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笑嘻嘻地走上前,行叉手礼:“恭喜娘子,讲义堂这官督民办的牌子,可算是挂上了,以后也不怕那街道司无故查封!”
潘令宁双手笼袖,徐徐走到他近前:“李护卫,许久不见,今日可是有何事?”
“某来此处,乃是奉了郎君对娘子的邀请之意。娘子可还记得,早些时候曾与我家郎君提起,有意举文繁书铺和讲义堂倾尽之力,助洛阳和应天府国子监增设事宜?”
“原来是此事,朝中可有了答复?”
李青含笑点了点头:“不过,仍需请娘子过堂一叙,五日之后,在清和园,八月桂花飘香之际,我家郎君与卢公请娘子共商要事,如何?”
李青说罢,递上了邀请的名帖。
潘令宁一怔:“卢公?”
李青点了点头,鼓励她接下:“娘子入清和园之后,一见分晓!”
潘令宁眼眸微转,掩下心中的诧异,双手接过来,只端庄还礼道:“多谢李护卫提点,有劳!”
“娘子不必跟我客气,两月前多亏了你送来了五车粮食,又亲侍汤药,照顾我家郎君病体,才助他化解了危机,才有今日与卢公共商要事的盛景,往后啊,您若有其他难处,也可尽管吩咐我李青,我力所能及之事,定当鼎力分忧!”
提及此处,潘令宁才想起,自兴承寺一别,她有两月都未见着崔题了,虽然偶尔从书生口中听闻他的动向,可仍旧觉得虚幻缥缈。
也不知为何,离开了兴承寺之后,她忽然患得患失,仿若患上了相思之苦,脑海中时不时浮现与他一同披着蓑衣在雨中穿行的场景,以及他那让人捉摸不透的,搭手在她肩上的举动。
可崔题却意外地,比她冷静,下山之后,与她无任何联系,仿佛这两月的患得患失,是她一厢情愿。相较于之前他对她的处处体贴,反而让她不适。
她也自知这番想法实乃逾矩,明明是她先拒了他的情路,如今又这番痴心妄想,传出去徒增笑话罢了,只能强忍着。
她垂首片刻,忽然低声问了句:“崔相公,近日可好?那日我见他急咳,可痊愈了?莫要留下了病灶……”
“好……好得很!娘子若真担心,可到汲云堂造访,漪月居,娘子用过的摆设,我家郎君至今还未迁出呢!”
李青这话,未免过于直白了,以至于徐焕在身后,忍不住垂首掩唇轻笑。
潘令宁一怔,随即脸色赧然,她知道李青是嬉皮笑脸的性子,她面皮厚不过他,也不随他打趣,只一本正经道:“那便等五日之后,清和园相叙!”
李青笑着“哎哎”应了两声,又拱拱手,告辞离去了。
徐焕仍旧掩着唇,莲步轻移,走上来打趣道:“这李护卫,也是个妙人儿!”
潘令宁心中有情潮翻涌,在徐焕面前却不好呈现,只拐正了话题道:“你听,方才李护卫提及了卢公,那清和园,曾是参知政事卢公宅邸的后花园,看来书生的议论皆为真,这朝廷,要变天了!”
“变的,是晴天!”徐焕微笑点头,“娘子有意倾力助托洛阳与应天府国子监增设事宜,又是何事?”
潘令宁只得把她早前和崔题的计划,告知了徐焕。
徐焕听后,怔然许久,低声提醒:“娘子,讲义堂刚得了官府赠送的牌子,这风头已遭同行忌惮,若文繁书铺再参与官府增设国子监事宜,只怕行会那边……”
徐焕满是担忧地看着她,“我听闻行会年底将有堂会,届时若颁出了新规矩,只针对咱们……只怕咱们愈发举步维艰。”
潘令宁眼帘微动,略一思索,只问她:“三年了,今年可是恰逢那新行首选任之时?届时,这一任的行首,可还能连任,仍未可知。既来之则安之,未发生之事,无需过分担忧!”
