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故人重逢-《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

  襄阳城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城郭,街道上已有商贩开始摆摊。

  郭府后院,杨过正与郭靖对坐饮茶,茶香袅袅,与晨雾交融。

  “过儿,”郭靖放下茶盏,眉头微锁,“英雄大会的章程虽已定下,但如何确保公平,仍需慎重。”

  杨过微微一笑:“郭伯伯放心,我已命人特制了一批铁牌,内藏机关,外人难以仿制。”

  “加上抽签时由双方共同监督,想要作弊,可就没那么容易。”

  黄蓉从内室走出,手中捧着一卷竹简:“这是拟定好的英雄帖,你们看看可还妥当?”

  郭靖接过展开,只见上面写道:

  “襄阳英雄大会,诚邀天下豪杰共襄盛举。不论门派,不分南北,凡有志于抗蒙保国者,皆可与会。胜者当为武林盟主,号令群雄,共御外侮。”

  杨过凑近细看,点头道:“言辞简洁有力,正合江湖儿女脾性。只是...”

  “只是什么?”黄蓉挑眉。

  “只是这'武林盟主'四字,恐怕会引来不少非议。”杨过沉吟道,“不如改为'抗蒙盟主',更显大气。”

  郭靖拍案叫好:“过儿此言甚是!抗蒙二字,正可筛去那些只为虚名而来的宵小之辈。”

  说到此处,似是想到了什么,语气变得有些迟疑:“不过,这英雄大会乃是两国协力举办,最终胜者将获得天下第一的称号。”

  “咱们提出这盟主之事,是否有些欠妥?”

  杨过摇头,“郭伯伯,天下第一也罢,抗蒙盟主也好!”

  “终究不过是虚名而已!”

  “咱们要的是在擂台上挫败蒙古人,从而提振军民士气!”

  黄蓉点头同意,当即提笔修改,忽听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孟珙大步走入,抱拳道:“师父,蒙古使团今晨已拔营北归,只留少数人在看守擂台建造。”

  “哦?”杨过眼中精光一闪,“忽必烈倒是走得干脆。”

  孟珙继续道:“探子来报,江北蒙古大营近日有异动,似有大批人马集结。”

  郭靖神色一凛:“莫非忽必烈另有图谋?”

  黄蓉道:“图谋肯定是有的!”

  杨过沉思片刻,摇头道:“未必。英雄大会在即,他召集人手也在情理之中。不过...”

  他转向孟珙,“孟珙,沿江防线还需加紧布置,严密关注江北兵马调动,以防不测。”

  “是!”孟珙肃然应命,转身离去。

  黄蓉将改好的英雄帖递给杨过:“过儿,这帖子需尽快发往各门各派。”

  “丐帮弟子已准备就绪,只等你一声令下。”

  杨过接过竹简,指尖在"抗蒙盟主"四字上轻轻摩挲:“郭伯母,除了名门正派,那些亦正亦邪的势力,是否也该邀请?”

  “你是说...”黄蓉若有所思。

  “铁掌帮余部、黄河帮...”杨过列举道,“这些势力虽行事乖张,但抗蒙之心不假。”

  “若能借机笼络,岂非美事?”

  郭靖皱眉:“这些人行事狠辣,恐非善类。”

  “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将他们纳入麾下。”杨过解释道。

  “若是任其游离在外,反而容易被蒙古人利用。”

  “倒不如咱们直接给个大义的名分,将来也好引导约束。”

  黄蓉眼中闪过赞许:“过儿思虑周全。就依你所言,广发英雄帖,不论正邪,只问抗蒙之心。”

  杨过拱手:“那我这就去安排明教弟子做好准备。”

  郭靖望着杨过,轻叹道:“过儿,如今你行事,越发有大将之风了。”

  黄蓉抿嘴一笑:“怎么,吃醋了?”

  郭靖失笑:“胡说。我只是感慨,当年那个倔强少年,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了。”

  杨过笑道:“郭伯伯,我如今可是已为人父了!”

  “是啊...”黄蓉眉目含笑,连连点头,“眨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

  郭靖追问,“过儿,近些时日怎么不见龙姑娘?”

  “龙儿近来心有所感,正在闭关突破。”

  “哦?!”郭靖大为意外,“可是找到了踏入内炼的契机?”

  “正是!”

