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江州市老城区一家无人值守的网吧内。
屏幕闪烁着辅助数据:查车记录、店内监控、地铁刷卡信息。
程望眉头紧锁,脚步放得极轻,小心翼翼地走进网吧。每一步落下,都像是生怕惊扰了这片黑暗中隐藏的秘密。
一旁的技术员见程望进来,赶忙凑上前,压低声音说道:“程队,这里是最近一周许岩足迹最密的地点之一。”
程望目光紧紧盯着屏幕,问道:“怎么判断的?”
技术员指着显示画面,认真解释:“您看,那晚他进入这家网吧没多久,手机就被关机了。正常情况下,没人会无缘无故在网吧关机。而且,他出门的时候,换了另一双鞋。这双鞋底是跑鞋材质,明显比进来时穿的鞋硬。根据我们之前处理的类似案件经验,犯罪嫌疑人常通过更换不同材质鞋底的鞋子,改变足迹特征,来逃避地痕识别系统追踪。所以,我推测他是溜进来换鞋,就是为了逃避地痕识别。”
程望微微点头,目光仍未从屏幕上移开:“手机关机这条线索也不能忽视,他很可能是想切断所有可能被追踪的线索。那关于他在网吧的其他行为,还有什么发现?”
技术员无奈地摇摇头:“暂时没有其他特别明显的线索了。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岩的策略很明显,就是通过换身体上的物品、覆盖痕迹来躲避追查。不过,之前在灰灯巷内发现的那根‘延时电阻链’残片,还有那个‘513’提示,似乎都在暗示他并不只是单纯地‘逃跑’,而是在等待着什么回应。”
技术员边说边按下视频回放键,播放一个迅速进出的视频片段。
画面中,许岩站在门口,身姿挺拔,低帽遮脸,手中拿着公交卡。他并未回望,但摄像机侧角捕捉到他的肩膀微微抖动了一下——像是轻轻地,无意识地颤抖过。
“他回来了。”程望低声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画面里的人影晃动,仿佛也搅动着他内心的波澜。
翌日清晨,市局刑事组召开临时部署会。
室内,桌面已更新了最新的侦查资源:南郊犯罪地理模型、1990 - 2025年失踪人口数据,还特别标注了三个特殊嫌疑群体:513相关人员、心理专业从业者、犯罪技术工作者。
阵列组成,逻辑看似清晰,却唯独没有“许岩”具体的行动痕迹。
程望站在图旁,神情严肃,缓缓推着激光笔指向一个节点,说道:“大家看,这里,林瑶案发生地距离灰灯巷约3.4公里;许岩‘被拍到进网吧’的地方距离灰灯巷约2.8公里;他那晚去小旅馆停留位置在地图这端,距离第一个案件发生地直线不超过5公里。”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众人都在思索着程望话语中的深意。
余柏皱了皱眉头,打破沉默:“程队,这些地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对案件有什么特别的指向吗?只是距离相近,似乎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程望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解释道:“这些地点距离相近,说明许岩的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在这一片区域。这很可能不是巧合,在这个范围内,也许隐藏着他作案的规律,或者存在着与案件紧密相关的关键线索,我们绝不能忽视。”
空气再次陷入沉默,大家都在消化着程望的话。
余柏提醒道:“程队,可这些都只是发散关系,目前还不能构成串案的有力证据啊。”
程望将地图收回,目光扫过面面俱到的侦查材料,说道:“我们现在不是在质证罪证,而是要完善我们的侦查思路。如果许岩是在‘等待回应’,那他肯定不会轻易暴露自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他等待的‘回应’。”
说着,他抬头,胸前由制服暗中生成的领口微亮,语气沉稳而有力:“他现在不是在发力行动,而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和侦查能力。”
下午两点,市局外,程望接到电话:一名匿名举报人在线留言,称在江州东区某宿舍楼见过“一个奇怪的人,面部轮廓很像林瑶案件中电话那头的那个声音特征库”。
程望立刻意识到这条线索的重要性,与对方约好第二天面见。
电话那头,举报人语气紧张,提出保密要求:“程队长,我拿不到照片,因为那个人太谨慎了。我之前尝试获取照片,但是他每次出现都刻意避开监控,而且周边环境复杂,我没办法清晰拍到他的脸。但我可以指点方向,不过我真的很害怕,我说了这些会不会有事啊?”
程望尽量安抚对方:“你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你的安全。你提供的线索对我们很重要,任何一点信息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挂了电话,程望陷入沉思。这条线索,他还未公开,回到办公室,他在个人日记本最里一页,用铅笔认真地写着:“是否该匿名走访旧训场地?”
