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这滴水里有好多虫子。”
“我这里也看到了!怎么会呢,明明我们用的水看着那么清澈,没有任何虫子啊?”
“原来真的存在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虫子!”
“公子,这些显微镜真是神物啊,竟然如此神奇,连平常看不见的虫子都能看到!”
“同样来源的水,煮沸后,用这显微镜看,虽然也能看到不少的虫子,但基本都是死的。”
“喝生水容易闹肚子,原来是喝下的生水中可能有许多虫子导致的。”
“有酒精的这滴水中,虫子死了许多。”
坤甸医师书院的实验室内,有一群医学师生在用郑明刚送来的几个显微镜观看水滴的情况。
水中有许多看不见的虫子,让他们震撼。
还是第一次见到,以前最多是推测水中可能有不干净的东西才会喝了得病的。
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也证明了,生水煮沸后,能杀死绝大多数的虫子,酒精也能有类似的作用。
这里的酒精,并不是现代的酒精,但也有大概七十多度。
只不过,这里的这种反复蒸馏得到的高浓度酒精,用来对伤口消毒不行,只能外用消毒,不然很可能导致伤口恶化。
显微镜呢,也比不上现代的,但在这个时代,就是惊人的存在,能看不少微生物的存在,给这个时代的医学带来震撼。
“公子啊,这显微镜对我们医师来说太珍贵了。”
坤甸医师书院的祭酒钱正妙激动的说着:“有了它,我们就像是打开了新的世界,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这可以让我们重新了解许多的病因,从而调整方法,拿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的确是如此,能通过显微镜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微生物,就能对它们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更深处的病因,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对医学是意义重大的。
钱正妙和其他师生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
同样的,对坤甸医师书院以后的研究,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目前坤甸医师书院有师生近三百人,在这里不仅仅是传授医学,还有寻找婆罗洲各地的药草,种植药草,制作蚊香,深入研究人体构造,尝试外科手术,研究药理,病理,创新医用器具等等。
“钱老,我觉得医学就要大胆尝试,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你们做的事情是伟大的。”
郑明说道:“研究人体构造,是为了更好的治疗人体疾病,外科手术不是邪术,是治疗伤病的有效手段……
当然,探索研究的时候,要多做实验,可以用一些动物来做实验,比如老鼠之类的……”
老鼠吗?钱正妙愣了愣,他们以前更多的是用鸡,鸭,狗,猫等来试药,甚至直接用人来试药(多是囚犯之类的)。
因为老鼠本身就是疾病的象征。
不过,郑明的话,很有威信。钱正妙觉得可以试试:“好,我们会抓一些老鼠来尝试。”
为什么要用老鼠来尝试呢?
原因很多,因为老鼠的基因,生理系统,易染病,繁殖快好管理成本就低。
还有就是,用它,比用鸡鸭狗猫等动物更容易接受,当然这是对后世的人来说。
这个时代,人们更忌惮老鼠。说起老鼠,就容易想到鼠疫,瘟疫,偷吃粮食,啃坏东西等等。
用来试药,就会比较膈应,而且觉得可能会传染疾病。
郑明跟钱正妙说了说用老鼠做医学实验的优点,就是不知道他能理解多少。
“老鼠的基因,生理系统跟人类类似?基因是什么,是指人具备的特性吗?”对于什么基因,钱正妙现在理解不了。
郑明没法解释清楚:“你只要理解成用老鼠试药后可用的药,对人类来说就很合适就行。”
具体的只能以后长年累月的去探索研究了。
钱正妙点头,自然的认为郑明说的这些都是他梦中被神仙指点的,不会有问题。
郑明又给他们说了说显微镜要怎么养护,坏了怎么更换等等事情。
现在的显微镜只是简单结构的,这已经是郑明用了不少时间,让人按照他的意思弄出来了,勉强能用。
以后怎么改进,也要医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
数日后。
时间已经是,十月中旬。
李家的船队时隔差不多三个月时间再次来到坤甸港。
这次李彦昌和李彦盛一起来的,船队规模很大,大小船只加起来有四十多只。
“明儿,你跟你二叔交接,我去看看幼嫆。”
在码头寒暄后,李彦昌想着有孕在身的女儿,去看看她现在的情况。
虽然郑明说李幼嫆现在很好,但没亲眼看到,李彦昌这个父亲怎么能彻底安心呢。
