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同意出兵协防临安,这让赵构心中更加不安,为了防止出现差错,赵构又下旨,每家只需要出兵五百,世家们也知道赵构是怕他们在临安坐大,便遵照旨意,每家五百私兵,凑了三千人。
赵构将这三千人驻扎在了定武军,建武军两军中间,以防他们有诈。
这三千由世家私兵拼凑而成的队伍,在临安城外的定武军与建武军之间安营扎寨。赵构虽暂时松了口气,但内心的警惕丝毫未减。他深知,这三千人如同悬在临安城头上的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或许能增强城防,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
每日,赵构都会派遣心腹将领乔装打扮,混入军营附近,暗中观察这些世家私兵的动向。他还安排密探,时刻留意着世家与这支队伍之间的往来书信和人员走动。
与此同时,定武军与建武军的将领也接到了赵构的密令,密切关注着这三千世家私兵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无需上报,可先采取行动进行控制。
而世家这边,表面上服从安排,暗地里却各怀心思。周家家主在府邸中忧心忡忡地对亲信说道:“这赵构如此提防我们,只让每家出五百人,还将队伍夹在两军之间。看来他对我们投靠大梁的事已有察觉。”
亲信皱眉思索后道:“家主,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此时我们也不能轻举妄动,这三千人虽不多,却也不能暴露了意图。先按兵不动,看看赵构下一步如何动作。”
王家家主那边亦是同样的情形,他与几位家族中的智囊围坐在一起商议对策。“这赵构心眼儿不少,如今把我们的人困在中间,若真与大梁接应,怕是难有机会。”一位智囊说道。
王家家主冷哼一声:“哼,且先稳住他。这三千人暂且听从调遣,做些表面功夫。待大梁军临近,再寻机会动手。”
就这样,临安城内外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赵构一方面加强城防,积极筹备迎击大梁军;另一方面时刻警惕着世家私兵可能的异动。而世家们则在等待着大梁军的消息,谋划着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里应外合,完成投靠大梁的计划。双方都在暗中较劲,局势一触即发,整个临安城仿佛笼罩在一层看不见的阴霾之下,一场大战前的紧张氛围愈发浓重。
然而,吴王谢博文弃城而逃且未回临安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赵构与世家之间微妙的平衡。赵构得知此讯后,怒不可遏,认定谢博文有谋反之心,同时也更加坚信世家皆心怀不轨。他深知,若再不果断出手,局势将彻底失控。
于是,赵构紧急招来史浩与张浚。二人匆匆入宫,见赵构面色阴沉,眼中满是决绝。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谢博文弃城而逃,摆明了要背叛朕。那些世家与他往来密切,想必也早有反意。朕意已决,先下手为强!”
史浩与张浚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之色。史浩拱手道:“陛下圣明,此时的确不能再犹豫。世家势力庞大,若不及时铲除,后患无穷。”
张浚接着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在宫中设宴,邀请各世家家主前来。届时在宴席中安排刀斧手,一举将他们斩杀。同时,派遣精锐军队前往世家军队驻地劝降,若有不降者,格杀勿论。另外,在各世家所在地也派重兵清剿,务必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赵构微微点头,神色冷峻:“就依卿所言。此事需万分机密,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宴席何时举办,军队如何调配,你们二人速速商议出一个周全的计划来。”
史浩与张浚领命,立刻开始仔细谋划。他们详细商讨了宴席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以及军队调动的路线、时机等细节。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逐渐成形。
史浩向赵构汇报:“陛下,我们计划三日后在宫中设宴。宴席设在御花园,此处便于埋伏刀斧手,且易于控制局面。邀请的世家家主名单已拟定,届时会以陛下嘉奖为名,将他们骗入宫中。同时,军队也将提前部署到位,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便可同时展开行动。”
赵构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就这么办。此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们即刻去安排,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史浩与张浚领命而去,迅速着手各项准备工作。临安城内,一场针对世家的血腥风暴即将来临。各方势力都在悄然行动,而这场风暴的结果,将深刻影响着大宋的未来走向。
按照精心策划的计划,赵构以嘉奖之名向各家主发出进宫赴宴的邀请。收到请柬的各家主,虽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想着尚未与赵构彻底翻脸,且带了不少护卫,料想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便决定赴宴。
进宫当日,各家主带着大批护卫浩浩荡荡而来。然而,在宫门口,他们遭遇了阻拦。守卫宣称,陛下有令,为保宴席安全,每人只准许带两名护卫入宫。各家主心中虽有不满,但觉得这或许只是赵构一贯的谨慎之举,并未过多怀疑,最终还是带着两名护卫踏入宫门。
宴会在御花园中盛大举行,美酒佳肴摆满一桌又一桌。起初,气氛还算融洽,君臣之间谈笑风生。但酒至半酣,赵构脸色陡然一变,猛地站起身来,怒目扫视着在座的各家主,大声质问道:“朕待你们不薄,为何要背叛朕,意图投靠大梁?”
