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萧书生醉吟青志(二)-《长安剑客萧书生》

  三人一路前行,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半山腰。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山中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和兽吼。突然,林婉儿停下脚步,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低声说:“嘘,前面有官兵巡查,我们小心一点,绕开他们。”

  萧琰与赵虎连忙点头,跟着林婉儿悄悄躲到了一棵大树后面。不一会儿,便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十几个官兵手持火把,沿着山路缓缓走来。官兵们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都给我仔细搜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立刻抓起来!”

  萧琰与赵虎屏住呼吸,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武器,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林婉儿则紧紧贴在大树上,眼神紧张地盯着官兵们的动向。

  官兵们渐渐走近,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萧琰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一旦被官兵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只野兔突然从草丛中窜了出来,朝着官兵们的方向跑去。

  官兵们见状,纷纷围了上去,想要抓住野兔。趁着这个机会,林婉儿连忙对萧琰和赵虎说:“快走!”

  三人立刻起身,沿着小路快速向山顶跑去。官兵们发现野兔跑掉了,便骂骂咧咧地继续向前巡查,并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经过一番惊险的躲避,三人终于来到了山顶。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山洞,洞口上方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青云洞”。

  林婉儿指着山洞,对萧琰说:“萧大哥,这就是青云洞了,那位隐士应该就住在里面。你们快进去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萧琰感激地看着林婉儿,说:“林姑娘,今日多谢你带路,这份恩情我们铭记在心。你先下山吧,路上一定要小心。”

  林婉儿点了点头,说:“萧大哥放心,我会小心的。你们也要保重,若有需要,随时可以到村里找我。”

  告别了林婉儿,萧琰与赵虎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青云洞的洞门。洞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他们沿着洞中的通道缓缓前行,不一会儿,便看到前方有一丝光亮。

  走近一看,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一张石桌旁,闭目养神。老者身着粗布道袍,面容清癯,眉宇间透着一股仙风道骨。

  萧琰与赵虎连忙走上前,拱手行礼:“晚辈萧琰、赵虎,拜见前辈。”

  老者缓缓睁开眼睛,目光如炬,上下打量了两人一番,缓缓道:“你们就是从江南来的?找我有何事?”

  萧琰恭敬地说:“前辈,晚辈听闻您是一位隐士,学识渊博,心怀天下。晚辈二人不满当今朝廷的腐败统治,想要寻找‘忠义军’,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只是我们一直未能

  萧琰恭敬地说:“前辈,晚辈听闻您是一位隐士,学识渊博,心怀天下。晚辈二人不满当今朝廷的腐败统治,想要寻找‘忠义军’,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只是我们一直未能找到‘忠义军’的踪迹,还望前辈能指点迷津。”

  老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缓缓起身,走到洞壁前,指着上面一幅模糊的地图说:“‘忠义军’确实在狼牙山一带活动,但他们的营地极为隐蔽,寻常人根本无法找到。这幅地图标注了通往‘忠义军’营地的秘密路径,不过此路凶险异常,不仅有悬崖峭壁,还有朝廷设下的暗哨,你们若要前往,务必小心。”

  萧琰与赵虎连忙上前,仔细查看地图。地图上的路线蜿蜒曲折,多处标注着“险”“哨”等字样,可见此行确实困难重重。萧琰拱手道:“多谢前辈指点,晚辈定当小心谨慎,不负前辈所托。”

  老者叹了口气:“如今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忠义军’虽是一支正义之师,却也面临着重重危机。你们此去,不仅要面对朝廷的围剿,还要应对内部的矛盾与纷争。萧书生,你虽有满腔热血与才华,但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切记不可轻信他人,凡事三思而后行。”

  萧琰重重地点了点头:“前辈教诲,晚辈铭记在心。若日后能平定天下,晚辈定当回来探望前辈,与您共论诗书,畅谈天下事。”

  老者微微一笑:“好,老夫等着那一天。你们赶路吧,莫要耽误了时辰。”

  萧琰与赵虎再次向老者道谢,随后拿着地图,小心翼翼地离开了青云洞。此时,天色已经蒙蒙亮,山风吹过,带着一丝寒意。两人按照地图上的指示,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向山中走去。