郑宽今日不在坤甸,去马辰港那边去了,由郑明来迎接他们两个的。
此次带来的人很多,一共有六千七百多人,其中汉人有四千三百多人,包含三千六百多的灾民,两百多买船票下南洋的,四百多买卖来的。
这里面的灾民,是夏天时遭受洪灾的人,被李家通过一些渠道弄来的。
其余两千四百多人是倭国人,其中八成是之前倭国受灾的灾民,剩下的是买卖来的。
也就是说,这六千七百多人中大部分都是灾民,因此拖家带口的不少,也有一些老人。
郑家需要为此花费约十一万两白银。
对于这六千七百多人,郑明心中已经有安排。
将单着的倭国青壮女子和孩子留在坤甸,学习汉语,念书。
其余的人,都送到马辰去安置。这样,马辰那边人口就能超过一万了。
人带了许多,占用的船只就多,所以这次带来的货物会少一些。
有铁矿石两千吨,硝石一百吨,硫磺五十吨,食盐五十吨,小麦五百吨,菜油五十吨,麻布三万匹,棉布一万匹,大豆五百吨,猪一百三十四头,燧石若干,书籍若干。
合计价值约五万三千多两白银。
大豆,婆罗洲也可以种,只是合适的地方不多,现在郑家这里种的大豆多是与玉米套种的,规模有限。
一百三十四头猪,都是种猪,而且是粤桂两地买来的大白猪。
这个时代,在大陆,也只有粤桂两地有不少大白猪,其他地方基本以黑猪为主。
婆罗洲这里也是以黑猪为主,这种猪长到多大,百斤左右就不错了,而且生长慢,繁育能力相对低。
大白猪长的快,还长的更大,肉质更好,油更多,繁育多,也适应热带气候。
以后也可以继续培育新的品种。
郑家这里猪肉一直紧缺,有些人养的就是抓些野猪来养,都没有形成规模。
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大白猪,就可以更快培育更多的猪,以后能吃到更多的肉。
“我这里也看到了!怎么会呢,明明我们用的水看着那么清澈,没有任何虫子啊?”
“原来真的存在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虫子!”
“公子,这些显微镜真是神物啊,竟然如此神奇,连平常看不见的虫子都能看到!”
“同样来源的水,煮沸后,用这显微镜看,虽然也能看到不少的虫子,但基本都是死的。”
“喝生水容易闹肚子,原来是喝下的生水中可能有许多虫子导致的。”
“有酒精的这滴水中,虫子死了许多。”
坤甸医师书院的实验室内,有一群医学师生在用郑明刚送来的几个显微镜观看水滴的情况。
水中有许多看不见的虫子,让他们震撼。
还是第一次见到,以前最多是推测水中可能有不干净的东西才会喝了得病的。
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也证明了,生水煮沸后,能杀死绝大多数的虫子,酒精也能有类似的作用。
这里的酒精,并不是现代的酒精,但也有大概七十多度。
只不过,这里的这种反复蒸馏得到的高浓度酒精,用来对伤口消毒不行,只能外用消毒,不然很可能导致伤口恶化。
显微镜呢,也比不上现代的,但在这个时代,就是惊人的存在,能看不少微生物的存在,给这个时代的医学带来震撼。
“公子啊,这显微镜对我们医师来说太珍贵了。”
坤甸医师书院的祭酒钱正妙激动的说着:“有了它,我们就像是打开了新的世界,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
这可以让我们重新了解许多的病因,从而调整方法,拿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的确是如此,能通过显微镜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微生物,就能对它们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更深处的病因,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法。
对医学是意义重大的。
钱正妙和其他师生都明白这其中的意义。
同样的,对坤甸医师书院以后的研究,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目前坤甸医师书院有师生近三百人,在这里不仅仅是传授医学,还有寻找婆罗洲各地的药草,种植药草,制作蚊香,深入研究人体构造,尝试外科手术,研究药理,病理,创新医用器具等等。
“钱老,我觉得医学就要大胆尝试,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你们做的事情是伟大的。”
郑明说道:“研究人体构造,是为了更好的治疗人体疾病,外科手术不是邪术,是治疗伤病的有效手段……
当然,探索研究的时候,要多做实验,可以用一些动物来做实验,比如老鼠之类的……”
老鼠吗?钱正妙愣了愣,他们以前更多的是用鸡,鸭,狗,猫等来试药,甚至直接用人来试药(多是囚犯之类的)。
因为老鼠本身就是疾病的象征。
不过,郑明的话,很有威信。钱正妙觉得可以试试:“好,我们会抓一些老鼠来尝试。”
为什么要用老鼠来尝试呢?
