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现在的货物充盈程度虽然比不上南方的泉州,在北方也算是一家独大了。
只是阻碍登州海外贸易有一个巨大的难题,需要杨元嗣亲自回来解决。
这个暂且不表。
李重山这次的主要任务一个是给大家报平安,另一个是亲自跟公主汇报杨元嗣草原的情况。
有些事情杨元嗣亲自开口不合适,其他人来说更不合适。
李重山正是最适合的人选。
赵金儿听了杨元嗣添了一个女人,心里有些不快。
不过这孩子是庶出的,况且是个女孩儿也能够接受。
她看向自己平坦的肚子,心里暗暗懊恼,有些怪自己不争气。
对于杨元嗣来说,这些都是小事。
他现在最在意的是耶律阿骨打。
按照杨元嗣对于金人战斗力的了解,辽国的西京绝对坚持不了一个月。
但是现在都快半年了,天祚帝居然还能够连坚守。
不是金军出了什么问题,就是辽国那边有了什么助力。
杨元嗣决定亲自带队去西京刺探一下虚实。
有了指南鱼的加持,就不必要到处都带着向导了。
杨元嗣只带了那日松一个翻译,加上刘十三和花荣不到一百骑兵向东出发。
草原上牧草起伏,夕阳晚照。
景色十分优美。
杨元嗣骑在马上,观看着这塞外美景。
这些茂密的青草之下不知道埋藏了多少游牧民族男儿的血肉。
草原上的争斗残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杨元嗣还没有回过神来,花荣扯了扯他的胳膊。
不远处的河边出现了四五个骑兵,看装扮应该是也是部落的骑士。
他们的马术非常高明,离着登州军有一百多步的距离,不远不近。
花荣策马上前,掏出了弓箭准备迎敌。
那日松急忙阻止了他,朝着对面高声喊了几句话。
对面的骑士也大声回应了几句,骑着马慢慢靠了上来。
杨元嗣询问才知道,这些家伙都是苏里湖部的战士。
苏里湖部就是上次追杀杨元嗣的那个察合台所在的部落,和达旦同属于蒙古。
草原蒙古部落上有三绝,武绝是黑罕,箭绝就是察合台。
还有一个智绝,是个蒙汉混血的人,叫做长孙信。
这几个骑士是察合台的游骑,专门负责侦察情报。
既然表明了是同族,不是敌人,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最让杨元嗣吃惊的是,其中有个家伙居然会说汉话。
天色将晚,杨元嗣索性命令大家安营扎寨。
篝火堆旁边,杨元嗣拿出了上好的牛肉干和醇厚的马奶酒。
这几个家伙是实打实的酒鬼,一袋子马奶酒下去,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
他们的任务是在草原上寻找金军的补给队,然后汇报给察合台。
察合台有一支非常精锐的骑兵,有三千多人。
这支部队一直在草原上袭击金国的后勤运输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杨元嗣心中暗暗吃惊,按说现在金国兵锋正盛,察合台部落怎么敢去跟他们对抗?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金国出征,什么时候需要补给了?
