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看守所的会见室里,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低鸣,惨白的光线洒在冰冷的铁桌上,将空气里的沉重凝固成实质。
周志高坐在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文件袋,里面装着孙友仁的案件卷宗,每一页都记录着曾经的得力部下如何一步步滑向深渊。
铁门“哐当”一声被拉开,戴着镣铐的孙友仁被民警带了进来。
不过半月未见,他像是老了十岁,头发花白了大半,曾经挺括的身形佝偻着,身上的囚服皱皱巴巴,与昔日阳市财政局局长的风光模样判若两人。
看到周志高的瞬间,他的肩膀剧烈颤抖,嘴唇哆嗦着,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
“周……周部长……”孙友仁被按在椅子上,身体前倾着想要靠近,却被镣铐的锁链拽回,“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对不起您的培养,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周志高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眼前的人,与记忆里那个在长福镇跟着他走村串户的年轻秘书渐渐重叠。
那时的孙友仁,背着帆布包,手里攥着记事本,连喝农户一杯水都要记下来回请,眼里满是对“为民服务”的热忱。可如今,这双眼睛里只剩下悔恨与绝望。
“您还记得吗?当年在长福镇,您教我看工程图纸,说‘每一分公款都要花在老百姓看得见的地方’。”
孙友仁抹着眼泪,声音哽咽,“您推荐我去财政局任职时,特意叮嘱我‘守住底线,就是守住良心’。”
“这些话,我以前天天记在心里,可后来……后来怎么就忘了呢?”
周志高的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目光落在桌上的卷宗上,封面“孙友仁涉嫌受贿罪”几个字格外刺眼。
他没有接话,只是示意孙友仁继续说。
“是我老婆,还有我那几个亲戚……”孙友仁的声音里满是懊恼,“我刚当上财政局局长,我老婆就说‘现在有权了,该帮衬帮衬家里’。”
“我那表哥天天来家里哭穷,说想做市政工程,让我给通融一下。”
“我一开始不同意,可他们天天闹,我妈还以死相逼,说我‘当了官就忘了本’。”
他抬起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望着周志高,像是在寻求一丝理解:“周部长,我也是没办法啊。”
“我老婆拿着我的名义去收建筑公司的好处,表哥用我的印章修改招标参数,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们说只要我不说出去,就没人知道,还说要是东窗事发,他们就去自首,让我爸妈没人照顾……”
会见室里陷入沉默,只有孙友仁压抑的哭声。
周志高终于抬起头,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失望:“所以你就选择隐瞒?选择看着公款流入私人腰包?”
“选择让那些合规的企业被排挤,让老百姓的血汗钱被糟蹋?”
孙友仁的哭声戛然而止,头垂得更低,手指抠着囚服的布料,几乎要将布料撕烂:“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怕担责任,不该纵容他们胡来。”
“我后来也想过自首,可每次看到我妈期盼的眼神,看到我老婆哭着求情,我就狠不下心……”
“狠不下心?”周志高的声音陡然提高,“你对家人狠不下心,对那些被坑害的企业、被辜负的民众,怎么就狠得下心?”
“你知道那家被排挤的建筑公司,因为拿不到项目倒闭了吗?你知道那些违规修建的市政道路,因为偷工减料,下雨天积水能没过膝盖吗?”
孙友仁的身体剧烈颤抖,眼泪再次涌出:“我知道……我后来听说了,我每晚都睡不着觉,总梦见那些工人来找我要工资,梦见老百姓指着我的鼻子骂……我真的后悔了,周部长,要是能重来一次,我肯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
周志高没有说话,只是从文件袋里拿出一张照片,推到孙友仁面前。
照片上是长福镇的敬老院,当年孙友仁跟着他一起募集资金修建,照片里的孙友仁穿着白衬衫,正帮老人整理床铺,笑容干净而真诚。
“这张照片,你还留着吗?”
孙友仁拿起照片,手指轻轻拂过画面里的自己,眼泪滴在照片上,晕开一小片水渍:“留着……一直放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
“我以前每次觉得累,就看看这张照片,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当干部。”
“可后来,照片上的字越来越模糊,我也越来越糊涂……”
“不是照片模糊了,是你的心模糊了。”周志高的语气缓和了些,“权力是组织给的,是老百姓给的,不是用来给家人谋私利的,更不是用来掩盖错误的。”
“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家人,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家人,会让你走上犯罪的道路吗?”