潘令宁安抚之后,又提了一句,“我将去一去进奏院。讲义堂,辛苦您盯看两眼,尤其见着齐公子请了友人进了雅间,便假装端茶倒水,走进去看看。齐公子生性豁达,难免大大咧咧,结交的书生众多,难免有几个放荡不羁者,有些话头,仍旧不适合在讲义堂提及,以免殃及池鱼!”
“东家去那进奏院,所为何事?”
“我去收,陈靖的信!”
潘令宁想着,陈靖应该给她,给陈伯父回信了。
两月前,她从崔题口中得知陈靖随太子去往青州,便紧急又写了封信,捎往青州,算算时月,她应当也回信了。
也不知陈靖,对陈伯父有意安排她充当劝客,有何反应。
进奏院门前,每当差役回城之时,皆堵满了百姓,街衢两畔仍有十数名代笔先生摆着摊子,挂着招幌招徕客人。
潘令宁问了一番,果然收到两封青州的来信!
一封写的“父上陈河亲启”,一封封首写的是“潘令宁亲启”。
她喜上眉梢,满心满眼地期盼着,心下也是万分欣慰,以为陈靖接纳了她,便兴高采烈地拆开了信看看里头的内容。
然而,居然只有一行字——十月归!
“怎么就三个字?”
她不可置信,翻来覆去地把信笺看了看,就差翻出个洞来,然而陈靖留给她的信,当真只有三个字!
“对我竟如此地冷漠啊,陈靖!”
她简直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千等万等,盼着她的来信,竟只有一句话。
潘令宁撇撇唇,万分地不甘心,看来走进陈靖的心,并非容易。
她只得草草收下了信,持着陈伯父的信,打算黄昏回了老槐巷,再给他送过去。
……
而东城的南长街之上,从东华门而出,崔题晃悠悠,闲散地骑着马儿,手中捏着的金丝鞭也随着马蹄的步伐,鞭尾呈垂钓轻点,似主人一般闲散。
李青早已在他下值之前,回到东华门等候,此时正替他牵着马儿,忍不住仰了仰头,看郎君举目眺望远方,那思绪早不知飘到何处了,只任由马儿闲庭信步。
李青便说道:“阿郎,小的今日见了潘小娘子之时,听了一件事?”
一提及潘令宁的名字,他家郎君果然如他所料,立即回神,垂眸俯视,专注等着他的下文。
潘令宁双手笼袖,徐徐走到他近前:“李护卫,许久不见,今日可是有何事?”
“某来此处,乃是奉了郎君对娘子的邀请之意。娘子可还记得,早些时候曾与我家郎君提起,有意举文繁书铺和讲义堂倾尽之力,助洛阳和应天府国子监增设事宜?”
“原来是此事,朝中可有了答复?”
李青含笑点了点头:“不过,仍需请娘子过堂一叙,五日之后,在清和园,八月桂花飘香之际,我家郎君与卢公请娘子共商要事,如何?”
李青说罢,递上了邀请的名帖。
潘令宁一怔:“卢公?”
李青点了点头,鼓励她接下:“娘子入清和园之后,一见分晓!”
潘令宁眼眸微转,掩下心中的诧异,双手接过来,只端庄还礼道:“多谢李护卫提点,有劳!”
“娘子不必跟我客气,两月前多亏了你送来了五车粮食,又亲侍汤药,照顾我家郎君病体,才助他化解了危机,才有今日与卢公共商要事的盛景,往后啊,您若有其他难处,也可尽管吩咐我李青,我力所能及之事,定当鼎力分忧!”
提及此处,潘令宁才想起,自兴承寺一别,她有两月都未见着崔题了,虽然偶尔从书生口中听闻他的动向,可仍旧觉得虚幻缥缈。
也不知为何,离开了兴承寺之后,她忽然患得患失,仿若患上了相思之苦,脑海中时不时浮现与他一同披着蓑衣在雨中穿行的场景,以及他那让人捉摸不透的,搭手在她肩上的举动。
可崔题却意外地,比她冷静,下山之后,与她无任何联系,仿佛这两月的患得患失,是她一厢情愿。相较于之前他对她的处处体贴,反而让她不适。
她也自知这番想法实乃逾矩,明明是她先拒了他的情路,如今又这番痴心妄想,传出去徒增笑话罢了,只能强忍着。
她垂首片刻,忽然低声问了句:“崔相公,近日可好?那日我见他急咳,可痊愈了?莫要留下了病灶……”
“好……好得很!娘子若真担心,可到汲云堂造访,漪月居,娘子用过的摆设,我家郎君至今还未迁出呢!”
