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忻州城的灯火如撒落的星子。
府衙内传出《簸逻回》的鼓点,沉郁的鼓声混着胡笳的呜咽,与墙外飘来的烤羊肉香气缠在一起。
辛弃疾蹲在府衙后墙的阴影里,听见更夫敲过戌时的梆子,远处粮仓的方向忽然亮起一点火星,像极了他少年时在济南见过的流萤 —— 那是沈攸之点燃一座粮仓的信号。
一刻钟前,沈攸之正带着十人,如同鬼魅般潜行在粮仓边缘。
他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任务 —— 引燃城内敌军的一处粮草,制造混乱,为飞虎军攻城创造契机。
每一个人都屏气敛息,脚步轻得几乎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有偶尔兵器碰撞的细微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大家听好了,” 沈攸之压低声音,目光扫过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番行动,关乎整个战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烧粮之后,立刻往城门方向靠拢,把外面的兄弟接应进来。”
众人默默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
终于,他们摸到了粮库附近。
沈攸之做了个手势,几个人迅速分散开来,各自找准位置。
他们手中紧握着浸了火油的火把,只等一声令下。
“点火!” 沈攸之低喝一声,瞬间,火把纷纷亮起,橘红色的火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
众人将火把奋力扔进粮库,干燥的粮草瞬间被点燃,火苗迅速蹿升,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不一会儿,这座粮库便陷入一片火海。
“不好,有敌袭,快救火!”
城内守军发现了火光,顿时乱作一团。
士兵们匆忙提着水桶赶来,却被外侧通道提前破坏的水势逼得难以靠近。
呼喊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忻州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沈攸之见状,大声喊道:“兄弟们,撤,往城门方向!”
众人转身,朝着城门奔去。
一路上,不断有北魏士兵围追堵截,但沈攸之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也好在离城门只有百步,他们挥舞着兵器,左冲右突,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此时,城墙上的守军也在慌乱地组织防御。
城门口,一群士兵守在此处,防止敌人进城。
沈攸之看着城门口场景,心急如焚。
他大喝一声,手中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冲向城门。
身边的兄弟们也不甘示弱,紧紧跟随其后。
“杀!” 沈攸之如同一头猛虎,率先冲入敌群。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下去,都有敌人倒下。
在他的带领下,众人在城门下站稳脚跟,放出勾爪登上城墙。
沈攸之等人瞅准时机,一跃而起,将剩余引火之物全部散落城下,随着一声爆燃,瓮城城门外与街道产生一道火墙,此时城墙上面的北魏兵卒已被解决。
沈攸之等人顺势下城,打开城门,大喊道:“快,兄弟们快进城!”
城外,早已等候多时的飞虎军听到信号,立刻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骑着骏马,手持兵器,气势汹汹地冲向城门,瓮城外的火势显然不足以阻挡在城外早已全身打湿的飞虎骑军。
城内的北魏守军见势不妙,纷纷后退,但已经来不及了。
飞虎军迅速冲进城里,与沈攸之等人会合,开始对城内的敌军展开猛烈攻击。
与此同时,辛弃疾带着一队人马,在府衙外的地方等待着。
他知道,源贺作为北魏的名将,一定会亲自出来指挥战斗,而他的目标,就是在此等候源贺的出现。
“将军,我们为何不直接冲上去,与敌人厮杀?” 一名飞虎士兵忍不住问道。
辛弃疾微微一笑,说道:“打仗,讲究的是谋略。源贺乃北魏名将,不可小觑。我们在此守株待兔,等他得知城破,慌乱中出现时,再以此破绽一举擒获,方能事半功倍。” 士兵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府衙内,粮仓方向的火光映红半边天,喊杀声混着铜锣响刺破夜空。宴饮戛然而止,源贺一马当先提着刀冲出府门,正撞见辛弃疾的斩马刀劈向门楣,银线狼头匾额轰然落地。
“来者何人?” 源贺的声音沉稳如钟。
辛弃疾刀指对方咽喉,朗声道:“大宋飞虎军辛弃疾!特来领教源将军的风采!” 月光下,两队人马的刀光映照成一片,映着远处粮仓的火光,照亮了忻州城的夜空。
源贺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听到声音,抬头望去,只见辛弃疾正一脸笑意地看着他。
他一脸凝重,“可恶,辛弃疾你竟然把粮草都烧了,百姓何辜,还趁乱冲了进来,你个卑鄙小人。你今日敢来犯我忻州城,我定要将你们这些南朝贼寇一网打尽!” 源贺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地说道。
辛弃疾却不恼,他双手抱胸,诓骗着说道:“源贺将军,你既知我在此,想必应该知道北地已尽皆光复了。如今局势已明,北魏气数将尽。你又何必苦苦支撑,不如归降我大宋,也算是顺应天意。”
源贺冷哼一声,说道:“哼,辛弃疾,你休要巧言令色。我源贺一生,只知尽忠报国,岂会投降于你等南朝之人。”
辛弃疾微微摇头,说道:“将军可知那汉时朱鲔,曾参与杀害光武帝刘秀的兄长刘演。汉光武称帝后,兴兵讨伐朱鲔,朱鲔坚守洛阳。刘秀爱惜其才,派人劝降,表明既往不咎。朱鲔深受感动,献城投降。刘秀不仅未杀他,还封其为扶沟侯,朱鲔得以善终,家族也享尽荣华。将军之才,不在朱鲔之下,我朝求贤若渴,若得将军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如今将军所处之地,四周皆被我军包围,若再执迷不悟,恐将性命不保。将军熟读兵书,当知识时务者为俊杰。望将军三思啊!”