  “好啊!”郭靖抚掌大笑,“龙姑娘实力更进一步,咱们的实力可就又强大了一分。”

  黄蓉说到孩子不由想起了离家的郭襄姐弟,幽幽叹息一声,“也不知道襄儿跟破虏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郭伯母,有希林与完颜萍在旁看护,沿途又有明教弟子关照,不用襄儿她们的安全!”

  黄蓉眼眶泛红,“唉!我也不是担心安全,只是这心里终归是舍不得......”

  郭靖握住妻子的手,轻轻抚摸,“蓉儿,孩子们以后终归是要靠自己去生活的。”

  “总不能一直跟随在咱们身边啊!”

  “话虽如此,可是......”

  此时,黄蓉心中的思念犹如江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说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

  “郭伯母,‘阿萨辛’有一套炼体术!与九阴真经的‘锻体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过不知如何安慰,只好转移话题。

  “这炼体之术源自山间猛兽,最是适合初入门径的幼童修习。”

  郭靖一听到武功,顿时来了兴趣,“噢!这世间竟有如此武功?”

  黄蓉泪眼婆娑地看向杨过,目光中满是探究。

  “希林在阿萨辛时,便主事培养‘菲达伊’。”

  “而'菲达伊'训练的第一步,便是锻炼体魄!”

  “我与龙儿先前只是教授襄儿与破虏剑招,为的也是伸展她们的体魄!”

  黄蓉静静听着杨过讲述,暂时放下了对女儿的思念。

  郭靖点头,不由在心中想起杨过当初使用玄铁重剑打熬力气的法子:“在练气之前,先练习体魄。”

  “这倒是与过儿师门的方法有些类似!”

  杨过当即又将光明顶有数百儿童一事告知夫妇二人。

  黄蓉惊讶,“这么说来,明教是打算从小开始培养这些幼童?”

  郭靖附和,“这些人自幼生长在光明顶,对明教的忠诚自然不是常人能比。”

  接着杨过又将范希胜、罗英、罗雄的事情简单说来。

  黄蓉惊呼:“所以,等襄儿姐弟到了光明顶,身边会多出数百玩伴!?”

  郭靖却感慨道,“想不到罗护法居然也有后人!”

  看到黄蓉神情舒缓,三人闲谈片刻,杨过这才告辞离去。

  明教据点内。

  杨过将英雄帖交给公孙清:“即刻誊抄百份,分发给各分坛。”

  “要让天下英雄齐聚襄阳。”

  公孙清领命而去。

  小龙女从内室走出,手中捧着一件崭新的白袍:“过儿,试试合身否?”

  杨过展开白袍,只见衣襟上以银线绣着云纹,既不失庄重,又隐含锋芒。

  他披上身,果然合体非常。

  “龙儿的手艺越发精进了。”杨过笑着转了个圈,“穿上此袍,我可是人都精神了几分!”

  小龙女替他整理衣领,轻声道:“只要你喜欢就行。”

  杨过握住她的手:“只要是你做的,我都喜欢。”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喧哗。

  只见周伯通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拽着赵逸尘闯了进来:“杨过,杨过,我找你有事说.....”

  赵逸尘满脸无奈:“杨教主,是周前辈非要拉着我来...”

  杨过忍俊不禁:“老顽童,你这又闹的哪一出?”

  “这小子武功不行,”周伯通拍着胸脯,“我好心想收他做徒弟,他居然不愿意...说是...是要你同意才行...”

  小龙女柔声道:“老顽童,人家不乐意,你何必非要强求呢!”

  “嘿!龙丫头,”周伯通瞪大眼睛,“我不是看他武功不行嘛!”

  “就他这三脚猫的功夫,将来怎么保护绿萼丫头!”

  杨过笑着打趣:“老顽童,赵老爵爷即将抵达襄阳。”

  “到时只要你能说服他,这赵公子拜师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周伯通挠挠头:“那多没意思...”

  忽然他眼睛一亮,“不如这样!你是教主,你直接命他拜我为师...”

  杨过与小龙女相视一笑,“老顽童,不如你先指导赵公子一番,拜师一事等赵老爵爷到了,咱们再做商议可好?”

  周伯通得意地摸着光下巴:“怎么样?教主可是下令让我指导你!”

  赵逸尘苦笑:“周前辈,等...”

