尖触到打磨光滑的木棱:“做得好,比我当年教你的细致多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些,“你俞师父说燧发枪偶尔会哑火,你们护理时可得多留心,万一炸膛……”
“您放心!” 花花立刻收敛了笑意,眼里没了方才的娇憨,“我们都练过应急处理,炸膛的伤口怎么包扎、怎么取弹片,我都跟老军医学过。而且我跟军械营的弟兄们约了,每天战前都帮着检查一遍枪膛,尽量少出岔子。” 她指了指不远处的帐篷,“您看,护士们正在给新到的伤兵换药,都是昨天布防时被毒人抓伤的,用您带的磺胺粉敷了,好多人都不发烧了。”
李星群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浅绿短褂的身影在伤员间穿梭,药箱开合的轻响断断续续传来。花花凑到他身边,声音放软:“师父,等打下江宁府,我想在巢湖边上建个医坊,既能治伤兵,也能给百姓看病。到时候俞师父要是有空,能不能帮我设计些方便的医疗器械呀?”
“傻丫头,这是好事,我怎会不答应。” 李星群揉了揉她的头,又看向俞飞鸿,“姐姐要是得空,多指点她几句,这丫头脑子灵,一点就通。”
俞飞鸿点头笑道:“放心,我正愁没人帮我画图纸呢。” 她看了眼日头,“布防还有四天,我得回工坊盯着履带的改造,你们师徒俩慢慢聊。” 说罢便提着扳手匆匆往工坊帐篷去了。
李星群望着花花蹦蹦跳跳往伤兵帐篷去的背影,发间的蔷薇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朵迎着光生长的花。不远处,装甲车的履带转动声、燧发枪的调试声与护士们的轻语混在一起,太原府的技术与江淮的战场就这样交织在晨光里。他忽然觉得,有这些肯琢磨、肯拼的人在,再难的仗也有底气 —— 毕竟,这 “烧火棍” 与 “铁盒子” 里,藏着的是破开黑暗的希望。
全椒城的夯土声从破晓一直响到日中,巢湖支流的水被引进城外新挖的护城河中,浑浊的浪头拍打着刚砌好的青石板堤岸,溅起的泥点糊在士兵们汗湿的甲胄上。王庆站在西城楼的敌台上,手里的望远镜镜片映着远处启军的旌旗,镜筒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滑 —— 城防才赶了四成,护城河只挖了丈许深,箭楼的木梁还露着新鲜的茬口,连他最倚重的 “铁壁阵” 都没布齐。
“大哥,您看这西城门的千斤闸,昨夜刚换了新的绞盘,就算启军撞开城门,放下闸板也能堵上半个时辰。” 杜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一身玄甲未卸,肩甲还沾着夯土时蹭的草屑,手里攥着半截铁枪柄,枪尖挑着个刚画好的城防图。这位曾在西京连败宋军十将的猛将,此刻正蹲下身,用枪尖指着图纸上的 “瓮城” 标记,“我让人在瓮城埋了三十坛黑火药,只要启军冲进来,一引火就是个关门打狗。” 他抬眼时,眼底的锐光藏不住,却刻意放软了语气 —— 他太清楚王庆的性子,越是沉稳越要露些 “拙诚”。
王庆没接话,望远镜转向南城。縻貹正光着膀子扛着圆木往城墙上运,那根碗口粗的松木压得他脖颈青筋暴起,他却咧嘴笑着骂:“龟儿子们快点!这木头顶多挡三箭,不垒三层都不够启军砍的!” 骂完又从腰间摸出个酒葫芦灌了口,酒液顺着下巴流进胸口的刀疤里 —— 那是当年跟着王庆反出房州时留下的伤。他身后的士兵们被激得嗷嗷叫,将木石往城垛上堆,石块碰撞的脆响混着喘息声飘得老远。
