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秦自有制度,奈何用周政乎?-《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霸道、王道。

  孰轻孰重,汉宣帝有一句话能够总结。

  那就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今天,赢辰也有句话要送给扶苏。

  “大兄,我知今日小弟的话,可能会让大兄困惑。”

  赢辰深吸了口气,随即朝着扶苏开口道,“我大秦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周政能够治八百年分封天下,但成周时期天子之尊早已不存。”

  “法无错,仁德无措,对于君王而言,任何制度,都只是‘工具’而已!”

  这一番言语,不免让扶苏如遭累积,踉跄的更是向后退了半步,脸色惨白,毫无血色。

  他的每一句话,都狠狠砸在了扶苏用儒家构建的理想国度。

  尤其是他所信奉的「仁德」,就在赢辰那套冰冷、现实的‘统治成本论’面前,更是显得苍白幼稚。

  对叛贼行仁德,就是对功臣的不公;为了一时的宽和,却要付出帝国未来无休止的内耗。

  这笔账,又该如何算呢?

  淳于越急眼了,这六公子说的,怕是想要他的命了。

  再这样说下去,他们儒家推出的天子岂不是没戏了?赢辰这一套套的理论,跟儒家也不对付啊。

  而王翦的眸子中,更是闪过一套精光。

  他下意识的看向了身旁的蒙武,二人皆从对方的眼中,见到了浓浓的震撼。

  作为帝国的大将,赢辰的一番话,说到他们的心坎里了。

  治国!

  尤其是刚用武力征服六国的大秦帝国,想要彻底收服六国,依靠的可不是温情脉脉的说教。

  而是建立秩序,立规矩。

  让六国人不敢挑战、更不能挑战,大秦定下的天下秩序。

  李斯虽然被铁拷束缚,宽大的袖袍遮住了他微微颤抖的手。

  作为法家集大成者,他比起任何人根据能够理会赢辰口中的话语,这不是单纯的法术势,而是能够从更高层面。

  将利益、成本、人性都计算在内的,帝王心术。

  第一次,他对于这位原本不起眼的六公子产生了忌惮。

  心中也绝望天幕的自己,为何当时不选择六公子,不然的话,也不会落到腰斩的下场。

  他的心中忐忑不安,相比之下,赢政的心情才是七上八下的。

  深邃的眸子中,涌现出浓烈的不安。

  赢辰的话语,意外给他打开了不同的视角,他没有想到一个帝国的统治,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理解。

  然而,赢辰对于《吕氏春秋》的引用,让嬴政的心情一下就变得不快。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吕不韦是他人生的重大阴影之一。

  …

  与此同时。

  章台殿内,气氛变得更加安静。

  就在群臣都被赢辰的话语镇住,原本黯淡下来的天幕,画面悄然流转,开始了新的篇章。

  女主播清冷的声音响起,回荡在天际之间。

  “之前,我们探讨了昭武大帝在大秦一统后,所行的几个重要国策。”

  “那么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那就是昭武帝如何评价自己的父亲,嬴政,以及昭武帝后的大秦史官,是如何看待始皇帝的呢?”

  “我们来翻阅一下《秦实录》中的记载。”

  所有人,无不被女主播的这样一番话吸引。

  而天幕的视线,因此不由自主的落在了天幕上,随着天幕变化。

  一卷以金丝串联、通体闪耀着非凡光泽的竹简史书,在天幕中央缓缓展开。

  简牍之上,几个龙飞凤舞的篆字熠熠生辉——《秦实录·始皇本纪》。

  只一瞬间,嬴政的呼吸猛地一滞,心跳骤然加速。

  紧接着,女主播开始一字一顿地念诵其中那段总结性的论断。

  “帝承六世余烈,振长策以御八荒,并二周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功超三皇,德迈五帝,实肇基垂统之至圣也!”

  开篇这极尽赞颂之词,让他方才的郁结与不快,顷刻间烟消云散。

  正当他龙心大悦,心中已在盘算该如何嘉奖赢辰时候。

  天幕上的史书文字,却毫无预兆地急转直下。

  “然,帝晚年,好大喜功,营宫室而竭民力,燔诗书以愚黔首,溺方术而求长生,法令峻刻,致海内骚动,怨声载道。”

  “其失足为后世之深戒也!”

  “故,昭武曰:始皇之功,七分在天下;其过,三分在苍生。”

  “功过相抵,帝国基业,险些二世而亡!”

  这“功过三七开”的冷酷定论,让嬴政脸上那即将舒展的笑意瞬间凝固、破碎。

  天幕的话语,却并未因此停歇。

  “评判始皇帝,有两项倾尽国力修建的超级工程是绕不开的焦点,我们来看北方的长城与南方的灵渠。”

  “北有长城,拒匈奴于千里之外,为中原文明带来此后数百年的安宁;南有灵渠,贯通南北水运,使帝国五十万征南大军的粮草得以维系!”

  “无可否认,此两大工程,皆是泽被后世、功在千秋的不世之业!”

  “如此雄才大略,放眼青史,无人能出其右!”

  赞誉之声犹在耳边,话锋却再次变得冰冷。

  “但其急功近利,亦是明证!”

  “长城与灵渠,两项工程同时进行,透支了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了何等恐怖的境地?”

  “这,也正是大秦帝国在煊赫强盛的巅峰,却险些‘二世而亡’的根本所在!”

  “若无昭武帝此番定论,后世史书对其最终的评价,恐怕只会是两个字——”

  “暴君!”

  天幕上的言语,差点让嬴政方寸大乱。

  章台殿上的众人。

  不约而同在此刻,感受到了有关于皇帝的怒火。

  最主要的是那段被冠以“昭武帝钦定”的官方史书评价,还是因为自己亲儿子的缘故。

  不然,自己就得落的“暴君”的名头。

  可笑!

  简直是可笑至极,他的心中不由得燃起滔天怒火,却无法对着天幕咆哮。

  更无法让天幕修改这来自于未来官方的‘最终定论’——

  所以,他将目光落在了大殿上的罪魁祸首身上。

  “好,好一个昭武大帝。”

  “赢辰,这就是未来的你,对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