源贺听了,心中一动,但他很快又坚定了信念,说道:“辛弃疾,你所言虽有理,但我源贺深受大魏皇恩,绝不会做那背主求荣之事。今日,要么你杀了我,要么我杀了你!” 说罢,源贺一夹马腹,手持长枪,朝着辛弃疾冲了过去。
辛弃疾见状,左手又抽出腰间佩剑,刀剑合璧迎了上去。
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刀光剑影闪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呐喊助威,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战不十数合,辛弃疾渐渐占了上风。
他瞅准源贺的一个破绽,猛地一剑刺去。源贺躲避不及,被一剑刺中肩膀,顿时鲜血直流。源贺手中长枪落地,身子一晃,险些从马上摔下来。
辛弃疾见状,收剑而立,说道:“源贺将军,你已受伤,再无反抗之力。还是投降吧,我定会保你性命无忧。”
源贺咬着牙,看着辛弃疾,心中满是不甘。但他知道,自己今日已无力回天。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亲兵,喊道:“兄弟们,不要再抵抗了,放下兵器吧!”
亲兵们听了,纷纷放下手中兵器,跪地投降。
这边辛弃疾擒获源贺,另一边,薛安都带着人马已经来到了牢狱。
牢狱门口,几名北魏士兵正在看守。薛安都大喝一声:“杀!” 手下众人一拥而上,瞬间解决了那几名士兵。薛安都冲进牢狱,四处寻找被关押的汉人。
“大家不要惊慌,我们是大宋的飞虎军,来救你们出去的!”
薛安都一边喊着,一边打开一间间牢房的门。牢房里的汉人听到声音,纷纷激动地跑了出来。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自由的渴望。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我们终于有救了!” 众人纷纷向薛安都道谢。
薛安都看着这些被解救的汉人,心中满是欣慰。他说道:“大家快随我出去,离开这鬼地方!” 于是,众人在薛安都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出了牢狱。
府衙内传出《簸逻回》的鼓点,沉郁的鼓声混着胡笳的呜咽,与墙外飘来的烤羊肉香气缠在一起。
辛弃疾蹲在府衙后墙的阴影里,听见更夫敲过戌时的梆子,远处粮仓的方向忽然亮起一点火星,像极了他少年时在济南见过的流萤 —— 那是沈攸之点燃一座粮仓的信号。
一刻钟前,沈攸之正带着十人,如同鬼魅般潜行在粮仓边缘。
他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任务 —— 引燃城内敌军的一处粮草,制造混乱,为飞虎军攻城创造契机。
每一个人都屏气敛息,脚步轻得几乎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有偶尔兵器碰撞的细微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大家听好了,” 沈攸之压低声音,目光扫过身边的每一个人。
“此番行动,关乎整个战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烧粮之后,立刻往城门方向靠拢,把外面的兄弟接应进来。”
众人默默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
终于,他们摸到了粮库附近。
沈攸之做了个手势,几个人迅速分散开来,各自找准位置。
他们手中紧握着浸了火油的火把,只等一声令下。
“点火!” 沈攸之低喝一声,瞬间,火把纷纷亮起,橘红色的火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耀眼。
众人将火把奋力扔进粮库,干燥的粮草瞬间被点燃,火苗迅速蹿升,噼里啪啦地燃烧起来,不一会儿,这座粮库便陷入一片火海。
“不好,有敌袭,快救火!”
城内守军发现了火光,顿时乱作一团。
士兵们匆忙提着水桶赶来,却被外侧通道提前破坏的水势逼得难以靠近。
呼喊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忻州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
沈攸之见状,大声喊道:“兄弟们,撤,往城门方向!”
众人转身,朝着城门奔去。
一路上,不断有北魏士兵围追堵截,但沈攸之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也好在离城门只有百步,他们挥舞着兵器,左冲右突,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此时,城墙上的守军也在慌乱地组织防御。
城门口,一群士兵守在此处,防止敌人进城。
沈攸之看着城门口场景,心急如焚。
他大喝一声,手中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冲向城门。
身边的兄弟们也不甘示弱,紧紧跟随其后。
“杀!” 沈攸之如同一头猛虎,率先冲入敌群。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下去,都有敌人倒下。
在他的带领下,众人在城门下站稳脚跟,放出勾爪登上城墙。
沈攸之等人瞅准时机,一跃而起,将剩余引火之物全部散落城下,随着一声爆燃,瓮城城门外与街道产生一道火墙,此时城墙上面的北魏兵卒已被解决。
沈攸之等人顺势下城,打开城门,大喊道:“快,兄弟们快进城!”
