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冰砬山-《拜师修炼下山》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隆清真寺。

  初夏的微风带着辽河畔特有的温润气息,顾倾城与陈晓阳并肩走在盘锦市兴隆台区的街道上,几经寻访,终于远远望见了兴隆清真寺那标志性的绿色穹顶。这座承载着当地穆斯林群众信仰与文化的建筑,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庄重。两人放慢脚步,怀着尊重与好奇的心情走近,只见寺门上方的星月标志熠熠生辉,门楣上镌刻的阿拉伯文书法古朴典雅,透着岁月沉淀的厚重。

  穿过洁净的庭院,他们看到几位头戴白帽的穆斯林群众正轻声交流,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寺内的礼拜大殿庄严肃穆,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纹饰巧妙融合,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顾倾城不禁驻足,目光落在大殿精美的木雕和彩绘上,陈晓阳则翻阅着一旁陈列的介绍手册,轻声念道:“兴隆清真寺始建于清末,历经百年风雨,如今已成为盘锦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文化地标,见证着这里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图景。”

  在与寺内阿訇的交流中,两人了解到,清真寺不仅是信徒们礼拜的地方,更是开展公益慈善、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日,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各族群众也会前来送上祝福,共同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顾倾城深有感触地说:“这里不仅有建筑之美,更有信仰的力量和民族团结的温暖。”陈晓阳点头附和:“是啊,每一座宗教场所都是了解一个地区历史与文化的窗口,兴隆清真寺让我们看到了盘锦多元包容的城市品格。”

  离开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清真寺的穹顶上,为这座建筑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顾倾城和陈晓阳回望这座宁静的院落,心中充满了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对民族团结的深深感悟,也为盘锦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新的认识。

  顾倾城与陈晓阳二人,时隔数载,竟又踏上了辽宁省盘锦市这片熟悉的土地。车窗外,盘锦的景致已不复记忆中的模样,高楼新起,道路宽畅,但空气中似乎仍弥漫着那股独特的湿地与海风交织的气息,牵引着他们的思绪。当车子缓缓驶入老城区,绕过几条曲径通幽的巷弄,一座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楼阁终于映入眼帘——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怡心阁。

  “没想到,这怡心阁竟还在。”陈晓阳推开车门,望着眼前这座虽略显斑驳却依旧气度不凡的建筑,眼中闪过一丝感慨。红漆的梁柱在岁月的洗礼下略显暗淡,门楣上悬挂的“怡心阁”匾额,字迹遒劲有力,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几只灰褐色的鸽子在檐下咕咕叫着,更添了几分古朴宁静。

  顾倾城拢了拢被风吹起的发丝,目光落在阁楼那扇虚掩的木门上,嘴角噙着一抹浅笑:“是啊,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也是在这里,为了那个关于辽河口古沉船的传说,争论得面红耳赤。”

  陈晓阳闻言,也朗声笑了起来:“怎么不记得!你非要坚持船载的是宋代官窑,我却认为是辽代的三彩罗汉。最后还是阁里的老先生拿出了地方志,才勉强说服了你。”

  二人相视一笑,当年的意气风发与求知热忱仿佛就在昨日。他们拾级而上,木质的台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在欢迎故人的归来。迈进阁内,一股淡淡的墨香与旧书特有的霉味混合在一起,扑面而来,瞬间将人拉入一种沉静的氛围中。

  阁内依旧是当年的格局,一楼陈列着一些盘锦本地的民俗工艺品和旧物,几位老者正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品茗对弈,神情悠然自得。看到顾倾城和陈晓阳这两张略显陌生的年轻面孔,其中一位戴老花镜的老者微微抬了抬眼,随即又专注于棋盘之上。

  “看来,这里的时光,比外面走得慢多了。”顾倾城轻声说道,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书架和摆件。

  陈晓阳则径直走向通往二楼的楼梯,那里曾是他们查阅资料、借阅古籍的地方。“走,上去看看。或许,还能找到我们当年留下的笔记呢。”

