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这就是西洋人教我们建造的炼铁高炉,已经开始使用,效果确实比我们用的炼铁高炉要好许多……”
兵造所的钟石正在给郑明介绍由西洋人主导新建造的炼铁高炉。
这种炼铁高炉,比兵造所用的炼铁高炉炼出来的铁质量更高,而且还不只是一点,而是提升了许多。
十来个西洋人受了郑家厚待,拿了许多金子,他们是真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的。
对此郑明很满意,“做的很不错,再给那些西洋人一些金子。”
钟石笑着说:“他们会很高兴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公平交易,我们出高价,他们出技术。
就是吧,这些人一个个都有些见钱眼开。”
郑明呵呵一笑,“不见钱眼开,我们怎么能得到他们的技术呢。
对了,你们把方法记录下来了吧?”
钟石点头,“已经详细记录下来了,而且我们自己正在尝试建造这种新的炼铁高炉,在他们离开前就能完成并检验。”
郑明提醒道:“西洋人现在这方面的技术领先我们得虚心学习,以后再超越他们。
对了,他们的这些经验知识,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了,开始成体系了?”
西方国家这个时期强就强在理论知识越来越强,而华夏多是经验知识,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理论。
“理论?”钟石有些懵。
郑明看着他,有点失望,解释道:“就是他们做这些的实际依据是什么,比如这新的高炉,为什么能让炼出来的铁质量更高,其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又是如何进行干预的……”
钟石听的半懂半不懂,想起来,之前那些西洋人的确说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当时没有重视,觉得知道了方法,有了经验造出来就好了。
“这……好像是他们的确说过一些听不太懂的东西。”钟石尴尬道。
郑明有些生气,命令道:“之后再去问清楚,好好记录下来,然后组织人仔细推敲其中的道理。
学会了理论的东西,以后便能举一反三,不用每次都去尝试积累经验,一直找不到规矩所在……”
钟石额头冒汗,表示一定照做。
看完新的高炉后,钟石带着郑明去看铸造炮管的地方。
炮管铸造上,目前中西方采用方法大致相同,基本都是整体铸造。
但具体的就有不少差异了。
比如在模具上,明朝时采用泥范,或者失蜡法。而西方国家是泥范,或者沙型模具,同时通过精细通过精确的模具设计实现炮管外形(包括炮膛、药室、炮耳、装饰件)的整体成型。
这是在模具上的差异。
现在郑家获得了沙型模具设计方法,同时给有精确的设计思路。
炮管通过模具铸造出来后,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清理炮管中的内壁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会影响炮管的质量,是否容易炸膛,以及威力,射程等等。
明朝时的做法是采用手工的镗孔方法来打磨炮管内壁,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还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行。
“公子,这是镗床。此物简直是铸造炮管的利器,用它将炮管毛坯水平固定好,再用上面的大型镗杆(装硬质镗刀)匀速旋转,贯穿炮膛,同时炮管或镗杆缓慢进给,切削出光滑、笔直、口径均匀的内膛……”
钟石说的时候都比较激动,因为有了西洋人这种镗床,以后兵造所铸造的炮管会更快,更好。
“此物是汤普森指导我们制造出来,可是费了不少功夫,但有这样的效果,都值得。”
汤普森就是之前那个西洋人助手。
看到镗床,郑明眼中也是放光,这可是好东西啊,知道怎么制作这东西,将来就容易延伸出其他类型的。
“好东西!”