“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为你骄傲,而不是为你蒙羞。”
孙友仁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震惊,仿佛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周志高打断:“你老婆和表哥已经被立案调查了,你母亲因为不知情,没有被追究责任,但她知道真相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天天哭着说对不起组织。”
“我妈……”孙友仁的声音里满是愧疚,“都是我的错,是我害了她,害了整个家……”
会见室的时钟滴答作响,时间一点点流逝。
周志高看了看表,站起身,准备离开。
孙友仁也跟着站起来,踉跄着想要抓住他的衣角,却被民警拦住。
“周部长,您再等等!我还有话要说!”
周志高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我真的悔过了……我愿意把所有赃款都退回去,愿意配合组织调查所有问题,只求您能帮我照顾一下我妈……”
孙友仁的声音里满是哀求,“我知道我罪该万死,可我妈年纪大了,不能没有人照顾啊……”
周志高沉默了几秒,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次选择,有些选择关乎到自己的人生。”
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直视着孙友仁,“既然走错了,那便没有回头路。”
“没有经受住美色和金钱的诱惑,成了体制内的蛀虫,我不后悔当初培养你,但后悔没有让你一直在正道上。”
说完这句话,周志高不再停留,转身走出了会见室。
铁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将孙友仁的痛哭声隔绝在里面。
“周部长!我错了!感谢你能来看我!”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像是一把钝刀,轻轻划在周志高的心上。
走出看守所,阳光有些刺眼。
老郑早已在车里等候,看到周志高出来,赶紧递过一瓶水:“周部长,您还好吧?”
周志高接过水,却没有喝,只是望着远处的天空,语气里满是感慨:“他当年是个好苗子,可惜了。”
他想起孙友仁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核实一笔扶贫款的去向,跑了三个乡镇,脚上磨起了水泡也不叫苦。
想起他在财政局改革时,顶住压力推行预算公开,赢得了民众的好评。
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好干部,最终还是栽在了“人情”和“私欲”上。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没有守住底线。”老郑叹了口气,“家人的逼迫固然可气,但真正做决定的还是他自己,要是他一开始就坚决拒绝,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周志高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沉重。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阳市纪委书记的电话:“孙友仁的母亲,你们多关照一下,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去看看,有什么困难及时解决。”
“但他的案子,必须依法办理,不能因为这些事有所偏袒。”
电话那头的纪委书记连连应下:“周部长,您放心,我们已经安排好了。”
“孙友仁的赃款也在陆续追回,涉案的其他人员也在加紧审讯,一定会给民众一个交代。”
挂了电话,周志高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孙友仁的案子,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这些年,他见过太多干部因为家人、亲戚的原因走上腐败之路,他们总以为“就这一次”“不会被发现”,却不知道“一次”就是万丈深渊的开始。
或许,在干部考核和教育中,不仅要强调廉洁自律,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情关系”,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回到组织部,周志高立刻召开会议,提出在干部培训中增加“家庭助廉”课程,邀请纪检干部、法律专家和干部家属代表授课,讲解腐败对家庭的危害,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
“很多干部的腐败,都是从‘家里人’开始的。”周志高在会上说道,“我们要筑牢干部的思想防线,也要帮他们守住家庭防线,让他们既能干事,又能干净。”
参会的干部们纷纷表示赞同。
“周部长说得对,之前我们只注重干部本人的教育,忽略了家属的作用。”“要是家属能及时提醒,很多干部可能就不会犯错了。”
会议结束后,周志高留在办公室,翻阅着孙友仁的忏悔录。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从“犹豫”到“纵容”再到“麻木”的过程,每一页都写满了悔恨。
周志高拿起笔,在忏悔录的扉页上写下“警钟长鸣”四个字。
他决定,把孙友仁的案子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干部警示教育教材,让更多干部引以为戒。
晚上回到家,刘晓雅看到他神色凝重,便知道他去见了孙友仁。“怎么样?他还好吗?”