  顾倾城笑着跟上,高跟鞋踩在楼梯上,发出清脆的回响,在这静谧的阁中显得格外清晰。窗外,盘锦的阳光正好,透过雕花木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怡心阁,这座承载着他们青春记忆与探索足迹的地方,在阔别多年后,再次迎来了这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知道,此行不仅是故地重游,或许,还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悄然展开。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顾倾城和陈晓阳这对好友,再次踏上了前往辽宁省盘锦市的旅程。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心驰神往已久的盘锦鸳鸯沟风景区。车子驶离市区,窗外的景致渐渐从繁华的城镇过渡到广袤的田野,空气中似乎也开始弥漫开一丝淡淡的咸腥与水草的清新,那是属于渤海湾湿地特有的气息。

  当鸳鸯沟风景区的轮廓逐渐清晰,两人都不禁眼前一亮。不同于其他名山大川的巍峨险峻,鸳鸯沟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和“红滩绿苇”的奇景闻名遐迩。此刻,正值碱蓬草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放眼望去,那一片片、一垄垄的碱蓬草如同被大自然的丹青妙手泼上了浓墨重彩的胭脂,从眼前一直铺展到天际线,红彤彤、火烈烈,仿佛燃烧的云霞坠落在人间,又似一块无边无际的巨大红地毯,热烈地迎接每一位来客。

  顾倾城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感叹道:“真美啊!比照片上看到的还要震撼!这红色太有生命力了!”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风衣,站在红滩边,微风拂起她的长发,与身后那片火红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对比。

  陈晓阳则早已举起了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美的瞬间。“是啊,这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迹。你看这红色,纯粹得不染一丝杂质,再配上远处的芦苇荡,还有偶尔掠过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画卷。”

  他们沿着木栈道缓缓前行,脚下是松软的滩涂,偶尔能看到几只小螃蟹挥舞着螯足,快速钻进洞穴,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沙球,为这片红色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生趣。栈道两旁,是随风摇曳的芦苇荡,翠绿的苇叶在阳光下闪着光,偶尔有白色的芦花随风飘散,如同冬日的小雪,轻盈而浪漫。风吹过苇荡,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大自然在低声吟唱着古老的歌谣。

  他们登上观景台,视野更加开阔。远处,鸳鸯沟的河道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镶嵌在红滩与绿苇之间,几只野鸭在水中悠闲地游弋,偶尔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更远处,便是那蔚蓝的渤海湾,海天一色,雄浑壮阔。红滩、绿苇、碧水、蓝天,还有点缀其间的飞鸟,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色彩绚烂的湿地风情画。

  “还记得我们上次一起来盘锦看红海滩吗?”陈晓阳忽然开口,眼中带着一丝怀念,“那时候好像是秋天刚过,红得没这么浓烈,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顾倾城笑着点头:“当然记得,时光过得真快啊!不过,每一次来,鸳鸯沟都能给我新的惊喜。这里的生态保护得真好,能让人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两人走走停停,时而驻足观赏,时而低声交谈,时而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他们聊着生活的点滴,分享着旅途的见闻,在这片美丽的红滩绿苇间,所有的烦恼似乎都被这纯净的色彩和清新的空气洗涤干净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红滩上,将那片红色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更加显得如梦似幻。顾倾城和陈晓阳并肩站在滩涂边,看着夕阳一点点沉入海平面,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惬意。他们知道,这次鸳鸯沟之行,又将成为彼此记忆中一段珍贵而美好的时光。而鸳鸯沟的美,也将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吸引着他们,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顾倾城和陈晓阳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辽宁省盘锦市。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祗园禅寺和鑫安源荷缘生态旅游度假区。

  祗园禅寺位于盘锦市的一个宁静角落,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青山绿水。寺庙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顾倾城和陈晓阳缓缓走进寺庙,感受到了那股宁静与祥和的氛围。他们在寺庙里漫步,欣赏着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佛像,心情也变得格外平静。

  离开祗园禅寺后,他们来到了鑫安源荷缘生态旅游度假区。这里是一个以荷花为主题的生态景区,拥有大片的荷塘和各种与荷花相关的景观。顾倾城和陈晓阳漫步在荷塘边,欣赏着盛开的荷花,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他们还参观了景区内的一些特色景点,如荷花博物馆、荷文化展示区等,了解了更多关于荷花的知识和文化。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顾倾城和陈晓阳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压力。