“縻将军倒是勇猛,就是性子太急。” 贺吉腰悬钢刀走过来,他甲胄上还留着淮西大战时的箭孔,被铜钉草草补住,手里拿着卷牛皮城防册,“南城是缓坡,启军最可能架攻城锤硬撞,光堆木石顶不住。我已让人在城门后立了三道铁栅,栅上缠满浸油的麻绳,真要守不住就点火,浓烟能呛得他们抬不起头,好歹能多拖一个时辰。” 他说话时指尖划过册上的 “南城防御” 字样,眼角余光却在偷瞄王庆的神色 —— 他跟着王庆多年,早摸清这主子爱用试探敲打人,半句实话都得裹三层虚情。
袁朗提着双枪从箭楼下来,枪尖还沾着调试弩机时蹭的铜锈:“大哥,西城的弩床都架好了!二十张‘踏张弩’,射程能到一百五十步,启军的步兵敢列队,保管射成筛子!” 他性子最烈,当年在淮西曾单骑冲阵,此刻却刻意放缓了脚步,手指摩挲着枪杆上的缠绳 —— 他娘还在临安府当 “人质”,就算王庆真要降,他也不能先松口。
王庆终于放下望远镜,指尖敲了敲敌台的青砖,发出沉闷的声响:“田虎那废物,守庐州时城防比这结实三倍,还不是让琼英那贱人卖了?” 他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颓丧,“咱们这城墙,怕是连三天都撑不住。实在不行,到时候你们也投了吧。”
袁朗猛地攥紧双枪,枪杆 “咯吱” 作响,脸上却堆起怒容:“大哥说的什么浑话!当年您在房州揭竿,我袁朗第一个跟着您杀官造反!您要是降了,我提着这对枪先抹脖子,绝不给您丢人!” 他心里却冷笑 —— 王庆这话要是真的,早在房州被围时就降了,此刻不过是看谁敢接话。
段二搓着手凑上来,他是王庆的姐夫,穿得比旁人体面些,却总带着股油滑气:“姐夫说笑了!咱们的家眷都在临安,方腊那老东西精得很,咱们敢降,家人立马就得喂毒人!再说咱们兄弟一场,要死也死在一块儿!” 他偷偷瞥了眼贺吉,见对方没说话,又赶紧补了句,“杜将军的火药、贺将军的铁栅,再加上縻将军的勇力,怎么也能守够半月!”
縻貹刚扛完最后一根木石,听见这话就吼起来:“就是!启军来了老子先冲出去斩他几员将!大哥要是怕,我护着您从北门走!” 他这话半真半假 —— 真的是想打一场,假的是绝不可能护王庆突围,真到那一步,第一个绑了王庆请功的说不定就是他。
王庆看着眼前 “群情激昂” 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心思:杜壆想借守城立威,日后好跟方腊讨更高的爵位;贺吉表面务实,实则早把保命的筹码藏好了,指不定私下留了退路;袁朗是被家眷绑住了手脚,不得不硬撑;縻貹是有勇无谋,只懂打杀不懂算计;段二则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方才那番话,不过是试金石 —— 若是真有人接话 “愿杀您降敌”,此刻早已成了他腰间佩剑下的冤魂。
“好弟兄!” 王庆拍了拍杜壆的肩膀,力道重得让对方踉跄了一下,“有你们在,本王就放心了。” 他转向贺吉,语气放缓,“贺吉,再让人往护城河里撒些毒蒺藜,那是南疆人给的,见血封喉,就算启军搭桥也得折些人手。”
贺吉躬身应下,指尖在城防册上轻轻一叩 —— 那毒蒺藜他早留了一半藏在自己营帐的木箱里,王庆这人心狠手辣,真到城破时,这些见血封喉的玩意儿既是阻敌的利器,更是他贺吉保命的筹码。杜壆则转身下了敌台,路过縻貹身边时,低声道:“把你那酒葫芦收起来,王庆最恨人在城头喝酒。” 縻貹撇撇嘴,却还是乖乖把葫芦塞进怀里。
城楼下的夯土声还在继续,士兵们吆喝着号子,将最后一块城砖砌上去。王庆重新举起望远镜,镜中的启军旌旗越来越近,他的手指却在镜筒上轻轻敲击着,像在盘算一盘注定要输,却必须撑到最后一刻的棋。而他身后的将领们,各怀心事地散开,有的去督工,有的去查岗,唯有风掠过城垛的声响,在这看似众志成城的城防上,撕开了一道隐秘的裂缝。
“监军,这玩意儿就是你说的利器?” 杨延昭回头见李星群过来,指了指那黑沉沉的枪管,“看着跟烧火棍似的,枪口还没箭头锋利,打仗能顶用?”