郑明千叮万嘱道:“一定要把镗床制造的方法,使用经验,以及理论上的东西都详细记录下来,以后摸透它,举一三反,制造出其他类似的东西……”
钟石自己都十分重视,不用郑明提醒就已经做了,就是那个什么理论方面要重新问,做好记录,以后仔细探究。
眼前这个镗床采用的水力,也可以选择蓄力来带动。
这是机械化了,比手工对炮管内壁进行镗孔可效率太高了,而且效果好许多。
镗床,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是一种划时代的东西。
虽然它在欧洲都比较普及了,但在东方它就是利器。
镗床加工后的炮管,安全性,威力,射程等等都比兵造所铸造的炮管强太多。
在枪管方面,中西方采用的基本都是锻造方式,主要工艺是熟铁锻造卷焊。
这个时代没有电焊,只能采用传统热焊接。
枪管锻造成型后,也需要对内壁进行镗孔,这个步骤至关重要。
中西方这个时候,对枪管内壁镗孔基本也都是手工,但西方国家的枪管镗孔技术更先进,技巧更好。
“有了新的镗孔工艺和一些新的辅助工具,我有把握把燧发枪仿造得和西洋人的差不多,以后就不需要在外面买燧发枪了。”钟石自信的说着。
买还是要买的,这样做可以了解别人的发展情况,可以用来对比自家的水平,再从中取长补短。郑明是这样认为的。
除了新的炼铁高炉技术,镗床,镗孔技术外,西洋人还在冶铁,锻造,铸造的其他方面有不少值得郑明他们学习的。
反正就是西洋人好的技术就学过来,把这十来个西洋人的技术榨干。
当然,郑家给了他们惊人的金子,可以让他们回到欧洲后,这辈子不愁了。
在兵造所连续待了数日,不仅是了解新的技术,还告诉钟石等人如何分析,学习西洋人的理论知识。
为兵造所打下了冶炼,铸造,锻造,材料等的理论分析和学习的基础,为兵造所未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种下了种子。
结束兵造所的行程,郑明得到一个好消息。
工造所的人在松柏港东部的山中发现了一处石灰石矿,估计有一定的规模。
终于,发现了一座像样的石灰石矿,以前四处寻找都只是发现零星存在的石灰石。
这次发现,说明婆罗洲是存在上规模的石灰石矿的。
让郑家的石灰石来源多了一种,不用全靠买。
郑明还跑过去看了看,根据探测情况,这石灰石矿可能还不小。
工造所准备在这里建造一个水泥作坊,以后这里的水泥可以直接供应松柏港,浦吧哇两地使用。
兵造所的钟石正在给郑明介绍由西洋人主导新建造的炼铁高炉。
这种炼铁高炉,比兵造所用的炼铁高炉炼出来的铁质量更高,而且还不只是一点,而是提升了许多。
十来个西洋人受了郑家厚待,拿了许多金子,他们是真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的。
对此郑明很满意,“做的很不错,再给那些西洋人一些金子。”
钟石笑着说:“他们会很高兴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公平交易,我们出高价,他们出技术。
就是吧,这些人一个个都有些见钱眼开。”
郑明呵呵一笑,“不见钱眼开,我们怎么能得到他们的技术呢。
对了,你们把方法记录下来了吧?”
钟石点头,“已经详细记录下来了,而且我们自己正在尝试建造这种新的炼铁高炉,在他们离开前就能完成并检验。”
郑明提醒道:“西洋人现在这方面的技术领先我们得虚心学习,以后再超越他们。
对了,他们的这些经验知识,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了,开始成体系了?”