  小路两旁是陡峭的悬崖,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赵虎走在前面,手持长刀,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萧琰则紧随其后,手中拿着地图,不时停下来确认路线。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两人来到一处狭窄的山洞前。地图上标注,穿过这个山洞,便可到达“忠义军”的营地附近。两人刚走进山洞,便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擅自闯入朝廷禁地!”一个严厉的声音响起,只见十几个官兵手持弓箭,正对着他们。

  赵虎心中一紧,连忙将萧琰护在身后,大声道:“我们只是路过的商人,迷路了才走到这里,还望官爷高抬贵手,放我们过去。”

  “商人?我看你们是‘忠义军’的奸细!”为首的官兵冷笑一声,“来人啊,把他们抓起来,押回营地审问!”

  官兵们纷纷上前,想要捉拿萧琰与赵虎。赵虎见状,手持长刀,与官兵们打了起来。赵虎武艺高强,几个回合下来,便打倒了几个官兵。但官兵人数众多,且手持弓箭,赵虎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萧琰心中焦急,他知道,若不尽快想办法脱身,他们迟早会被官兵抓住。他环顾四周,发现山洞的顶部有一块松动的巨石。他灵机一动,对赵虎喊道:“赵兄,引他们到巨石下面!”

  赵虎会意,一边与官兵周旋,一边慢慢向巨石下方退去。为首的官兵不知是计,带着手下紧紧追赶。就在官兵们都聚集在巨石下方时,萧琰拿起一块石头,用力砸向巨石的支撑点。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巨石从顶部坠落,正好砸在官兵们中间。官兵们来不及躲闪,纷纷被巨石砸中,惨叫声此起彼伏。剩下的几个官兵见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转身逃跑。

  赵虎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喘着粗气说:“萧兄,还是你有办法!若不是你,我们今日恐怕就栽在这里了。”

  萧琰笑道:“只是侥幸罢了。我们赶紧离开这里,免得再遇到官兵。”

  两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山谷,山谷中搭建着许多帐篷,旗帜飘扬,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忠”字。显然,这里就是“忠义军”的营地。

  萧琰与赵虎心中一喜,连忙快步向营地走去。刚走到营地门口,便被几个手持长枪的士兵拦住了。

  “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做什么?”一个士兵厉声问道。

  萧琰拱手道:“在下萧琰,这位是赵虎。我们二人不满朝廷的腐败统治,特来投靠‘忠义军’,还望各位兄弟通报一声。”

  士兵们对视一眼,其中一个士兵说:“你们稍等,我这就去通报将军。”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铠甲、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他上下打量了萧琰与赵虎一番,沉声道:“我是‘忠义军’的副将周勇。你们说要投靠我们,可有什么凭证?”

  赵虎上前一步,大声道:“我们没有凭证,但我们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如今朝廷腐败,百姓流离失所,我们愿意加入‘忠义军’,与各位兄弟一同推翻腐败朝廷,解救百姓于水火!”

  周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点了点头:“好!既然你们有这份心,那我就相信你们一次。不过,‘忠义军’有‘忠义军’的规矩,若你们违反了规矩,休怪我不客气。”

  萧琰与赵虎连忙拱手:“多谢周将军收留,我们定当遵守军纪,绝不辜负将军的信任。”

  周勇带领两人走进营地,营地内一片繁忙景象。士兵们有的在操练武艺,有的在擦拭武器,有的在搬运粮草,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神情。

  周勇将两人带到一座大帐前,掀开门帘,对帐内说道:“将军,有两位壮士前来投靠。”

  帐内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让他们进来。”

  萧琰与赵虎走进大帐,只见一位身着白袍、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案前,批阅着文书。他便是“忠义军”的统帅,前朝将领李乘风。

  李乘风放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两人,目光温和却不失威严。他微笑着说:“两位壮士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两位可有什么特长,能为‘忠义军’效力?”

  赵虎抱拳道:“在下赵虎,曾是‘清风寨’寨主,擅长武艺,愿为将军冲锋陷阵,斩杀敌寇!”

  李乘风点了点头,目光转向萧琰:“萧壮士呢?”

