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枭雄格局-《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

  蒙古使团行辕的大帐内,烛火摇曳,将忽必烈的身影投射在帐壁上,忽明忽暗。

  金轮法王立于案前,看着忽必烈从容地用狼毫在羊皮卷上批注着什么,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

  “王爷,” 金轮法王的声音带着几分凝重,“今日宋廷诸人咄咄逼人,您为何要步步退让?”

  “那贾似道不过是个弄权之辈,郭靖、杨过虽勇,却也未必能挡我大蒙古国的铁骑。”

  “您这般轻易便答应他们的章程,岂不是助长他人志气?”

  忽必烈放下狼毫,拿起侍女奉上的奶茶,轻轻吹了吹浮沫,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国师,你可知蒙古铁骑为何能踏遍万里草原?”

  金轮法王一怔:“自然是因为大汗神威,将士勇猛。”

  “不全是。” 忽必烈摇头,目光深邃如草原夜空,“更重要的是懂得何时该进,何时该退。”

  “当年先祖成吉思汗攻打乃蛮部,明知对方兵力占优,却甘愿诈败百里,待其骄纵懈怠,才一举破之。”

  “这‘退让’二字,有时比冲锋陷阵更有力量。”

  他呷了口奶茶,继续道:“国师觉得本王是在示弱?”

  “可你想过没有,那英雄大会,从一开始就不是本王的真正目的。”

  金轮法王眉头微皱:“王爷的意思是……”

  草原儿女向来崇拜英雄,” 忽必烈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不管他是汉人、契丹人,还是女真人。”

  “只要他有真本事,能为我大蒙古国效力,蒙古国都愿意重用。”

  “就像国师你,虽非蒙古出身,却能位列国师之位,这便是例证。”

  他话锋一转:“那英雄大会,说白了就是个戏台。”

  “宋人想借它凝聚人心,本王又何尝不想借此看看,南朝到底有多少可用之才?”

  “若是能招揽一二,将来南下之时,岂不是如虎添翼?”

  金轮法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原来王爷是想借机招揽贤才。”

  “这只是其一。” 忽必烈笑道,“其二,你还记得当初提议的‘铁索横江’吗?”

  “自然记得,” 金轮法王点头,“若非公孙止行事鲁莽杀了吴潜,那浮桥恐怕已在筹备之中。”

  “筹备?” 忽必烈冷笑一声,“国师真以为本王是稀罕那一座浮桥?”

  “就算吴潜不死,那浮桥也建不成。”

  “杨过等人也会寻机坏了此事!”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襄阳地形图前,手指点在汉江之上:“汉江天堑,自古便是南北阻隔的屏障。”

  “宋人严防死守,我军水师却远不如他们。”

  “若强行造桥,只会沦为他们战舰的活靶子。”

  “可王爷先前……”

  “先前是做给宋人看的。” 忽必烈打断他,“吴潜主张建桥,贾似道必然反对,这便是让他们内斗的引子。”

  “更重要的是,建桥需要木料、铁器,需要征调民夫 —— 这些东西,本该用在加固城防、打造战舰上。”

  “本王就是要让他们把精力耗在这无用之功上,从而削弱他们的战备力量。”

  金轮法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王爷是想借浮桥之事,拖垮襄阳的防务?”

  “先前提议将擂台搭建在汉江之上亦是此意?”

  “不错。”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浮桥不过是想再次消耗宋国而已。”

  “只是如今吴潜已死,浮桥之事自然告吹。”

  “但你以为那些被征调来的民夫、被挪用的物资,还能归位吗?”

  “宋人朝廷扯皮推诿的功夫,可比打仗厉害多了。”

  “这第三点,削弱宋国军力,咱们已经做到了。”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金轮法王身上:“至于第四点,便是借这英雄大会,除去郭靖、杨过这两个心腹大患。”

  “郭靖守襄阳十年,如同铁闸一般,让我军寸步难行。”

  “杨过年纪轻轻,却能整合明教,笼络江湖势力,其智谋武功,将来必成大患。”

  “若是能在擂台上除掉他们,这可比派千军万马去强攻划算得多。”

  金轮法王抚掌道:“王爷深谋远虑!只是公孙止被陷害,坏了浮桥的事,未免可惜。”

  “不可惜。” 忽必烈摇头,“浮桥不成,却让吴潜送了命,也算意外之喜。”

  “至于郭靖和杨过……”

  他嘴角噙着冷笑:“抽签定对手,不过是让他们多喘息几日罢了!”

