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城西的粮仓在暮色中如一头沉默的巨兽,夯土墙被夕阳镀上金边,墙顶的雉堞后隐约可见兵卒巡逻的身影。
那些兵卒的铁甲在余晖中泛着冷光,手中长戟的尖端偶尔划过城砖,发出细碎的 “咯吱” 声,惊得墙下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护城河的水波映着晚霞,将天空的绯色揉碎成万千金鳞。
吊桥正缓缓放下,铁链转动的 “嘎吱” 声在寂静的傍晚格外清晰,十几个兵卒扛着麻袋鱼贯而入,麻袋上 “朔州军粮” 四个黑字被汗水浸得发深,在余晖中像四道凝固的血痕。
最末那个年轻兵卒脚步踉跄,麻袋从肩头滑落,露出里面饱满的粟米,他慌忙去扶时,腰间的铜铃 “叮铃” 作响 —— 那是北魏军卒特有的饰物,此刻却显得格外刺耳。
辛弃疾换了身粗布短打,裤脚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混在围观的人群里。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藏着的三棱锥,锥尖的倒钩蹭过掌心,带来细微的刺痛。
这是冶山铁坊新铸的利器,只需浅浅划破皮肉,便能让人半个时辰内瘫软如泥。
他听见身旁两个老汉蹲在槐树下闲聊,其中一个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褐衣,补丁的针脚歪歪扭扭,显然出自粗手笨脚的男人之手。
老汉手里转着个缺角的陶碗,碗沿的裂痕里嵌着经年的米垢:“源将军说了,今年秋收后,要把粮仓扩大三倍,挖三条暗渠通到城内各处,免得冬天再有人挨饿。”
他忽然压低声音,往辛弃疾这边瞥了一眼,“听说暗渠的图纸,是将军亲自画的,连渠底的坡度都算到了极致。”
另一个老汉咳嗽着捶捶腰,他的背因常年劳作弯成了弓,脊梁骨在单薄的衣衫下凸起,像一串错位的算盘珠。
老汉腰间别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木柄被磨得油光锃亮:“那可太好了,源将军可比前些年的守城将军强多喽。还记得小时候拓跋纥罗在时,咱们交了粮还要被抢,我父亲就是因为护着半袋麦种,被他们的狼牙棒打断了腿。”
他忽然啐了一口,唾沫星子落在尘土里,“那帮羯狗,连过冬的谷种都抢,难怪天打雷劈!”
话未说完,便被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打断 —— 一队亲兵簇拥着一辆马车驶过,马蹄踏过青石板路的声响如密集的鼓点。
车帘掀开的瞬间,辛弃疾瞥见车内端坐的中年将领,正是北魏守将源贺。
他穿着银线绣成的鲜卑袍,领口的狼头纹在暮色中闪着暗光,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块羊脂玉,玉坠上的 “贺” 字被摩挲得温润,在暮色中像一块凝固的月光。
回到城东的巷子时,薛安都正用一块破布擦拭环首刀,刀刃划过布面的声响像极了裂帛。
他身旁堆着十几柄打磨锋利的短斧,斧刃映着残阳,晃得人睁不开眼。“刚磨好的家伙,” 他抬头时,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砸在铁甲上溅成细小的水花,“保证一刀就能劈开狱门的铁锁。”
他身旁的沈攸之蹲在地上,用树枝勾勒护城河的走向,枝梢在泥地上划出深深的沟壑,宛如真实的河道。
“方才去探查,护城河宽两丈三尺,水深丈余,水底埋着铁蒺藜,”
他忽然抬头,额角的疤痕在残阳下泛着暗红 —— 那是去年濉口之战被北魏长槊划伤的印记,“不过西北角有片芦苇丛,水流较缓,水底是软泥,铁蒺藜扎不深,适合潜伏。城门戌时关闭,换岗的兵卒会在戌时三刻交接。”
薛安都想了想,从怀中摸出块油布,展开后露出忻州城防图的摹本,布面边缘还沾着麦秸秆,“这是按狱卒的描述画的,府衙西侧的狱墙是夯土混合糯米汁筑的,寻常镐头砸不动,得用‘撞木’。”
他用手指点向图上的黑点,“这里是狱卒换岗的必经之路,每隔两刻钟过一次,咱们得掐准时辰。”
辛弃疾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重绘城防图,枝梢点过府衙的位置,泥土簌簌落下:“源贺今晚在府衙宴请的,都是忻州的鲜卑贵族和汉人头面人物,席间会奏《簸逻回》—— 这是北魏军乐,节奏缓慢,鼓点沉闷,正好掩盖咱们的动静。”