深夜时分,程望接到技术通知:网吧刷卡系统恢复数据,许岩那天刷了两张卡——地铁与公交,他在网吧停留48分钟,中途出去换鞋回来,然后再次消失不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程望赶到技术室,看着数据,对身旁的陆慧低声说:“你看,他是来回串联。留了痕迹,又抹了痕迹,这到底是什么意图?”
陆慧也一脸疑惑:“确实很奇怪,他这样做,难道是故意让我们发现这些线索?”
程望闭上眼,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他要让这些东西被发现?这肯定不是单纯的炫耀,他到底在传达什么信息?难道是在问我们——你追得过吗?”
当天夜里,许岩始终没出现在监控画面。网络延迟定位显示他信号断续,最后一次定位是在省公安委档案库旁边。他似乎就在看向那份自己档案,但没去触碰。
案子的幕布被层层拉起,而真相的轮廓逐渐浮现。程望的决心愈发坚定:这不仅是一场追捕,更是一场与过去的斗争。
深夜,两点半,江州市技术中心灯火通明。
程望站在屏幕前,紧紧盯着高倍流量侦查模块,看着那条恢复的实时数据——
“许岩移动路径恢复:东区小旅馆→老仓库→东城档案库门口。”
档案库门口的画面定格了他的背影:站立不动,长达十五分钟无进出迹象。
“ 他在等,或是在确保什么。”程望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他转过头,看着陆慧,神情严肃地问道:“档案库是省局重点设施,有全方位的监控摄像头,还有安保人员定时巡逻。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能干什么?”
陆慧盯着屏幕,思索片刻:“想复制档案?下载信息?或只是回到那个对他来说有特殊意义的记忆点。但无论哪种,风险都极大。”
程望点点头,肯定道:“没错,风险极大。他敢这样,说明要么他有十足的把握不被发现,要么根本不在乎暴露,甚至可能是故意引起我们注意。”
凌晨四点,警局档案走廊。
灯光昏黄,程望和余柏拿着小本本,脚步沉重地逐个文件抽屉翻查。每打开一个抽屉,都伴随着一阵陈旧纸张的气息。
“这些是513班的实训报告。”程望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份泛黄资料,轻轻吹去上面的灰尘,仔细翻看后,拍下照片。
“吴起姓名下面,被写了大红‘级别限制’章。后面尝试追述的内容都被系统删档。这背后肯定有问题。”程望皱着眉头说道。
余柏翻到另一页,惊讶道:“程队,你看,夏澜这页从来没见过。连原始档案都没有,仿佛他从来不存在。”
程望轻叹一声:“他们从训练组内抽出核心三人,进行分流:一个去情报部,一个留刑技,一个出国。这意味着……”
他话未说完,余柏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 那三个,全部被“核心筛选”,而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或许正是解开案件的关键。
上午九点,程望再次召集技术组。
程望神情严肃地站在众人面前,说道:“我们要做四件事:”
“第一,深度版本回滚513班档案,看是否能恢复训练视频与笔录。这些资料里可能藏着许岩等人作案的动机和线索。”
“第二,地毯式排查吴起背景,电话、邮件、联系人——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他的过往经历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核实东城档案库周边Wifi干扰记录,看当晚有没有手机通信受到屏蔽。这可能与许岩在档案库的行动有关。”
“第四,接触匿名举报人,尝试反代问线索‘你说的那个人,他是在试图‘阻止’档案被复原吗?’”
众人听后,虽点头同意,但也有人面露疑虑:“程队,这已超出常规侦查范围,会不会太冒险了?”
程望冷静地看着大家:“对方既然敢给我们用别人删档的档案价值,就是在向我们表明——他不怕被查。我们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必须主动出击。”
下午三点,程望拨通举报人留下的号码,联系人称“匿名者”收到电话请求,约在城郊公园见面。
约定的废弃凉亭角落,四周树影婆娑,秋千链条在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隐藏的秘密。气氛有些压抑,让人不禁心生紧张。
程望轻声问:“你说的那个人……是谁?”
匿名者戴着口罩,声音低沉:“他看上去像…像档案里那个叫‘夏澜’的侧写官。我听说他在国外情绪崩溃后,回来两个月了,整日不出现在人前,但会拖着箱包深夜出现在江州。”
程望心中一紧,追问道:“夏澜?他具体活动点在哪里?”
