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吃透引文,才能参透考官的心思。”
陈远耗费片刻推敲其中的奥妙,心中豁然开朗。他继续深思,发觉这两句皆在凸显品德的关键。尚德可抚平乱世,为善能匡正人心。
凭借素日对经典的研习与对朝政的洞悉,陈远挥毫落笔。文章既剖析经义,又融汇政见,布局缜密,辞藻华美。
落下最后一字,他捧起答卷细细端详,嘴角泛起笑意——此番所作远胜往常,若考官得见,必当击节称赏。
正欣喜之际,腹中忽传鸣响。举目望去,暮色已临。
这场科考共计三场,需时九日六夜,过程煎熬且漫长。除应试外,饮食休憩皆须在这狭小的号舍内完成。
他抚了抚腹部,暗自盘算。
“该用膳了吧?”
“那便先填饱肚子。”
陈远取出火石与备好的菜米,在号舍中生火炊饭。不多时,诱人的香气便弥漫在整个考场。
其余考生亦被这香味引得饥肠辘辘,有的搁笔动手烹煮,有的干脆啃起随身携带的干粮。
孙毅瞪着试题,满腹愁绪。
这究竟是何意?他忍不住抱怨,这岂是常人能解的?
饭香更搅得他心烦意乱,索性将考卷推到一边,琢磨着答好其他题目或可过关,不如先果腹再说。
岂料下一道试题更令人头疼。
【君夫人阳货欲。】
众人见状,几欲崩溃。
这又是何等怪题?一题有误尚可理解,怎的连下一题也这般离奇?
孙毅心中发颤。
苦候三载方得此番机遇,若错过,便又得再等三年。
他耗尽钱财购得试题,只为今朝能高中,哪知连题目都难以参透。
素来从容的周安亦开始慌乱。
首题勉强敷衍数语,已觉不妥,未承想次题愈发荒谬。
“君子小人。”
何人拟题?
哪路寻常人能想出此等刁钻之物?
实则这是一道拼接题。“君子”取自《论语》“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哉”则源于“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前半部论君子重义,后半部述樊迟遭孔子责为小人。
众人虽知典故来源,却仍难以下笔。
应试者皆面露难色。
今届试题较往年更为晦涩。
“这题目实在怪异,已辗转数夜难眠,每每合眼便见刁钻问句,诸如‘君子与小人’,又论及仁德礼教、圣贤之道……”
“无一题能答。”
“试题逐年繁复艰深,愈发冷僻。”
“应试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奇特之题,简直前所未闻,岂是常人所能作答?”
张远穿行在怨声载道的考生之中,听着或愤慨或消沉的议论,内心渐趋安宁。
原来并非独已不谙。
众人皆同。
那便无须焦虑。
此时一位同窗近前探问:“张兄,考况如何?”
张远应道:“首题尚可应对,余者皆毫无头绪。”
“竟能作答?”同窗瞠目,“我连一字都难落笔!”
“快讲讲首题 ** ?”
张远遂作解释。
同窗顿悟:“原是强行拼凑两句?无怪翻遍典籍都寻不到根源!”
又问:“既解首题,想必余题亦有见解?”
张远摇头苦笑:“莫提了,‘王爵妻盗魁念’这晦涩题目,全然不知所云,不知何人所出。”
他喃喃低语:“王爵妻……盗魁念……盗魁……”
忽然目光闪烁,击掌喝道:“知道了!源于《孟子》!”
身侧同袍困惑道:“张兄何出此言?”
张远紧握其臂兴奋道:“《孟子》中不是有‘诸侯之妻称夫人’,又有‘盗跖欲见孟子而孟子避之’?此题亦是拼合之作!”
同袍恍然,复又疑道:“可二者毫不相干,合并欲考何意?”
张远阐释道:
前句出自《孟子·滕文公》篇,“王爵妻”彰显诸侯配偶称谓之别,关乎邦国盛衰;后句“盗魁念”同出一章,叙述巨盗意图招揽贤士。
“考的就是在看似无关语句间建立关联!”张远欣然道。
孟子以退为进的处世之道,恰说明面对强横者时,谦退方能保全。两典共阐明哲保身之理。
同袍大悟:“原是暗藏玄机,我等错怪主考了。”
众多未获试题者忿然离去,那些重金购题者见文不对题,更是有苦难言。
赵文垂首踱出考场。
方入宅门,亲眷便急问:
“考得怎样?”
