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所笼罩。南郊这片平日里就略显冷清的出租屋区域,此刻更是被黑暗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冷风如同一头咆哮的野兽,在狭窄的街道间横冲直撞,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出租屋外的路灯,像是几位垂垂老矣的士兵,仅剩下稀稀拉拉的几盏还在勉强支撑着,发出微弱且闪烁不定的光。那破碎的光线,在布满坑洼的地面上投下斑驳而扭曲的光影,仿佛是黑暗中伸出的诡异触手。
程望,这位刑警支队队长,身姿挺拔却又神情凝重地蹲在房屋外围的警戒线外。他的目光,如同猎豹锁定猎物一般,紧紧盯着屋内那片神秘的区域。在黑影中,隐约能看到房间内地面上有亮闪闪的东西,可究竟是什么,却又看不真切。
程望一直保持着沉默,那深邃的眼眸中,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坚毅与专注。他手上拿着一本笔记本,本子的页面有些褶皱,看得出它跟随程望经历了不少案件。一名年轻的警员匆匆跑了过来,脚步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他恭敬地递上一份初步勘查报告。程望微微点头示意,缓缓接过报告,在微弱的灯光下,逐字逐句地看着上面的记录:
“林瑶,一位34岁的心理咨询师。经过法医的初步仔细检查,并未发现她身上存在任何躯体疾病。房间整体保持着相对整洁的状态,没有被明显翻动的痕迹,物品摆放有序,显示不出丝毫混乱的迹象。初步判定,死因是急性心源性猝死,而诱因极有可能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在房间的墙上,贴着一张咨询引导纸,上面手写着一句遗言:‘她其实早该死。’”
看完报告,程望微微皱眉,他抬手比了比手中电筒的角度,将光线精准地打在墙上的那张纸上。“她其实早该死”这四个大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而且墨迹似乎还带着些许温度,就好像写下这句话的人刚刚离去不久。
“队长,有电话。”副队长余柏的声音从身后低沉地传来,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他快步走上前,将手机递了过来,继续说道,“发现死者电话通话记录的最后一条,是她昨晚23:05接的一个匿名电话,通话时长为五分十八秒。”
程望迅速站起身来,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问道:“能恢复通话内容吗?”
“技术员们已经在全力处理了,录音仪正在拷贝相关数据。”余柏回答道。
此时,不远处的一辆警车内,几名技术员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仪器的屏幕上,各种代码和数据如同奔腾的河流一般飞速闪烁。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敲击着,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专注与紧张。
过了一会儿,一名技术员长舒一口气,拿起一个U盘,急匆匆地朝着会议室跑去。他将U盘插入会议室里的笔记本电脑,随着软件的启动,画面中逐渐出现了一段时断时续的对话:
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听起来如同来自地狱的低语,冷冷地说道:“她不配活着,别人走得轻松,她却要自己走下去。今天,我给她机会。”
紧接着,传来林瑶带着哭腔、断断续续的声音:“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话还没说完,便只剩下一阵忙音,对话就此断线。
程望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他伸手关闭了录音,声音低沉地说道:“这个匿名电话,很可能是她自我整合的一部分。据我所知,林瑶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长期接触各类精神创伤患者,她自己的心理压力也极大。在极度刺激下,她的自我人格很可能发生了分裂,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具象化了出来。”他一边说着,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笔记本屏幕,仿佛想要从那冰冷的屏幕中看穿整个案件的真相。
“林瑶被‘指向自己’。”他缓缓吐出这句话,语气沉重,“这绝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连环事件中的一环,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凶手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杀人,而是制造恐惧。他似乎是把我们曾经在特定情况下训练五个人的最极端效果,搬到了现实之中——不需要复杂的手段,他要让受害者亲自成为自己的刽子手。”
这时,外面的寒风吹得更猛烈了,吹得疫情线哨牌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夜,静得让人有些心慌。
——
清晨六点,江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大楼里,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程望站在会议室的单向镜外,静静地观察着屋内的动静。技术团队正围在电脑前,紧盯着屏幕,仔细查看匿名电话的详细数据,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操作着,试图从那一串串复杂的数据中找到关键线索。法医陆慧和王忱则坐在一旁的桌子前,认真地调阅着林瑶的咨询日志,她们一页页地翻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时而用红笔在上面做些标记。
程望心里清楚,虽然许岩的名字在目前的调查中未被提及,但他的存在却如影随形,仿佛一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正冷冷地看着他们,等待着下一步的回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准时开始,程望走上讲台,神色严肃地将三起看似独立却又隐隐相关的案件简要地串了起来:
“第一起,灰灯巷火灾;第二起,许岩在江州的神秘游走;第三起,心理咨询师林瑶的死亡引导。目前,我们还没有得出确切的定论,但从现有的线索来看,凶手是一个自认为在清洗过去罪错的人。他有着精确的行动逻辑,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标——强迫我们重现当初教给他的课堂。”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大家都清楚,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较量。
王忱打破了沉默,抬起头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程望缓缓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第一,重新审视513班五个人中‘最后存活的三个’,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内部资料卡,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人际关系到心理状态,都要进行深入调查;第二,把林瑶的所有个案日志全部调取出来,重点关注石破天案,也就是疑似自杀未遂的那个案件,仔细查看是否真的存在被强迫点到自我死亡的迹象;第三,调取南郊出租屋周边的监控,我们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找罪证,而是要找一个‘安静的下线者’,他或许就在案发当晚,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要知道,我们面对的这个凶手,他不需要亲手毁灭别人,他只需要利用心理手段,让别人毁灭自己。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杀手。”
——
几个小时后,警局门口匆匆走进一个中年男子。他神色慌张,头发有些凌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径直走到值班警员面前,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说道:“我是林瑶的弟弟,林国强。我接到通知就赶过来了。”
警方安排人员带他去辨认姐姐的身份。在经过一面墙时,林国强看到了墙上贴着的咨询引导纸,上面那刺眼的遗言让他的眼神瞬间僵住,足足愣了好几秒。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低声说道:“她是被电话吓死的。她本就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说着,林国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崩溃地哭喊起来:“为什么要这样折磨她?她那么善良!”
程望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目光冷静而深邃。他明白,此刻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林国强脱离认人程序后,被安排到了隔离室。程望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去,随后关上了门。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林国强微微的抽泣声。
“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安慰,但请相信,我们不会放过做这件事的人。”程望双眼直视着林国强,目光坚定而有力。
“她走得太快了,我们不会让这种死,成为一种‘结果’。”
林国强微微点头,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打湿了他的脸颊。过了片刻,他轻声问道:“你觉得这是连环案件吗?”
程望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好久,他才缓缓说道:“更像是一场‘还原实验’。凶手始终针对那些活在过去里的人,或者说,他在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的某种教学效果。”
——
当天下午三点,天空中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
程望独自走出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他的步伐略显沉重,但眼神依然坚定。他拿出手机,在教务系统中输入了几个特定的编号:“”。随着一阵炸弹式的提示音响起,系统屏幕上显示出一份删除记录尝试:吴起曾试图回江州办案,但他的档案在三年前被省局删除。
“他被封锁了。”程望低声自语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
接着,他又查询了另一个名字,然而,档案里显示的却是一片空白。
“夏澜,国际交流后再无踪迹。”
程望抬起头,望着那阴沉的天空,云层压得很低,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他不禁想起几年前的那堂课,那时的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当初看似平常的一节课,有一天竟会以这种可怕的方式延续下去。程序化洗脑、人格分裂、自我暗示,所有那些课堂上的理论,此刻就像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旦被无意拨动,原本看似精致的教学,瞬间就会坍塌成一个人心中无法逃脱的黑洞。
他缓缓地收回手机,步伐坚定却又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转身朝着警局的方向走去。
——
夜幕再次降临,城市被黑暗所笼罩,万家灯火在夜空中闪烁,却无法驱散程望心中的阴霾。
程望回到家中,打开门,屋内一片冰冷与寂静。他径直走向客厅的书架,在众多书籍中摸索着,终于摸到了那本厚厚的《心理投射实验手册》。封面已经有些陈旧,角落处清晰地记着“2011·513班”。
他轻轻地吹去手套上沾染的灰尘,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最后一页。上面写着:“测试目标面对真实自我三分钟,如能承受,则人格可塑;如崩溃,则需转介长期观察。”页下还附注着一行小字:“代码名‘清零’,不可撤销。”