  “公孙止虽被杨过摆了一道,却也不是无报仇之机。”

  “只要他按计行事,英雄大会便是他最佳的舞台。”

  金轮法王心中一动:“王爷是说……”

  “你无需多问。” 忽必烈摆摆手,“眼下最重要的是,你与姆拉克国师都需抓紧时间闭关修习。”

  “若是英雄大会上失了先机,岂不前功尽弃?”

  金轮法王点头:“老衲明白。”

  “老衲的龙象般若功已突破第十层,只需再闭关月余,定能更上一层楼。”

  “届时杨过之流,未必是老衲对手。”

  “好。” 忽必烈满意地点头,“如此,明日咱们便返回江北大营。”

  “再过半月,蒙古国的各路豪杰便会齐聚,届时不仅要在英雄大会上扬我国威,更要借此机会,敲定将来南下的最终方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公孙止那边,你派人盯紧些。”

  “他断了一臂,心性必然更加乖戾,别让他坏了大事。”

  “老衲省得。” 金轮法王躬身领命。

  忽必烈望着帐外沉沉的暮色,喃喃道:“杨过啊杨过,本王倒要看看,这次你又要如何应对!”

  襄阳城钦差行辕内,贾似道正对着一盏琉璃灯,细细审视着手中的密信。

  信是临安皇城司传来的,字里行间都透着皇帝对吴潜之死的默许,以及对他接管襄阳军政的赞许。

  “大人,” 幕僚轻声道,“这封奏折拟定好了,请您过目。”

  贾似道接过奏折,只见上面详述了吴潜勾结蒙古、意图卖国的罪证。

  又将英雄大会的新章程吹捧了一番,言辞之间,处处彰显着自己运筹帷幄的功绩。

  他满意地点点头,提笔在末尾落下自己的名字,盖上印信。

  “即刻派人送往临安。” 贾似道将奏折递给幕僚,“告诉送信的人,务必在三日内将批复带回。”

  “是。” 幕僚躬身退下。

  赵葵这时从外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忧虑:“师宪兄,那杨过虽是帮了咱们除去吴潜,但此人行事乖张,不按常理出牌。”

  “如今英雄大会的章程全按咱们的意思定了,他会不会心生不满?”

  贾似道放下茶杯,轻笑一声:“信庵兄多虑了。”

  “杨过是什么人?他志不在官场,不会在乎这些虚名。”

  “他要的,是对抗蒙古的大义名分。”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郭府的方向:“咱们与他,目的其实是一样的 —— 都是要守住襄阳,挡住蒙古人南下。”

  “只要这一点不变,他便不会与咱们为难。”

  赵葵皱眉:“可他麾下明教弟子遍布天下,若是将来真要翻脸,恐怕……”

  “他不会。” 贾似道打断他,语气笃定,“杨过这人,看似桀骜不驯,实则最重情义。”

  “郭靖夫妇待他如子侄,丐帮、全真教都与他交好。”

  “只要咱们不率先反水,他不会做这种蠢事。”

  他转过身,拍了拍赵葵的肩膀:“再说,英雄大会上,咱们还得仰仗他和郭靖等人的武功。”

  “想来他心里也是清楚这一点,所以态度强硬些也属正常。”

  赵葵这才稍稍放下心来:“但愿如此。只是那忽必烈突然答应得如此痛快,总让人觉得不安。”

  “不安是正常的。” 贾似道眼中闪过一丝精明,“忽必烈此人,比他那几个兄弟都难对付。”

  “他越是平静,背后的算计就越深。”

  “咱们只需守好自己的阵脚,办好英雄大会,其他的事,交给杨过和郭靖去头疼便是。”

  “等到他们需要援助之时,咱们再调动力量前去相助也就是了!”

