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会现场的空调冷气开得十足,苏明远却觉得掌心微微出汗。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这双手曾经握过毛笔、沾过墨汁,在殿试答卷上写下锦绣文章,如今却要在这陌生的时代里,证明一件“现代产物”的价值。
“苏先生,您可以开始了。”
评审席正中坐着一位银发老者,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桌面。两侧分别坐着四位评审,表情各异——有好奇,有不以为然,也有全然漠然的。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这感觉竟与当年殿试有几分相似。他转身朝向带来的团队点头示意,两个年轻人立即将工作台抬至会场中央。
“各位评审老师,”苏明远开口时,意外地发现自己声音平稳如常,“今天我要展示的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路。”
他从工具箱中取出一块椴木板,手指抚过光滑的表面。这一刻,他恍惚回到了小时候在父亲书房里抚摸宣纸的瞬间。那时他的手还很小,连笔都握不稳,却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与笔墨纸砚相连。
“云雷纹,起源于商周时期,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苏明远执起雕刻刀,手腕悬空,姿势标准得如同教科书示范。“云纹婉转,雷纹刚劲,一柔一刚,代表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刀尖触木,细碎的木屑随之飞扬。苏明远全神贯注,每一刀都精准而坚定。评审会场静得出奇,只有刀具与木材接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被迫适应现代的古人,而是回到了最本真的状态——一个沉浸于技艺中的匠人。
雕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没有人知道,为了重新掌握这门技艺,他曾在明远书院的后院里通宵达旦地练习。现代的木雕工具与古代大不相同,他必须忘记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些器具,从头学起。
“苏先生,请问这与现代灯牌有什么关系?”一位年轻评审忍不住发问,“据我所知,传统木雕不会与电子元件结合。”
苏明远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只是微微抬头:“问得好。非遗的核心不是固守古老的形式,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这就好比宋人学唐,明人学宋,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重塑传统。”
他的话让几位评审露出思索的表情。
手腕转动间,云雷纹已初具形态。蜿蜒的云纹环绕着刚劲的雷纹,既古朴又充满动感。苏明远的目光变得遥远,他想起自己高中状元后,奉命编纂前朝文献时见过的那些纹样。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图案,如今在他的刀下重生。
“完成了。”苏明远轻轻吹去木板上的碎屑,将雕刻好的木板举起。灯光透过模板的镂空处,在墙上投下优美的阴影。
接下来是LED灯的安装。这是苏明远最不熟悉的部分,由团队中的技术人员完成。他看着年轻人熟练地摆弄电线和小灯泡,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他来的那个时代,夜晚只能靠烛火与油灯照亮,而如今,一个小小的二极管就能发出稳定而明亮的光。
当LED灯被嵌入木雕模板后方,苏明远接过最后一环——彩绘工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匠人走上前来,他是苏明远费尽周折才请到的非遗传承人,已经八十高龄,手却稳如磐石。
“徐师傅,麻烦您了。”苏明远恭敬地说。
老匠人点点头,执笔蘸彩,在灯牌周围勾勒点缀。他的动作慢而稳,每一笔都蕴含着数十年功力。苏明远看着,忽然想起自己的启蒙老师。那位严厉的老人总是说:“技艺易学,匠心难修。”
彩绘完成,苏明远接过最终成品。他手指轻轻一推,隐藏在侧面的开关被启动。
暖黄色的光芒瞬间从灯牌中溢出,透过木雕模板的云雷纹样,在会场墙壁上投射出神秘而优美的光影。木纹的肌理在光线中清晰可见,与现代灯光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古老又新颖。
“这盏灯牌,木头是载体,光是灵魂,而云雷纹是连接二者的血脉。”苏明远的声音微微发颤,“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我们生活中的气息。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这个房间,更是让传统活在当下的路。”
评审席上一片寂静。那位一直皱着眉头的老评审终于开口:“你说得对。我们保护非遗,不是为了把它们放进玻璃柜,而是让它们继续呼吸。”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认证通过的消息传出后,明远书院门前很快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有传统文化爱好者,有好奇的游客,更多的是苏明远和云雷纹灯牌的粉丝。
苏明远站在书院门口,看着人们送来各式各样的云雷纹灯牌,一时间恍若隔世。在这个时代,他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不再是那个只知读圣贤书的状元郎,而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苏老师,能合个影吗?”一个年轻人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苏明远微笑着点头。他尚未完全适应这个时代的许多习俗,但已经学会接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夕阳西下,人潮仍未散去。不知谁最先开始,人们将带来的灯牌一一挂起,很快,书院门前的长廊变成了一条灯牌组成的星河。夜幕降临,所有灯牌被同时点亮,暖黄色的光芒连成一片,上面的云雷纹仿佛在流动,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光河。
苏明远站在廊下,望着这片景象,胸口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他创造了某种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这比当年高中状元时更加让他感到满足。
人群忽然分开一条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缓缓走来。她在最大的那盏灯牌前停下,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上面的纹路。
“姑娘,”她转向旁边帮忙的志愿者,“这纹样,是谁设计的?”
