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简直疯了-《港片:靓坤马仔,小结巴别吹了》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想着自已双亲年迈需要赡养,仕途正在紧要关头,若考试出事,全家都要受牵连。

  其他考官也纷纷帮腔,表示愿意留在贡院直到考试结束。

  周砚依旧气定神闲:

  “真的不必。”

  “题目泄露也无所谓。”

  “你们觉得,就算知道题目,他们能答得上来么?”

  这话点醒了众人。确实,这些题目就算翻遍古籍也未必能找到答案,泄题也无妨。大家稍感安心,但仍有些担忧。

  “那……万一真有考生从书上找到答案怎么办?”有人迟疑道。

  周砚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临时换题就是了。”

  “又不是没换过。”

  众人这才想起前例。

  上一科会试出现舞弊,就是周砚当场替换试题化解的。

  这下大家彻底信服,不再提驻守贡院的事。

  毕竟贡院年久失修,条件艰苦,谁都不想多待。

  有周砚坐镇。

  想作弊简直是异想天开。

  ……

  七天后。

  贡院重新开放,首场考官选拔正式开始。

  考场外围满全副武装的侍卫,刀枪林立间透出肃杀之气。阳光下冰冷的铠甲折射出刺目光芒,守卫们鹰隼般的眼睛紧盯着来往人群。

  主考赵明川带着礼部官员迈入贡院正门。

  大梁开国以来首次选官大试,此刻拉开帷幕。

  ……

  赵明川与同僚立于高台,望着台下熙攘的考生与围观民众。

  精锐甲士层层护卫着考官队伍,既维持秩序,又彰显威严。

  "列队!

  "

  "不许推挤!

  "

  "违者逐出!

  "

  卫兵们高声呵斥。

  应试者很快排成长龙,连粗通文墨的平民在犹豫片刻后也加入了队伍。

  此次选才不同以往,不论出身籍贯。

  只要身世清白,识文断字即可应试。对寒门子弟,这无疑是翻身良机。

  亦是科举失意者另寻出路的契机。

  赵明川望着攒动的人头,心潮起伏。

  上次来到此界,他仅是挂名副考。

  一场舞弊案便令他焦头烂额。

  今非昔比。

  如今他执掌选官权柄,场内生杀予夺尽在掌握。

  即便六部重臣亲至,亦无权干涉。

  官衔虽仅从五品,实握正三品之权。

  "说来楚天雄这靠山也不算稳固。

  "

  "我不过区区五品。

  "

  "却要替他选拔百官。

  "

  "前番多次找我讨主意。

  "

  "真是逮着一只羊狠薅。

  "

  …………

  赵明川无奈轻笑。

  本想做个悠哉富翁,得富家千金供养。

  每日吃喝玩乐,

  逗弄贵戚子弟,

  听听戏曲度日。

  岂料东家楚天雄接连派差,不断加码。

  虽其驭下之术霸道,

  但眼下倒是顺风顺水。

  受楚天雄与楚枫看重,

  连选官要务都托付于他,

  足见地位不凡。

  仕途光明坦荡。

  年少得志居要职,

  更得上司青睐,

  高升之日可期。

  加之娶得贤妻,

  才貌双绝。

  这般境遇,

  可谓春风得意。

  若非案牍劳形,

  简直堪称完美。

  现今身兼数职,

  该找张衍谈谈俸禄了,

  纵使朝廷薪俸微薄,

  总该有所补偿,

  岂能让他白白操劳。

  对那位铁腕**自不敢多言,

  但在张衍面前尚可据理力争。

  说白了——专拣老实人计较。

  若真向天子讨要俸禄,怕要脑袋搬家。

  此刻,

  贡院外考生开始陆续进场,

  通过核验的举子们持签有序入内。

  "对号入座,不得错乱。

  "

  …………

  考官们正在分发考牌,

  考生依次入座。

  李肃带着差役巡视考场,

  这个院子自上次秋试后一直封闭至今,

  推门还能闻到挥之不去的霉味,

  他吩咐差役打开所有窗户通风。

  密密麻麻的考棚按天地玄黄分列,

  如同蜂巢般的隔间三面封闭,

  只留北面进出,

  勉强能容下一人转身。

  虽然布局与往年相同,

  但李肃此刻心情,

  已不似从前。

  入口处的考生们眼中闪着热切的光,

  仿佛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契机。

  十年苦读全在今朝!

  只要通过这场考试,

  就能摆脱寒门困境,

  再不用看人脸色,

  也不必为柴米发愁。

  他们攥紧考牌暗暗发誓:

  定要争个功名回来!

  抬头看见檐下站立的李肃与考官们,

  人群立刻 * 动起来。

  是那个传闻中严苛的李大人!

  关于他的种种传言浮上心头——

  会试时曾让半数考生交白卷,

  县试还出过人命案子。

  想到这里,

  不少人额头渗出冷汗。

  他们既担心遇到偏题怪题,

  更害怕重演当年的惨剧。

  但即便如此,

  为了功名前程,

  这些读书人还是义无反顾地来了。

  考生们按次序入座。

  虽然这次考试放宽了条件,允许平民参与,但至少要识文断字——否则连告示都看不懂,更不用说熟读典籍律法。

  所以场内多数仍是书生打扮,间或夹杂几个穿粗布衣裳、皮肤黝黑的庄稼汉。

  "王大人,还剩三十多个空位就满了。

  "

  一名考官上前禀报。

  "再放三十人进来。

  "王焕命令道,

  "满员就封场,准备开考。

  "

  考官领命退出,匆匆去院外传令。

  贡院外依旧人头攒动。

  接到通知后,差役清点人数,随即关闭大门,高声宣布:

  "人数已满,即刻封场!

  "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这就结束了?

  考场内,考生们纷纷端坐等待。考官们有序地分发试题,众人紧张接过,深吸气试图平复心情。

  可当看清第一道题目时,所有人如遭雷击,瞬间面如死灰。

  这下全完了!

  谁能答出这样的题?!

  王焕,你简直疯了!

  在场考生原以为王焕再严苛,出的题总归在常理之中。再难的题终归有人能做。可看到首题时,所有人都傻了眼。

  这到底是什么题目?

  首道题目映入眼帘:

  "某商队运粮途经三处关卡,首关征税三分之一,次关征五分之一,末关征七分之一,最终余粮五斗。问最初运粮几何?

  "

  三关抽税?五七取一?

  这般组合令人目眩。大多考生熟读经史子集,何曾钻研此等算学难题。

  李岩凝视考卷,顿时头晕目眩。

  他自诩苦读诗书多年,历经数次大考,本对本次胸有成竹。岂料竟遇上如此离奇试题。

  想到主考官竟是陈川,他唯有苦笑——真是厄运临头。

  若换作他人主考,断不会出这般艰深题目。

  若此番落第,又需等待三年方能再试。思及此,李岩已然心灰意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