“不好。”周志高摇了摇头,把孙友仁的情况说了说,“他说自己是被家人逼的,可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守住底线。”
刘晓雅坐在他身边,轻声说:“其实,这样的案子我们纪委遇到过很多。”
“有些干部一开始确实是被家人裹挟,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就主动去贪腐了。”
“孙友仁虽然有被逼迫的成分,但他后来的隐瞒和纵容,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志高点点头,想起孙友仁说“要是能重来一次,肯定不会再犯”,心里有些复杂。
重来一次,孙友仁真的能守住底线吗?
或许会,或许不会。
但不管怎样,错误已经犯下,就必须承担后果。
“对了,我们纪委最近也在推进‘家庭助廉’行动,准备组织干部家属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刘晓雅说道,“到时候可以和你们组织部的培训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周志高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起推动,让‘廉洁’不仅成为干部的自觉,也成为每个干部家庭的共识。”
第二天一早,周志高就安排秘书对接纪委的相关部门,敲定了“家庭助廉”联合行动的方案。
方案里包括家属廉政培训、廉政家书征集、家庭廉洁承诺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干部家属参与到反腐工作中来。
上午十点,周志高正在审阅方案,孙友仁的律师打来电话,说孙友仁愿意主动交代所有未查清的问题,还提供了其他几名涉嫌腐败的干部线索。
“周部长,孙局长说,他知道错了,想赎罪,希望能给民众和组织一个交代。”
周志高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欣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法律的制裁不会因为他的忏悔而减轻,他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你告诉他,好好配合调查,就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好的交代。”
挂了电话,周志高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
孙友仁的案子,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进干部教育和考核改革的决心。
他知道,反腐和廉政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不能靠“一时的打击”,而要靠“长久的预防”。
只有让每个干部都清楚“底线不可碰”“人情不能越”,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干净、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
“老郑,下午安排我去廉政教育基地看看,准备把孙友仁的案例加进去。”周志高对秘书说道。
“好的,周部长。”老郑应声答道。
周志高坐在椅子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文件袋,里面装着孙友仁的案件卷宗,每一页都记录着曾经的得力部下如何一步步滑向深渊。
铁门“哐当”一声被拉开,戴着镣铐的孙友仁被民警带了进来。
不过半月未见,他像是老了十岁,头发花白了大半,曾经挺括的身形佝偻着,身上的囚服皱皱巴巴,与昔日阳市财政局局长的风光模样判若两人。
看到周志高的瞬间,他的肩膀剧烈颤抖,嘴唇哆嗦着,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
“周……周部长……”孙友仁被按在椅子上,身体前倾着想要靠近,却被镣铐的锁链拽回,“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对不起您的培养,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周志高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眼前的人,与记忆里那个在长福镇跟着他走村串户的年轻秘书渐渐重叠。
那时的孙友仁,背着帆布包,手里攥着记事本,连喝农户一杯水都要记下来回请,眼里满是对“为民服务”的热忱。可如今,这双眼睛里只剩下悔恨与绝望。
“您还记得吗?当年在长福镇,您教我看工程图纸,说‘每一分公款都要花在老百姓看得见的地方’。”
孙友仁抹着眼泪,声音哽咽,“您推荐我去财政局任职时,特意叮嘱我‘守住底线,就是守住良心’。”
“这些话,我以前天天记在心里,可后来……后来怎么就忘了呢?”
周志高的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目光落在桌上的卷宗上,封面“孙友仁涉嫌受贿罪”几个字格外刺眼。
他没有接话,只是示意孙友仁继续说。
“是我老婆,还有我那几个亲戚……”孙友仁的声音里满是懊恼,“我刚当上财政局局长,我老婆就说‘现在有权了,该帮衬帮衬家里’。”
“我那表哥天天来家里哭穷,说想做市政工程,让我给通融一下。”
“我一开始不同意,可他们天天闹,我妈还以死相逼,说我‘当了官就忘了本’。”
他抬起布满红血丝的眼睛,望着周志高,像是在寻求一丝理解:“周部长,我也是没办法啊。”
“我老婆拿着我的名义去收建筑公司的好处,表哥用我的印章修改招标参数,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们说只要我不说出去,就没人知道,还说要是东窗事发,他们就去自首,让我爸妈没人照顾……”
会见室里陷入沉默,只有孙友仁压抑的哭声。
周志高终于抬起头,眼神里没有愤怒,只有深深的失望:“所以你就选择隐瞒?选择看着公款流入私人腰包?”