“北边……白鸽巷那一带。我还见到他在一个电信杆上贴了几张纸条,是旧警校毕业合影的剪影背景。”
匿名者顿了顿,又说:“我们试图联系省局,但他们固执说没叫他回来。但我猜…他没离开。”
程望心里一震,他感到整个计划正在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 —— 档案、许岩、吴起、夏澜,背后似乎有一个坐镇的神秘人。
傍晚,技术员匆匆赶来汇报:“程队,东城档案库当晚无线信号屏蔽明显,GPS定位被误差拉偏近十米。这几乎无法用手机定位。”技术员停顿了一下,表情凝重,“但那天夜里,我们调到档案库门口的录像,半小时内反复出现两名保安出入,却没有人提供帮助。也没叫警察。”
说着,技术员将那张录像画面调出。
画面中,档案室前,确实有人试图把某个旅行箱推进室内,仅推到门口一刻,又像是被什么恐惧卡住动作。画面模糊得看不清人脸,但程望看得心中胆颤,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夜里十一时,程望走进办公室。王忱已经整理好两份材料,赶忙递过来:“程队,我查到那个匿名电话的归属。使用的是一次性VoIP方案,定位在城南一个旧厂区。”
程望点头:“再拉取那个区域的监控,看看有没有‘提交’档案的场景。”
王忱接着补充:“而且那里的管理也出了异常——昨晚三个小时内系统里内务人员均离岗,监控有短暂宕机。”
程望缓缓站起,神情严峻:“正是他需要的后台。这不是逃避,这是精心布局。他在一步步引导着我们,而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不能被他牵着走。”
深夜两点,程望接到紧急通报:东城白鸽巷贴满了类似毕业合影剪影——但人脸被剪掉,仅余身影,背景中的511、513班级字样隐约可见,不同角度翻拍发到网络,已经在心理圈引发恐慌。
市局迅速成立应急小组,道具员封存所有贴纸,调取当晚监控。
程望盯着手机截图,那剪影如同幽灵一般,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感到自己的过去正在被剥离,而真相,似乎就在不远处,却又迷雾重重。
夜三点,江州市郊外某条冷巷。匿名举报人再次来电,声音急促:“程队长,某人留下话:‘你们找的那三个人,今晚会有“反馈”。’”
程望听罢,紧紧握住电话,缓缓合上。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追捕,而是一场与时间的残酷对决。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他必须争分夺秒,揭开真相,阻止可能发生的危机。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
屏幕闪烁着辅助数据:查车记录、店内监控、地铁刷卡信息。
程望眉头紧锁,脚步放得极轻,小心翼翼地走进网吧。每一步落下,都像是生怕惊扰了这片黑暗中隐藏的秘密。
一旁的技术员见程望进来,赶忙凑上前,压低声音说道:“程队,这里是最近一周许岩足迹最密的地点之一。”
程望目光紧紧盯着屏幕,问道:“怎么判断的?”
技术员指着显示画面,认真解释:“您看,那晚他进入这家网吧没多久,手机就被关机了。正常情况下,没人会无缘无故在网吧关机。而且,他出门的时候,换了另一双鞋。这双鞋底是跑鞋材质,明显比进来时穿的鞋硬。根据我们之前处理的类似案件经验,犯罪嫌疑人常通过更换不同材质鞋底的鞋子,改变足迹特征,来逃避地痕识别系统追踪。所以,我推测他是溜进来换鞋,就是为了逃避地痕识别。”
程望微微点头,目光仍未从屏幕上移开:“手机关机这条线索也不能忽视,他很可能是想切断所有可能被追踪的线索。那关于他在网吧的其他行为,还有什么发现?”
