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凶狠的赵构-《水浒之林冲覆宋》

  襄阳城破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回临安。一直未收到襄阳求援信息的赵构,原本满心期待襄阳城仍能坚守,正盘算着如何说服世家出兵援助襄阳,却不想等来的竟是城破的噩耗。而久久未归的秦桧,怕是也已投敌叛国。

  赵构气得浑身发抖,怒不可遏。他当即下令将秦桧府上一干人等全部拿下,听候发落。而后,他第一反应便是召见周、王两位家主,当面质问他们是否真有投靠大梁之意。

  然而,就在他准备宣召时,心腹太监赶忙上前劝阻,一脸焦急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尚无确凿证据证明周、王两家及江南世家要投敌。若此时贸然召见对峙,只怕打草惊蛇,让江南世家有了防备,万一他们狗急跳墙,提前举事,那临安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赵构听后,先是一怔,随即冷静下来,心中明白太监所言极是。他强压怒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思索应对之策。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那依你之见,朕该如何是好?”

  太监小心翼翼地回答:“陛下,不妨先按兵不动,暗中派人密切监视周、王两家及其他世家的动向。同时,加紧调集临安城内守军,加强城防。再秘密联络各地忠于陛下的将领,命他们火速带兵驰援临安。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拿下那些意图叛国的世家。”

  赵构微微点头,认可了太监的建议。他即刻吩咐下去,一面派人加强城防,联络援军;一面安排亲信暗中监视世家动静。尽管表面上看似平静,可赵构心中的忧虑却如阴霾般挥之不去。

  赵构虽采纳了心腹太监的建议,但心中始终无法放下对世家背叛的担忧,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思虑再三,他终究还是觉得此事不能仅靠暗中监视来解决,必须有所行动。于是,他秘密招来心腹大臣史浩与张浚,屏退左右后,面色凝重地将江南世家欲投靠大梁的打算和盘托出。

  史浩与张浚听闻此消息,皆是神色一凛。史浩皱着眉头,率先开口道:“陛下,此事实在危急。江南世家势力庞大,若他们当真倒戈,临安城危矣。依臣之见,不如先下手为强,趁他们尚未行动,将这些世家的家主一网打尽,夺了他们的兵权,如此一来,便能断了他们投敌的念想,也可保临安城一时安稳。”

  张浚也赶忙附和:“史大人所言极是,陛下。这些世家平日里养尊处优,享受着大宋的恩荫,如今却在国家危难之际妄图背叛,实在罪不可恕。此时若不果断出手,一旦他们与大梁勾结成功,里应外合,我大宋江山恐将易主。唯有以雷霆之势,斩杀这些家主,收缴兵权,方能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人,稳定局势。”

  赵构听着两人的谏言,神色阴晴不定。他深知史浩和张浚所言不无道理,先下手为强的确是当下看似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然而,世家在江南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诛杀家主,夺其兵权,很可能引发世家的激烈反抗,甚至在临安城内引发内乱,这同样会给大梁可乘之机。

  沉默良久,赵构缓缓开口道:“两位爱卿的建议,朕明白其中利弊。只是此事关乎重大,稍有不慎,便会让局势更加恶化。这些世家在江南根基深厚,人脉广泛,若处理不当,恐会激起民变。再者,若我们动手,他们的党羽说不定会提前通风报信,反而打草惊蛇,让他们提前举事。”

  史浩与张浚对视一眼,皆是一脸忧色。他们明白陛下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可如今局势紧迫,又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史浩再次进谏道:“陛下,事急从权。我们可以精心谋划,暗中布局,趁他们不备之时,发动突袭。只要行动迅速,保密得当,或许能够一举成功。而且,在动手之前,我们可先制造一些假象,让他们放松警惕。”

  赵构沉思片刻,微微点头:“爱卿所言有理。只是这计划需万分谨慎,容朕再仔细斟酌。你们二人回去后,即刻着手准备相关事宜,暗中挑选可靠之人,密切关注世家动向,切不可打草惊蛇。待朕想好万全之策,再行定夺。”史浩与张浚领命而去,留下赵构独自一人在御书房内,继续思索着这关乎大宋存亡的棘手难题。

  赵构虽对史浩和张浚的建议有所考量,但仍觉得此事需从长计议。为了进一步检验世家的忠心,同时也想试探他们对守城之事的真实态度,他决定再次召集周、王等世家的家主,提出让世家出兵协助守城的要求。

  这一次,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赵构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台下的众人,缓缓开口道:“如今襄阳城已破,大梁军随时可能兵临临安。朕深知诸位爱卿在江南根基深厚,麾下也不乏兵力。临安城乃我大宋的重要屏障,关乎国家存亡,朕希望诸位能出兵协助守城,共御外敌。”

  台下的世家们面面相觑,片刻的沉默后,周家家主率先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忧心国事,臣等感佩。我周家愿听从陛下安排,出兵相助临安城。”

  紧接着,王家家主也赶忙表态:“陛下,我王家亦愿为保卫临安城,尽一份绵薄之力,定会出兵协助。”

  其他世家见周、王两家表态,也纷纷出言附和,表示愿意出兵。赵构看着台下众人,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世家突然如此痛快地答应出兵,究竟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打算?是察觉到了自己的怀疑而故意表现忠心,还是真的回心转意,愿意为大宋效力?

  尽管心中疑虑重重,但赵构表面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神情:“诸位爱卿能以国事为重,朕深感欣慰。待战事平息,朕定不会亏待诸位。如今时间紧迫,还望诸位尽快安排兵力,入驻临安城防。”

  世家们纷纷领命。然而,赵构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他深知,这些世家的表态或许只是权宜之计。于是,在世家们离开朝堂后,他立刻秘密召见了史浩和张浚,将世家同意出兵一事告知二人。

  史浩皱着眉头,面露担忧之色:“陛下,这些世家向来精明,如今突然如此爽快答应出兵,恐怕其中有诈。说不定他们是想借此机会,将兵力安插进临安城,以便与大梁军里应外合。”

  张浚也点头赞同:“史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我们必须多加小心,暗中监视这些世家出兵的动向,以及他们在城中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要加紧部署我们自己的兵力,以防不测。”

  赵构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朕也有此担忧。你们即刻安排人手,密切监视世家的行动。无论他们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间向朕汇报。另外,临安城防的部署也要进一步加强,不能有丝毫懈怠。”

  史浩和张浚领命而去,赵构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这只是自己的多疑,希望这些世家真的能够在这危难时刻,与大宋同仇敌忾,保卫临安城,守护住大宋的江山社稷。但他清楚,接下来的日子,必定充满了变数与危机,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