  萧琰拱手道:“在下萧琰,不过一介书生,虽无高强武艺,却略通诗书兵法,愿为将军出谋划策,辅佐将军成就大业。”

  李乘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笑道:“好!我‘忠义军’正缺有勇有谋之人。赵壮士,你便归入先锋营,协助统领操练士兵;萧壮士,你就留在我身边,担任参军一职,负责起草文书,谋划战略。”

  两人连忙道谢,心中充满了激动。他们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实现抱负的地方,接下来,他们将与“忠义军”的兄弟们一同并肩作战,为推翻腐败朝廷,解救天下百姓而努力。

  加入“忠义军”后,萧琰与赵虎很快便融入了军营的生活。赵虎在先锋营中如鱼得水,他武艺高强,为人豪爽,很快便赢得了士兵们的敬重与爱戴。萧琰则留在李乘风身边,担任参军一职。他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谋略,为李乘风出了不少好主意,帮助“忠义军”多次击退了朝廷的小规模进攻。

  这日,“忠义军”又打了一场胜仗,缴获了不少粮草和武器。李乘风十分高兴,在大帐内设宴,邀请了营中的将领和萧琰、赵虎等人一同庆祝。

  大帐内,灯火通明,酒肉飘香。将领们纷纷举杯,向李乘风敬酒,庆祝此次胜利。李乘风满面笑容,与将领们一一碰杯,气氛十分热烈。

  萧琰坐在一旁,手中拿着酒杯,却没有急于饮酒。他看着帐内热闹的景象,心中却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江南的烟雨,想起了望湖楼的酒肆,想起了一路上遇到的百姓,更想起了自己心中的青云之志。

  李乘风注意到了萧琰的异样,他走到萧琰身边,笑着说:“萧参军,为何独自饮酒,不与大家一同欢庆?”

  萧琰回过神来,连忙起身,拱手道:“将军,在下只是在思考一些事情,并非有意扫大家的兴。”

  李乘风笑道:“哦?不知萧参军在思考什么事情,可否与我一同分享?”

  萧琰沉吟片刻,说道:“将军,此次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朝廷的势力依旧强大,我们‘忠义军’想要推翻朝廷,解救天下百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如今营中粮草短缺,士兵们的装备也十分简陋,若朝廷派大军前来围剿,我们恐怕难以抵挡。”

  李乘风闻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叹了口气:“萧参军所言极是。我也深知此事艰难,但如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若不奋起反抗,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朝廷压迫至死吗?”

  萧琰点了点头:“将军所言有理。只是我们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需制定周密的计划,逐步壮大我们的势力。在下认为,我们可以先在狼牙山一带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同时与周边的义军取得联系,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朝廷。”

  李乘风眼前一亮:“萧参军的想法甚好!我也曾有过此意,只是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如今有萧参军相助,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两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间,已经喝了不少酒。萧琰的脸颊泛起红晕,眼神却愈发清亮。他拿起酒杯,站起身,走到大帐中央,朗声道:“各位兄弟,今日我们取得胜利,值得欢庆。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萧琰不才,愿以一首诗,献给各位兄弟,献给我们伟大的‘忠义军’!”

  帐内顿时安静下来,将领们纷纷放下酒杯,目光投向萧琰。萧琰深吸一口气,高声吟道:

  “狼牙巍巍立天地,忠义浩浩震山河。

  旌旗猎猎迎风展,将士赳赳勇冲锋。

  不为功名不为利,只为百姓解倒悬。

  待到山河重一统,再与诸君醉明月!”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豪情壮志,回荡在大帐之中。将领们听了,纷纷热血沸腾,他们站起身,举起酒杯,高声喊道:“不为功名不为利,只为百姓解倒悬!”“待到山河重一统,再与诸君醉明月!”

  李乘风也十分激动,他走上前,拍了拍萧琰的肩膀:“好诗!萧参军,你这首诗,道出了我们‘忠义军’的心声!来,我敬你一杯!”

  萧琰与李乘风碰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酒液入喉,灼烧着喉咙,却也点燃了他心中的斗志。他知道,自己的青云之志,终将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他相信,只要“忠义军”的兄弟们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就一定能推翻腐败的朝廷,建立一个清明的新政权,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宴会过后,萧琰回到自己的营帐。他坐在案前,借着灯火,提笔在纸上写下了“青云志”三个大字。他看着这三个字,心中充满了坚定。他知道,前路依旧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但他绝不会退缩。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辅佐李乘风,带领“忠义军”走向胜利,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