各家主心中一惊,纷纷起身,赶忙否认:“陛下何出此言?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此意!”周家主更是仗着几分酒意,讥讽道:“陛下莫非忘了,这些年我等世家为大宋尽心尽力,立下多少功劳。如今陛下却无端猜疑,实在让人心寒!”
赵构听后,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到了此时,你们还敢狡辩!”随即一招手,四周瞬间涌出大批刀斧手,寒光闪闪的利刃直指各家主。各家主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他们的两名护卫虽拼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很快便被制服。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各家主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跪地求饶,但赵构心意已决,毫不留情地下令将他们全部斩杀。一时间,御花园内惨叫连连,鲜血染红了宴席。
与此同时,张浚率领着精锐之师,火速赶到世家三千私兵驻扎的营地。张浚高声喊话,劝他们投降,承诺只要放下武器,便可既往不咎。然而,世家军队对张浚的劝降嗤之以鼻,他们仗着人数不少,且自恃有几分实力,拒不投降。
见劝降无果,张浚果断下达攻击命令。宋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世家军队营地,喊杀声震天。世家军队仓促应战,虽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是训练有素的宋军对手。在宋军猛烈的攻击下,世家军队渐渐陷入劣势。经过一番激烈拼杀,三千世家军队无一生还,营地内血流成河。
几乎在同一时刻,临安各地驻军接到指令,如潮水般涌向各世家府邸。世家府邸虽有一定防御,但在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宋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各世家府邸被一一攻破,所有家眷都被缉拿归案。整个临安城,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经此一役,江南世家在临安的势力被赵构以雷霆手段连根拔起。然而,这场血腥清洗虽暂时消除了内部隐患,但也让大宋元气大伤,百姓人心惶惶。而大梁军仍虎视眈眈,大宋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赵构将这三千人驻扎在了定武军,建武军两军中间,以防他们有诈。
这三千由世家私兵拼凑而成的队伍,在临安城外的定武军与建武军之间安营扎寨。赵构虽暂时松了口气,但内心的警惕丝毫未减。他深知,这三千人如同悬在临安城头上的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或许能增强城防,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乱。
每日,赵构都会派遣心腹将领乔装打扮,混入军营附近,暗中观察这些世家私兵的动向。他还安排密探,时刻留意着世家与这支队伍之间的往来书信和人员走动。
与此同时,定武军与建武军的将领也接到了赵构的密令,密切关注着这三千世家私兵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异常,无需上报,可先采取行动进行控制。
而世家这边,表面上服从安排,暗地里却各怀心思。周家家主在府邸中忧心忡忡地对亲信说道:“这赵构如此提防我们,只让每家出五百人,还将队伍夹在两军之间。看来他对我们投靠大梁的事已有察觉。”
亲信皱眉思索后道:“家主,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此时我们也不能轻举妄动,这三千人虽不多,却也不能暴露了意图。先按兵不动,看看赵构下一步如何动作。”
王家家主那边亦是同样的情形,他与几位家族中的智囊围坐在一起商议对策。“这赵构心眼儿不少,如今把我们的人困在中间,若真与大梁接应,怕是难有机会。”一位智囊说道。
王家家主冷哼一声:“哼,且先稳住他。这三千人暂且听从调遣,做些表面功夫。待大梁军临近,再寻机会动手。”
就这样,临安城内外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赵构一方面加强城防,积极筹备迎击大梁军;另一方面时刻警惕着世家私兵可能的异动。而世家们则在等待着大梁军的消息,谋划着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里应外合,完成投靠大梁的计划。双方都在暗中较劲,局势一触即发,整个临安城仿佛笼罩在一层看不见的阴霾之下,一场大战前的紧张氛围愈发浓重。
然而,吴王谢博文弃城而逃且未回临安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赵构与世家之间微妙的平衡。赵构得知此讯后,怒不可遏,认定谢博文有谋反之心,同时也更加坚信世家皆心怀不轨。他深知,若再不果断出手,局势将彻底失控。
于是,赵构紧急招来史浩与张浚。二人匆匆入宫,见赵构面色阴沉,眼中满是决绝。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谢博文弃城而逃,摆明了要背叛朕。那些世家与他往来密切,想必也早有反意。朕意已决,先下手为强!”
