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真相-《港片:靓坤马仔,小结巴别吹了》

  “立刻收卷批阅。”

  “安排人将此事上报圣上。”

  “最终如何定夺,只能听天由命。”

  主考官王肃吩咐完毕,立刻派人进宫禀报考题泄露与临时换题之事。

  宫城宏伟,金瓦映日,雕梁画栋,尽显皇家威严。

  大殿上,崇武帝端坐龙椅,身着金丝龙袍,不怒自威。

  他正指导太子朱文。

  听闻宦官禀报科举舞弊一事,顿时震怒。

  “天子脚下,竟有人如此胆大妄为!”

  “是朕治理不力,还是这些人目无君上?!”

  “简直荒谬至极!”

  大堂内灯火辉煌,宋太祖黄袍加冠,面色铁青。

  "这帮朝堂米虫!

  "

  "朕予官职厚禄,竟敢盘剥黎民!

  "

  "现在连大考都敢伸手!

  "

  "早晚断送江山社稷!

  "

  他怒发冲冠,目眦欲裂。

  赵德芳快步上前搀住:

  "皇父保重。

  "

  "保重?叫朕如何冷静!

  "

  "大考乃朝廷选才,他们胆敢漏题!

  "

  "得题者尽是豪族,贫寒儒生哪有公道?

  "

  "这是欺君罔上,定要严办!

  "

  "所有牵涉者即刻问斩!枭首示众!

  "

  "这等庸碌之徒,也配立在朝堂?

  "

  "若任其横行,科考岂非儿戏!

  "

  "断不能容!

  "

  赵匡义拍案而起,须发皆颤。

  "王坚!

  "

  他厉声喝道。

  御林军统帅王坚披甲按剑,当即跪地应命:

  "臣在!

  "

  "朕命你彻查漏题案,务必揪出这些蠹贼!

  "

  "领旨!

  "

  王坚率兵而去,全城搜查。安排妥当后,复归殿前候命。

  赵匡义负手踱步,面如寒铁。

  "皇父,既已派御林军查办,为何仍心神不宁?

  "

  赵元佐小心翼翼问道。

  "你不明白。

  "赵匡义冷声道,

  "今科主考是崔文纪,年过花甲,素有清名,断不会营私舞弊。漏题之事绝非他所为。

  "

  "但身为总考官,督察不力,责无旁贷。

  "

  "底下那些试官,定有串通勾结之辈。若他们互为遮掩,此案便难查了。

  "

  言罢,他双眼微眯,沉声道:

  "看来,朕得亲赴贡院走一遭。

  "

  他对这些考官全然不信,决意亲自督办。

  倘若他们官官相护,恐怕难究真相。

  赵匡义眸中冷光闪现,杀意骤起。

  宁可枉杀,不可轻饶!

  他心意已决,若查实舞弊,定将涉事之人尽诛不赦,以正视听。

  必要震慑满朝文武,使其再不敢徇私舞弊。

  科考乃国本所系,为的是择选良才,破除世族专权。如今舞弊之风渐起,若不连根铲除,他日庙堂尽是纨绔子弟,寒士永无晋身之阶。

  恰似魏晋之祸,

  "上品无寒门

  ",必将危及皇权。

  "殷鉴不远,不可不察。

  "

  "朕绝不能步此后尘。

  "

  他斩钉截铁,忽又话锋一转:

  "倒是礼部侍郎郑灏在此案中处置得当,确是可造之材。

  "

  "朕此番亲查,正好验看此人斤两。

  "

  "看是否堪当大任。

  "

  皇帝刘晟对杨焕略感好奇,刚想命令张毅准备车马,却注意到身侧搀扶的刘景。

  刘瑾年纪尚小,欠缺政务历练,正好以此事考验。

  沉吟片刻,刘云开口道:“景儿,你替朕去一趟礼部,处理此事。”

  身为储君,未来江山终究要交到他手中。

  自幼年起,刘云便精心栽培。

  朝中重臣徐川、孙武、韩岳、苏严、林文远等均在东宫兼任要职。

  又选柳明、吴清等十余名俊才伴读,命方远、郑亮教导礼仪政务与治国方略,讲解古今兴衰之理、修身之道。

  同时特设“崇文阁”,广纳天下典籍,延聘名儒讲学。

  选拔青年才俊共同研习,刘云常召诸皇子议政,叮嘱务必和睦,以安社稷、避手足相残。

  刘景领命后迅速赶往礼部。

  望着他离去的身影,刘云立即示意陈平备车,低声道:“暗中跟随,莫惊动太子。”

  “陛下为何不一同前往?”陈平略显困惑。

  “朕若亲临,景儿难免拘束。”

  “暗中观察方知他如何处事,若有疏漏也能及时纠正。”

  “臣明白了。”陈平点头。

  刘云催促道:“速速动身,再迟便追不上了!”

  临行前再三嘱咐陈平务必隐匿行踪,绝不可让太子察觉。

  “若有闪失,唯你是问!”

  陈平领命而出,换了便装驾着寻常马车,悄然尾随刘景驶向礼部。

  第5章 刘云:景儿心肠过软

  刘景的马车刚到礼部,刘云的车驾已从偏门潜入。

  侍从扶刘景下车,众人齐向礼部内厅走去。

  堂中,周仲德已率众官员静候多时。

  见太子到来,众人当即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周仲德年近八旬,白发苍颜,脊背微驼。

  他伏地颤声道:

  “老臣愧对朝廷。”

  “此番因下官疏忽致使试题泄露,幸得苏主事提议更换考题才未酿成大祸。下官愿受责罚。”

  老者叩首涕零,情真意切,在场众人皆为之动容。

  刘瑾素来仁厚,见周仲德垂暮之年又痛悔至此,心生怜悯。

  他温言道:

  “本宫知你秉性忠直,绝非故意泄题。此次奉命查案,只为理清真相。”

  “定会彻查此事。”

  “本宫绝不冤枉忠良,亦必严惩作恶之徒!”

  话音既落,众考官皆敬其明断。

  暗忖储君确有仁君之风。

  若由圣上亲自督办,恐怕已尸横遍地,幸亏是太子殿下主持大局。

  "大人英明!

  "

  众人齐声附和。

  "众所应为。

  "

  李明远望向仍跪着的张维忠:

  "张老,地上寒凉,您年事已高,快快请起。

  "

  说着上前相扶。

  张维忠连连摆手:

  "殿下万金之躯,岂能为老臣屈尊。

  "

  李明远坚持搀扶,唯恐老人体力不支。

  温言道:

  "不必多礼,诸位也都请起。

  "

  考官们纷纷谢恩起身。

  李明远扫视众人,从他们脸上看出未消退的惶恐。

  但真正令他们战栗的,是那位铁腕。

  即便太子不予追究,若查不出泄题之人,以圣上的性情,在场众人恐怕都难逃一死。

  "究竟是谁泄的题?

  "他沉声质问。

  "当真有人为些许钱财,不惜搭上这许多性命?

  "

  他实在难以理解。

  众考官惴惴不安。即便太子不予深究,一日不查明真相,他们一日不得安宁。

  究竟是谁如此愚昧?自取其辱还要祸及他人。

  想到家中亲眷,众人更是恨之入骨。

  若因此事受株连,数百条人命恐将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