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种桑养蚕,叶家船队到来-《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前几天,郑明已经在为今天的到来做准备了,安排了一些人过来伐木,建造木屋。

  所以,今天带着一百多人过来,就有住的了。

  至于水师和陆战队的住处,需要他们自己在港口附近修建,而且都已经修建好了,比郑明这边快不少。

  现在人多了两千多,人手就变得充足,水师和陆战队就不用抽出人手去开荒,伐木了。

  “何叔,以后在这里种桑养蚕的事情,还需要你们一家人多帮忙。”

  郑明在跟一个中年男子说话。

  能当得起郑明称呼“叔”,不是有亲戚关系,而是对方一家人有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对郑家的发展帮助不小。

  何勇,一家五口人,跟着郑家来到这里,运气很好,一个没少。

  他们一家人已经种了几代的桑树,养了几代的桑蚕,经验丰富,能力强。

  来到坤甸后,郑家组织尝试在这里种桑养蚕就是何勇一家人带头的,现在也积累了不少这里种桑养蚕的经验。

  这次郑明要搞大规模种桑养蚕,就需要何勇一家人过来帮忙指导其他人如何本土化的管理。

  “公子放心,我们一家人一定做好。”受到郑明尊重,受到郑家重视,享受好的待遇,何勇对郑家是满意的。

  他的孙子在坤甸那边读书,儿子儿媳也都在那边,这次是他们两口子过来的。

  “公子,现在的问题就是,可能桑树苗和桑蚕数量不够,需要不少时间来育种。”何勇担忧,怕耽误郑明的事情。

  郑明说道:“桑树苗和桑蚕我有办法解决,你们不用担心。”

  在空间内,郑明已经有不少的桑树苗和桑蚕,它们在空间内生长可好了,以后待在外面,生命力都会强许多。

  现在郑明对空间的利用,多用来育种。

  已经弄了一个多月的种植园用的胡椒,甘蔗,香蕉,水稻,玉米等都是用的空间里培育出来的种子或者苗。

  这样做,可以让这些作物有更强的生命力,病虫害会减少许多,产量也会高很多的。

  而且,郑明现在已经在开始悄悄换其他人种水稻,玉米,胡椒等用的种子。

  等时机成熟,以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提供所有的种子和苗,从而大幅增加产量和提升品质。

  在郑明的规划中,以后桑蚕,甘蔗,胡椒,香蕉等作物会是郑家未来重要的经济来源。

  现在要做的就是大规模的种植。

  借助婆罗洲热带的气候,在这里能种的作物,基本都能全面进行种植,能收获多次,这样年产量会很大。

  目前的情况,水稻田已经开垦出来一万多亩,玉米地有五六千亩,加起来超过两万亩。

  甘蔗种植面积,香蕉种植面积,因为种子和苗的问题,规模还不大。

  胡椒的情况差不多。

  不过,郑明在弄的种植园规模在快速扩大,空间内一直在育种育苗。

  当然,限制规模的根本还是人,数千人,精力有限。

  接下来一段时间,郑明会经常待在松柏港这边。

  一天。

  叶家的商船来到了这里,规模与李家的船队相当,都有大小船只近二十艘。

  郑明特意来到港口这边看看。

  “明公子,是我们叶家的船队来了,请你让他们入港。”吴管事急忙找到郑明。

  叶家船队现在被郑家战船拦在港口外,还没有进来。

  “放心,我们不会为难叶家。不需要我招呼,做好登记检查后,他们就能入港。”

  话虽如此,郑明还是去水师那边说了说,让叶家的船队尽快入港。

  叶家船队这次来不是跟郑家做生意的,他们带的货物,大多是为了卖给这边的西洋人的。

  清庭虽然开海了,但在港口把空着与西洋人的贸易,而且限制了规模。

  叶家,李家这些商队,生意不小,不能在大陆港口交易,就只能带着货物南下跟这里的洋人交易。

  而且,这样利润会更大。

  有郑家的人来到了婆罗洲坤甸这边的消息,吴管事早就通过他们的渠道,让叶家知道了,

  这次叶家船队到此,虽然货物不是跟郑家交易的,但也是过来看看,能与郑家做些什么生意。

  “粤东叶家,叶项天,你是坤甸郑家的大公子郑明?你父亲郑宽,我听说过,没想到你们郑家会有一支来到这么远的地方,佩服。”

  叶家船队带队的人是一个中年男子,叫叶项天。

  “郑家,郑明,见过叶叔。”郑明客气道。

  叶家以前也与郑家做生意,只是没有李家跟郑家来往密切。

  “这个港口,现在归你们郑家管着?你父亲在坤甸那边吗?我想去拜访下,不知道方不方便?”叶项天准备跟郑宽直接谈谈有没有生意可做。

  郑明道:“我父亲在坤甸,相信他会高兴与你见面。

  今后,我们两家也可以像以前一样做做生意,相互来往。”

  听郑明如此说,表明郑家是愿意与叶家做生意,叶项天试探的问:“哦,不知道你们现在需要什么?又有什么需要出手?”

  郑明道:“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少,比如人,还有铁矿石,硫磺等等,量很大。”

  需要很多人?

  郑家是打算在这里长期发展了啊。

  铁矿石,硫磺,用来制作武器吧。

  叶项天不管郑家打算在婆罗洲如何发展,只要生意越大越好:“可以谈谈,等跟你父亲见面了,我们再详谈。”

  郑明又说道:“我们现在在大量种粮食,还有胡椒,甘蔗,香蕉等等,以后产量会很大。”

  先画饼再说。

  叶项天听了只是笑了笑,能理解现在郑家人少,能拿来卖的东西少。

  但他知道郑家来到这里肯定带了不少钱,有钱就好,叶家卖给郑家东西赚钱就是。

  次日。

  叶项天带着一些船和人,跟郑明前往坤甸。

  船上有些东西准备作为见面礼给郑宽,比如笔墨纸砚,食盐,瓷器,茶叶等,但数量不多。

  带的最多的是布匹,那种麻布,在南洋这种热带地方好卖。

  郑家也需要。

  坤甸这边也有在种麻,还有寻找这里可以织布的东西,暂时规模不大。

  叶家有两船的麻布匹,正好让郑家过渡一下,等以后种的麻够多了,就能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