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黑罕可汗-《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卓鲁心中感慨万分,他对自己的这个女婿真是越来越钦佩了。

  原本部落面临着一场巨大的灾难,几乎是灭顶之灾,

  但在杨元嗣的一番巧妙操作之后,局势竟然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反而变成了一件大好事。

  杨元嗣之前跟他说过的那些话,此刻又在卓鲁的脑海中不断回响。

  这个年轻人的智慧和谋略让卓鲁越发觉得难以捉摸,他似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但是卓鲁始终想不明白杨元嗣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从他在湖边突然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巫师一般降临到了部落之中。

  他的出现仿佛长生天的旨意,给部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卓鲁的目光缓缓移向虎皮椅子上的黑罕,心中暗自叹息。

  黑罕固然是一个出色的首领,也是一员勇猛的战将,

  但要成为统领整个草原的领袖,他显然还远远不够格。

  黑罕此时正沉浸在一种草原尽在掌握的成就感中,充满了自信。

  帐下的所有人看向黑罕的眼神中,除了敬畏之外,似乎还隐藏着一些其他的情绪。

  而黑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城内的局势。

  现在丰州城内的权力出现了完全的真空,需要立即去填补。

  黑罕命令自己的亲卫将所有的辽军溃兵集中到城西军营的校场上,同时关闭城门。

  城内的契丹人也全部集中起来,放到城北的军营里,等候发落。

  卓鲁的侍卫队有一千多人,派他们作为巡逻队,禁止随意杀害抢劫普通百姓。

  现在城里面的部落骑兵超过了十万人,黑罕和卓鲁大约各自三万多人,占绝对的大多数。

  其他十几个部落一共只有不到四万人,只能听从黑罕的命令。

  黑罕又派出十几个小队,去捕捉那些翻墙而走的辽国溃兵。

  卓鲁则安排一万多人出城,控制城外那些部落的营地。

  大厅上的各个部落首领都领了自己的任务,四散而去。

  只剩下黑罕、卓鲁和杨元嗣,加上翻译那日松。

  黑罕和卓鲁自然的将目光投向了杨元嗣,下一步路应该怎么走,他们心里也没有底。

  杨元嗣当然早就有了自己的计划,他站起身笑道:“不知道你们两个是否愿意搞个可汗的名号?”

  黑罕和卓鲁心中巨震,

  “可汗”

  多么伟大和陌生的名字啊!

  草原上那些悠久的传说,那些伟大的可汗的故事,想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

  现在自己马上就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怎么能够不激动?

  杨元嗣看他们两个的表情,就知道自己的计划肯定能够实现。

  “只要你们两个按照我的话去做,可汗还是小意思,整个草原都会是你们的!”

  卓鲁本来是个没有太大野心的人,此刻也是激动不已。

  他有可能是老了,但是还有儿子,还有孙子。

  草原上的勇士,有哪个不想做可汗?

  卓鲁也站起身来,吩咐侍卫们将大门紧闭。

  三个人开始在大堂密谋……

  登州骑兵被安排在靠近城门的一处大营里。

  李重山看着眼前的火堆,偷偷的在抹眼泪。

  昨天晚上城门之战,登州军阵亡了七个人。

  这些人的遗体是没有办法运回登州的,只能就地火化,将骨殖带回去安葬。

  李重山已经跟杨元嗣出征过好几次,也见识过战场的残酷。

  这是这一次战死的都是杨元嗣的亲卫,是他非常熟悉的人。

  眼看这些朝夕相处的侍卫就在他身边倒下,跟以往的冲击力是不一样的。

  杨元嗣从后面走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就是战争,不是儿戏还能杀别人,别人自然也能杀你。”

  “我知道,只是……”

  李重山擦了擦眼泪,还想再解释。

  杨元嗣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所以作为一个将领,做出决定要更加谨慎。”

  “只有正确的抉择,才能减少自己人的伤亡。”

  李重山重重的点了点头,安排人去火化这些战士的遗体。

  刘十三说道:“这孩子如此高大魁梧,想不到却是如此心软。

  杨元嗣却觉得李重山这样才正常,毕竟他距离成为一个真正的统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己第一次看见尸体的时候都快尿裤子了,这儿子比自己还要强的多。

  杨元嗣看着那几个渤海老兄弟的遗体被投入柴火中,心中也很难受。

  他拿了几坛子酒,撒在地上就当纪念。

  嘱咐书记官记录好姓名职务,保护好骨殖,登州好好安葬,发放抚恤钱粮。

  登州军可以魂归故里,辽国的俘虏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契丹人欺压草原上各个部落太久了,他们之间有的都是鲜血都化不开的仇恨。

  花荣现在军营门口的台阶上,看着一队队被绑着双手的辽军被推出城门去砍头。

  来来回回杀了有差不多四五千人,城门口的土地都被鲜血染红,人头堆成了小山。

  花荣对杨元嗣道:“到底是蛮子,如此屠杀俘虏,恐怕不祥。”

  杨元嗣笑道:“人家自有理由,他们看我们还是蛮子呢。”

  昨天在大厅里,杨元嗣跟黑罕和卓鲁说了一半的真话。

  杨元嗣需要解释他为什么这么热心的帮助黑罕和卓鲁来统一草原。

  其实这个理由也很简单,将自己的野心等同于他们两个的野心。

  杨元嗣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要称王称霸,统一中原。

  历来中原王朝就有草原借兵的传统,燕云十六州和石敬瑭就是现成的例子。

  卓鲁和黑罕都不知道杨元嗣在大宋政治生态中的真正位置。

  只知道他是宋朝的王爷,在他们的意识中,王爷就具备成为皇帝的资格。

  如果杨元嗣有实力,甚至实力超过了当朝的官家,那么他当皇帝就理所当然了。

  这一套逻辑不用杨元嗣再去解释,他们用草原上的逻辑就能形成闭环。

  杨元嗣心中暗暗得意,他自己真正的目的现在谁也不知道。

  哪怕是赵纬纶也不知道他在下一盘怎么样的棋。

  杨元嗣第一次有了这种感觉,他终于不用再被动的去适应各种形势的变化。

  他要掌控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