史浩与张浚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之色。史浩拱手道:“陛下圣明,此时的确不能再犹豫。世家势力庞大,若不及时铲除,后患无穷。”
张浚接着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可在宫中设宴,邀请各世家家主前来。届时在宴席中安排刀斧手,一举将他们斩杀。同时,派遣精锐军队前往世家军队驻地劝降,若有不降者,格杀勿论。另外,在各世家所在地也派重兵清剿,务必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赵构微微点头,神色冷峻:“就依卿所言。此事需万分机密,不可走漏半点风声。宴席何时举办,军队如何调配,你们二人速速商议出一个周全的计划来。”
史浩与张浚领命,立刻开始仔细谋划。他们详细商讨了宴席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以及军队调动的路线、时机等细节。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逐渐成形。
史浩向赵构汇报:“陛下,我们计划三日后在宫中设宴。宴席设在御花园,此处便于埋伏刀斧手,且易于控制局面。邀请的世家家主名单已拟定,届时会以陛下嘉奖为名,将他们骗入宫中。同时,军队也将提前部署到位,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便可同时展开行动。”
赵构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好,就这么办。此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们即刻去安排,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史浩与张浚领命而去,迅速着手各项准备工作。临安城内,一场针对世家的血腥风暴即将来临。各方势力都在悄然行动,而这场风暴的结果,将深刻影响着大宋的未来走向。
按照精心策划的计划,赵构以嘉奖之名向各家主发出进宫赴宴的邀请。收到请柬的各家主,虽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想着尚未与赵构彻底翻脸,且带了不少护卫,料想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便决定赴宴。
进宫当日,各家主带着大批护卫浩浩荡荡而来。然而,在宫门口,他们遭遇了阻拦。守卫宣称,陛下有令,为保宴席安全,每人只准许带两名护卫入宫。各家主心中虽有不满,但觉得这或许只是赵构一贯的谨慎之举,并未过多怀疑,最终还是带着两名护卫踏入宫门。
宴会在御花园中盛大举行,美酒佳肴摆满一桌又一桌。起初,气氛还算融洽,君臣之间谈笑风生。但酒至半酣,赵构脸色陡然一变,猛地站起身来,怒目扫视着在座的各家主,大声质问道:“朕待你们不薄,为何要背叛朕,意图投靠大梁?”
各家主心中一惊,纷纷起身,赶忙否认:“陛下何出此言?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此意!”周家主更是仗着几分酒意,讥讽道:“陛下莫非忘了,这些年我等世家为大宋尽心尽力,立下多少功劳。如今陛下却无端猜疑,实在让人心寒!”
赵构听后,怒不可遏,大喝一声:“到了此时,你们还敢狡辩!”随即一招手,四周瞬间涌出大批刀斧手,寒光闪闪的利刃直指各家主。各家主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他们的两名护卫虽拼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很快便被制服。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各家主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跪地求饶,但赵构心意已决,毫不留情地下令将他们全部斩杀。一时间,御花园内惨叫连连,鲜血染红了宴席。
与此同时,张浚率领着精锐之师,火速赶到世家三千私兵驻扎的营地。张浚高声喊话,劝他们投降,承诺只要放下武器,便可既往不咎。然而,世家军队对张浚的劝降嗤之以鼻,他们仗着人数不少,且自恃有几分实力,拒不投降。
见劝降无果,张浚果断下达攻击命令。宋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世家军队营地,喊杀声震天。世家军队仓促应战,虽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是训练有素的宋军对手。在宋军猛烈的攻击下,世家军队渐渐陷入劣势。经过一番激烈拼杀,三千世家军队无一生还,营地内血流成河。
几乎在同一时刻,临安各地驻军接到指令,如潮水般涌向各世家府邸。世家府邸虽有一定防御,但在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宋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很快,各世家府邸被一一攻破,所有家眷都被缉拿归案。整个临安城,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经此一役,江南世家在临安的势力被赵构以雷霆手段连根拔起。然而,这场血腥清洗虽暂时消除了内部隐患,但也让大宋元气大伤,百姓人心惶惶。而大梁军仍虎视眈眈,大宋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