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问室内的灯光刺眼而冷白,墙角的监控镜头不动声色地记录着每一帧沉默。姚志全坐在审讯椅上,手脚被铐在铁质椅腿上,双眼空洞,脸上还残留着夜间缉捕时被地面划出的细小血痕。
他已经被关了十一个小时。
前三小时,他拒绝开口。
后三小时,他反复喃喃:“我不是人……他们说我……我早该死了……”
再后三小时,他突然沉默如石,仿佛灵魂被抽离,直至此刻仍未再发出一个字。
程望坐在对面,手里没有审讯话术模板,也没有摊开的卷宗。只有一支签字笔和一张空白的纸。他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像是在等待猎物主动从洞中爬出。
“姚志全,”程望的声音低沉,字句之间不带一丝情绪,“你不愿说,我们不急。”
“但你得听我说。”
他将签字笔放在桌面上,笔尖朝向姚志全,如同一根冷峻的指针。
“你小时候生在牛棚边,住在最潮湿的那间房,父亲早死,母亲是村里打杂的半个哑巴。”
“你五岁时曾跌进沼水坑,被村东头一个妇女捞出来,那妇女就是陈莲芳。”
“她当时说了句‘这娃没爹也没命’,你听见了。”
姚志全眼神陡然一动,但没有说话。
“从那以后,你就记住了她的脸,也记住了那句话。不是因为她错,而是因为你觉得被‘定了命’。”
“你不相信命运,却一直被命运踩着,你恨它,却只能拿见证者泄愤。”
程望轻轻敲了敲桌子,继续道:
“中学你考上了县一中,但因为鞋子太破、衣服太脏,被同学戏称‘棚猪’,你偷了一位女同学的文具,被当场揭穿,那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崩溃’。”
“后来你退学了,跑到外地打工,三年没回村。”
“再回来时,你娘已经疯了,在村口等你,嘴里不停念着‘咱娃不是猪,咱娃不是猪’。”
姚志全的头,慢慢低了下去,嘴唇开始颤动。
“你没钱,没学历,没人脉,只能在砖厂、煤矿、废品站漂泊十几年。没人记得你,连你自己都快忘了你是谁。”
“直到2022年,你偶然路过镇上一家理发店,听到有人提起‘小时候的疯子姚志全’——你知道,他们还记得你。他们没忘记你是怎么被笑话的。”
“你就回来了。”
“你潜伏在村子里,观察那些你记得的人:谁是‘当年说话最难听的’;谁在你娘发疯时笑得最大声;谁把你赶出教室门口,甚至……谁在稻草人上画了你的脸。”
“你不是突然疯了。”
“你是清醒地,一点点计划,把他们一个个写进了你的名单里。”
姚志全终于抬起头,眼睛发红,盯着程望。
“不是名单,”他沙哑地开口,“是秽语表。”
“什么?”
“我写下他们骂过我的每一句话。”姚志全露出一个扭曲的笑,“‘猪’、‘怪胎’、‘娘炮’、‘野种’……有三十七句。”
“我杀的每个人,都说过其中的一句。”
“你怎么知道是他们说的?”
“我记得。”姚志全狠狠点头,“那天我睡在稻草棚里,是我娘死后那年,他们喝完酒,坐在村口的磨盘边,骂我是疯狗……我听得清清楚楚。”
程望皱眉,眼神冰冷。
“你确定吗?你杀的第一户人家,一个老两口和他们的儿子,你记得他们三人每人说了什么?”
“那老头说我早死早超生;他老婆骂我娘是贱命;他们儿子小时候揪过我头发,说我是死瘟猪。”
“他们每人都说了。我记得很清楚。”
“可你知道他们的儿子小时候刚出生没几个月,你退学那年他才五岁。”
姚志全猛地一震,眼神开始游移。
“你记错了,姚志全。”
“你不是在杀羞辱你的人。”
“你是在杀‘你以为羞辱你’的人。”
“你杀错了。”
“你用血偿还幻觉。”
这句话像一柄冰刃,精准切入姚志全那层被仇恨胶结的神经网,他呼吸开始急促,嘴唇泛白,眼睛几度闭合后,终于低声咆哮:“他们都该死——”
“他们全都看不起我,我在泥塘里长大,他们用眼神踩我,他们不需要说话!我看得出来!”