“选择让那些合规的企业被排挤,让老百姓的血汗钱被糟蹋?”
孙友仁的哭声戛然而止,头垂得更低,手指抠着囚服的布料,几乎要将布料撕烂:“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怕担责任,不该纵容他们胡来。”
“我后来也想过自首,可每次看到我妈期盼的眼神,看到我老婆哭着求情,我就狠不下心……”
“狠不下心?”周志高的声音陡然提高,“你对家人狠不下心,对那些被坑害的企业、被辜负的民众,怎么就狠得下心?”
“你知道那家被排挤的建筑公司,因为拿不到项目倒闭了吗?你知道那些违规修建的市政道路,因为偷工减料,下雨天积水能没过膝盖吗?”
孙友仁的身体剧烈颤抖,眼泪再次涌出:“我知道……我后来听说了,我每晚都睡不着觉,总梦见那些工人来找我要工资,梦见老百姓指着我的鼻子骂……我真的后悔了,周部长,要是能重来一次,我肯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
周志高没有说话,只是从文件袋里拿出一张照片,推到孙友仁面前。
照片上是长福镇的敬老院,当年孙友仁跟着他一起募集资金修建,照片里的孙友仁穿着白衬衫,正帮老人整理床铺,笑容干净而真诚。
“这张照片,你还留着吗?”
孙友仁拿起照片,手指轻轻拂过画面里的自己,眼泪滴在照片上,晕开一小片水渍:“留着……一直放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
“我以前每次觉得累,就看看这张照片,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当干部。”
“可后来,照片上的字越来越模糊,我也越来越糊涂……”
“不是照片模糊了,是你的心模糊了。”周志高的语气缓和了些,“权力是组织给的,是老百姓给的,不是用来给家人谋私利的,更不是用来掩盖错误的。”
“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家人,可你有没有想过,真正的家人,会让你走上犯罪的道路吗?”
“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为你骄傲,而不是为你蒙羞。”
孙友仁猛地抬起头,眼神里满是震惊,仿佛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周志高打断:“你老婆和表哥已经被立案调查了,你母亲因为不知情,没有被追究责任,但她知道真相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天天哭着说对不起组织。”
“我妈……”孙友仁的声音里满是愧疚,“都是我的错,是我害了她,害了整个家……”
会见室的时钟滴答作响,时间一点点流逝。
周志高看了看表,站起身,准备离开。
孙友仁也跟着站起来,踉跄着想要抓住他的衣角,却被民警拦住。
“周部长,您再等等!我还有话要说!”
周志高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我真的悔过了……我愿意把所有赃款都退回去,愿意配合组织调查所有问题,只求您能帮我照顾一下我妈……”
孙友仁的声音里满是哀求,“我知道我罪该万死,可我妈年纪大了,不能没有人照顾啊……”
周志高沉默了几秒,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人这一辈子有很多次选择,有些选择关乎到自己的人生。”
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直视着孙友仁,“既然走错了,那便没有回头路。”
“没有经受住美色和金钱的诱惑,成了体制内的蛀虫,我不后悔当初培养你,但后悔没有让你一直在正道上。”
说完这句话,周志高不再停留,转身走出了会见室。
铁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将孙友仁的痛哭声隔绝在里面。
“周部长!我错了!感谢你能来看我!”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像是一把钝刀,轻轻划在周志高的心上。
走出看守所,阳光有些刺眼。
老郑早已在车里等候,看到周志高出来,赶紧递过一瓶水:“周部长,您还好吧?”
