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寻常烟火气-《酿秋实》

  周利贞,周利贞。

  分明已经过了许久,可世事绕来绕去,总是逃不过周利贞。

  余幼嘉真心相邀,朱焽却明显觉得有些不妥:

  “我们兄弟二人并没有见过余县令的表哥,又没有提早准备贺礼,如今突突拜访,会不会有些失礼?”

  余幼嘉本有些感怀,闻言又有些没好气道:

  “哪怕准备贺礼,你难道就会记得送吗?”

  “没有见过我表哥才是对的,我也没见过几次......毕竟,他早不知何年何月何时,魂归何处而去。”

  余幼嘉甚少提及家事,一谈便谈及亡故之人,着实有些令人意外。

  此夜寂然,三人行于十室九空的街上,一时间,谁也不知道如何接话,连一直低着头的朱载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余幼嘉倒是坦然:

  “吃碗长寿面罢,不然冷火冷灶,你们回去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吃了。”

  这倒是实话,但朱载今日觉得有些不自在,只想早些回去躺下,小声推拒道:

  “我其实今日吃了不少茶点......”

  前面两人齐齐回头,朱焽不懂为何平日虽有些别扭,但本性乖巧的阿弟今日会颇有些无礼的拒绝此事,只得唤道:

  “阿弟?”

  “朱县令也是好心.......”

  朱载知道自己此举不妥,但却始终没吭声,只是又一次低下了头,一边走一边踢起了路旁的石子。

  朱焽无奈,想了又想,猜了又猜,方看向明显有些疑惑的余幼嘉,缓声问道:

  “上次出城迎接我们兄弟二人的官吏,可是县令家中姊妹?”

  官吏?

  说的是二娘吧。

  余幼嘉微微颔首:

  “一母同出的亲二姐,现任崇安城县丞,分管崇安城内的钱粮,教化,仓狱。”

  因着不知朱焽问起二娘的缘由,余幼嘉只简单的解释一句,并未多说什么。

  但只这一句,便足够让原先漫不经心踢动石子的朱载顿步。

  朱焽敏锐,先一步察觉到阿弟的不对,笑道:

  “我阿弟上次无意开罪过余县丞,今日或许担心这件事,所以才.......”

  哦,打人的事情!

  原来是如此,才拒绝的?

  可那也是二娘的权宜之计......

  余幼嘉摆了摆手,道:

  “原来是这件事,你们多虑了。”

  “我二姐素来端庄典雅,脾性温厚,不同人起争端,纵使有误会,也不会往心里去。你们今日随我一同来,我帮你们开解误会罢。”

  二娘脾性有多好,旁人许是不知,但余幼嘉却是知道的。

  之前二娘因为担心被朱二抓住错处,所以才故作莽撞,将人打了,可如今余幼嘉既有意同淮南经商,必不能将此事留作祸患。

  碰巧今日这个时辰,想来家中其他长辈也快歇息,劳烦她们起身做饭不妥,四娘五郎年纪尚小,而三娘和她自己做饭又极度难吃......

  不如劳烦二娘下次厨,也算是道歉赔礼,从此恩怨全消,也是不错的。

  余幼嘉想的分明,但落在旁人耳中,却又有了其他意思。

  朱焽闻言,低下头凑到朱载面前,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家阿弟,朱载则混像一只浑身炸毛的猫似的,下意识喊道:

  “阿兄!”

  朱焽仍是笑,伸出手,颇为温厚的揽着阿弟的肩膀:

  “阿弟,没事的,你别总是多想。”

  “咱们去吃碗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朱载轻轻挣扎几下,分明是看着已经和兄长一样高的少年,可不知为何,总却没能挣脱兄长宽厚的大手。

  于是,便也‘只能’这么半推半就的跟着余幼嘉一路前行。

  余幼嘉带着身后不知道打什么哑谜的兄弟二人穿街过巷,行至自家已经许久不开的铺面前,敲门掏钥匙开锁开门点灯搬桌搬椅一气呵成,随后才道:

  “后头是家宅,此时不太方便进去,不如就在此处用膳吧。”

  “我去寻二娘,二位稍候。”

  两兄弟齐齐坐在嘉实山房的木椅之上,朱焽自不必多说,一直都没什么架子。

  而朱载,也别扭的像是不好意思蹭饭的邻家少年,一直有些坐立难安。

  总之,两兄弟都老实到不像是天横贵胄,只像是寻常人家的兄弟。

  余幼嘉也想叹一句兄弟俩感情不错,却总觉有哪里不对,索性闭了嘴,径直往后院去。

  后院中,果然一如余幼嘉所想,老夫人因病所以休息的格外早,只有五郎的小屋中还点着一盏灯,余幼嘉刻意经过门前瞧了瞧。

  五郎正在书桌前仔细整理不知从何而来的书籍,而四娘借着屋内的灯火坐在另外一旁的椅子上绣花,不时同身旁的连小娘子说着些什么。

  连小娘子似乎在回,似乎又没有,坐在四娘身旁,眼睛却不时往书桌处偷看。

  余幼嘉下意识觉得有些好笑,但没有作声,悄声离了房前。

  这样的作息与做法才是对的。

  入夜之后,非大户人家不常点灯,而点了灯,大多数时候,通常也不会只留一人。

  所谓‘借光’,原先的本意就是如此。

  五郎虽是男子,可他做课业,四娘作为他的同胞姊妹,在旁借光绣花就十分正常。

  而连小娘子......

  借光者愿意,被借光者愿意,大家都愿意,旁人又能说些什么?

  余幼嘉脚步轻快的往里走,果不其然,又看到一盏灯火。

  灯火的来源处正是二娘与三娘的屋子,只是这回,仅是在外面站着,就感觉内里气氛十分凝重——

  “什么关系?别哭,告诉我,她和她,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娘难得夹杂着些严厉的语调在余幼嘉耳畔响起,余幼嘉没忍住,偷偷借由窗户的缝隙扫了一眼。

  屋内,三娘低着头站在桌前,时不时擦擦头上的汗水,用余光去瞄桌子上那一大堆账簿。

  而二娘坐于桌前,一边揉着额角,一边指着桌上的算盘,整个人看上去宛若残荷破碎:

  “当然是进位和退位之间的关系!”

  “算盘上二下五,下满五,上拨一,名为进位!进位之后,第二行的下方必归于原位,此名为退位!”

  “我都说了好几遍,你怎么还是记不住?”

  正要听听到底是什么关系的余幼嘉:“.......”

  带孩子教学,原来如此艰难吗?

  二娘听上去似乎有些喘不过气来了,竟还要继续往下教吗?

  三娘红着眼,很有些难过:

  “阿姐,我只是笨了些,学不会打算盘,我不是犯了天条......”

  “我愿意出门去奔走,别让我学这个,好不好?”

  二娘气急,伸出手打了三娘的手臂一下:

  “你说什么糊涂话!”

  “你以为在外奔走就不用计数了吗?你一次带多少东西出门,何处何人领取,又领了多少数不都是需要一一记下的事情?”

  “嘉妹每日如此辛劳,一度累倒,你却连算盘都学不会,你到底还有没有心!”

  喜欢酿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