他折断三根树枝,分别摆在粮仓、狱所和府衙的位置,“沈攸之带十人,各备皮囊装硝石硫磺,烧粮后先从西北角芦苇丛泅渡,之后用铁钩搭住城墙攀援。切记,烧粮仓时要注意风向,我观天象,今晚刮东南风,火势会往西北蔓延,正好阻断援军。”
“元帅,烧粮仓前,末将先打开西侧的排水闸,” 沈攸之突然插话,指尖点向粮仓左下角,那里被他画了个小小的圆圈,“我上午假意讨水喝,看见闸口的木栓是松木做的,用刀就能劈开。放水淹没外侧的通道,能拖延他们救火的时辰,至少能多争取一炷香。”
薛安都将环首刀归鞘,刀鞘撞击铁甲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劫狱时,我会让弟兄们带些碎石,砸狱卒的灯笼 —— 黑暗中他们分不清敌我,咱们的人都系红布条为记。”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黑褐色的药饼,散发着淡淡的苦味,“这是某特意带的‘迷魂散’,已提前混在狱卒的饮水缸里,喝到之人至少昏睡上三个时辰。”
辛弃疾看向沈攸之,见他正用树枝比划城门的机关,枝梢在泥地上画出复杂的齿轮状:“打开城门后,要立刻升起‘飞虎旗’—— 城外的弟兄们看见旗就会冲锋。咱们的人进来后尽快占领四面城墙,若有鲜卑溃兵想逃,放他们出去就行,自有外围埋伏的宗悫部用弓箭拦截。”
他将树枝重重插在府衙的位置,泥土四溅,“我带剩下的人,从府衙后墙的缺口处潜入,那里的围栏年久失修,木头都朽了,轻易就能撞开。源贺的书房有暗道通往后院,若他想逃,咱们提前堵在那里守株待兔就行。”
他忽然压低声音,目光扫过众人,眼神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某今日探查偶遇源贺,此人体恤民意,亲兵多用汉人,实是不好对付。《吴子?论将》有言:‘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想要降服这个文武双全之人,今晚,咱们不仅要勇,还要智取。幸好城内士兵多为之前守将强征入伍,虽有归心北魏者,咱们在城破时大呼投降者既往不咎,我大宋已为你们备好了归乡文书,拿下城池后放你们回乡。如此一来,溃兵必定裹挟众人投降,此时就可夺其三军之气,不战而屈人之兵。”
暮色渐浓,巷口的老槐树影影绰绰,像个沉默的哨兵。
远处粮仓的方向传来晚炊的炊烟,混着隐约的号角声,在忻州城的上空缓缓弥漫。。。
那些兵卒的铁甲在余晖中泛着冷光,手中长戟的尖端偶尔划过城砖,发出细碎的 “咯吱” 声,惊得墙下槐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护城河的水波映着晚霞,将天空的绯色揉碎成万千金鳞。
吊桥正缓缓放下,铁链转动的 “嘎吱” 声在寂静的傍晚格外清晰,十几个兵卒扛着麻袋鱼贯而入,麻袋上 “朔州军粮” 四个黑字被汗水浸得发深,在余晖中像四道凝固的血痕。
最末那个年轻兵卒脚步踉跄,麻袋从肩头滑落,露出里面饱满的粟米,他慌忙去扶时,腰间的铜铃 “叮铃” 作响 —— 那是北魏军卒特有的饰物,此刻却显得格外刺耳。
辛弃疾换了身粗布短打,裤脚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混在围观的人群里。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藏着的三棱锥,锥尖的倒钩蹭过掌心,带来细微的刺痛。
这是冶山铁坊新铸的利器,只需浅浅划破皮肉,便能让人半个时辰内瘫软如泥。
他听见身旁两个老汉蹲在槐树下闲聊,其中一个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褐衣,补丁的针脚歪歪扭扭,显然出自粗手笨脚的男人之手。
老汉手里转着个缺角的陶碗,碗沿的裂痕里嵌着经年的米垢:“源将军说了,今年秋收后,要把粮仓扩大三倍,挖三条暗渠通到城内各处,免得冬天再有人挨饿。”
他忽然压低声音,往辛弃疾这边瞥了一眼,“听说暗渠的图纸,是将军亲自画的,连渠底的坡度都算到了极致。”
另一个老汉咳嗽着捶捶腰,他的背因常年劳作弯成了弓,脊梁骨在单薄的衣衫下凸起,像一串错位的算盘珠。
老汉腰间别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木柄被磨得油光锃亮:“那可太好了,源将军可比前些年的守城将军强多喽。还记得小时候拓跋纥罗在时,咱们交了粮还要被抢,我父亲就是因为护着半袋麦种,被他们的狼牙棒打断了腿。”
他忽然啐了一口,唾沫星子落在尘土里,“那帮羯狗,连过冬的谷种都抢,难怪天打雷劈!”
