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州城内的混乱持续了大约有半个月,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
最先离开丰州的是那些参与反抗辽国的小部落,他们都得到了相应的财物和俘虏,满意而归。
辽国上层基本上被屠戮一空,剩下的成年男子脸上全部被印上了记号,这是奴隶的标志。
泰赤乌部和达旦部瓜分了大部分的契丹俘虏和妇女儿童。
黑罕接收了原来那些依附于辽国的部落,人口超过了三十万。
现在部落一跃成为了西部草原上最大的部落,风头无两。
卓鲁的达旦部也势力大增,增加了十多万人口,七八万奴隶,实力大涨。
杨元嗣给他们的建议是暂时先稳定消化已经到手的力量,毕竟政变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草原上虽然崇拜强者,但是也并不是毫无秩序可言。
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政权,只要失去了秩序,统治都不会长久。
黑罕完全通过暴力成为了部落的首领,其他的强人未必不会没有想法。
他现在的统治基础太过薄弱,不得不防。
黑罕舍不得杨元嗣离去,毕竟杨元嗣现在可谓是他最大的外援。
不过杨元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黑罕一直送了五十多里,才依依惜别。
杨元嗣语重心长道:“安达刚刚登上高位,一定要小心在意,有风吹草动就来达旦部给我报信!”
黑罕重重的点了点头,目送杨元嗣离去。
达旦部和黑罕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刚吞并了泰赤乌部,还不到半月的时间又接收了十多万契丹部众。
他们本来部落只有三万多人,可谓是蛇吞象了。
卓鲁有让个儿子,没有一个的能力能够达到他的程度。
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现在家业越来越大,反而增添了新的烦恼。
卓鲁望着掳掠来的一眼望不到边的羊群,对杨元嗣说道:“以后娜仁那几个不成材的弟弟还需要你多多帮扶。”
杨元嗣对那日松笑道:“你告诉我丈人,那是我亲小舅子,我肯定尽心尽力。”
“不过他也应该学一些汉话了,毕竟以后跟汉人打交道会越来越多。”
卓鲁笑道:“那是自然,我还等着你答应给我的盐和茶呢。”
整个达旦九部仿佛是遇到了盛大的节日一样,狂欢持续了一整夜。
娜仁本来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数目的牛羊。
契丹人还是太富有了。
卓鲁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沿着草原上的商路往南扫荡。
那些零散的小部落听说草原上新崛起了一个大部落,也不断的派出使节来刺探。
等真正看到了达旦部站在的规模,没有一个不感到恐惧的。
按照草原的老规矩,他们也都派出了自己的质子来到达旦部,按时上交贡品。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弱肉强食,规则简单而公平。
杨元嗣倒是不在乎这些部落的态度,他在乎的是重新打通从草原到宋境的商路。
大宋对于边境的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什么东西能够买卖,什么东西卖了就要杀头。
这些规定写的一清二楚。
辽国则是对这条商路的路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契丹人想让你的东西卖到哪里,你就只能卖到哪里。
要不然你的商队可能连骨灰也回不了家乡。
杨元嗣现在已经有了完全的把握能够控制这两点,一家独大。
辽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至于大宋边军检查系统,以杨元嗣的地位,他想卖什么能够卖什么。
第一批部落的商队随着达旦的骑兵过了长城,到了代州。
吴阶看着李重山带来的一千多匹骏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等他听到李重山说杨元嗣要将这一千匹骏马直接送给他的时候。
吴阶已经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杨元嗣的要求很简单,让他在代州西北找一个地方,作为交易的榷场。
吴阶马上心领神会,杨郡王这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搞钱上来了。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况且杨大王是通过正当买卖赚钱,比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蛀虫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
吴阶这人不光是个武将,也非常有头脑。
既然杨大王能够做买卖赚钱,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一念天地宽!
吴阶专门划了一块地,作为榷场,派了五百多军卒维护秩序。
对于远道而来的各部落商人给足了面子和安全感。
饮食住宿都敞开了供应,关键的一点是免税。
部落的商人们都快疯了,一百多年来还听说过有免税这一说。
这个政策也是杨元嗣特别嘱咐吴阶的,大宋最是重文抑武。
但是在代州以北这个地界,根本就没有文官这一说。
代州知州永远待在知州府里,从不踏足边境半步。
毕竟在边境上每天是真要死几个人的,知州大人只负责风花雪月。
至于边境争斗……
朝廷养你们这次刺着金印的丘八是为了干什么的?