技术员无奈地摇摇头:“暂时没有其他特别明显的线索了。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岩的策略很明显,就是通过换身体上的物品、覆盖痕迹来躲避追查。不过,之前在灰灯巷内发现的那根‘延时电阻链’残片,还有那个‘513’提示,似乎都在暗示他并不只是单纯地‘逃跑’,而是在等待着什么回应。”
技术员边说边按下视频回放键,播放一个迅速进出的视频片段。
画面中,许岩站在门口,身姿挺拔,低帽遮脸,手中拿着公交卡。他并未回望,但摄像机侧角捕捉到他的肩膀微微抖动了一下——像是轻轻地,无意识地颤抖过。
“他回来了。”程望低声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画面里的人影晃动,仿佛也搅动着他内心的波澜。
翌日清晨,市局刑事组召开临时部署会。
室内,桌面已更新了最新的侦查资源:南郊犯罪地理模型、1990 - 2025年失踪人口数据,还特别标注了三个特殊嫌疑群体:513相关人员、心理专业从业者、犯罪技术工作者。
阵列组成,逻辑看似清晰,却唯独没有“许岩”具体的行动痕迹。
程望站在图旁,神情严肃,缓缓推着激光笔指向一个节点,说道:“大家看,这里,林瑶案发生地距离灰灯巷约3.4公里;许岩‘被拍到进网吧’的地方距离灰灯巷约2.8公里;他那晚去小旅馆停留位置在地图这端,距离第一个案件发生地直线不超过5公里。”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众人都在思索着程望话语中的深意。
余柏皱了皱眉头,打破沉默:“程队,这些地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对案件有什么特别的指向吗?只是距离相近,似乎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程望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解释道:“这些地点距离相近,说明许岩的活动范围相对集中在这一片区域。这很可能不是巧合,在这个范围内,也许隐藏着他作案的规律,或者存在着与案件紧密相关的关键线索,我们绝不能忽视。”
空气再次陷入沉默,大家都在消化着程望的话。
余柏提醒道:“程队,可这些都只是发散关系,目前还不能构成串案的有力证据啊。”
程望将地图收回,目光扫过面面俱到的侦查材料,说道:“我们现在不是在质证罪证,而是要完善我们的侦查思路。如果许岩是在‘等待回应’,那他肯定不会轻易暴露自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他等待的‘回应’。”
说着,他抬头,胸前由制服暗中生成的领口微亮,语气沉稳而有力:“他现在不是在发力行动,而是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和侦查能力。”
下午两点,市局外,程望接到电话:一名匿名举报人在线留言,称在江州东区某宿舍楼见过“一个奇怪的人,面部轮廓很像林瑶案件中电话那头的那个声音特征库”。
程望立刻意识到这条线索的重要性,与对方约好第二天面见。
电话那头,举报人语气紧张,提出保密要求:“程队长,我拿不到照片,因为那个人太谨慎了。我之前尝试获取照片,但是他每次出现都刻意避开监控,而且周边环境复杂,我没办法清晰拍到他的脸。但我可以指点方向,不过我真的很害怕,我说了这些会不会有事啊?”
程望尽量安抚对方:“你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你的安全。你提供的线索对我们很重要,任何一点信息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挂了电话,程望陷入沉思。这条线索,他还未公开,回到办公室,他在个人日记本最里一页,用铅笔认真地写着:“是否该匿名走访旧训场地?”
深夜时分,程望接到技术通知:网吧刷卡系统恢复数据,许岩那天刷了两张卡——地铁与公交,他在网吧停留48分钟,中途出去换鞋回来,然后再次消失不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程望赶到技术室,看着数据,对身旁的陆慧低声说:“你看,他是来回串联。留了痕迹,又抹了痕迹,这到底是什么意图?”
陆慧也一脸疑惑:“确实很奇怪,他这样做,难道是故意让我们发现这些线索?”
程望闭上眼,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他要让这些东西被发现?这肯定不是单纯的炫耀,他到底在传达什么信息?难道是在问我们——你追得过吗?”
当天夜里,许岩始终没出现在监控画面。网络延迟定位显示他信号断续,最后一次定位是在省公安委档案库旁边。他似乎就在看向那份自己档案,但没去触碰。
案子的幕布被层层拉起,而真相的轮廓逐渐浮现。程望的决心愈发坚定:这不仅是一场追捕,更是一场与过去的斗争。
深夜,两点半,江州市技术中心灯火通明。
程望站在屏幕前,紧紧盯着高倍流量侦查模块,看着那条恢复的实时数据——
“许岩移动路径恢复:东区小旅馆→老仓库→东城档案库门口。”
档案库门口的画面定格了他的背影:站立不动,长达十五分钟无进出迹象。
“ 他在等,或是在确保什么。”程望心里闪过一个念头,他转过头,看着陆慧,神情严肃地问道:“档案库是省局重点设施,有全方位的监控摄像头,还有安保人员定时巡逻。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能干什么?”