  他端起茶杯,望着杯中晃动的茶水,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笑容:“咱们是朝廷命官,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功绩。”

  “江湖人的事,主要还是要靠他们自己折腾啊!”

  襄阳城西一处僻静的宅院,正是明教在襄阳的秘密据点之一。

  杨过手持一根树枝,正在空地上比划着,罗伊则凝神细看,不时点头。

  “六脉神剑,看似是六剑,实则是一脉相承。” 杨过停下动作,指着地上用树枝划出的经脉图。

  “先前教你的‘少商剑’刚猛,‘商阳剑’灵动,剩下的‘中冲剑’厚重,‘关冲剑’、‘少冲剑’、‘少泽剑’,则更注重虚实变化。”

  罗伊若有所思,屈指一弹,剑气如流星般射向院角的水缸,“噗” 的一声,竟在缸壁上穿出一个小孔,水流汩汩而出。

  “这便是‘关冲剑’的要诀 —— 以柔克刚,看似无力,实则内劲绵长,能穿金裂石。”

  “力道太刚,少了几分迂回。”

  杨过摇头,“你试着沉肩坠肘,将内劲藏于指节,待真气离手的刹那,再猛然发力,如同春蚕吐丝,连绵不绝。”

  罗伊依言再试,这次剑气击中水缸,竟发出一声清脆的裂响,缸壁上虽未穿孔,却多了一道细密的裂痕。

  “有进步。” 杨过赞许地点头,“六脉神剑的精髓,不在于力大,而在于对内力的精准操控。”

  “姆拉克的掌法刚猛有余,灵动不足,你若能将这六剑融会贯通,到时便可避其锋芒,攻其软肋。”

  罗伊躬身道:“多谢伊玛目指点。”

  “不必急于求成。” 杨过笑道,“离英雄大会还有两月,你每日勤加练习,总能够融会贯通。”

  “再说,姆拉克虽强,却也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抓住他的破绽,未必没有胜算。”

  罗伊摇头苦笑:“伊玛目,若是咱们二人联手,拿下他不难。”

  “若只是老朽一人,能斗成平手便已是大幸!”

  “你是目前最有可能战胜他的人。” 杨过望着他。

  “江湖高手虽多,但能与姆拉克、金轮法王这等顶尖高手抗衡的,却寥寥无几。”

  “如今抽签定胜,届时你依旧有机会对上姆拉克。”

  “若是你能夺下这天下第一的名头,将大大提升对抗蒙古的信心士气。”

  罗伊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伊玛目放心,老朽定当不负所托,便是拼了性命,也要挡住姆拉克。”

  “不必拼命。” 杨过拍了拍他的肩膀,“武学之道,生死相搏固然重要。”

  “但保全自身,才能长久地与蒙古人周旋。”

  “我知道你与希林都想为师报仇......”

  “但你要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切勿与他硬拼。”

  “即便是这次咱们输了,也以要保存自身为要!”

  “将来还有机会干掉他,可若是......”

  罗伊点头:“老朽明白!一定不会鲁莽行事!”

  说到此处,罗伊无奈地叹息一声,他明白自己与姆拉克之间的差距,单打独斗并无胜算。

  “是不可为之时,便让他多活几日吧!”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公孙清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喜色:“教主,有好消息。”

  “哦?什么消息?” 杨过问道。

  “骑部的陈横、朱猛两位头领,已经与阿凡提先生一道启程前来襄阳,不日便会抵达。”

  杨过眼中一亮:“阿凡提来了?太好了!有他相助,咱们对付蒙古人的胜算又大了几分。”

  “到时让他们直接来郭府汇合。” 杨过道,“正好郭伯伯也在,大家也好商议一下英雄大会的应对之策。”

  “是。” 公孙清领命退下。

  杨过望着罗伊,笑道:“看来天助我也。”

  “阿凡提到来,咱们便又多了一大助力。”

  罗伊也露出笑容:“两位伊玛目联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嗯!接下来,你便安心留在此处闭关,静待大会开启!”

  “好,老朽争取早日将这六式剑招融汇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