李重山并没有在代州停留,他带领着几个侍卫返回了汴梁。
杨元嗣的商业帝国已经在慢慢的建立当中,汴梁就是整个商路的中心。
京城传说,郡王府的张衙内神通广大,不论是化外之地的象牙,香料,还是江南的瓷器、绸缎。
甚至塞外的骏马,名贵的狐裘,东北的珍珠,无所不包。
这些传闻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不过也大差不差。
杨元嗣最赚钱的买卖只有两样,私盐和贩马。
至少现在是这样子。
以前的马匹都是来自渤海,现在可以直接从草原进货。
至于私盐可不是谁都能干的,整个京东东路除了杨元嗣,就只有卢进义了。
现在卢进义都成了杨元嗣的下线了,因为登州的盐场实在是太大了。
登州主要的盐场有巨丰场,这个是供应大宋官盐的。
赵纬纶一口气又设置了黄县场、文登场、福山场三个盐场。
全部都属于郡王的私人产业。
郡王的盐场表面上是靠海的渔村,可不是什么盐场。
至于你说为什么盐田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你眼睛不好使。
要是还有人坚持,那么他是不想要自己的眼睛了。
最先离开丰州的是那些参与反抗辽国的小部落,他们都得到了相应的财物和俘虏,满意而归。
辽国上层基本上被屠戮一空,剩下的成年男子脸上全部被印上了记号,这是奴隶的标志。
泰赤乌部和达旦部瓜分了大部分的契丹俘虏和妇女儿童。
黑罕接收了原来那些依附于辽国的部落,人口超过了三十万。
现在部落一跃成为了西部草原上最大的部落,风头无两。
卓鲁的达旦部也势力大增,增加了十多万人口,七八万奴隶,实力大涨。
杨元嗣给他们的建议是暂时先稳定消化已经到手的力量,毕竟政变就发生在一夜之间。
草原上虽然崇拜强者,但是也并不是毫无秩序可言。
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政权,只要失去了秩序,统治都不会长久。
黑罕完全通过暴力成为了部落的首领,其他的强人未必不会没有想法。
他现在的统治基础太过薄弱,不得不防。
黑罕舍不得杨元嗣离去,毕竟杨元嗣现在可谓是他最大的外援。
不过杨元嗣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黑罕一直送了五十多里,才依依惜别。
杨元嗣语重心长道:“安达刚刚登上高位,一定要小心在意,有风吹草动就来达旦部给我报信!”
黑罕重重的点了点头,目送杨元嗣离去。
达旦部和黑罕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刚吞并了泰赤乌部,还不到半月的时间又接收了十多万契丹部众。
他们本来部落只有三万多人,可谓是蛇吞象了。
卓鲁有让个儿子,没有一个的能力能够达到他的程度。
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现在家业越来越大,反而增添了新的烦恼。
卓鲁望着掳掠来的一眼望不到边的羊群,对杨元嗣说道:“以后娜仁那几个不成材的弟弟还需要你多多帮扶。”
杨元嗣对那日松笑道:“你告诉我丈人,那是我亲小舅子,我肯定尽心尽力。”
“不过他也应该学一些汉话了,毕竟以后跟汉人打交道会越来越多。”
卓鲁笑道:“那是自然,我还等着你答应给我的盐和茶呢。”
整个达旦九部仿佛是遇到了盛大的节日一样,狂欢持续了一整夜。
娜仁本来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数目的牛羊。
契丹人还是太富有了。
卓鲁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沿着草原上的商路往南扫荡。
那些零散的小部落听说草原上新崛起了一个大部落,也不断的派出使节来刺探。
等真正看到了达旦部站在的规模,没有一个不感到恐惧的。
按照草原的老规矩,他们也都派出了自己的质子来到达旦部,按时上交贡品。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弱肉强食,规则简单而公平。
杨元嗣倒是不在乎这些部落的态度,他在乎的是重新打通从草原到宋境的商路。
大宋对于边境的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什么东西能够买卖,什么东西卖了就要杀头。
这些规定写的一清二楚。
辽国则是对这条商路的路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契丹人想让你的东西卖到哪里,你就只能卖到哪里。
要不然你的商队可能连骨灰也回不了家乡。
杨元嗣现在已经有了完全的把握能够控制这两点,一家独大。
辽国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至于大宋边军检查系统,以杨元嗣的地位,他想卖什么能够卖什么。
第一批部落的商队随着达旦的骑兵过了长城,到了代州。
吴阶看着李重山带来的一千多匹骏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等他听到李重山说杨元嗣要将这一千匹骏马直接送给他的时候。
吴阶已经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杨元嗣的要求很简单,让他在代州西北找一个地方,作为交易的榷场。
吴阶马上心领神会,杨郡王这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搞钱上来了。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况且杨大王是通过正当买卖赚钱,比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蛀虫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
吴阶这人不光是个武将,也非常有头脑。
既然杨大王能够做买卖赚钱,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一念天地宽!
吴阶专门划了一块地,作为榷场,派了五百多军卒维护秩序。
对于远道而来的各部落商人给足了面子和安全感。
饮食住宿都敞开了供应,关键的一点是免税。
部落的商人们都快疯了,一百多年来还听说过有免税这一说。
这个政策也是杨元嗣特别嘱咐吴阶的,大宋最是重文抑武。
但是在代州以北这个地界,根本就没有文官这一说。
代州知州永远待在知州府里,从不踏足边境半步。
毕竟在边境上每天是真要死几个人的,知州大人只负责风花雪月。
至于边境争斗……
朝廷养你们这次刺着金印的丘八是为了干什么的?
李重山并没有在代州停留,他带领着几个侍卫返回了汴梁。
杨元嗣的商业帝国已经在慢慢的建立当中,汴梁就是整个商路的中心。
京城传说,郡王府的张衙内神通广大,不论是化外之地的象牙,香料,还是江南的瓷器、绸缎。
甚至塞外的骏马,名贵的狐裘,东北的珍珠,无所不包。
这些传闻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不过也大差不差。
杨元嗣最赚钱的买卖只有两样,私盐和贩马。
至少现在是这样子。
以前的马匹都是来自渤海,现在可以直接从草原进货。
至于私盐可不是谁都能干的,整个京东东路除了杨元嗣,就只有卢进义了。
现在卢进义都成了杨元嗣的下线了,因为登州的盐场实在是太大了。
登州主要的盐场有巨丰场,这个是供应大宋官盐的。
赵纬纶一口气又设置了黄县场、文登场、福山场三个盐场。
全部都属于郡王的私人产业。
郡王的盐场表面上是靠海的渔村,可不是什么盐场。
至于你说为什么盐田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你眼睛不好使。
要是还有人坚持,那么他是不想要自己的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