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东山湖-《拜师修炼下山》

  行至山腰处,一座古朴的凉亭出现在眼前。两人便在亭中坐下歇息。凭栏远眺,辽阳城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隐现,近处的山林则层林尽染,如诗如画。顾倾城拿出随身携带的画板和画笔,开始勾勒眼前的美景,陈晓阳则在一旁静静看着,偶尔指点一二,或是分享几句关于龙鼎山历史传说的趣闻。阳光透过亭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休息片刻,他们继续向山顶进发。虽然山路渐陡,两人却丝毫没有觉得疲惫,反而被这山间的美景和清新的空气鼓舞着。终于,抵达山顶的观景台时,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林海松涛,尽收眼底。秋日的天空格外高远湛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仿佛触手可及。

  “倾城,你看那边,真美!”陈晓阳指着远方一片火红的枫林,兴奋地说道。

  顾倾城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片枫林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得似火,艳若云霞,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她笑着点头:“是啊,每次来龙鼎山,都有不一样的发现和感受。这里真是我们辽阳的一块宝地。”

  两人在山顶静静地站了许久,任凭山风吹拂着脸颊,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他们聊着天,说着笑,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也畅谈着对未来的憧憬。龙鼎山的秋日,不仅给了他们视觉上的享受,更给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与放松。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山林,为龙鼎山披上了一层温暖的轻纱。顾倾城和陈晓阳才恋恋不舍地开始下山。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与满足。他们约定,待到下一个季节,还要再来龙鼎山,感受它不同时节的独特魅力。

  这次龙鼎山之行,不仅让他们欣赏到了秋日的美景,更增进了彼此的友谊。龙鼎山,这座承载着辽阳城记忆与风情的宝山,又一次给他们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初秋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顾倾城和陈晓阳并肩站在龙鼎山的山脚下,望着远处层叠的苍翠山峦。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在青石铺就的山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泥土的清新气息。“上次来还是春天,没想到秋天的龙鼎山另有一番景致。”陈晓阳深吸一口气,笑着转头看向顾倾城,她正弯腰轻拂石阶上的一片银杏叶,指尖沾了点露水。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两侧的树木渐渐染上深浅不一的秋色,枫叶初红,松针依旧苍翠,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从林间传来。顾倾城放慢脚步,指着远处一块形似卧虎的巨石:“你看那块‘虎踞石’,记得小时候爷爷说,这是龙鼎山的‘镇山之宝’呢。”陈晓阳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巨石果然气势雄浑,仿佛正蓄势待发,与背后连绵的山脉相映成趣。

  行至山腰的观景台,视野豁然开朗。辽阳市区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太子河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山脚下的田野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站在这里看,才真正明白‘龙鼎’之名的由来,”陈晓阳感慨道,“群山环抱,确实像一方天然的宝鼎。”顾倾城点点头,从背包里取出水壶递给她:“歇会儿吧,前面还有‘一线天’和‘迎客松’,听说那里的日出特别美,下次咱们可以早点来。”

  两人坐在观景台的长椅上,聊着近况,也聊着这座山的故事。顾倾城说,龙鼎山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始建于唐代的龙鼎寺遗址,虽然如今只剩残碑,但依稀能想见当年的香火鼎盛。陈晓阳则对山间的奇石更感兴趣,一路走一路拍下那些形态各异的岩石,说要回去整理成“龙鼎山奇石图鉴”。

  下山时,夕阳已经西斜,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山脚下的农家乐飘来饭菜的香气,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朝着那缕烟火气走去。“下次再来,咱们去山后的果园摘苹果吧?”陈晓阳提议。顾倾城笑着应允:“好啊,不过得等果子熟透——这座山啊,好像每次来都有新的发现。”

  龙鼎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柔和,而关于这座山的记忆,又在两人的谈笑间,添上了温暖的一笔。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辽宁省辽阳市的孟家房。

  车子驶过一段平坦的乡道,两旁的白杨树舒展着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远远地,孟家房那熟悉的轮廓便映入了眼帘——错落有致的农舍,红瓦或灰瓦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带着饭菜的香气,弥漫在清晨微凉的空气里。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踏足这片宁静的村落了。上一次来,还是几年前的一个盛夏,彼时稻田青翠,蛙鸣阵阵。而今,时序已是初秋,田埂上的稻穗开始泛黄,沉甸甸地低着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空气中多了一丝清爽,也多了一份成熟的韵味。

  “感觉这里变化不大,还是老样子。”陈晓阳一边开车,一边透过车窗打量着窗外,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与感慨。道路似乎比以前平整了些,村口也新立了一块醒目的村名牌,上面“孟家房”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顾倾城微微颔首,目光悠远。她记得村口那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曾是村民们纳凉闲谈的好去处。此刻,她正急切地搜寻着那抹熟悉的绿意。果然,车子转过一个弯,老槐树便巍然出现在眼前,只是树干似乎又粗壮了些,树皮上的沟壑也更深了,见证着岁月的流转。树下,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坐在小马扎上,悠闲地摇着蒲扇,聊着家常,那份从容与安逸,是都市里难得一见的景致。

  “是啊,还是这么亲切。”顾倾城轻声回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孟家房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承载着一段难忘的回忆,或许是一次深入的采访,或许是一段短暂的驻村体验,这里的人和事,都曾给他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记。

  车子缓缓驶入村内,放慢了速度。路边,有村民在自家门口晾晒着秋收的作物,金黄的玉米棒子,火红的辣椒串,五彩斑斓,煞是好看。几只毛色油亮的土狗悠闲地在路边踱步,见到陌生的车辆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头,并不吠叫。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在巷口嬉戏打闹,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村庄的上空。