程望看着这行墨迹,指尖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比杀人更加可怕的,是让人自我毁灭的力量。而这一次,他发誓,一定要把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清零”者抓出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出租屋外的路灯,像是几位垂垂老矣的士兵,仅剩下稀稀拉拉的几盏还在勉强支撑着,发出微弱且闪烁不定的光。那破碎的光线,在布满坑洼的地面上投下斑驳而扭曲的光影,仿佛是黑暗中伸出的诡异触手。
程望,这位刑警支队队长,身姿挺拔却又神情凝重地蹲在房屋外围的警戒线外。他的目光,如同猎豹锁定猎物一般,紧紧盯着屋内那片神秘的区域。在黑影中,隐约能看到房间内地面上有亮闪闪的东西,可究竟是什么,却又看不真切。
程望一直保持着沉默,那深邃的眼眸中,透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坚毅与专注。他手上拿着一本笔记本,本子的页面有些褶皱,看得出它跟随程望经历了不少案件。一名年轻的警员匆匆跑了过来,脚步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他恭敬地递上一份初步勘查报告。程望微微点头示意,缓缓接过报告,在微弱的灯光下,逐字逐句地看着上面的记录:
“林瑶,一位34岁的心理咨询师。经过法医的初步仔细检查,并未发现她身上存在任何躯体疾病。房间整体保持着相对整洁的状态,没有被明显翻动的痕迹,物品摆放有序,显示不出丝毫混乱的迹象。初步判定,死因是急性心源性猝死,而诱因极有可能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在房间的墙上,贴着一张咨询引导纸,上面手写着一句遗言:‘她其实早该死。’”
看完报告,程望微微皱眉,他抬手比了比手中电筒的角度,将光线精准地打在墙上的那张纸上。“她其实早该死”这四个大字,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而且墨迹似乎还带着些许温度,就好像写下这句话的人刚刚离去不久。
“队长,有电话。”副队长余柏的声音从身后低沉地传来,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他快步走上前,将手机递了过来,继续说道,“发现死者电话通话记录的最后一条,是她昨晚23:05接的一个匿名电话,通话时长为五分十八秒。”
程望迅速站起身来,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问道:“能恢复通话内容吗?”
“技术员们已经在全力处理了,录音仪正在拷贝相关数据。”余柏回答道。
此时,不远处的一辆警车内,几名技术员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仪器的屏幕上,各种代码和数据如同奔腾的河流一般飞速闪烁。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敲击着,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专注与紧张。
过了一会儿,一名技术员长舒一口气,拿起一个U盘,急匆匆地朝着会议室跑去。他将U盘插入会议室里的笔记本电脑,随着软件的启动,画面中逐渐出现了一段时断时续的对话:
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声音,听起来如同来自地狱的低语,冷冷地说道:“她不配活着,别人走得轻松,她却要自己走下去。今天,我给她机会。”
紧接着,传来林瑶带着哭腔、断断续续的声音:“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话还没说完,便只剩下一阵忙音,对话就此断线。
程望眉头紧紧皱在一起,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他伸手关闭了录音,声音低沉地说道:“这个匿名电话,很可能是她自我整合的一部分。据我所知,林瑶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长期接触各类精神创伤患者,她自己的心理压力也极大。在极度刺激下,她的自我人格很可能发生了分裂,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具象化了出来。”他一边说着,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笔记本屏幕,仿佛想要从那冰冷的屏幕中看穿整个案件的真相。
“林瑶被‘指向自己’。”他缓缓吐出这句话,语气沉重,“这绝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连环事件中的一环,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凶手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杀人,而是制造恐惧。他似乎是把我们曾经在特定情况下训练五个人的最极端效果,搬到了现实之中——不需要复杂的手段,他要让受害者亲自成为自己的刽子手。”
这时,外面的寒风吹得更猛烈了,吹得疫情线哨牌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夜,静得让人有些心慌。
——
清晨六点,江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大楼里,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程望站在会议室的单向镜外,静静地观察着屋内的动静。技术团队正围在电脑前,紧盯着屏幕,仔细查看匿名电话的详细数据,时不时低声交流几句,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操作着,试图从那一串串复杂的数据中找到关键线索。法医陆慧和王忱则坐在一旁的桌子前,认真地调阅着林瑶的咨询日志,她们一页页地翻看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时而用红笔在上面做些标记。
程望心里清楚,虽然许岩的名字在目前的调查中未被提及,但他的存在却如影随形,仿佛一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正冷冷地看着他们,等待着下一步的回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议准时开始,程望走上讲台,神色严肃地将三起看似独立却又隐隐相关的案件简要地串了起来:
“第一起,灰灯巷火灾;第二起,许岩在江州的神秘游走;第三起,心理咨询师林瑶的死亡引导。目前,我们还没有得出确切的定论,但从现有的线索来看,凶手是一个自认为在清洗过去罪错的人。他有着精确的行动逻辑,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标——强迫我们重现当初教给他的课堂。”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大家都清楚,这将是一场艰难的较量。
王忱打破了沉默,抬起头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程望缓缓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第一,重新审视513班五个人中‘最后存活的三个’,为他们建立详细的内部资料卡,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人际关系到心理状态,都要进行深入调查;第二,把林瑶的所有个案日志全部调取出来,重点关注石破天案,也就是疑似自杀未遂的那个案件,仔细查看是否真的存在被强迫点到自我死亡的迹象;第三,调取南郊出租屋周边的监控,我们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找罪证,而是要找一个‘安静的下线者’,他或许就在案发当晚,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发生。要知道,我们面对的这个凶手,他不需要亲手毁灭别人,他只需要利用心理手段,让别人毁灭自己。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杀手。”
——
几个小时后,警局门口匆匆走进一个中年男子。他神色慌张,头发有些凌乱,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他径直走到值班警员面前,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说道:“我是林瑶的弟弟,林国强。我接到通知就赶过来了。”
警方安排人员带他去辨认姐姐的身份。在经过一面墙时,林国强看到了墙上贴着的咨询引导纸,上面那刺眼的遗言让他的眼神瞬间僵住,足足愣了好几秒。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低声说道:“她是被电话吓死的。她本就是……她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说着,林国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崩溃地哭喊起来:“为什么要这样折磨她?她那么善良!”
程望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目光冷静而深邃。他明白,此刻任何安慰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林国强脱离认人程序后,被安排到了隔离室。程望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去,随后关上了门。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林国强微微的抽泣声。
“我知道这不是什么安慰,但请相信,我们不会放过做这件事的人。”程望双眼直视着林国强,目光坚定而有力。
“她走得太快了,我们不会让这种死,成为一种‘结果’。”
林国强微微点头,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打湿了他的脸颊。过了片刻,他轻声问道:“你觉得这是连环案件吗?”
程望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着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好久,他才缓缓说道:“更像是一场‘还原实验’。凶手始终针对那些活在过去里的人,或者说,他在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的某种教学效果。”
——
当天下午三点,天空中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
程望独自走出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他的步伐略显沉重,但眼神依然坚定。他拿出手机,在教务系统中输入了几个特定的编号:“”。随着一阵炸弹式的提示音响起,系统屏幕上显示出一份删除记录尝试:吴起曾试图回江州办案,但他的档案在三年前被省局删除。
“他被封锁了。”程望低声自语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
接着,他又查询了另一个名字,然而,档案里显示的却是一片空白。
“夏澜,国际交流后再无踪迹。”
程望抬起头,望着那阴沉的天空,云层压得很低,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他不禁想起几年前的那堂课,那时的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当初看似平常的一节课,有一天竟会以这种可怕的方式延续下去。程序化洗脑、人格分裂、自我暗示,所有那些课堂上的理论,此刻就像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一旦被无意拨动,原本看似精致的教学,瞬间就会坍塌成一个人心中无法逃脱的黑洞。
他缓缓地收回手机,步伐坚定却又带着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转身朝着警局的方向走去。
——
夜幕再次降临,城市被黑暗所笼罩,万家灯火在夜空中闪烁,却无法驱散程望心中的阴霾。
程望回到家中,打开门,屋内一片冰冷与寂静。他径直走向客厅的书架,在众多书籍中摸索着,终于摸到了那本厚厚的《心理投射实验手册》。封面已经有些陈旧,角落处清晰地记着“2011·513班”。
他轻轻地吹去手套上沾染的灰尘,然后小心翼翼地翻开最后一页。上面写着:“测试目标面对真实自我三分钟,如能承受,则人格可塑;如崩溃,则需转介长期观察。”页下还附注着一行小字:“代码名‘清零’,不可撤销。”
程望看着这行墨迹,指尖微微颤抖。他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比杀人更加可怕的,是让人自我毁灭的力量。而这一次,他发誓,一定要把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清零”者抓出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