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远微微眯眼,赞赏地点了点头。这种考评方式让他能轻易分辨哪些官员敷衍塞责,哪些人对大楚忠心耿耿,众人能力高低立见分晓。更重要的是,这能让群臣时刻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当即拍板推行新制。
“李卿此议甚好!”
“爱卿确实才智超群,若朝中大臣皆如你这般能干便好了。”
李肃沉默不语,心想:陛下这是瞧不上满朝文武?连徐阶、海瑞这样的重臣也不信任?
“爱卿近日为朝廷举荐诸多贤才,实在辛苦。”
“朕特准你休沐三日,好好在家休养。”
“待养足精神,再继续为朕效力。切记保重身体。”
赵明远语重心长地说道。
“臣叩谢陛下恩典。”李肃恭敬行礼。
心里却清楚,皇帝这是既不愿赏赐钱财,又想示以恩宠,索性给个清闲。以赵明远吝啬的性子,文武百官一年到头只有年节、冬至和万寿节才能休沐,几乎整年无休。
如今破例准他休沐三日,确实算得上格外恩典。
反正不需花费银两,皇帝自然不心疼。
退出御书房后,李肃顿感一身轻松。
他献上的考核新制让皇帝不再只盯着他一人,整个朝堂乃至地方官员都要跟着忙碌起来。
他非但不觉得愧疚,反而因为皇帝的注意力分散到百官身上而暗自高兴。这样或许能回到从前清闲的日子。
至于考核?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
李肃盘算着,月底随便处理些事务,考评混个中等,皇帝也挑不出问题。
刚回到府邸,妻子孙蓉和丫鬟春梅、秋菊便迎了上来。
“老爷回来了。”
孙蓉拉着李肃坐下。
不一会儿,春梅端来一盆热水放在他面前。不等李肃反应,就替他脱下靴袜,将双脚浸入水中。
温热的水流包裹着双足,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舒服得让人不愿起身。
这时,秋菊悄然走近,伸手轻按他的肩膀,力道恰到好处地为他缓解疲惫。
“夫君,这样的力度可舒服?”
“嗯,刚刚好。”
萧景慢慢合上眼,感受着她们细致入微的服侍。
“相公。”
“来,张嘴尝尝这个。”
苏婉清柔声细语,如暖风拂面。
他睁眼,见她捏着一块小巧的点心,正送到他嘴边。萧景毫无迟疑地一口咬下。
点心松软甘甜,隐约的花香在唇齿间蔓延。
“相公,好吃吗?”
“很美味。”
“这是新来的厨娘做的?之前未曾见过。”
身后的绿竹忍不住接话:
“公子。”
“这是少夫人亲手为您做的。这点心配着晨露,可是咱们府上独一份。您说,少夫人待您多真心,又是缝衣,又是做点心,连老太爷和少爷都没这待遇呢。”
萧景怔了怔,看向苏婉清。
“当真是你亲手做的?”
一阵暖意涌上心头,连日来的倦意仿佛一扫而空。
苏婉清耳尖微红,轻声嗔怪:
“绿竹。”
“别在相公面前瞎说。”
“这些本就是我该做的。”
“他最近操劳,我也帮不上忙,只能尽些心意。”
“哪里只是心意!”
绿竹低声嘀咕。
“少夫人为了做这点心,忙活了好几天,我和红芍都瞧在眼里。”
“手都烫红了呢!”
“红芍,是不是?”
一旁的红芍郑重颔首:
“少夫人确实煞费苦心。”
“烫着了?”
萧景连忙握住苏婉清的手,视线落在她指尖那抹浅淡的红印上,心疼得紧。
他原以为她向来养尊处优,如今却为他下厨,连这双纤纤玉手都受了伤。
“相公,不碍事的……”
“只有这一处吗?”
萧景轻抚那道伤痕,满目柔情。
“以后这些事让下人去做就好,何必自已动手,若伤着可怎么是好。”
苏婉清被他温热的手掌包裹,双颊泛红,心头甜蜜。
“多谢相公关怀,只是小伤,已经涂过药了,不打紧。”
她抬手又拈起一枚蜜饯,递到萧景唇边,
"妾身亲手做的,爷再尝尝?
"
"辛苦你了。
"萧景含住蜜饯,指尖划过她手背。
苏婉垂眸浅笑,又为他续上热茶。
两名丫鬟侍立两旁,一个揉肩,一个捶腿。
他眯眼品着香茗,只觉浑身舒泰。
这般逍遥日子,倒比当官还惬意。
萧府后花园,梧桐树下。
萧景执竹竿闲坐水边,池面波光粼粼,浮漂忽上忽下。
苏婉在石案前绣着并蒂莲,丫鬟们叽叽喳喳玩着挑彩绳。
"公子尝尝这桂花酥?
"青竹捧着描金漆盘上前,
"新来的师傅手艺极好,酥脆香甜得很。
"
沈砚轻咬一口,果然满口生香。
忽听碧荷惊呼:
"公子快看!浮漂动了!