志愿者指向苏明远:“是苏老师设计的,融合了传统的云雷纹元素。”
老奶奶颤巍巍地走向苏明远,眼中已有泪光闪烁:“这纹路,和我爷爷刻在我梳妆盒上的一模一样。”
她从随身布包中取出一个褪色的木制梳妆盒,打开盒盖,内侧果然雕刻着云雷纹,与灯牌上的纹样惊人相似。
“我爷爷是木雕师傅,一辈子都在刻这些纹样。他说云雷纹最早是祖先们观察天地后画下来的,云代表柔顺,雷代表刚强,做人要像这纹路一样,刚柔并济。”老奶奶抚摸着梳妆盒,声音哽咽,“后来没人喜欢这些老样式了,我爸爸没学,我弟弟也没学,这门手艺就这么断了。没想到今天....今天...”
老人说不下去了,只是仰头看着发光的灯牌,任泪水纵横。
苏明远感到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他上前轻轻握住老人的手:“手艺没有断,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这句话出口,苏明远忽然意识到,这也是对自己说的。他来自一个早已湮没在历史中的时代,但他的学识、他的理念,同样换了一种方式在这个时代继续活着。
夜深了,人群逐渐散去,只有灯牌依然亮着,如同守夜人般忠诚地散发着温暖的光芒。苏明远独自一人走在灯牌长廊下,光影在他脸上交错。
他想起了自己的来处,那个没有电灯,没有现代科技,但却有他熟悉的一切的世界。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父亲严肃的面容,母亲关切的眼神,还有那个他曾经偷偷爱慕过的,总是穿着鹅黄色衣裙的姑娘。
所有这些,都如同云烟般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唯独他,莫名其妙地留了下来,成为两个时代之间孤独的桥梁。
“苏老师,还不休息吗?”保安打着手电筒走来。
“就回去了。”苏明远笑了笑。
最后看了一眼那片云雷纹星河,他转身走向书院内。明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将继续这项连接古今的工作,让更多被遗忘的传统以新的形式重获生机。
夜空下,云雷纹灯牌静静闪烁着,仿佛千百年来祖先们凝视人间的眼睛,温柔而恒久。苏明远忽然觉得,或许穿越时空并非偶然,而是命运赋予他的使命——让过去的智慧照亮未来的路。
暖黄色的光映在他的背影上,如同一道温柔的祝福。古今在此刻交汇,不再有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只有人类对美与传承的不懈追求,永恒如星。
喜欢我来现代当明星
“苏先生,您可以开始了。”
评审席正中坐着一位银发老者,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桌面。两侧分别坐着四位评审,表情各异——有好奇,有不以为然,也有全然漠然的。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这感觉竟与当年殿试有几分相似。他转身朝向带来的团队点头示意,两个年轻人立即将工作台抬至会场中央。
“各位评审老师,”苏明远开口时,意外地发现自己声音平稳如常,“今天我要展示的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路。”
他从工具箱中取出一块椴木板,手指抚过光滑的表面。这一刻,他恍惚回到了小时候在父亲书房里抚摸宣纸的瞬间。那时他的手还很小,连笔都握不稳,却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与笔墨纸砚相连。
“云雷纹,起源于商周时期,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苏明远执起雕刻刀,手腕悬空,姿势标准得如同教科书示范。“云纹婉转,雷纹刚劲,一柔一刚,代表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刀尖触木,细碎的木屑随之飞扬。苏明远全神贯注,每一刀都精准而坚定。评审会场静得出奇,只有刀具与木材接触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被迫适应现代的古人,而是回到了最本真的状态——一个沉浸于技艺中的匠人。
雕刻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没有人知道,为了重新掌握这门技艺,他曾在明远书院的后院里通宵达旦地练习。现代的木雕工具与古代大不相同,他必须忘记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些器具,从头学起。
“苏先生,请问这与现代灯牌有什么关系?”一位年轻评审忍不住发问,“据我所知,传统木雕不会与电子元件结合。”
苏明远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只是微微抬头:“问得好。非遗的核心不是固守古老的形式,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这就好比宋人学唐,明人学宋,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重塑传统。”
他的话让几位评审露出思索的表情。
手腕转动间,云雷纹已初具形态。蜿蜒的云纹环绕着刚劲的雷纹,既古朴又充满动感。苏明远的目光变得遥远,他想起自己高中状元后,奉命编纂前朝文献时见过的那些纹样。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图案,如今在他的刀下重生。
“完成了。”苏明远轻轻吹去木板上的碎屑,将雕刻好的木板举起。灯光透过模板的镂空处,在墙上投下优美的阴影。
接下来是LED灯的安装。这是苏明远最不熟悉的部分,由团队中的技术人员完成。他看着年轻人熟练地摆弄电线和小灯泡,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在他来的那个时代,夜晚只能靠烛火与油灯照亮,而如今,一个小小的二极管就能发出稳定而明亮的光。