西方国家这个时期强就强在理论知识越来越强,而华夏多是经验知识,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理论。
“理论?”钟石有些懵。
郑明看着他,有点失望,解释道:“就是他们做这些的实际依据是什么,比如这新的高炉,为什么能让炼出来的铁质量更高,其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又是如何进行干预的……”
钟石听的半懂半不懂,想起来,之前那些西洋人的确说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当时没有重视,觉得知道了方法,有了经验造出来就好了。
“这……好像是他们的确说过一些听不太懂的东西。”钟石尴尬道。
郑明有些生气,命令道:“之后再去问清楚,好好记录下来,然后组织人仔细推敲其中的道理。
学会了理论的东西,以后便能举一反三,不用每次都去尝试积累经验,一直找不到规矩所在……”
钟石额头冒汗,表示一定照做。
看完新的高炉后,钟石带着郑明去看铸造炮管的地方。
炮管铸造上,目前中西方采用方法大致相同,基本都是整体铸造。
但具体的就有不少差异了。
比如在模具上,明朝时采用泥范,或者失蜡法。而西方国家是泥范,或者沙型模具,同时通过精细通过精确的模具设计实现炮管外形(包括炮膛、药室、炮耳、装饰件)的整体成型。
这是在模具上的差异。
现在郑家获得了沙型模具设计方法,同时给有精确的设计思路。
炮管通过模具铸造出来后,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清理炮管中的内壁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会影响炮管的质量,是否容易炸膛,以及威力,射程等等。
明朝时的做法是采用手工的镗孔方法来打磨炮管内壁,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还需要丰富的经验才行。
“公子,这是镗床。此物简直是铸造炮管的利器,用它将炮管毛坯水平固定好,再用上面的大型镗杆(装硬质镗刀)匀速旋转,贯穿炮膛,同时炮管或镗杆缓慢进给,切削出光滑、笔直、口径均匀的内膛……”
钟石说的时候都比较激动,因为有了西洋人这种镗床,以后兵造所铸造的炮管会更快,更好。
“此物是汤普森指导我们制造出来,可是费了不少功夫,但有这样的效果,都值得。”
汤普森就是之前那个西洋人助手。
看到镗床,郑明眼中也是放光,这可是好东西啊,知道怎么制作这东西,将来就容易延伸出其他类型的。
“好东西!”
郑明千叮万嘱道:“一定要把镗床制造的方法,使用经验,以及理论上的东西都详细记录下来,以后摸透它,举一三反,制造出其他类似的东西……”
钟石自己都十分重视,不用郑明提醒就已经做了,就是那个什么理论方面要重新问,做好记录,以后仔细探究。
眼前这个镗床采用的水力,也可以选择蓄力来带动。
这是机械化了,比手工对炮管内壁进行镗孔可效率太高了,而且效果好许多。
镗床,可以说,在这个时期,是一种划时代的东西。
虽然它在欧洲都比较普及了,但在东方它就是利器。
镗床加工后的炮管,安全性,威力,射程等等都比兵造所铸造的炮管强太多。
在枪管方面,中西方采用的基本都是锻造方式,主要工艺是熟铁锻造卷焊。
这个时代没有电焊,只能采用传统热焊接。
枪管锻造成型后,也需要对内壁进行镗孔,这个步骤至关重要。
中西方这个时候,对枪管内壁镗孔基本也都是手工,但西方国家的枪管镗孔技术更先进,技巧更好。
“有了新的镗孔工艺和一些新的辅助工具,我有把握把燧发枪仿造得和西洋人的差不多,以后就不需要在外面买燧发枪了。”钟石自信的说着。
买还是要买的,这样做可以了解别人的发展情况,可以用来对比自家的水平,再从中取长补短。郑明是这样认为的。
除了新的炼铁高炉技术,镗床,镗孔技术外,西洋人还在冶铁,锻造,铸造的其他方面有不少值得郑明他们学习的。
反正就是西洋人好的技术就学过来,把这十来个西洋人的技术榨干。
当然,郑家给了他们惊人的金子,可以让他们回到欧洲后,这辈子不愁了。
在兵造所连续待了数日,不仅是了解新的技术,还告诉钟石等人如何分析,学习西洋人的理论知识。
为兵造所打下了冶炼,铸造,锻造,材料等的理论分析和学习的基础,为兵造所未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种下了种子。
结束兵造所的行程,郑明得到一个好消息。
工造所的人在松柏港东部的山中发现了一处石灰石矿,估计有一定的规模。
终于,发现了一座像样的石灰石矿,以前四处寻找都只是发现零星存在的石灰石。
这次发现,说明婆罗洲是存在上规模的石灰石矿的。
让郑家的石灰石来源多了一种,不用全靠买。
郑明还跑过去看了看,根据探测情况,这石灰石矿可能还不小。
工造所准备在这里建造一个水泥作坊,以后这里的水泥可以直接供应松柏港,浦吧哇两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