陆慧盯着屏幕,思索片刻:“想复制档案?下载信息?或只是回到那个对他来说有特殊意义的记忆点。但无论哪种,风险都极大。”
程望点点头,肯定道:“没错,风险极大。他敢这样,说明要么他有十足的把握不被发现,要么根本不在乎暴露,甚至可能是故意引起我们注意。”
凌晨四点,警局档案走廊。
灯光昏黄,程望和余柏拿着小本本,脚步沉重地逐个文件抽屉翻查。每打开一个抽屉,都伴随着一阵陈旧纸张的气息。
“这些是513班的实训报告。”程望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份泛黄资料,轻轻吹去上面的灰尘,仔细翻看后,拍下照片。
“吴起姓名下面,被写了大红‘级别限制’章。后面尝试追述的内容都被系统删档。这背后肯定有问题。”程望皱着眉头说道。
余柏翻到另一页,惊讶道:“程队,你看,夏澜这页从来没见过。连原始档案都没有,仿佛他从来不存在。”
程望轻叹一声:“他们从训练组内抽出核心三人,进行分流:一个去情报部,一个留刑技,一个出国。这意味着……”
他话未说完,余柏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 那三个,全部被“核心筛选”,而这背后隐藏的秘密,或许正是解开案件的关键。
上午九点,程望再次召集技术组。
程望神情严肃地站在众人面前,说道:“我们要做四件事:”
“第一,深度版本回滚513班档案,看是否能恢复训练视频与笔录。这些资料里可能藏着许岩等人作案的动机和线索。”
“第二,地毯式排查吴起背景,电话、邮件、联系人——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他的过往经历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核实东城档案库周边Wifi干扰记录,看当晚有没有手机通信受到屏蔽。这可能与许岩在档案库的行动有关。”
“第四,接触匿名举报人,尝试反代问线索‘你说的那个人,他是在试图‘阻止’档案被复原吗?’”
众人听后,虽点头同意,但也有人面露疑虑:“程队,这已超出常规侦查范围,会不会太冒险了?”
程望冷静地看着大家:“对方既然敢给我们用别人删档的档案价值,就是在向我们表明——他不怕被查。我们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必须主动出击。”
下午三点,程望拨通举报人留下的号码,联系人称“匿名者”收到电话请求,约在城郊公园见面。
约定的废弃凉亭角落,四周树影婆娑,秋千链条在风中发出“嘎吱嘎吱”的轻响,仿佛在诉说着隐藏的秘密。气氛有些压抑,让人不禁心生紧张。
程望轻声问:“你说的那个人……是谁?”
匿名者戴着口罩,声音低沉:“他看上去像…像档案里那个叫‘夏澜’的侧写官。我听说他在国外情绪崩溃后,回来两个月了,整日不出现在人前,但会拖着箱包深夜出现在江州。”
程望心中一紧,追问道:“夏澜?他具体活动点在哪里?”
“北边……白鸽巷那一带。我还见到他在一个电信杆上贴了几张纸条,是旧警校毕业合影的剪影背景。”
匿名者顿了顿,又说:“我们试图联系省局,但他们固执说没叫他回来。但我猜…他没离开。”
程望心里一震,他感到整个计划正在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 —— 档案、许岩、吴起、夏澜,背后似乎有一个坐镇的神秘人。
傍晚,技术员匆匆赶来汇报:“程队,东城档案库当晚无线信号屏蔽明显,GPS定位被误差拉偏近十米。这几乎无法用手机定位。”技术员停顿了一下,表情凝重,“但那天夜里,我们调到档案库门口的录像,半小时内反复出现两名保安出入,却没有人提供帮助。也没叫警察。”
说着,技术员将那张录像画面调出。
画面中,档案室前,确实有人试图把某个旅行箱推进室内,仅推到门口一刻,又像是被什么恐惧卡住动作。画面模糊得看不清人脸,但程望看得心中胆颤,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夜里十一时,程望走进办公室。王忱已经整理好两份材料,赶忙递过来:“程队,我查到那个匿名电话的归属。使用的是一次性VoIP方案,定位在城南一个旧厂区。”
程望点头:“再拉取那个区域的监控,看看有没有‘提交’档案的场景。”
王忱接着补充:“而且那里的管理也出了异常——昨晚三个小时内系统里内务人员均离岗,监控有短暂宕机。”
程望缓缓站起,神情严峻:“正是他需要的后台。这不是逃避,这是精心布局。他在一步步引导着我们,而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不能被他牵着走。”
深夜两点,程望接到紧急通报:东城白鸽巷贴满了类似毕业合影剪影——但人脸被剪掉,仅余身影,背景中的511、513班级字样隐约可见,不同角度翻拍发到网络,已经在心理圈引发恐慌。
市局迅速成立应急小组,道具员封存所有贴纸,调取当晚监控。
程望盯着手机截图,那剪影如同幽灵一般,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感到自己的过去正在被剥离,而真相,似乎就在不远处,却又迷雾重重。
夜三点,江州市郊外某条冷巷。匿名举报人再次来电,声音急促:“程队长,某人留下话:‘你们找的那三个人,今晚会有“反馈”。’”
程望听罢,紧紧握住电话,缓缓合上。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追捕,而是一场与时间的残酷对决。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他必须争分夺秒,揭开真相,阻止可能发生的危机。
喜欢刑侦档案:破案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