  顾倾城和陈晓阳再次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辽宁省铁岭市。这座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情感纽带。

  铁岭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热情好客的人民。

  当他们漫步在铁岭的街头巷尾,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街道、一起品尝过的美食、一起经历过的故事,都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清晰。

  他们来到了铁岭的标志性景点——龙首山。站在山顶,俯瞰着整座城市的美景,感受着微风拂面,心情格外舒畅。

  接着,他们走进了一家当地的小吃店,品尝着正宗的铁岭美食。那独特的味道,让他们回味无穷。

  在铁岭的日子里,顾倾城和陈晓阳不仅重温了过去的美好时光,还发现了这座城市的新变化和新魅力。他们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铁岭都会一直留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秋意渐浓,层林尽染之际,顾倾城与陈晓阳这对好友,再次踏上了前往辽宁省铁岭市冰砬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程。与春日的嫩芽初绽、夏日的浓荫蔽日不同,此时的冰砬山,正以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长卷,静候着他们的到来。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驶入景区,空气中便弥漫开一股清冽而干爽的气息,夹杂着成熟野果的淡淡甜香和松针的独特芬芳。顾倾城摇下车窗,深深吸了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晓阳,你看那边的枫叶,红得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比我们上次来,又是另一番景致了!”

  陈晓阳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峦,有的依旧青翠如黛,那是苍劲的油松和落叶松;有的则披上了金黄的盛装,那是白桦和栎树;更有无数火炬般的枫树,点缀其间,将整个山谷渲染得热烈而奔放。“是啊,”他笑着回应,“冰砬山的秋天,果然名不虚传。每一次来,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他们将车停在山脚下的停车场,换上轻便的登山鞋,便兴致勃勃地向着密林深处进发。脚下的落叶厚厚的、软软的,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大自然奏响的迎宾曲。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在小径上跳跃、移动。

  顾倾城不时停下脚步,或捡起一片形状奇特的叶子,或对着一簇丛生的野菊花凝神细赏。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户外风衣,长发被风吹起,与周围的景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流动的画。“记得上次我们来,这里还是一片嫩绿,溪水也比现在湍急许多。”她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季节的变换也如此奇妙。”

  陈晓阳则背着相机,不时举起镜头,捕捉着这秋日山林的神韵。他不仅拍壮丽的远景,也拍那些细微之处——一颗挂在枝头、红得透亮的山里红,一滴凝结在草叶上的晶莹露珠,甚至是一只在落叶间匆匆爬过的小甲虫。“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富有诗意的季节,”他一边调整着相机参数,一边说道,“你看这光影,这色彩,稍纵即逝,必须用镜头把它们留住。”

  山路时而平缓,时而陡峭。他们互相鼓励着,聊着天,分享着各自近期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累了,便在一块被阳光晒得暖洋洋的大石头上坐下休息,拿出随身携带的水壶和干粮,补充体力。山风吹过,林涛阵阵,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更显山林的幽静与深邃。

  越往上走,视野越发开阔。当他们终于登上一处较高的观景台时,眼前的景象让两人都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只见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漫山遍野的树木如同被打翻了的调色盘,红、黄、绿、橙,交织在一起,浓墨重彩,绚烂夺目。山间云雾缭绕,如轻纱般缥缈,更添了几分仙境般的朦胧之美。

  “太美了!”顾倾城张开双臂,仿佛想要将这壮丽的景色拥入怀中,“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陈晓阳放下相机,静静地看着远方,眼中充满了震撼与满足:“是啊,这种美,是任何照片都无法完全捕捉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磅礴与灵动。倾城,真好,我们又一起来到了这里。”

  顾倾城侧过头,看着陈晓阳被山风吹拂的侧脸,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容:“嗯,真好。冰砬山就像一位老朋友,每次来,都能给我们带来平静和力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山林,为冰砬山的秋景镀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光晕。顾倾城和陈晓阳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他们的身影渐渐融入这无边的秋色之中,只留下串串欢声笑语,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也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深深镌刻在了彼此的心底。这一次的冰砬山之行,又为他们的友谊增添了一抹浓墨重彩的温馨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