当LED灯被嵌入木雕模板后方,苏明远接过最后一环——彩绘工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匠人走上前来,他是苏明远费尽周折才请到的非遗传承人,已经八十高龄,手却稳如磐石。
“徐师傅,麻烦您了。”苏明远恭敬地说。
老匠人点点头,执笔蘸彩,在灯牌周围勾勒点缀。他的动作慢而稳,每一笔都蕴含着数十年功力。苏明远看着,忽然想起自己的启蒙老师。那位严厉的老人总是说:“技艺易学,匠心难修。”
彩绘完成,苏明远接过最终成品。他手指轻轻一推,隐藏在侧面的开关被启动。
暖黄色的光芒瞬间从灯牌中溢出,透过木雕模板的云雷纹样,在会场墙壁上投射出神秘而优美的光影。木纹的肌理在光线中清晰可见,与现代灯光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古老又新颖。
“这盏灯牌,木头是载体,光是灵魂,而云雷纹是连接二者的血脉。”苏明远的声音微微发颤,“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我们生活中的气息。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这个房间,更是让传统活在当下的路。”
评审席上一片寂静。那位一直皱着眉头的老评审终于开口:“你说得对。我们保护非遗,不是为了把它们放进玻璃柜,而是让它们继续呼吸。”
投票结果全票通过。
认证通过的消息传出后,明远书院门前很快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有传统文化爱好者,有好奇的游客,更多的是苏明远和云雷纹灯牌的粉丝。
苏明远站在书院门口,看着人们送来各式各样的云雷纹灯牌,一时间恍若隔世。在这个时代,他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不再是那个只知读圣贤书的状元郎,而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苏老师,能合个影吗?”一个年轻人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苏明远微笑着点头。他尚未完全适应这个时代的许多习俗,但已经学会接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夕阳西下,人潮仍未散去。不知谁最先开始,人们将带来的灯牌一一挂起,很快,书院门前的长廊变成了一条灯牌组成的星河。夜幕降临,所有灯牌被同时点亮,暖黄色的光芒连成一片,上面的云雷纹仿佛在流动,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光河。
苏明远站在廊下,望着这片景象,胸口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他创造了某种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这比当年高中状元时更加让他感到满足。
人群忽然分开一条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缓缓走来。她在最大的那盏灯牌前停下,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上面的纹路。
“姑娘,”她转向旁边帮忙的志愿者,“这纹样,是谁设计的?”
志愿者指向苏明远:“是苏老师设计的,融合了传统的云雷纹元素。”
老奶奶颤巍巍地走向苏明远,眼中已有泪光闪烁:“这纹路,和我爷爷刻在我梳妆盒上的一模一样。”
她从随身布包中取出一个褪色的木制梳妆盒,打开盒盖,内侧果然雕刻着云雷纹,与灯牌上的纹样惊人相似。
“我爷爷是木雕师傅,一辈子都在刻这些纹样。他说云雷纹最早是祖先们观察天地后画下来的,云代表柔顺,雷代表刚强,做人要像这纹路一样,刚柔并济。”老奶奶抚摸着梳妆盒,声音哽咽,“后来没人喜欢这些老样式了,我爸爸没学,我弟弟也没学,这门手艺就这么断了。没想到今天....今天...”
老人说不下去了,只是仰头看着发光的灯牌,任泪水纵横。
苏明远感到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他上前轻轻握住老人的手:“手艺没有断,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活着。”
这句话出口,苏明远忽然意识到,这也是对自己说的。他来自一个早已湮没在历史中的时代,但他的学识、他的理念,同样换了一种方式在这个时代继续活着。
夜深了,人群逐渐散去,只有灯牌依然亮着,如同守夜人般忠诚地散发着温暖的光芒。苏明远独自一人走在灯牌长廊下,光影在他脸上交错。
他想起了自己的来处,那个没有电灯,没有现代科技,但却有他熟悉的一切的世界。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父亲严肃的面容,母亲关切的眼神,还有那个他曾经偷偷爱慕过的,总是穿着鹅黄色衣裙的姑娘。
所有这些,都如同云烟般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唯独他,莫名其妙地留了下来,成为两个时代之间孤独的桥梁。
“苏老师,还不休息吗?”保安打着手电筒走来。
“就回去了。”苏明远笑了笑。
最后看了一眼那片云雷纹星河,他转身走向书院内。明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将继续这项连接古今的工作,让更多被遗忘的传统以新的形式重获生机。
夜空下,云雷纹灯牌静静闪烁着,仿佛千百年来祖先们凝视人间的眼睛,温柔而恒久。苏明远忽然觉得,或许穿越时空并非偶然,而是命运赋予他的使命——让过去的智慧照亮未来的路。
暖黄色的光映在他的背影上,如同一道温柔的祝福。古今在此刻交汇,不再有时间与空间的隔阂,只有人类对美与传承的不懈追求,永恒如星。
喜欢我来现代当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