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双玺定风波-《玲珑佩之逆世重生:从啃老到传奇》

  苏晓晓那番关于“转业培训”与“社会保障”的轻描淡写之言,如同两道无形的九天神雷,狠狠地劈在了东宫书房之内,苏承祖那颗本已因自己的“完美方案”而充满了自信与骄傲的心上。

  他的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那张写满了密密麻麻数据与条陈的白纸,在他眼中,瞬间变得苍白而可笑。

  他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姐姐,又看了一眼那个,正用一种清澈的、理所当然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小小皇太子,一股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羞愧感,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他的脸上。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帝国最顶尖的经济奇才。

  他能从最繁复的账目中,找出最精准的数据。

  他能为最混乱的局面,设计出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可他今日,才无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眼前这位,看似不理俗务的长姐,与这位,年仅七岁的外甥之间,那道名为“格局”的巨大鸿沟,究竟,有多么的深不可测!

  他解决的,是“问题”。

  而他们,心心念念的,却是“人”。

  “殿下……长姐……”

  苏承祖的声音,干涩无比,他对着御座之旁的苏晓晓与书案后的念安,深深地,一揖及地。

  这一次,他行的,不再是臣子对储君,或是弟弟对姐姐的礼。

  而是一种,学生,在仰望着,两位,真正拥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老师”时,那发自肺腑的巨大敬佩与惭愧。

  “承祖愚钝!只看到了,如何以雷霆手段,平息民怨;却忽略了,该如何用仁心之术,安抚民生!险些,因一己之短视,而辜负了殿下与娘娘的仁德之心!请殿下与娘娘,责罚!”

  念安看着自己这位,一向骄傲的舅舅,此刻,竟如此失态,小脸上,却露出了与他年龄不符的温和与理解。

  “舅舅不必自责。”

  他从书案后,走上前来,小小的手,学着母亲的样子,轻轻地拍了拍苏承祖的手臂。

  “母后常与儿臣说,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舅舅你,是这个家里,最会挣钱、也最会算账的管家,想的是,如何让这个家,不亏本,能运转。这,没有错。”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而儿臣与母后,想的,则是,如何让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无论老弱病残,都能,有饭吃,有衣穿,活得,像个人样。这,也没有错。”

  “我们,只是,想的方向,不同而已。如今,将舅舅你的‘术’,与我们的‘心’,结合在一起,那,才是,能让这个家,真正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

  一番话,说得苏承祖,是热泪盈眶,更是,心悦诚服!

  他知道,眼前这位,年仅七岁的皇太子,其胸襟,其气度,已远非,自己所能及!

  “好了好了,”苏晓晓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时辰不早了,既然,我们都已达成了共识。那,我们这个家,未来的第一份‘治家方略’,也该,正式出炉了吧?”

  “是!”

  苏承祖重重地点头,他那双锐利的眼眸之中,再次,燃起了熊熊的烈火!

  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自信,更是一种,被注入了全新灵魂之后的巨大激情!

  他将之前那份,自以为完美的草案,毫不犹豫地,撕得粉碎!

  然后,与念安一同,在那张巨大的白纸之上,重新,开始勾勒!

  这一次,他们的合作,变得无比的默契与高效。

  念安,负责提出,最根本的“原则”。

  “所有自愿加入‘技工学堂’之人,无论年龄,学堂之内,皆需,包食宿!其家人,由‘保障基金’之内,先行预支三个月的‘安家费’!务必,让他们,学得安心,毫无后顾之忧!”

  苏承祖,则立刻,用最精准的数据,将这个“原则”,化为现实!

  “妥!臣已算过,望江郡内,符合条件之老弱,约莫三千余人。其三个月‘安家费’,总计,约需白银一万两!此笔款项,可从‘皇家四海钱庄’专项贷款之中,优先支付!”

  念安,再次开口。

  “所有,因公伤残之员工,其抚恤标准,不可,低于其在职时,最高薪俸的八成!且,需终身发放!”

  苏承含祖,笔走如飞。

  “可!臣建议,将‘社会保障基金’,与总公司盈利,彻底挂钩!强制规定,凡总公司每年纯利,需有至少半成,自动划入基金之内!如此,方能源源不绝,永不枯竭!”

  ……

  东宫的灯火,亮了整整一夜。

  当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进书房时。

  一份,前无古人,也足以,开创南渊新朝百年基业的全新奏疏,终于,定稿!

  奏疏的封皮之上,由念安,亲笔,用他那,还略显稚嫩,却已风骨初成的笔迹,写下了,它的正式名称。

  ——【永安驰道沿线民生安定疏】!

  当这份,凝聚了舅甥二人,整夜心血的奏疏,连同那些,详细到,每一个铜板的财政预算,一同被快马加急,送抵御书房时。

  正在批阅奏折的南渊钰,只看了一眼,便猛地,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

  他的眼中,爆发出,难以抑制的巨大骄傲与狂喜!

  好!

  好一个南渊念安!

  好一个苏承祖!

  朕的太子与国舅!

  他没有再召集任何朝臣,进行所谓的“商议”。

  因为,这份奏疏的完美与周全,已无需,任何人的置喙!

  他当场,便拿起了那方,代表着至高皇权的传国玉玺,与那枚,象征着皇后懿旨的凤仪之玺,重重地,盖了上去!

  随即!

  他对着门外,那早已等待多时的王德海,下达了一连串,充满了雷霆之威的旨意!

  “传朕与皇后,联合旨意!”

  “即刻,于望江郡,成立【永安驰道物流总运司】,所有章程,皆依太子所奏!由太子少傅苏承祖,兼任第一任‘总司使’!朕,赐其‘先斩后奏’之权!凡,有敢于,阳奉阴违,阻挠新政者,无论官阶几何,皆可,先斩后奏!”

  “另!”他的声音,再次拔高,“于望江郡,建立我朝第一座【皇家格物技工学堂(望江分部)】,由当地官府,选拔那些,有上进心,却又无以为生的失业人员,入学深造!学成之后,可优先,进入我运输总司,担任‘技术官吏’!”

  “再另!”

  “那份,由太子,亲拟的【工伤抚恤与社会保障条例】,立刻,以《京城时报》增刊的形式,昭告天下!让所有南渊子民都知道,自我‘永安’一朝起!凡,为国效力者,国,必不负之!”

  一道道,盖上了龙凤双玺的圣旨,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以最快的速度,由龙影卫的“飞隼”信使,护送着,飞向了那,正处于风暴中心的南方!

  一场,由一个七岁的孩子,所开启的、史无前例的巨大社会变革,就此,拉开了它,波澜壮阔的巨大帷幕!

  而御书房之内,苏晓晓的身影,也悄然出现。

  她看着,那依旧,意气风发的南渊钰,那双,能洞悉一切的凤眸之中,却缓缓地,浮现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沉忧虑。

  “陛下,”她轻声说道,“此事,看似,已尘埃落定。”

  “只是,我总觉得,似乎……太过巧合了。”

  “望江郡的民变,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朝新政,势头最猛之时,骤然爆发。”

  “而且……”她的声音,变得有些冰冷,“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原本只是,为了讨个说法的失业流民,是谁,在背后,教给了他们,‘驰道不仁,与民争路’这样,一句,足以,挑动天下人心的口号?”

  “这背后,会不会,还有一只,我们,尚未察觉的更大的黑手,在悄悄地,搅动风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