  周伯通不待他把话说完,欢天喜地地拉着赵逸尘去"特训"了。

  待二人走后,杨过摇头笑道:“老顽童心未泯,一身功夫却是不差。”

  小龙女却面露忧色:“赵公子有些不知变通,跟老顽童学艺,只怕......”

  杨过目光一沉:“那让老顽童带着他不是正好嘛!”

  其实杨过也认为赵逸尘有些迂腐。

  小龙女轻叹一声:“但愿如此吧!”

  三日后,襄阳城外迎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

  为首的是一位身着白色长袍,骑在一头瘦驴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正是阿凡提。

  跟在他身后的是两名精壮的汉子。

  一个身材魁梧,手持一柄无鞘长刀,正是明教骑部头领陈横。

  另一个身形稍矮,却显得格外矫健,腰间挎着两把戒刀,正是朱猛。

  在三人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一百余名气势不凡的骑兵。

  “阿凡提伊玛目,前面就是襄阳城了。” 陈横指着远处的城墙,笑道,“杨教主他们怕是已经等急了。”

  阿凡提捋了捋胡须,笑道:“不着急,襄阳城又不会跑。”

  “等进了城,两位可要好好招待热情好客的阿凡提!”

  朱猛咧嘴一笑:“阿凡提教主,你路上讲那的些趣事,洒家无以为报。”

  “等进了城,洒家定要请你大块朵颐一番。”

  “请你品鉴这人间最美味的狗肉!”

  阿凡提哈哈大笑:“朱统领,你可不能欺骗你的好朋友阿凡提啊!”

  “那是当然,说起来杨教主对狗肉也甚是喜欢呢!”

  “听你这么一说,阿凡提的肚子都开始......”

  三人正说着,前方出来传来一声大喝,“来人止步!”

  原来是守城校尉见着阿凡提一身胡人装扮,三人身后还有百余骑兵跟随。

  加上蒙古使团杀害吴潜的传闻,校尉不敢大意,当即叫停三人。

  陈横打马上前,“这位兄弟,在下明教陈横。”

  “此行是护送重要客人前去郭府......”

  校尉一听是去郭府,不由心中狐疑,但守城有责,他也不敢放任骑兵进城。

  只是语气却缓和了几分,“几位稍等!”

  随即转身吩咐道,“去个人,将此事通报给郭大侠!”

  “是!”

  身后有士卒应了一声,便匆忙向郭府反向跑去。

  盏茶的功夫过后,杨过与郭靖夫妇匆匆赶来。

  “阿凡提,” 杨过快步走上前,拱手笑道,“我的朋友,听到你要前来襄阳,我可是等得花儿都快谢了。”

  阿凡提从驴背上跳下来,与杨过相拥了一下,笑道:“我亲爱的朋友,难道你要在这里陪阿凡提看花开花落吗?”

  “哪里哪里,” 杨过笑道,“里面请。”

  郭靖也上前行礼:“阿凡提先生,久仰大名。”

  黄蓉笑道:“先生一路辛苦,快随我们进城歇息。我已让人备好了酒菜,为您接风洗尘。”

  “好,好。” 阿凡提笑着点头,“热情的阿凡提最喜欢与朋友一同饮宴了。”

  此时,陈横与朱猛领着一众骑兵上前见礼,“见过教主!”

  杨过虚手一抬,将二人扶起,“众位兄弟辛苦了!”

  “大伙入城之后,好好修养一番!”

  “尊教主令!”

  那校尉也是上阵厮杀过的好汉子。

  此时见着百余人齐声应喏的气势堪比千军万马。

  已然知晓这些骑兵皆是百战余生的猛士。

  看向杨过等人的目光中又多出了几分敬畏。

  杨过上前,轻轻拍了拍校尉肩膀,“你们尽忠职守,乃是军人楷模。”

  “今日下差过后,杨某请大伙喝酒!”

  “多谢杨教主!”

  众人说说笑笑,一同策马进城。

  襄阳城内的百姓见杨过与郭靖亲自迎接一位胡人男子,都纷纷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那胡人是谁啊?竟能让杨教主和郭大侠如此敬重?”

  “你瞧他那身白袍,一看就是从西域来的!”

  “看来也来参与这次英雄大会的好汉!”

  “连胡人都来支援咱大宋,看来蒙古鞑子是不得人心啊!”

  一行人来到郭府,黄蓉早已让人备好了丰盛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