周志高接过水,却没有喝,只是望着远处的天空,语气里满是感慨:“他当年是个好苗子,可惜了。”
他想起孙友仁刚参加工作时,为了核实一笔扶贫款的去向,跑了三个乡镇,脚上磨起了水泡也不叫苦。
想起他在财政局改革时,顶住压力推行预算公开,赢得了民众的好评。
可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好干部,最终还是栽在了“人情”和“私欲”上。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没有守住底线。”老郑叹了口气,“家人的逼迫固然可气,但真正做决定的还是他自己,要是他一开始就坚决拒绝,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周志高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沉重。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阳市纪委书记的电话:“孙友仁的母亲,你们多关照一下,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去看看,有什么困难及时解决。”
“但他的案子,必须依法办理,不能因为这些事有所偏袒。”
电话那头的纪委书记连连应下:“周部长,您放心,我们已经安排好了。”
“孙友仁的赃款也在陆续追回,涉案的其他人员也在加紧审讯,一定会给民众一个交代。”
挂了电话,周志高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孙友仁的案子,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这些年,他见过太多干部因为家人、亲戚的原因走上腐败之路,他们总以为“就这一次”“不会被发现”,却不知道“一次”就是万丈深渊的开始。
或许,在干部考核和教育中,不仅要强调廉洁自律,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情关系”,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回到组织部,周志高立刻召开会议,提出在干部培训中增加“家庭助廉”课程,邀请纪检干部、法律专家和干部家属代表授课,讲解腐败对家庭的危害,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
“很多干部的腐败,都是从‘家里人’开始的。”周志高在会上说道,“我们要筑牢干部的思想防线,也要帮他们守住家庭防线,让他们既能干事,又能干净。”
参会的干部们纷纷表示赞同。
“周部长说得对,之前我们只注重干部本人的教育,忽略了家属的作用。”“要是家属能及时提醒,很多干部可能就不会犯错了。”
会议结束后,周志高留在办公室,翻阅着孙友仁的忏悔录。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从“犹豫”到“纵容”再到“麻木”的过程,每一页都写满了悔恨。
周志高拿起笔,在忏悔录的扉页上写下“警钟长鸣”四个字。
他决定,把孙友仁的案子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干部警示教育教材,让更多干部引以为戒。
晚上回到家,刘晓雅看到他神色凝重,便知道他去见了孙友仁。“怎么样?他还好吗?”
“不好。”周志高摇了摇头,把孙友仁的情况说了说,“他说自己是被家人逼的,可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守住底线。”
刘晓雅坐在他身边,轻声说:“其实,这样的案子我们纪委遇到过很多。”
“有些干部一开始确实是被家人裹挟,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就主动去贪腐了。”
“孙友仁虽然有被逼迫的成分,但他后来的隐瞒和纵容,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志高点点头,想起孙友仁说“要是能重来一次,肯定不会再犯”,心里有些复杂。
重来一次,孙友仁真的能守住底线吗?
或许会,或许不会。
但不管怎样,错误已经犯下,就必须承担后果。
“对了,我们纪委最近也在推进‘家庭助廉’行动,准备组织干部家属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刘晓雅说道,“到时候可以和你们组织部的培训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周志高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起推动,让‘廉洁’不仅成为干部的自觉,也成为每个干部家庭的共识。”
第二天一早,周志高就安排秘书对接纪委的相关部门,敲定了“家庭助廉”联合行动的方案。
方案里包括家属廉政培训、廉政家书征集、家庭廉洁承诺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干部家属参与到反腐工作中来。
上午十点,周志高正在审阅方案,孙友仁的律师打来电话,说孙友仁愿意主动交代所有未查清的问题,还提供了其他几名涉嫌腐败的干部线索。
“周部长,孙局长说,他知道错了,想赎罪,希望能给民众和组织一个交代。”
周志高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欣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法律的制裁不会因为他的忏悔而减轻,他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你告诉他,好好配合调查,就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好的交代。”
挂了电话,周志高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
孙友仁的案子,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进干部教育和考核改革的决心。
他知道,反腐和廉政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不能靠“一时的打击”,而要靠“长久的预防”。
只有让每个干部都清楚“底线不可碰”“人情不能越”,才能真正打造一支干净、担当、有为的干部队伍。
“老郑,下午安排我去廉政教育基地看看,准备把孙友仁的案例加进去。”周志高对秘书说道。
“好的,周部长。”老郑应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