李星群忍着笑走上前,从士兵手中接过燧发枪,拉动枪机演示:“大帅别急,这可不是烧火棍。等遇上毒人您就知道,一扣扳机就能撂倒一片,比弓箭快十倍。” 他晃了晃枪身,“就是现在工艺有限,偶尔会哑火,得多检查。”
杨延昭将信将疑地摸了摸枪管,又瞥了眼不远处的装甲车,嘟囔道:“罢了,你是监军,自有你的道理。巢湖布防还得四天,你先跟同乡叙叙旧,军械的事晚点再议。” 说罢便带着亲兵往哨塔去了。
李星群刚转身,就听见俞飞鸿的声音从装甲车旁传来:“星群!” 她一身灰布工装,袖口挽到肘部,露出沾着机油的手腕,手里还攥着半截扳手,见他走来便笑着递过一个布包,“妹妹让我带给你的,说是你最爱吃的枣泥糕,路上怕碎,裹了三层棉纸。”
李星群接过布包,指尖触到温热的糕体,眼底泛起笑意:“她总记着这些,才四个多月不见,倒像分别了半载。” 他拆开布包,递了一块给俞飞鸿,“姐夫和外甥还好吗?上次信里说小家伙开始学算术了。”
“可不是,天天拿着你送的算盘敲得叮当响,说要跟姨父学造‘会跑的铁盒子’。” 俞飞鸿咬了口枣泥糕,语气里满是无奈,“不过也多亏你带的那些图纸,这次的装甲车才算能跑起来,就是履带还不太耐磨,我正让工匠改呢。” 她指了指身后的工坊帐篷,“里面堆着新铸的枪管,黑火药的配比也调了三次,总算稳定些了。”
两人顺着营地往里走,路过一列正在整队的步兵 —— 士兵们身着统一的灰布军服,肩上扛着燧发枪,枪托打磨得光滑,枪管泛着暗哑的金属光泽。几名穿浅绿短褂的女子正给士兵检查装备,领头的姑娘背对着他们,梳着双环髻,发间插着两支粉白蔷薇,垂落的珍珠流苏随着转身的动作轻轻晃动。
“师父!” 那姑娘看见李星群,眼睛瞬间亮得像盛满晨光,提着药箱就跑过来,裙摆上绣的缠枝莲随着脚步翻飞,额间的梅花钿也跟着颤。没等李星群反应,她已扑进他怀里,发间的羽毛饰蹭得他下巴发痒,“我可算等到您啦!”
“慢点,仔细摔着。” 李星群笑着接住她,抬手按了按她的发髻,指腹抚过那支蔷薇发簪 —— 还是去年他让人从江南捎来的料子,没想到被她绣成了发饰,“都是二十多岁的姑娘了,还像当年刚跟着我时一样冒失。”
花花从他怀里退出来,脸颊微红,指尖绞着裙摆上的流苏:“在师父面前,我永远是小孩嘛。” 她刚要开口说拜师的事,被俞飞鸿用眼神制止了。
俞飞鸿走上前,从工装口袋里掏出张图纸,递到李星群面前:“星群,有件事想跟你商量。花花这丫头不仅学医快,对军械工艺也上心 —— 上次燧发枪卡壳伤了人,她连夜画了改进枪膛的图纸,虽说还不成熟,但想法很巧。我想收她当徒弟,教她军械设计,你看行吗?”
李星群愣了愣,转头看向花花。小姑娘立刻挺直腰板,眼里满是期待,手指紧张地抠着药箱带子。“这是好事啊。” 李星群忍不住笑了,揉了揉花花的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跟着你俞师父学工艺,以后既能治病,又能造器械,更有用处。”
花花瞬间笑开了花,眼睛弯成月牙,蹦着抱住俞飞鸿的胳膊:“谢谢俞师父!谢谢师父!” 她仰起脸,睫毛纤长,红唇轻抿时晕开雅致的嫣红,“我最近还试着改进了药箱的锁扣,您看 ——” 她献宝似的打开药箱,箱盖内侧的铜制搭扣果然比寻常样式更精巧,“这样换药时就不会不小心碰开了,以后还能给器械箱也设计一套!”