  他们此次故地重游,或许是为了探寻某个未解的线索,或许是为了重温旧日的时光,又或许,仅仅是因为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车轮碾过干净的村路,发出轻微的声响,将他们带向村庄的深处,也带向那些等待着被重新拾起的故事。孟家房,这个名字再次在他们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秋日的午后,阳光带着一丝慵懒的暖意,透过疏朗的云层,洒在辽宁省辽阳市石洞沟风景区的山峦与林海之间。顾倾城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侧头看向身旁的陈晓阳,眼中漾着笑意:“还记得吗?上次我们来,还是初夏,满沟的绿意浓得化不开。”

  陈晓阳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层林尽染的山谷,枫叶的红、黄栌的橙、银杏的金黄与松柏的苍翠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怀念:“怎么会忘。那时候你为了拍一只落在枝头的翠鸟,差点滑到小溪里去。”

  顾倾城脸颊微红,轻轻拍了他一下:“哪有那么夸张!不过,这秋天的石洞沟,倒是别有一番风情。”

  两人沿着蜿蜒的木栈道缓缓前行,脚下不时传来枯叶被踩碎的“沙沙”声,与远处隐约的鸟鸣和潺潺的溪流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一曲宁静而悠扬的自然乐章。山路两旁,形态各异的岩石裸露在外,经过岁月的侵蚀,显得格外沧桑古朴,印证着“石洞沟”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山深处有天然形成的古洞,曾是古代先民躲避战乱之所,更给这片风景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你看那边,”陈晓阳伸手指向不远处的一座小亭子,“我们去那边歇歇脚吧,正好能俯瞰一下这山谷的秋色。”

  顾倾城点点头,加快了脚步。登上亭子,视野豁然开朗。整个石洞沟的秋景尽收眼底,层叠的山峦如同披上了五彩的锦缎,一直铺向天际。山谷中,一条清澈的溪流如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偶有几缕炊烟从山脚下的村落升起,更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真美。”顾倾城由衷地感叹道,“每次来,都觉得石洞沟有不一样的美。春天的山花烂漫,夏天的浓荫蔽日,秋天的层林尽染,冬天的银装素裹……”

  “以后,每个季节我们都来一次,好不好?”陈晓阳从身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而坚定。

  顾倾城靠在他的怀里,感受着他胸膛的温暖和有力的心跳,心中一片安宁。她闭上眼睛,嘴角弯起幸福的弧度:“好。”

  秋风拂过,带来阵阵凉意,却吹不散两人心中的暖意。他们就这样静静地依偎着,看着眼前的层林尽染,听着耳边的风声鸟鸣,感受着这份独属于石洞沟秋日的宁静与美好,也感受着彼此心中那份深厚而绵长的情谊。这熟悉的风景,因为有了身边人的陪伴,每一次到来,都充满了新的意义和温馨的回忆。

  顾倾城和陈晓阳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辽宁省辽阳市那片熟悉的土地上,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巍峨的大泊山。

  时隔数年,当车轮碾过通往山脚的最后一段路程,眼前的景象既熟悉又似乎添了几分新韵。记忆中的大泊山,依旧以其沉稳而苍劲的姿态,静卧在辽北平原的边缘,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只是此刻,或许是季节的更迭,或许是心境的不同,他们眼中的山峦,更显几分巍峨与深邃。

  车子停稳,两人并肩走下车,清新的空气夹杂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扑面而来,瞬间涤荡了旅途的疲惫。深秋的大泊山,早已褪去了夏日的浓绿,换上了一袭五彩斑斓的盛装。层林尽染,枫叶如火,银杏似金,间杂着松柏的墨绿,将整个山体装点得如诗如画,煞是好看。山风拂过,带来阵阵松涛,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山林的幽静与生机。

  “还记得吗?上次我们来,还是初夏,满山的绿,差点晃了眼。”陈晓阳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眼中满是感慨,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顾倾城轻轻点头,目光悠远,仿佛也沉浸在了往昔的回忆之中。“是啊,时间过得真快。那时候我们沿着这条小径往上爬,你还差点被一块松动的石头绊倒。”她的声音温柔,带着一丝笑意,“没想到,兜兜转转,我们又一起站在了这里。”

  脚下的山路,比记忆中似乎更规整了一些,或许是经过了修缮。他们沿着蜿蜒的石阶缓缓向上,不急不躁,像是要细细品味这重逢的时光与山色。路边的野花虽已不多,但偶尔一两朵倔强的小生命,仍在寒风中摇曳,点缀着萧瑟的秋景。偶尔有几片调皮的落叶,打着旋儿从头顶飘落,像是在欢迎他们的再次到来。

  越往上走,视野越发开阔。辽阳市区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田畴阡陌,屋舍俨然,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山腰间云雾缭绕,更添了几分仙境般的缥缈。顾倾城深吸一口气,感受着山间清冽的空气灌入肺腑,只觉得心旷神怡。

  “晓阳,你看那边,”顾倾城伸出手指向远方的一片火红,“那片枫树林,比记忆中更美了。”

  陈晓阳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浓密的枫树,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得似一团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奔放。“确实很美。或许,有些地方,有些风景,就是需要隔些时日再来看,才更能体会到它不同的韵味。”他转过头,看向顾倾城,眼中带着温暖的笑意,“就像有些人,有些情谊。”

  顾倾城的心微微一动,迎上他的目光,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再次来到大泊山,不仅仅是故地重游,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回归与重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他们共同的记忆,也似乎在默默祝福着这份历经时光沉淀的情谊。

  他们继续向上攀登,身影渐渐融入这如诗如画的山色之中,只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和一段段在风中轻轻回响的低语与欢笑,回荡在大泊山的静谧与辽阔之中。这一次的大泊山之行,注定又将成为他们记忆中一段温暖而深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