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人口结构问题-《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夫君,没事的,你不用天天陪着我的。”

  “走慢点,小心台阶。你现在不方便,需要人陪着,我陪着你也是应该的。”

  “夫君,你真好。”

  郑明现在留在坤甸,最近开始,每天大部分时间就用来陪着老婆李幼嫆。

  李幼嫆现在的肚子很大,就在最近一个月内应该就会生产,郑明专门回来陪着她。

  郑宽也支持郑明的做法,为了让郑明安心待在坤甸陪着李幼嫆,他自己现在都去了马辰那边,不让郑明往那边跑。

  “什么,我岳父到坤甸港了?”

  忽然有人来禀报,说李彦昌带着船队来到了坤甸港。

  “幼嫆,岳父来了,我得去迎接下他,也让他过来看看你。”

  “嗯。夫君你去吧,我也想父亲。但身子不方便,只能在府中等他过来了。”

  郑明让人照顾李幼嫆,他离开,前往坤甸港码头。

  等郑明到了码头,见到了李彦昌,才知道他已经到婆罗洲有半个多月了。

  “我这次带着船队是从吕宋那边下来的,经过婆罗洲东部,穿过望加锡海峡,去了马辰港。”

  李彦昌解释道:“原以为在马辰能见到你,但你不在。不过,正好你父亲在那里。

  我就把带来的人和货物在马辰卸货,之后前往爪哇岛跟荷兰人交易,然后带着你们需要的货物直接来到坤甸港这边……”

  听李彦昌所说,这次他为郑家带来了有两千八百多人,其中汉人一千七百多人,包含四百多买船票下南洋的。

  剩余的一千一百多人都是倭国人,其中一半是青壮女子,没有老人。

  郑家为此花费约五万两千多两白银。

  到目前为止,郑家管辖下的倭国人有一万多人了,其中一半是倭国青壮女子,两成多是倭国青壮男子。

  不过这些倭国男子刚来,基本都是安排挖矿,搬运重物,开荒等重体力活。

  只有真心认可郑家的才能改变待遇,到目前为止有一部分这样的倭国男子出现了。

  现在郑家管辖的人口,超过了十万,其中倭国人一万多人,再加上苏丹人和一些熟的土著人,一共有四万左右。

  而汉人占近六成。

  这个比例,随着李家和叶家不断送到倭国人,苏丹人,土著人,还会不断降低。

  为此,郑明和郑宽等人都觉得不妥当,需要大量增加汉人的比例才行。

  只是,想要从清庭那里弄来的大量的汉人,风险很大。

  李家和叶家,目前送来的汉人,主要是通过一些牙子买卖,还有一些买船票下南洋的。

  偶尔碰到有天灾的情况,能获得一些人口。

  但这三种方法获得汉人始终有限,想要大规模获得汉人,就需要采用其他的激进手段。

  “想要更多汉人,这事,在马辰时你父亲跟我说过,我们商量了一些方法,准备尝试。”

  李彦昌说道:“首先,与更多的牙子合作,增加买卖数量。

  其次,带一些人回去宣扬,说来到了南洋,尤其是婆罗洲,可以发大财,也可以在这里过上好日子。

  这需要你们安排一些可靠的人,然后我带着他们回去。

  如今虽然下南洋的人没有断,但规模并不大。

  只有让更多人知道下南洋,比他们待在老家要好许多,他们才会动心,才肯背井离乡。

  同时,我们会降低船票价格,甚至是免费送他们下南洋,如此想必会有更多人愿意尝试。

  最后就是,花大量钱财,买通更多的,地位更高的官吏。

  有了官吏的配合,输送人口就会容易许多。

  尤其是在有天灾的情况下,可以大量安排灾民下南洋来……”

  李家在大陆肯定是有不小人脉的,但有些人脉轻易动不得。

  最好还是开辟些新的人脉,新的渠道,专门用来给郑家输送人口。

  这三种方法,只要肯定下大力气去做,肯定能有不小的效果。

  当然,花费也肯定不会少。

  而且还可以给那些官吏提供后路,若是被清庭发现,就可以马上离开,来郑家这里躲避。

  如此,一些官吏,应该愿意下大力气帮郑家。

  “岳父,你们李家做这些事情时,要尽量小心。”

  “我明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伪清发现。”

  被清庭察觉,是迟早的事情,但这个时间来的越晚,对李家和郑家越好。

  这个话题结束后,李彦昌又说了说他带到马辰的货物大概有哪些。

  具体的有一千吨铁矿石,硝石七十吨,硫磺四十吨,大豆五百吨,小麦五百吨,麻布两万匹,棉布一万匹,食盐五十吨,菜油三十吨,燧石若干,书籍若干,草药若干。

  合计价值约三万三千多两白银。

  两千多人,以及这些货物都放在马辰那边的,正好那边也需要。

  而从爪哇岛来到坤甸港,李彦昌带回来了石灰石三千吨,火山灰三千吨,硫磺二十吨,高岭土五百吨,食盐五十吨。

  合计价值约两万六千两白银。

  “幼嫆就快生了吧?也好,我去看看她。”

  货物安排人卸货,郑明带着李彦昌去府中看望李幼嫆。

  最终李彦昌也只待了两日,然后带着船队离开。

  离开时带走的货物有稻谷三千吨,红糖一千吨,白糖三百吨,胡椒三百吨,生丝十万斤,普通玻璃品五千件,上等玻璃品一千件。

  合计价值约二十七万两白银。

  当然,还有郑明准备的三十多人,让他们跟着李彦昌回清庭那边,宣扬下南洋,在婆罗洲的好处。

  这些人都是在郑家这里安家的,有家室儿女的,而且是真心觉得郑家这里是天堂,想回去告诉亲人,族人,村里人,想带着他们来郑家这边过好日子的。

  做这事,肯定有风险,郑明给了他们不小的好处,并承诺若是万一发生什么不测,也会好好照顾他们的家人。

  这些人大部分是闽粤两地的人,这两个地方下南洋的风气高,容易接受,先让人大肆宣扬,效果会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等把闽粤宣扬到位了,再把目光放在清庭沿海其他地带。

  相信,一次李彦昌来,带来的汉人会多不少。

  加大郑家管辖下汉人的数量,比例,但暂时不会不要其他地方的人,如倭国人,苏丹人,安南人,吕宋那边的人等等。

  因为,现在郑家依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毕竟地盘才扩大了数倍,需要更多劳动力来开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