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夜战突围-《水浒之林冲覆宋》

  深夜,大梁军的军营隐没在浓稠的黑暗里,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四周静谧得有些压抑,偶尔传来的巡营声,在这死寂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与此同时,临安城内一处隐蔽角落,张浚神色冷峻,正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突围行动。

  他迅速将愿意追随赵构离去的官员分成四路,低声而果断地吩咐道:“各位务必小心,待城门打开,在外围士兵的掩护下,立刻出城。记住,不可慌乱,一切行动听指挥!”官员们纷纷点头,虽面色紧张,但眼神中透着决然。

  随后,张浚又看向定武军与建武军的精锐将士,这些身着重甲、手持利刃的士兵们如同一座座沉默的雕像,在夜色中散发着坚毅的气息。张浚微微颔首,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期许:“将士们,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务必全力掩护陛下与各位大人安全出城。”士兵们无声地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用行动回应着这份嘱托。

  随着张浚一声令下,突围行动正式开始。负责城门的士兵迅速打开临安四门,一时间,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官员们在士兵的重重保护下,分四路有序地冲出临安城。黑暗中,队伍如四条黑色的游龙,向着城外潜行。

  赵构骑在骏马上,神色凝重。张浚没有安排赵构同史浩一同出城,他看着周围忠诚护主的将士,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夜,注定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而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

  队伍小心翼翼地前行,尽量避免发出过大的声响,以免惊动大梁军。然而,寂静的夜仿佛暗藏着无数双眼睛,每一丝动静都可能引发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宛如在生死边缘徘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每一个人都紧绷着神经,等待着未知的挑战与命运的裁决。

  “张爱卿,我等何时出发?”赵构看着大开的城门,心急如焚,语气中满是焦虑。

  “陛下,待城外大梁军开始围剿,我等再趁乱出城!”张浚压低声音,有条不紊地解释着自己的计划。原来,他是以那四路官员为诱饵,试探大梁军是否在此设下埋伏。若城外没有异常,他们便即刻动身;若大梁军有所行动,他们也能趁着敌军围剿的混乱局面,寻找机会突围而出。

  赵构听后,微微点头,正欲开口夸赞张浚办事稳妥,城外却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紧接着,远处灯火通明,映照得夜空如同白昼。显然,大梁军察觉到了出城的队伍,已然展开围剿。

  “陛下,机会来了!”张浚目光如炬,迅速做出判断,“将士们,随我护陛下出城!” 随着他一声令下,定武军与建武军的精锐将士们立刻簇拥着赵构,朝着城门疾驰而去。马蹄声如雷,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惊心动魄。

  出城后,只见城外火光冲天,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大梁军如潮水般涌向那四路突围的队伍,刀光剑影闪烁,局势一片混乱。张浚眉头紧皱,在混乱中迅速观察着战场形势,寻找着突围的方向。

  “往那边!”张浚抬手一指,带领着队伍朝着大梁军防守相对薄弱的区域冲去。将士们奋勇向前,与阻拦的大梁军展开殊死搏斗。一时间,血花飞溅,喊杀声震得人耳膜生疼。赵构身处队伍中央,紧紧握着缰绳,脸色苍白,但眼中仍透着一丝坚毅。

  在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下,他们终于在混乱中撕开了一道口子,成功突出重围。然而,身后的喊杀声依旧未停,大梁军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们。张浚深知,此刻还远未到放松的时候,必须尽快带领众人摆脱追兵,找一处安全之地暂避锋芒。于是,他扬鞭策马,带领着队伍在夜色中向着远方疾驰而去,留下一片战火纷飞的战场,和那逐渐远去的临安城……

  赵构见他们好不容易杀了出来,紧绷的神经刚想放松片刻,却不想,前方突然又有大梁军如鬼魅般杀出。夜色中,敌军的身影影影绰绰,刀枪反射着寒光,如同一堵冰冷的铁墙横亘在他们面前。

  “不好!”张浚脸色骤变,毫不犹豫地迅速护着赵构调转方向。同时,他大声呼喊:“上,挡住他们!”其麾下的士兵们闻声,如同一群视死如归的猛虎,毫不犹豫地迎向大梁军。

  刹那间,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张浚的士兵们以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在大梁军的攻势下,筑起了一道防线,拼死阻止大梁军靠近赵构。有的士兵被长枪刺中,却仍死死抱住对方,为同伴争取攻击的机会;有的士兵身负重伤,依旧挥舞着手中的刀剑,砍向敌人。鲜血在夜色中飞溅,染红了大地。

  张浚一边护着赵构艰难前行,一边焦急地观察着四周的情况,试图寻找新的突围方向。他深知,这样的抵抗只能是暂时的,他们必须尽快摆脱眼前的困境,否则一旦被大梁军合围,必将全军覆没。

  “往东边走!那边敌军似乎少些!”史浩在混乱中大声喊道。张浚来不及多想,立刻带领队伍朝着东边冲去。然而,大梁军岂会轻易放过他们,如跗骨之蛆般紧追不舍,不断从侧翼包抄过来。

  此时的赵构,脸色煞白如纸,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但他看着身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又强打起精神,咬着牙跟随着队伍前行。他明白,此刻自己不能慌乱,否则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

  “陛下,您一定要坚持住!我们定会护您周全!”张浚一边奋力抵挡着追来的敌人,一边大声安慰着赵构。可他心里清楚,局势已经愈发危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赵构一行在张浚的带领下向东仓皇而行,马蹄扬起阵阵尘土。没走多久,前方道路又被一群大梁军严严实实地拦住。领头的正是阮氏兄弟,在昏暗的夜色里,他们如鬼魅般突然现身,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

  阮小七生性勇猛果敢,在黑暗中敏锐地察觉到宋军紧紧护在中间的那人定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心中一喜,认定绝不能放走此人,当即便大喝一声:“弟兄们,跟我上!”说罢,便如饿虎扑食般领着众人径直冲向赵构。

  张浚见此情形,心中暗叫不好,赶忙指挥士兵加强防御。“保护陛下!”他嘶声怒吼,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悲壮。宋军将士们迅速靠拢,组成一道人墙,将赵构护在核心,手中的长枪如林,指向冲来的大梁军。

  阮小七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势大力沉地砍向宋军防线。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瞬间便有几名宋军士兵倒在他的刀下。“杀!”阮小七一边砍杀,一边高呼,士气大振。他的哥哥阮小二也不甘示弱,带领着一队士兵从侧翼迂回包抄,试图突破宋军的防御。

  宋军防线在大梁军的猛烈攻击下摇摇欲坠,但将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顽强抵抗。有的士兵被砍伤,却依旧死死拉住敌人的战马缰绳,为同伴创造攻击机会;有的士兵在倒下的瞬间,仍拼尽全力将手中的长枪刺向敌人。鲜血不断地流淌,染红了这片土地。

  赵构坐在马上,看着眼前血腥的厮杀场面,心中惊恐万分。他从未见过如此惨烈的战斗,双手紧紧地攥着缰绳,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张卿,这可如何是好……”他声音颤抖,带着一丝哭腔。

  张浚面色凝重,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宝剑,抵挡着冲上来的敌人,一边大声回应:“陛下莫慌!臣定当拼死护您周全!”然而,随着大梁军的不断攻击,宋军的伤亡越来越大,防线渐渐出现了缺口。阮小七瞅准机会,瞅准缺口,猛地发力,冲破了防线,直逼赵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