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增加娱乐方式-《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村长早有预料,笑着说:“这不用担心,总督府早有对策。

  以后多余的稻谷,总督府会以市场价的六成收购。

  就现在来说,一吨稻谷的收购价就是六两白银,也就是六个银元。一家按六个人算……”

  一家六口算,交税后,剩下十六吨稻谷,每吨按六两白银收购,可得最少九十六两白银,平均每人就是十六两白银,即十六个银元。

  听村长详细的算了算,众人都知道了,他们以后种水稻卖水稻,一年每人至少也能挣十多个银元。

  如今做工的人已经完全发放工钱,给银元和铜币,然后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

  农户有一些人知道这些做工的人,一年大概能挣十多二十两白银。

  如今,他们的年收入跟做工也差距不大。

  而且总督府安排的各种店铺,售卖的米,油,盐,布匹等等生活物资都很便宜。

  有这样的年收入,能让他们过上丰足的生活了。

  “村长,也就是说,我们以后跟那些做工的人差不多了,不会再发放粮食物品等东西了,都要靠我们自己买?”

  “那耕地的牛怎么办?还有种子,肥料,都要买吗?”

  “听说做工的人家里的孩子和老人每月都能领到一些钱,是不是真的?”

  “孩子读书,看病,要花钱吗?我听说做工的人家都是不用钱的。”

  有些人提出了一些担心。

  村长有准备,一一解释道:“首先,总督府新政策里明确规定了,我们农户以后的孩子,老人每月也能领到半个银元,也就是五百文铜币。

  以后孩子读书依旧不需要钱,我们看病也依旧不需要钱。

  另外啊,村里耕牛,马匹的使用和过去一样,不需要花钱。

  种子和肥料也是如此,会像以前一样分配,不需要钱。

  其他的,像农具,家里的柴米油盐,布匹,锅碗瓢盆等等,都需要自己买。

  新的政策,现在坤甸府试行,有半年时间,这半年内,会像以前一样发放物品。

  只是稻谷不需要强制上交,改成交一成的税,多余的稻谷卖给总督府……

  总督府对我们是一视同仁,算下来,我们的待遇跟做工的人家差不多。

  只要大家以后努力耕种,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郑家管辖下,农户是只分配了水田的人家。

  旱地,农户,做工的人家都可以拥有。

  而且旱地种的玉米,大豆等粮食不用交税。

  农户的税,只收水稻年收成的一成。

  农户家的孩子和老人每月也有补贴。

  同样以一家六口算,加上孩子和老人每月补贴0.5两白银,一家六口,按两个老人,两个孩子算,一年可得补贴二十四两白银。

  合计一家六口农户一年收入可有一百二十两白银,每人就是二十两白银。

  没有其他的税,这样的收入,可以在郑家管辖下过上丰足的生活。

  与做工人家的收入差距不大。

  针对农户的新政策,新税收,有半年适应期,先在坤甸府试行。

  让农户拥有钱,让更多钱流动起来,如此经济才能活跃起来。

  只要郑家控制好基本生活物资的物价,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之前先让做工发放工钱,到现在效果就很不错,钱流动起来,商品也更快流通起来,人可以有更多不同的选择。

  到目前为止,郑家已经发放出近百万两白银的钱,其中八成多是银元,其他的是铜币。

  银元的反响很好,大家越来越喜欢这种精美,又能很好辨伪,能吹出好听声音的钱币。

  做工给工钱,现在已经在三府全面施行,大家逐渐适应了这种事情。

  而且手头有钱了,可以修建更好的房租,可以买更好的物品。

  有的人已经有丝绸穿,家里有瓷器,有珠宝首饰戴,甚至有玻璃品用,生活品质大不一样。

  家里孩子,老人都有保障,负担很小,可以放心花钱。

  “兄弟,这是好事啊。以后我们多存钱,然后盖更大,更好的房子!”

  “还要给嫂子还有阿妙她们买好看的衣服,首饰。”

  “等孩子出生了,给他们买很多玩具!”

  “我去县城不少店铺看过,好东西很多,以前我们手上没银子,现在马上就能有了。”

  “是啊,我们这一季的稻谷下个月就能收获,到时候把多余的卖了,就能拿到不少银子。”

  袁永强和袁永涛两兄弟回家的路上,一边盘算,一边兴奋的说着。

  其实,有些农户看到做工的人家能买到许多好东西,都眼馋,现在他们也可以了。

  真好啊!

  值得一提的是,郑家虽然给所有安家的人提供免费的房屋(包含宅基地),田地(包含种植园地),但这些东西不能与别人交易,卖也只能卖给总督府。

  也就是说,房屋(含宅基地),土地,相当于都是郑家的,不能私自与他人买卖。

  防止以后的土地兼并。

  将来工业化,用地,郑家直接批准就是,不让个人掌握土地这种生产资料。

  如今这些新的政策,都是郑明努力说服郑宽他们推行的。

  以前大家看重土地税收,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商税,贸易,种植园等才是以后的大头,粮食税根本没多少。

  这一点,郑家早已经有深刻体会,如今郑家的收入,也是通过种植园,贸易获得的。

  以后人口多了,放开商业,能收入许多的商税。

  当然,这些都要一步步来。

  此时的郑明,正在一处种植园。

  “踢的好!”

  “再来,还没有分胜负!”

  一处空地上,有两队人在踢蹴鞠,其中就有郑明。

  各处种植园的人不少,少则数百,多则上千。

  闲暇时,没事做,他们喜欢赌钱。

  郑明决定不能让他们养成赌钱的习惯,于是禁止聚众赌博,小耍可以,金额大了不行,发现了严惩。

  同时给他们找一些其他的休闲活动,比如这个蹴鞠。

  婆罗洲有一些树胶,虽然不是橡胶,郑明在尝试做皮球。

  若是成了,以后可以组织人打打篮球,踢踢足球。

  总比没事时,天天赌钱好吧。

  另外,郑明还准备把麻将,扑克弄出来,让他们用来打打小牌,这种娱乐方式比赌色子大小更有意义和乐趣。

  也能锻炼人的思考。

  在这个娱乐方式缺乏的时代,弄出一些娱乐的东西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