“尚可。”他平静应答。
“不是花费重金才得的试题吗?”
“这还用说,定是十拿九稳。”
父母围在他身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信心十足的父亲坚定地说道。
“我家轩儿才华出众,这种考试根本不在话下。”
“再说,我们已经弄到了考题。”
林轩突然打断他们。
“题目根本不一样!”
“我在外面买的试卷和考场上的完全不同!”
“如果仅有一两道题不同,还能接受。”
“可现在是全错!”
“这次全完了。”
“又要再等三年!”
“我还有几个三年?那个卖题的人信誓旦旦说是真的,你们到底被骗了多久?害我白费功夫,又要熬三年?”
林轩的父母一时无言,难以置信。
这怎么可能?
明明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对方明明保证过,怎么会出错?
考场内。
周恒、赵远等人看着考生陆续离开,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这场会试总算顺利结束了。”
“一切正常,没什么问题。”
“考生也没发现异常。”
“就算他们知道我们换了题,也只能认倒霉,说不定还以为自已买的是假试题。”
有人低声问道。
“可到底是谁泄露了题目?”
此话一出,所有人沉默。
泄题是死罪。
这样的行为不仅害了自已,几乎连累了所有人。
周恒出言稳定人心。
“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渡过这一关。”
“没错,现在最多算是我们擅自改题。”
其他考官纷纷点头。
一旁的赵远听完,暗暗捏了一把汗。
真是要命,刚来就差点丢了性命。
作为来到这里的人,他的日子并不轻松。
眼下最要紧的,是看皇帝会怎么处理。
要知道,皇上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事。
虽然他们顺利完成了会试,但私自更换考题本就是冒险之举,尤其还发生了泄题,事态严重。
如果皇帝心情不好,他们可能全都性命难保。
陈远耗费片刻推敲其中的奥妙,心中豁然开朗。他继续深思,发觉这两句皆在凸显品德的关键。尚德可抚平乱世,为善能匡正人心。
凭借素日对经典的研习与对朝政的洞悉,陈远挥毫落笔。文章既剖析经义,又融汇政见,布局缜密,辞藻华美。
落下最后一字,他捧起答卷细细端详,嘴角泛起笑意——此番所作远胜往常,若考官得见,必当击节称赏。
正欣喜之际,腹中忽传鸣响。举目望去,暮色已临。
这场科考共计三场,需时九日六夜,过程煎熬且漫长。除应试外,饮食休憩皆须在这狭小的号舍内完成。
他抚了抚腹部,暗自盘算。
“该用膳了吧?”
“那便先填饱肚子。”
陈远取出火石与备好的菜米,在号舍中生火炊饭。不多时,诱人的香气便弥漫在整个考场。
其余考生亦被这香味引得饥肠辘辘,有的搁笔动手烹煮,有的干脆啃起随身携带的干粮。
孙毅瞪着试题,满腹愁绪。
这究竟是何意?他忍不住抱怨,这岂是常人能解的?
饭香更搅得他心烦意乱,索性将考卷推到一边,琢磨着答好其他题目或可过关,不如先果腹再说。
岂料下一道试题更令人头疼。
【君夫人阳货欲。】
众人见状,几欲崩溃。
这又是何等怪题?一题有误尚可理解,怎的连下一题也这般离奇?
孙毅心中发颤。
苦候三载方得此番机遇,若错过,便又得再等三年。
他耗尽钱财购得试题,只为今朝能高中,哪知连题目都难以参透。
素来从容的周安亦开始慌乱。
首题勉强敷衍数语,已觉不妥,未承想次题愈发荒谬。
“君子小人。”
何人拟题?
哪路寻常人能想出此等刁钻之物?