城外,早已等候多时的飞虎军听到信号,立刻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骑着骏马,手持兵器,气势汹汹地冲向城门,瓮城外的火势显然不足以阻挡在城外早已全身打湿的飞虎骑军。
城内的北魏守军见势不妙,纷纷后退,但已经来不及了。
飞虎军迅速冲进城里,与沈攸之等人会合,开始对城内的敌军展开猛烈攻击。
与此同时,辛弃疾带着一队人马,在府衙外的地方等待着。
他知道,源贺作为北魏的名将,一定会亲自出来指挥战斗,而他的目标,就是在此等候源贺的出现。
“将军,我们为何不直接冲上去,与敌人厮杀?” 一名飞虎士兵忍不住问道。
辛弃疾微微一笑,说道:“打仗,讲究的是谋略。源贺乃北魏名将,不可小觑。我们在此守株待兔,等他得知城破,慌乱中出现时,再以此破绽一举擒获,方能事半功倍。” 士兵们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府衙内,粮仓方向的火光映红半边天,喊杀声混着铜锣响刺破夜空。宴饮戛然而止,源贺一马当先提着刀冲出府门,正撞见辛弃疾的斩马刀劈向门楣,银线狼头匾额轰然落地。
“来者何人?” 源贺的声音沉稳如钟。
辛弃疾刀指对方咽喉,朗声道:“大宋飞虎军辛弃疾!特来领教源将军的风采!” 月光下,两队人马的刀光映照成一片,映着远处粮仓的火光,照亮了忻州城的夜空。
源贺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听到声音,抬头望去,只见辛弃疾正一脸笑意地看着他。
他一脸凝重,“可恶,辛弃疾你竟然把粮草都烧了,百姓何辜,还趁乱冲了进来,你个卑鄙小人。你今日敢来犯我忻州城,我定要将你们这些南朝贼寇一网打尽!” 源贺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地说道。
辛弃疾却不恼,他双手抱胸,诓骗着说道:“源贺将军,你既知我在此,想必应该知道北地已尽皆光复了。如今局势已明,北魏气数将尽。你又何必苦苦支撑,不如归降我大宋,也算是顺应天意。”
源贺冷哼一声,说道:“哼,辛弃疾,你休要巧言令色。我源贺一生,只知尽忠报国,岂会投降于你等南朝之人。”
辛弃疾微微摇头,说道:“将军可知那汉时朱鲔,曾参与杀害光武帝刘秀的兄长刘演。汉光武称帝后,兴兵讨伐朱鲔,朱鲔坚守洛阳。刘秀爱惜其才,派人劝降,表明既往不咎。朱鲔深受感动,献城投降。刘秀不仅未杀他,还封其为扶沟侯,朱鲔得以善终,家族也享尽荣华。将军之才,不在朱鲔之下,我朝求贤若渴,若得将军相助,何愁大业不成?如今将军所处之地,四周皆被我军包围,若再执迷不悟,恐将性命不保。将军熟读兵书,当知识时务者为俊杰。望将军三思啊!”
源贺听了,心中一动,但他很快又坚定了信念,说道:“辛弃疾,你所言虽有理,但我源贺深受大魏皇恩,绝不会做那背主求荣之事。今日,要么你杀了我,要么我杀了你!” 说罢,源贺一夹马腹,手持长枪,朝着辛弃疾冲了过去。
辛弃疾见状,左手又抽出腰间佩剑,刀剑合璧迎了上去。
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刀光剑影闪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呐喊助威,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战不十数合,辛弃疾渐渐占了上风。
他瞅准源贺的一个破绽,猛地一剑刺去。源贺躲避不及,被一剑刺中肩膀,顿时鲜血直流。源贺手中长枪落地,身子一晃,险些从马上摔下来。
辛弃疾见状,收剑而立,说道:“源贺将军,你已受伤,再无反抗之力。还是投降吧,我定会保你性命无忧。”
源贺咬着牙,看着辛弃疾,心中满是不甘。但他知道,自己今日已无力回天。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亲兵,喊道:“兄弟们,不要再抵抗了,放下兵器吧!”
亲兵们听了,纷纷放下手中兵器,跪地投降。
这边辛弃疾擒获源贺,另一边,薛安都带着人马已经来到了牢狱。
牢狱门口,几名北魏士兵正在看守。薛安都大喝一声:“杀!” 手下众人一拥而上,瞬间解决了那几名士兵。薛安都冲进牢狱,四处寻找被关押的汉人。
“大家不要惊慌,我们是大宋的飞虎军,来救你们出去的!”
薛安都一边喊着,一边打开一间间牢房的门。牢房里的汉人听到声音,纷纷激动地跑了出来。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自由的渴望。
“多谢将军救命之恩!”“我们终于有救了!” 众人纷纷向薛安都道谢。
薛安都看着这些被解救的汉人,心中满是欣慰。他说道:“大家快随我出去,离开这鬼地方!” 于是,众人在薛安都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走出了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