话未说完,便被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打断 —— 一队亲兵簇拥着一辆马车驶过,马蹄踏过青石板路的声响如密集的鼓点。
车帘掀开的瞬间,辛弃疾瞥见车内端坐的中年将领,正是北魏守将源贺。
他穿着银线绣成的鲜卑袍,领口的狼头纹在暮色中闪着暗光,腰间的蹀躞带上挂着块羊脂玉,玉坠上的 “贺” 字被摩挲得温润,在暮色中像一块凝固的月光。
回到城东的巷子时,薛安都正用一块破布擦拭环首刀,刀刃划过布面的声响像极了裂帛。
他身旁堆着十几柄打磨锋利的短斧,斧刃映着残阳,晃得人睁不开眼。“刚磨好的家伙,” 他抬头时,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砸在铁甲上溅成细小的水花,“保证一刀就能劈开狱门的铁锁。”
他身旁的沈攸之蹲在地上,用树枝勾勒护城河的走向,枝梢在泥地上划出深深的沟壑,宛如真实的河道。
“方才去探查,护城河宽两丈三尺,水深丈余,水底埋着铁蒺藜,”
他忽然抬头,额角的疤痕在残阳下泛着暗红 —— 那是去年濉口之战被北魏长槊划伤的印记,“不过西北角有片芦苇丛,水流较缓,水底是软泥,铁蒺藜扎不深,适合潜伏。城门戌时关闭,换岗的兵卒会在戌时三刻交接。”
薛安都想了想,从怀中摸出块油布,展开后露出忻州城防图的摹本,布面边缘还沾着麦秸秆,“这是按狱卒的描述画的,府衙西侧的狱墙是夯土混合糯米汁筑的,寻常镐头砸不动,得用‘撞木’。”
他用手指点向图上的黑点,“这里是狱卒换岗的必经之路,每隔两刻钟过一次,咱们得掐准时辰。”
辛弃疾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重绘城防图,枝梢点过府衙的位置,泥土簌簌落下:“源贺今晚在府衙宴请的,都是忻州的鲜卑贵族和汉人头面人物,席间会奏《簸逻回》—— 这是北魏军乐,节奏缓慢,鼓点沉闷,正好掩盖咱们的动静。”
他折断三根树枝,分别摆在粮仓、狱所和府衙的位置,“沈攸之带十人,各备皮囊装硝石硫磺,烧粮后先从西北角芦苇丛泅渡,之后用铁钩搭住城墙攀援。切记,烧粮仓时要注意风向,我观天象,今晚刮东南风,火势会往西北蔓延,正好阻断援军。”
“元帅,烧粮仓前,末将先打开西侧的排水闸,” 沈攸之突然插话,指尖点向粮仓左下角,那里被他画了个小小的圆圈,“我上午假意讨水喝,看见闸口的木栓是松木做的,用刀就能劈开。放水淹没外侧的通道,能拖延他们救火的时辰,至少能多争取一炷香。”
薛安都将环首刀归鞘,刀鞘撞击铁甲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劫狱时,我会让弟兄们带些碎石,砸狱卒的灯笼 —— 黑暗中他们分不清敌我,咱们的人都系红布条为记。”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黑褐色的药饼,散发着淡淡的苦味,“这是某特意带的‘迷魂散’,已提前混在狱卒的饮水缸里,喝到之人至少昏睡上三个时辰。”
辛弃疾看向沈攸之,见他正用树枝比划城门的机关,枝梢在泥地上画出复杂的齿轮状:“打开城门后,要立刻升起‘飞虎旗’—— 城外的弟兄们看见旗就会冲锋。咱们的人进来后尽快占领四面城墙,若有鲜卑溃兵想逃,放他们出去就行,自有外围埋伏的宗悫部用弓箭拦截。”
他将树枝重重插在府衙的位置,泥土四溅,“我带剩下的人,从府衙后墙的缺口处潜入,那里的围栏年久失修,木头都朽了,轻易就能撞开。源贺的书房有暗道通往后院,若他想逃,咱们提前堵在那里守株待兔就行。”
他忽然压低声音,目光扫过众人,眼神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某今日探查偶遇源贺,此人体恤民意,亲兵多用汉人,实是不好对付。《吴子?论将》有言:‘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想要降服这个文武双全之人,今晚,咱们不仅要勇,还要智取。幸好城内士兵多为之前守将强征入伍,虽有归心北魏者,咱们在城破时大呼投降者既往不咎,我大宋已为你们备好了归乡文书,拿下城池后放你们回乡。如此一来,溃兵必定裹挟众人投降,此时就可夺其三军之气,不战而屈人之兵。”
暮色渐浓,巷口的老槐树影影绰绰,像个沉默的哨兵。
远处粮仓的方向传来晚炊的炊烟,混着隐约的号角声,在忻州城的上空缓缓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