李星群拿起药箱翻看,指尖触到打磨光滑的木棱:“做得好,比我当年教你的细致多了。”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些,“你俞师父说燧发枪偶尔会哑火,你们护理时可得多留心,万一炸膛……”
“您放心!” 花花立刻收敛了笑意,眼里没了方才的娇憨,“我们都练过应急处理,炸膛的伤口怎么包扎、怎么取弹片,我都跟老军医学过。而且我跟军械营的弟兄们约了,每天战前都帮着检查一遍枪膛,尽量少出岔子。” 她指了指不远处的帐篷,“您看,护士们正在给新到的伤兵换药,都是昨天布防时被毒人抓伤的,用您带的磺胺粉敷了,好多人都不发烧了。”
李星群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浅绿短褂的身影在伤员间穿梭,药箱开合的轻响断断续续传来。花花凑到他身边,声音放软:“师父,等打下江宁府,我想在巢湖边上建个医坊,既能治伤兵,也能给百姓看病。到时候俞师父要是有空,能不能帮我设计些方便的医疗器械呀?”
“傻丫头,这是好事,我怎会不答应。” 李星群揉了揉她的头,又看向俞飞鸿,“姐姐要是得空,多指点她几句,这丫头脑子灵,一点就通。”
俞飞鸿点头笑道:“放心,我正愁没人帮我画图纸呢。” 她看了眼日头,“布防还有四天,我得回工坊盯着履带的改造,你们师徒俩慢慢聊。” 说罢便提着扳手匆匆往工坊帐篷去了。
李星群望着花花蹦蹦跳跳往伤兵帐篷去的背影,发间的蔷薇在风里轻轻晃动,像朵迎着光生长的花。不远处,装甲车的履带转动声、燧发枪的调试声与护士们的轻语混在一起,太原府的技术与江淮的战场就这样交织在晨光里。他忽然觉得,有这些肯琢磨、肯拼的人在,再难的仗也有底气 —— 毕竟,这 “烧火棍” 与 “铁盒子” 里,藏着的是破开黑暗的希望。
全椒城的夯土声从破晓一直响到日中,巢湖支流的水被引进城外新挖的护城河中,浑浊的浪头拍打着刚砌好的青石板堤岸,溅起的泥点糊在士兵们汗湿的甲胄上。王庆站在西城楼的敌台上,手里的望远镜镜片映着远处启军的旌旗,镜筒被掌心的汗浸得发滑 —— 城防才赶了四成,护城河只挖了丈许深,箭楼的木梁还露着新鲜的茬口,连他最倚重的 “铁壁阵” 都没布齐。
“大哥,您看这西城门的千斤闸,昨夜刚换了新的绞盘,就算启军撞开城门,放下闸板也能堵上半个时辰。” 杜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一身玄甲未卸,肩甲还沾着夯土时蹭的草屑,手里攥着半截铁枪柄,枪尖挑着个刚画好的城防图。这位曾在西京连败宋军十将的猛将,此刻正蹲下身,用枪尖指着图纸上的 “瓮城” 标记,“我让人在瓮城埋了三十坛黑火药,只要启军冲进来,一引火就是个关门打狗。” 他抬眼时,眼底的锐光藏不住,却刻意放软了语气 —— 他太清楚王庆的性子,越是沉稳越要露些 “拙诚”。
王庆没接话,望远镜转向南城。縻貹正光着膀子扛着圆木往城墙上运,那根碗口粗的松木压得他脖颈青筋暴起,他却咧嘴笑着骂:“龟儿子们快点!这木头顶多挡三箭,不垒三层都不够启军砍的!” 骂完又从腰间摸出个酒葫芦灌了口,酒液顺着下巴流进胸口的刀疤里 —— 那是当年跟着王庆反出房州时留下的伤。他身后的士兵们被激得嗷嗷叫,将木石往城垛上堆,石块碰撞的脆响混着喘息声飘得老远。
“縻将军倒是勇猛,就是性子太急。” 贺吉腰悬钢刀走过来,他甲胄上还留着淮西大战时的箭孔,被铜钉草草补住,手里拿着卷牛皮城防册,“南城是缓坡,启军最可能架攻城锤硬撞,光堆木石顶不住。我已让人在城门后立了三道铁栅,栅上缠满浸油的麻绳,真要守不住就点火,浓烟能呛得他们抬不起头,好歹能多拖一个时辰。” 他说话时指尖划过册上的 “南城防御” 字样,眼角余光却在偷瞄王庆的神色 —— 他跟着王庆多年,早摸清这主子爱用试探敲打人,半句实话都得裹三层虚情。