“那你娘呢?”程望冷静发问。
姚志全一怔。
“你最后一次回村,是为她上坟。”
“但你第二个下手的对象,就是她生前最常走动的邻居,也是唯一一个在她疯了后仍会给她送饭的人。”
“她把你当亲人一样待过。”
“你杀她,只因为她是你过去的一部分。”
“你不是报复,你是在消灭——消灭那个你曾经作为‘人’存在的证明。”
姚志全的眼神骤然破碎,像一块镜子被狠狠砸碎。他嘴里发出难以抑制的低吼,身体剧烈颤抖,像是在逃离某种巨大的空洞。
审讯室一时间静若死水。
老周站在监控室里,沉默地看着那一幕。
“程队说对了。”他缓缓道,“这人不是疯了。他只是太清醒了,清醒到,把所有羞耻都反过来归在别人身上。”
“他的愤怒,不是突如其来,是蓄谋已久。”
“他自己就是他要报复的第一个人。”
审讯结束后,姚志全交代了全部十七起行凶细节,地点、手段、时间与警方侦查高度吻合,杀人工具均为自制或农具改装,作案间隔分布不规则,但每次行凶前均有至少两日的踩点。
其中九位被害人曾在村口议论其家史,五位为其幻想中的“羞辱链条”关键节点,三位为其母生前走动对象,被其认定为“泄露者”。
案件闭环完成。
江州市刑警支队,将此案命名为“镜像链杀案”。
程望将卷宗封存时,只说了一句:
“他不是在杀人。”
“他是在谋杀一整个没人看见的童年。”
他已经被关了十一个小时。
前三小时,他拒绝开口。
后三小时,他反复喃喃:“我不是人……他们说我……我早该死了……”
再后三小时,他突然沉默如石,仿佛灵魂被抽离,直至此刻仍未再发出一个字。
程望坐在对面,手里没有审讯话术模板,也没有摊开的卷宗。只有一支签字笔和一张空白的纸。他面无表情,眼神锐利,像是在等待猎物主动从洞中爬出。
“姚志全,”程望的声音低沉,字句之间不带一丝情绪,“你不愿说,我们不急。”
“但你得听我说。”
他将签字笔放在桌面上,笔尖朝向姚志全,如同一根冷峻的指针。
“你小时候生在牛棚边,住在最潮湿的那间房,父亲早死,母亲是村里打杂的半个哑巴。”
“你五岁时曾跌进沼水坑,被村东头一个妇女捞出来,那妇女就是陈莲芳。”
“她当时说了句‘这娃没爹也没命’,你听见了。”
姚志全眼神陡然一动,但没有说话。
“从那以后,你就记住了她的脸,也记住了那句话。不是因为她错,而是因为你觉得被‘定了命’。”
“你不相信命运,却一直被命运踩着,你恨它,却只能拿见证者泄愤。”
程望轻轻敲了敲桌子,继续道:
“中学你考上了县一中,但因为鞋子太破、衣服太脏,被同学戏称‘棚猪’,你偷了一位女同学的文具,被当场揭穿,那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崩溃’。”
“后来你退学了,跑到外地打工,三年没回村。”
“再回来时,你娘已经疯了,在村口等你,嘴里不停念着‘咱娃不是猪,咱娃不是猪’。”
姚志全的头,慢慢低了下去,嘴唇开始颤动。
“你没钱,没学历,没人脉,只能在砖厂、煤矿、废品站漂泊十几年。没人记得你,连你自己都快忘了你是谁。”
“直到2022年,你偶然路过镇上一家理发店,听到有人提起‘小时候的疯子姚志全’——你知道,他们还记得你。他们没忘记你是怎么被笑话的。”
“你就回来了。”
“你潜伏在村子里,观察那些你记得的人:谁是‘当年说话最难听的’;谁在你娘发疯时笑得最大声;谁把你赶出教室门口,甚至……谁在稻草人上画了你的脸。”
“你不是突然疯了。”
“你是清醒地,一点点计划,把他们一个个写进了你的名单里。”
姚志全终于抬起头,眼睛发红,盯着程望。
“不是名单,”他沙哑地开口,“是秽语表。”
“什么?”
“我写下他们骂过我的每一句话。”姚志全露出一个扭曲的笑,“‘猪’、‘怪胎’、‘娘炮’、‘野种’……有三十七句。”
“我杀的每个人,都说过其中的一句。”
“你怎么知道是他们说的?”
“我记得。”姚志全狠狠点头,“那天我睡在稻草棚里,是我娘死后那年,他们喝完酒,坐在村口的磨盘边,骂我是疯狗……我听得清清楚楚。”
程望皱眉,眼神冰冷。
“你确定吗?你杀的第一户人家,一个老两口和他们的儿子,你记得他们三人每人说了什么?”
“那老头说我早死早超生;他老婆骂我娘是贱命;他们儿子小时候揪过我头发,说我是死瘟猪。”
“他们每人都说了。我记得很清楚。”
“可你知道他们的儿子小时候刚出生没几个月,你退学那年他才五岁。”
姚志全猛地一震,眼神开始游移。
“你记错了,姚志全。”
“你不是在杀羞辱你的人。”
“你是在杀‘你以为羞辱你’的人。”
“你杀错了。”
“你用血偿还幻觉。”
这句话像一柄冰刃,精准切入姚志全那层被仇恨胶结的神经网,他呼吸开始急促,嘴唇泛白,眼睛几度闭合后,终于低声咆哮:“他们都该死——”
“他们全都看不起我,我在泥塘里长大,他们用眼神踩我,他们不需要说话!我看得出来!”
“那你娘呢?”程望冷静发问。
姚志全一怔。
“你最后一次回村,是为她上坟。”
“但你第二个下手的对象,就是她生前最常走动的邻居,也是唯一一个在她疯了后仍会给她送饭的人。”
“她把你当亲人一样待过。”
“你杀她,只因为她是你过去的一部分。”
“你不是报复,你是在消灭——消灭那个你曾经作为‘人’存在的证明。”
姚志全的眼神骤然破碎,像一块镜子被狠狠砸碎。他嘴里发出难以抑制的低吼,身体剧烈颤抖,像是在逃离某种巨大的空洞。
审讯室一时间静若死水。
老周站在监控室里,沉默地看着那一幕。
“程队说对了。”他缓缓道,“这人不是疯了。他只是太清醒了,清醒到,把所有羞耻都反过来归在别人身上。”
“他的愤怒,不是突如其来,是蓄谋已久。”
“他自己就是他要报复的第一个人。”
审讯结束后,姚志全交代了全部十七起行凶细节,地点、手段、时间与警方侦查高度吻合,杀人工具均为自制或农具改装,作案间隔分布不规则,但每次行凶前均有至少两日的踩点。
其中九位被害人曾在村口议论其家史,五位为其幻想中的“羞辱链条”关键节点,三位为其母生前走动对象,被其认定为“泄露者”。
案件闭环完成。
江州市刑警支队,将此案命名为“镜像链杀案”。
程望将卷宗封存时,只说了一句:
“他不是在杀人。”
“他是在谋杀一整个没人看见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