李青这话,未免过于直白了,以至于徐焕在身后,忍不住垂首掩唇轻笑。
潘令宁一怔,随即脸色赧然,她知道李青是嬉皮笑脸的性子,她面皮厚不过他,也不随他打趣,只一本正经道:“那便等五日之后,清和园相叙!”
李青笑着“哎哎”应了两声,又拱拱手,告辞离去了。
徐焕仍旧掩着唇,莲步轻移,走上来打趣道:“这李护卫,也是个妙人儿!”
潘令宁心中有情潮翻涌,在徐焕面前却不好呈现,只拐正了话题道:“你听,方才李护卫提及了卢公,那清和园,曾是参知政事卢公宅邸的后花园,看来书生的议论皆为真,这朝廷,要变天了!”
“变的,是晴天!”徐焕微笑点头,“娘子有意倾力助托洛阳与应天府国子监增设事宜,又是何事?”
潘令宁只得把她早前和崔题的计划,告知了徐焕。
徐焕听后,怔然许久,低声提醒:“娘子,讲义堂刚得了官府赠送的牌子,这风头已遭同行忌惮,若文繁书铺再参与官府增设国子监事宜,只怕行会那边……”
徐焕满是担忧地看着她,“我听闻行会年底将有堂会,届时若颁出了新规矩,只针对咱们……只怕咱们愈发举步维艰。”
潘令宁眼帘微动,略一思索,只问她:“三年了,今年可是恰逢那新行首选任之时?届时,这一任的行首,可还能连任,仍未可知。既来之则安之,未发生之事,无需过分担忧!”
潘令宁安抚之后,又提了一句,“我将去一去进奏院。讲义堂,辛苦您盯看两眼,尤其见着齐公子请了友人进了雅间,便假装端茶倒水,走进去看看。齐公子生性豁达,难免大大咧咧,结交的书生众多,难免有几个放荡不羁者,有些话头,仍旧不适合在讲义堂提及,以免殃及池鱼!”
“东家去那进奏院,所为何事?”
“我去收,陈靖的信!”
潘令宁想着,陈靖应该给她,给陈伯父回信了。
两月前,她从崔题口中得知陈靖随太子去往青州,便紧急又写了封信,捎往青州,算算时月,她应当也回信了。
也不知陈靖,对陈伯父有意安排她充当劝客,有何反应。
进奏院门前,每当差役回城之时,皆堵满了百姓,街衢两畔仍有十数名代笔先生摆着摊子,挂着招幌招徕客人。
潘令宁问了一番,果然收到两封青州的来信!
一封写的“父上陈河亲启”,一封封首写的是“潘令宁亲启”。
她喜上眉梢,满心满眼地期盼着,心下也是万分欣慰,以为陈靖接纳了她,便兴高采烈地拆开了信看看里头的内容。
然而,居然只有一行字——十月归!
“怎么就三个字?”
她不可置信,翻来覆去地把信笺看了看,就差翻出个洞来,然而陈靖留给她的信,当真只有三个字!
“对我竟如此地冷漠啊,陈靖!”
她简直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千等万等,盼着她的来信,竟只有一句话。
潘令宁撇撇唇,万分地不甘心,看来走进陈靖的心,并非容易。
她只得草草收下了信,持着陈伯父的信,打算黄昏回了老槐巷,再给他送过去。
……
而东城的南长街之上,从东华门而出,崔题晃悠悠,闲散地骑着马儿,手中捏着的金丝鞭也随着马蹄的步伐,鞭尾呈垂钓轻点,似主人一般闲散。
李青早已在他下值之前,回到东华门等候,此时正替他牵着马儿,忍不住仰了仰头,看郎君举目眺望远方,那思绪早不知飘到何处了,只任由马儿闲庭信步。
李青便说道:“阿郎,小的今日见了潘小娘子之时,听了一件事?”
一提及潘令宁的名字,他家郎君果然如他所料,立即回神,垂眸俯视,专注等着他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