袁朗提着双枪从箭楼下来,枪尖还沾着调试弩机时蹭的铜锈:“大哥,西城的弩床都架好了!二十张‘踏张弩’,射程能到一百五十步,启军的步兵敢列队,保管射成筛子!” 他性子最烈,当年在淮西曾单骑冲阵,此刻却刻意放缓了脚步,手指摩挲着枪杆上的缠绳 —— 他娘还在临安府当 “人质”,就算王庆真要降,他也不能先松口。
王庆终于放下望远镜,指尖敲了敲敌台的青砖,发出沉闷的声响:“田虎那废物,守庐州时城防比这结实三倍,还不是让琼英那贱人卖了?” 他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颓丧,“咱们这城墙,怕是连三天都撑不住。实在不行,到时候你们也投了吧。”
袁朗猛地攥紧双枪,枪杆 “咯吱” 作响,脸上却堆起怒容:“大哥说的什么浑话!当年您在房州揭竿,我袁朗第一个跟着您杀官造反!您要是降了,我提着这对枪先抹脖子,绝不给您丢人!” 他心里却冷笑 —— 王庆这话要是真的,早在房州被围时就降了,此刻不过是看谁敢接话。
段二搓着手凑上来,他是王庆的姐夫,穿得比旁人体面些,却总带着股油滑气:“姐夫说笑了!咱们的家眷都在临安,方腊那老东西精得很,咱们敢降,家人立马就得喂毒人!再说咱们兄弟一场,要死也死在一块儿!” 他偷偷瞥了眼贺吉,见对方没说话,又赶紧补了句,“杜将军的火药、贺将军的铁栅,再加上縻将军的勇力,怎么也能守够半月!”
縻貹刚扛完最后一根木石,听见这话就吼起来:“就是!启军来了老子先冲出去斩他几员将!大哥要是怕,我护着您从北门走!” 他这话半真半假 —— 真的是想打一场,假的是绝不可能护王庆突围,真到那一步,第一个绑了王庆请功的说不定就是他。
王庆看着眼前 “群情激昂” 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笑。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心思:杜壆想借守城立威,日后好跟方腊讨更高的爵位;贺吉表面务实,实则早把保命的筹码藏好了,指不定私下留了退路;袁朗是被家眷绑住了手脚,不得不硬撑;縻貹是有勇无谋,只懂打杀不懂算计;段二则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方才那番话,不过是试金石 —— 若是真有人接话 “愿杀您降敌”,此刻早已成了他腰间佩剑下的冤魂。
“好弟兄!” 王庆拍了拍杜壆的肩膀,力道重得让对方踉跄了一下,“有你们在,本王就放心了。” 他转向贺吉,语气放缓,“贺吉,再让人往护城河里撒些毒蒺藜,那是南疆人给的,见血封喉,就算启军搭桥也得折些人手。”
贺吉躬身应下,指尖在城防册上轻轻一叩 —— 那毒蒺藜他早留了一半藏在自己营帐的木箱里,王庆这人心狠手辣,真到城破时,这些见血封喉的玩意儿既是阻敌的利器,更是他贺吉保命的筹码。杜壆则转身下了敌台,路过縻貹身边时,低声道:“把你那酒葫芦收起来,王庆最恨人在城头喝酒。” 縻貹撇撇嘴,却还是乖乖把葫芦塞进怀里。
城楼下的夯土声还在继续,士兵们吆喝着号子,将最后一块城砖砌上去。王庆重新举起望远镜,镜中的启军旌旗越来越近,他的手指却在镜筒上轻轻敲击着,像在盘算一盘注定要输,却必须撑到最后一刻的棋。而他身后的将领们,各怀心事地散开,有的去督工,有的去查岗,唯有风掠过城垛的声响,在这看似众志成城的城防上,撕开了一道隐秘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