原因很多,因为老鼠的基因,生理系统,易染病,繁殖快好管理成本就低。
还有就是,用它,比用鸡鸭狗猫等动物更容易接受,当然这是对后世的人来说。
这个时代,人们更忌惮老鼠。说起老鼠,就容易想到鼠疫,瘟疫,偷吃粮食,啃坏东西等等。
用来试药,就会比较膈应,而且觉得可能会传染疾病。
郑明跟钱正妙说了说用老鼠做医学实验的优点,就是不知道他能理解多少。
“老鼠的基因,生理系统跟人类类似?基因是什么,是指人具备的特性吗?”对于什么基因,钱正妙现在理解不了。
郑明没法解释清楚:“你只要理解成用老鼠试药后可用的药,对人类来说就很合适就行。”
具体的只能以后长年累月的去探索研究了。
钱正妙点头,自然的认为郑明说的这些都是他梦中被神仙指点的,不会有问题。
郑明又给他们说了说显微镜要怎么养护,坏了怎么更换等等事情。
现在的显微镜只是简单结构的,这已经是郑明用了不少时间,让人按照他的意思弄出来了,勉强能用。
以后怎么改进,也要医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
数日后。
时间已经是,十月中旬。
李家的船队时隔差不多三个月时间再次来到坤甸港。
这次李彦昌和李彦盛一起来的,船队规模很大,大小船只加起来有四十多只。
“明儿,你跟你二叔交接,我去看看幼嫆。”
在码头寒暄后,李彦昌想着有孕在身的女儿,去看看她现在的情况。
虽然郑明说李幼嫆现在很好,但没亲眼看到,李彦昌这个父亲怎么能彻底安心呢。
郑宽今日不在坤甸,去马辰港那边去了,由郑明来迎接他们两个的。
此次带来的人很多,一共有六千七百多人,其中汉人有四千三百多人,包含三千六百多的灾民,两百多买船票下南洋的,四百多买卖来的。
这里面的灾民,是夏天时遭受洪灾的人,被李家通过一些渠道弄来的。
其余两千四百多人是倭国人,其中八成是之前倭国受灾的灾民,剩下的是买卖来的。
也就是说,这六千七百多人中大部分都是灾民,因此拖家带口的不少,也有一些老人。
郑家需要为此花费约十一万两白银。
对于这六千七百多人,郑明心中已经有安排。
将单着的倭国青壮女子和孩子留在坤甸,学习汉语,念书。
其余的人,都送到马辰去安置。这样,马辰那边人口就能超过一万了。
人带了许多,占用的船只就多,所以这次带来的货物会少一些。
有铁矿石两千吨,硝石一百吨,硫磺五十吨,食盐五十吨,小麦五百吨,菜油五十吨,麻布三万匹,棉布一万匹,大豆五百吨,猪一百三十四头,燧石若干,书籍若干。
合计价值约五万三千多两白银。
大豆,婆罗洲也可以种,只是合适的地方不多,现在郑家这里种的大豆多是与玉米套种的,规模有限。
一百三十四头猪,都是种猪,而且是粤桂两地买来的大白猪。
这个时代,在大陆,也只有粤桂两地有不少大白猪,其他地方基本以黑猪为主。
婆罗洲这里也是以黑猪为主,这种猪长到多大,百斤左右就不错了,而且生长慢,繁育能力相对低。
大白猪长的快,还长的更大,肉质更好,油更多,繁育多,也适应热带气候。
以后也可以继续培育新的品种。
郑家这里猪肉一直紧缺,有些人养的就是抓些野猪来养,都没有形成规模。
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大白猪,就可以更快培育更多的猪,以后能吃到更多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