他将这些问题抛给察合台的骑士,这几个家伙大眼瞪小眼,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中有个看起来比较机灵的说道:“你要知道详细的信息,就去问察合台吧。”
说完就忙着吃肉喝酒去了。
这人也丝毫不见外,也没有防备心。
当天晚上就在登州军旁边搭了个帐篷,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杨元嗣去找察合台了。
察合台的营地设在白水泺湖边,杨元嗣看了大吃一惊。
上次察合台袭击他的时候,杨元嗣向卓鲁打探过这人的底细。
苏里湖部虽然同属于蒙古部落,但是距离达旦部非常远。
他们主要活动在辽国的上京道广阔的草原上,名义上属于辽国的附属。
苏里湖部以骑射着称,部落战士英勇善战。
但是他们的名声却不太好,苏里湖部是出了名的奸诈阴险,反复无常。
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之间虽然也有争斗残杀,不过多数都是世代仇恨。
只要认定了你作为盟友,对着长生天歃血为盟,那么一连几代人都会是朋友。
如果是敌对的部落,有可能几代人都是仇敌。
苏里湖部是其中的另类,因为他们喜欢反复横跳。
造成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人口太少,没有自己的固定地盘。
历代首领只能带领着族人依附于那些强大的部族,
简单来说就是草原上的职业打手。
察合台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部下三千骑兵纵横草原,堪称无敌。
苏里湖人口本来就是少,马匹又多。
他们奉行的是打了就跑的策略,又没有固定的地盘。
那些大的部落反而也不太好对付他们,小的部落又不是他们的对手。
杨元嗣看着眼前连绵不绝的帐篷,粗略算了一下,至少超过了三万人。
什么手段能够让一个部落在一年的时间内规模扩大十倍?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达旦部一天就扩张了一倍。
察合台一年才吞并十倍的人口,速度已经是很慢了。
那几个坛子让杨元嗣在营地边上等候,先自去通报。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察合台匆匆的赶了出来迎接。
他听说有一队非常精锐的骑兵,属于达旦九部,领头的还是一个汉人。
察合台马上联想到最近草原上一个疯狂的传说:
达旦部有个大宋来的勇士,居然战胜了黑罕。
察合台刚刚得到了消息,达旦部和黑罕居然将耶律盘都宰了!
据说这个人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他在大宋还有很大的势力……
察合台远远的看见杨元嗣,只觉得这人英武非凡,想必就是那个人了。
“兄台远道而来,有失迎迓!得罪得罪!”
察合台一边快步走,一边大声喊道。
这下不光是杨元嗣,连刘十三和花荣都吃惊起来,这家伙的汉话不但说的流利。
甚至还带一些文绉绉的感觉!
杨元嗣看他这个样子,知道察合台肯定没有认出来自己。
他也急忙往前走了几步,恭敬的说道:“久闻察合台大王的威名,今日得见,胜似闻名!”
只是阻碍登州海外贸易有一个巨大的难题,需要杨元嗣亲自回来解决。
这个暂且不表。
李重山这次的主要任务一个是给大家报平安,另一个是亲自跟公主汇报杨元嗣草原的情况。
有些事情杨元嗣亲自开口不合适,其他人来说更不合适。
李重山正是最适合的人选。
赵金儿听了杨元嗣添了一个女人,心里有些不快。
不过这孩子是庶出的,况且是个女孩儿也能够接受。
她看向自己平坦的肚子,心里暗暗懊恼,有些怪自己不争气。
对于杨元嗣来说,这些都是小事。
他现在最在意的是耶律阿骨打。
按照杨元嗣对于金人战斗力的了解,辽国的西京绝对坚持不了一个月。
但是现在都快半年了,天祚帝居然还能够连坚守。
不是金军出了什么问题,就是辽国那边有了什么助力。
杨元嗣决定亲自带队去西京刺探一下虚实。
有了指南鱼的加持,就不必要到处都带着向导了。
杨元嗣只带了那日松一个翻译,加上刘十三和花荣不到一百骑兵向东出发。
草原上牧草起伏,夕阳晚照。
景色十分优美。
杨元嗣骑在马上,观看着这塞外美景。
这些茂密的青草之下不知道埋藏了多少游牧民族男儿的血肉。
草原上的争斗残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杨元嗣还没有回过神来,花荣扯了扯他的胳膊。
不远处的河边出现了四五个骑兵,看装扮应该是也是部落的骑士。
他们的马术非常高明,离着登州军有一百多步的距离,不远不近。
花荣策马上前,掏出了弓箭准备迎敌。
那日松急忙阻止了他,朝着对面高声喊了几句话。
对面的骑士也大声回应了几句,骑着马慢慢靠了上来。
杨元嗣询问才知道,这些家伙都是苏里湖部的战士。
苏里湖部就是上次追杀杨元嗣的那个察合台所在的部落,和达旦同属于蒙古。
草原蒙古部落上有三绝,武绝是黑罕,箭绝就是察合台。
还有一个智绝,是个蒙汉混血的人,叫做长孙信。
这几个骑士是察合台的游骑,专门负责侦察情报。
既然表明了是同族,不是敌人,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最让杨元嗣吃惊的是,其中有个家伙居然会说汉话。
天色将晚,杨元嗣索性命令大家安营扎寨。
篝火堆旁边,杨元嗣拿出了上好的牛肉干和醇厚的马奶酒。
这几个家伙是实打实的酒鬼,一袋子马奶酒下去,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
他们的任务是在草原上寻找金军的补给队,然后汇报给察合台。
察合台有一支非常精锐的骑兵,有三千多人。
这支部队一直在草原上袭击金国的后勤运输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杨元嗣心中暗暗吃惊,按说现在金国兵锋正盛,察合台部落怎么敢去跟他们对抗?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金国出征,什么时候需要补给了?