实则这是一道拼接题。“君子”取自《论语》“君子喻于义”,而“小人哉”则源于“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
前半部论君子重义,后半部述樊迟遭孔子责为小人。
众人虽知典故来源,却仍难以下笔。
应试者皆面露难色。
今届试题较往年更为晦涩。
“这题目实在怪异,已辗转数夜难眠,每每合眼便见刁钻问句,诸如‘君子与小人’,又论及仁德礼教、圣贤之道……”
“无一题能答。”
“试题逐年繁复艰深,愈发冷僻。”
“应试数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奇特之题,简直前所未闻,岂是常人所能作答?”
张远穿行在怨声载道的考生之中,听着或愤慨或消沉的议论,内心渐趋安宁。
原来并非独已不谙。
众人皆同。
那便无须焦虑。
此时一位同窗近前探问:“张兄,考况如何?”
张远应道:“首题尚可应对,余者皆毫无头绪。”
“竟能作答?”同窗瞠目,“我连一字都难落笔!”
“快讲讲首题 ** ?”
张远遂作解释。
同窗顿悟:“原是强行拼凑两句?无怪翻遍典籍都寻不到根源!”
又问:“既解首题,想必余题亦有见解?”
张远摇头苦笑:“莫提了,‘王爵妻盗魁念’这晦涩题目,全然不知所云,不知何人所出。”
他喃喃低语:“王爵妻……盗魁念……盗魁……”
忽然目光闪烁,击掌喝道:“知道了!源于《孟子》!”
身侧同袍困惑道:“张兄何出此言?”
张远紧握其臂兴奋道:“《孟子》中不是有‘诸侯之妻称夫人’,又有‘盗跖欲见孟子而孟子避之’?此题亦是拼合之作!”
同袍恍然,复又疑道:“可二者毫不相干,合并欲考何意?”
张远阐释道:
前句出自《孟子·滕文公》篇,“王爵妻”彰显诸侯配偶称谓之别,关乎邦国盛衰;后句“盗魁念”同出一章,叙述巨盗意图招揽贤士。
“考的就是在看似无关语句间建立关联!”张远欣然道。
孟子以退为进的处世之道,恰说明面对强横者时,谦退方能保全。两典共阐明哲保身之理。
同袍大悟:“原是暗藏玄机,我等错怪主考了。”
众多未获试题者忿然离去,那些重金购题者见文不对题,更是有苦难言。
赵文垂首踱出考场。
方入宅门,亲眷便急问:
“考得怎样?”
“尚可。”他平静应答。
“不是花费重金才得的试题吗?”
“这还用说,定是十拿九稳。”
父母围在他身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信心十足的父亲坚定地说道。
“我家轩儿才华出众,这种考试根本不在话下。”
“再说,我们已经弄到了考题。”
林轩突然打断他们。
“题目根本不一样!”
“我在外面买的试卷和考场上的完全不同!”
“如果仅有一两道题不同,还能接受。”
“可现在是全错!”
“这次全完了。”
“又要再等三年!”
“我还有几个三年?那个卖题的人信誓旦旦说是真的,你们到底被骗了多久?害我白费功夫,又要熬三年?”
林轩的父母一时无言,难以置信。
这怎么可能?
明明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对方明明保证过,怎么会出错?
考场内。
周恒、赵远等人看着考生陆续离开,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这场会试总算顺利结束了。”
“一切正常,没什么问题。”
“考生也没发现异常。”
“就算他们知道我们换了题,也只能认倒霉,说不定还以为自已买的是假试题。”
有人低声问道。
“可到底是谁泄露了题目?”
此话一出,所有人沉默。
泄题是死罪。
这样的行为不仅害了自已,几乎连累了所有人。
周恒出言稳定人心。
“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渡过这一关。”
“没错,现在最多算是我们擅自改题。”
其他考官纷纷点头。
一旁的赵远听完,暗暗捏了一把汗。
真是要命,刚来就差点丢了性命。
作为来到这里的人,他的日子并不轻松。
眼下最要紧的,是看皇帝会怎么处理。
要知道,皇上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事。
虽然他们顺利完成了会试,但私自更换考题本就是冒险之举,尤其还发生了泄题,事态严重。
如果皇帝心情不好,他们可能全都性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