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铁矿石,一千燧发枪-《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这次李家运送来了两千二百多人,这些人中有青壮男子一千余人,青壮女子五百多,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四百多,五十以上的老人一百多人。

  四成的人是一个人,包括青壮男子,还有一些孩子和老人。

  其他差不多六成的人都有家人,少的两人,多的四五人都有,但一般两三人的多。

  这些人经历过灾荒,撑过冬天,老人和孩子就已经淘汰许多,所以这次的青壮男子和女子居多。

  只是吧,还是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

  “这次遇到了灾民,我们花费便宜些,郑兄,我再给你少一些。青壮男女按二十两银子一人算,老人孩子都按五两银子算。”李彦昌又送人情。

  郑宽都不好拒绝:“贤弟和李家的情谊,郑家记下了,以后一定回报。”

  李彦昌笑了笑,继续说:“这次的铁矿石有一千吨多点,就算一千吨吧,五千两银子。

  还有一千把燧发枪,这个是我们四处收来的,就不给你少了,一把燧发枪按八两银子算,就是八千两。

  至于那五吨的食盐,也就几百两银子,就算了。

  算下来,取个整,共计四万六千五百两银子,郑兄,没错吧?”

  郑宽自己算了算,再问跟来的唐顺昌,见对方点头,才开口:“没错。这次多亏贤弟,为我们郑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这次一定要多住几天,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这次李彦昌没有拒绝,也是存了和郑家继续交好的心思,同时也是为李家多留一条后路。

  郑宽带着李彦昌,李幼嫆等人离开。去郑府。

  让郑明和唐顺昌等人留下来看着。

  郑明看了看一千把燧发枪,有一部分是比较新的,有一部分是旧的,但总体都能用,李家没有坑人。

  这些燧发枪,郑家护卫要留一百把,海军那边六百把,陆战队那边三百把。

  买的燧发枪不只是枪体,还有附带的子弹和火药。

  一千吨的铁矿石,品质属于中等,能出10~20%的铁,大概一百五十吨铁,再炼成钢,就只有大概一百一十吨左右。

  多吗?

  不多!

  要知道,铸造一个红衣大炮就要一吨多的钢铁,佛朗机炮一个大概是红衣大炮的十分之一,但需要的量多。

  这些铁矿石用来给水师主炮就差不多能用完,更何况还要打造其他火器,以及要打造农具。

  所以,还不够,需要继续购买。

  五吨的食盐,就是十万斤,价值数百两银子,现在有四千余人了,每天食盐的消耗也不少。

  无论是人,还是铁矿石,燧发枪,食盐,都还要从李家手里继续买着。

  就是花钱太多,一次就要四五万两银子,十几二十次就要花掉百万两银子,掏空郑家一半家底。

  但没办法,自己现在没有就需要买,能买到,总比买不到好。

  “还需要硫磺啊,婆罗洲都没有硫磺吗?”郑明想到了硫磺,制作火药需要许多,但找了几个月了,只找到很少,完全不够用。

  郑明觉得婆罗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地,这里铁矿,食盐,硫磺等重要资源都缺。

  婆罗洲要是以后也找不到,那就只能扩张到有这些资源的地方去了。

  现在郑明已经了解到,婆罗洲南边的爪哇岛有许多火山,存在大量的硫磺,同时这里还有很好的天然盐场。

  只是爪哇岛现在人口不少,估计有两三百万,是婆罗洲人口的五六倍,而且现在被荷兰人占据了。

  要跟荷兰人硬碰硬,需要强大的水师和战船,以前的郑家可以打,现在郑明所在的这个郑家,还差得远。

  铁矿石,安南,吕宋都有,或者去远点的澳洲,那里很多铁矿,品质还好。

  无论是要得到食盐,硫磺,还是铁矿石,人口,都需要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

  就现在的郑家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郑明心里有长远想法,但也知道必须做好现在的事情,让实力得到不断积累。

  人口是根本,现在人多了一倍,能做的事情会更好做,能做更多。

  在天黑前,刚来的两千二百多人,都安排住进了给他们提前准备好了的木屋中,同时为他们准备了被子,食物。

  每处房子里都放着必备的陶罐,锅碗瓢盆等等。

  让他们有地方住,有东西吃,不挨饿。

  而且之后几天会给他们分一些田地,发放农具,或者安排去种植园,或者做其他活。

  让刚来的这些人看到了希望,纷纷感激郑家救了他们。

  快天黑时,郑明与唐顺昌等人离开码头,回郑府吃饭。

  “嫆姐姐你算术虽然厉害,但肯定没有我哥哥厉害。”

  回去时,看到李幼嫆在教郑敏算术。

  “哥哥,你回来了。我跟你说,嫆姐姐算术好厉害,但我觉得跟你比,还是你更厉害。”郑敏高兴的朝郑明跑过来。

  郑明看向李幼嫆说道:“多谢你教我妹妹算术。”

  “没什么,反正也是闲着。”李幼嫆说道:“那些灾民,都安排好了?”

  李宇点头,顺便给她说了说他们安排的具体情况,听了后李幼嫆放心下来:“你们对他们很好,他们以后会报答你们的。”

  三人聊了一会儿,然后有人来叫他们吃饭。

  吃饭时,谈到了清庭的情况。

  “今年清庭皇帝康熙放开了海禁,以后会有更多人出海做生意,有不少人下南洋来寻找新的出路……”李彦昌说着。

  李彦昌现在没有剃发留辫,是因为他没有回大陆,而是在李家的一处海岛上住着,与大陆直接接触的是李家另外的人,他负责带着商船南下。

  康熙暂时允许开海,李家要帮郑家运送人过来会更容易。

  李彦昌还说道:“李家另外一支船队应该一个半月后会来这里,到时候带来的人,铁矿石,燧发枪,食盐应该差不多。

  你们需要的硫磺,我们尽快想办法。”

  其实李彦昌已经有了想法,准备南下到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跟荷兰人买硫磺,然后转手过来卖给郑家。

  不用太多的时间,而且正好他们船上还有一些丝绸,陶瓷,茶叶等需要卖给荷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