他将这些问题抛给察合台的骑士,这几个家伙大眼瞪小眼,完全不知道怎么回答。
其中有个看起来比较机灵的说道:“你要知道详细的信息,就去问察合台吧。”
说完就忙着吃肉喝酒去了。
这人也丝毫不见外,也没有防备心。
当天晚上就在登州军旁边搭了个帐篷,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杨元嗣去找察合台了。
察合台的营地设在白水泺湖边,杨元嗣看了大吃一惊。
上次察合台袭击他的时候,杨元嗣向卓鲁打探过这人的底细。
苏里湖部虽然同属于蒙古部落,但是距离达旦部非常远。
他们主要活动在辽国的上京道广阔的草原上,名义上属于辽国的附属。
苏里湖部以骑射着称,部落战士英勇善战。
但是他们的名声却不太好,苏里湖部是出了名的奸诈阴险,反复无常。
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之间虽然也有争斗残杀,不过多数都是世代仇恨。
只要认定了你作为盟友,对着长生天歃血为盟,那么一连几代人都会是朋友。
如果是敌对的部落,有可能几代人都是仇敌。
苏里湖部是其中的另类,因为他们喜欢反复横跳。
造成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人口太少,没有自己的固定地盘。
历代首领只能带领着族人依附于那些强大的部族,
简单来说就是草原上的职业打手。
察合台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部下三千骑兵纵横草原,堪称无敌。
苏里湖人口本来就是少,马匹又多。
他们奉行的是打了就跑的策略,又没有固定的地盘。
那些大的部落反而也不太好对付他们,小的部落又不是他们的对手。
杨元嗣看着眼前连绵不绝的帐篷,粗略算了一下,至少超过了三万人。
什么手段能够让一个部落在一年的时间内规模扩大十倍?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达旦部一天就扩张了一倍。
察合台一年才吞并十倍的人口,速度已经是很慢了。
那几个坛子让杨元嗣在营地边上等候,先自去通报。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察合台匆匆的赶了出来迎接。
他听说有一队非常精锐的骑兵,属于达旦九部,领头的还是一个汉人。
察合台马上联想到最近草原上一个疯狂的传说:
达旦部有个大宋来的勇士,居然战胜了黑罕。
察合台刚刚得到了消息,达旦部和黑罕居然将耶律盘都宰了!
据说这个人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他在大宋还有很大的势力……
察合台远远的看见杨元嗣,只觉得这人英武非凡,想必就是那个人了。
“兄台远道而来,有失迎迓!得罪得罪!”
察合台一边快步走,一边大声喊道。
这下不光是杨元嗣,连刘十三和花荣都吃惊起来,这家伙的汉话不但说的流利。
甚至还带一些文绉绉的感觉!
杨元嗣看他这个样子,知道察合台肯定没有认出来自己。
他也急忙往前走了几步,恭敬的说道:“久闻察合台大王的威名,今日得见,胜似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