"
只见鱼线骤然绷紧,钓竿弯如弓弦。
他手腕一抖,急速收线,一尾银鳞闪闪的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晶莹水花。
"真够肥的!
"
"晌午让厨房做红烧鲤鱼!
"
丫鬟们欢叫连连,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沈砚抚着鱼竿轻叹,若在前朝盛世,凭他那些经商妙计,何愁不能富贵?偏生这乾元年间,商人连锦缎都不能穿。
倒想起《汉书》里记载的吕不韦,那才是商贾的好光景。
檐角铃铛轻响时,太学院的晨读正念到《论语·学而》。
"知之为知之...
"的老先生声音洪亮,学子们却昏昏欲睡。
"都听懂了吗?
"老先生环视课堂。
这是专为宗室子弟设的学馆,可年幼的王子们早已神游天外。见先生发问,慌忙收起涣散的神情连连摇头。孩子们心里嘀咕,这位严肃的老学究,哪有沈先生讲课有趣?
连着一旬不见沈砚身影,这位会讲故事的老师到底去了哪儿?下课钟声适时响起。
"散学了!
"
"去玩咯!
"
小王子们顿时精神抖擞,争先恐后往外跑。老先生摇头叹息,终究是孩子脾气,也不忍苛责。
今日庭院格外喧嚣。孩子们没像往常各自嬉戏,都凑在廊下交头接耳。
"沈先生怎还不来教书?
"
"莫不是染恙了?
"
"先生从不无故缺课,定有缘故。
"
"光猜何用,不如打听明白。
"
几个机灵鬼瞄见路过的太监,一窝蜂围上去。
被缠住的太监只得实言相告:沈大人奉旨主持会试,陛下特准他考毕休养,现正在府中静养。
他当即拍板推行新制。
“李卿此议甚好!”
“爱卿确实才智超群,若朝中大臣皆如你这般能干便好了。”
李肃沉默不语,心想:陛下这是瞧不上满朝文武?连徐阶、海瑞这样的重臣也不信任?
“爱卿近日为朝廷举荐诸多贤才,实在辛苦。”
“朕特准你休沐三日,好好在家休养。”
“待养足精神,再继续为朕效力。切记保重身体。”
赵明远语重心长地说道。
“臣叩谢陛下恩典。”李肃恭敬行礼。
心里却清楚,皇帝这是既不愿赏赐钱财,又想示以恩宠,索性给个清闲。以赵明远吝啬的性子,文武百官一年到头只有年节、冬至和万寿节才能休沐,几乎整年无休。
如今破例准他休沐三日,确实算得上格外恩典。
反正不需花费银两,皇帝自然不心疼。
退出御书房后,李肃顿感一身轻松。
他献上的考核新制让皇帝不再只盯着他一人,整个朝堂乃至地方官员都要跟着忙碌起来。
他非但不觉得愧疚,反而因为皇帝的注意力分散到百官身上而暗自高兴。这样或许能回到从前清闲的日子。
至于考核?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
李肃盘算着,月底随便处理些事务,考评混个中等,皇帝也挑不出问题。
刚回到府邸,妻子孙蓉和丫鬟春梅、秋菊便迎了上来。
“老爷回来了。”
孙蓉拉着李肃坐下。
不一会儿,春梅端来一盆热水放在他面前。不等李肃反应,就替他脱下靴袜,将双脚浸入水中。
温热的水流包裹着双足,每个毛孔都舒展开来,舒服得让人不愿起身。
这时,秋菊悄然走近,伸手轻按他的肩膀,力道恰到好处地为他缓解疲惫。
“夫君,这样的力度可舒服?”
“嗯,刚刚好。”
萧景慢慢合上眼,感受着她们细致入微的服侍。
“相公。”
“来,张嘴尝尝这个。”
苏婉清柔声细语,如暖风拂面。
他睁眼,见她捏着一块小巧的点心,正送到他嘴边。萧景毫无迟疑地一口咬下。
点心松软甘甜,隐约的花香在唇齿间蔓延。
“相公,好吃吗?”
“很美味。”
“这是新来的厨娘做的?之前未曾见过。”
身后的绿竹忍不住接话:
“公子。”
“这是少夫人亲手为您做的。这点心配着晨露,可是咱们府上独一份。您说,少夫人待您多真心,又是缝衣,又是做点心,连老太爷和少爷都没这待遇呢。”
萧景怔了怔,看向苏婉清。
“当真是你亲手做的?”
一阵暖意涌上心头,连日来的倦意仿佛一扫而空。
苏婉清耳尖微红,轻声嗔怪:
“绿竹。”
“别在相公面前瞎说。”
“这些本就是我该做的。”
“他最近操劳,我也帮不上忙,只能尽些心意。”
“哪里只是心意!”
绿竹低声嘀咕。
“少夫人为了做这点心,忙活了好几天,我和红芍都瞧在眼里。”
“手都烫红了呢!”
“红芍,是不是?”
一旁的红芍郑重颔首:
“少夫人确实煞费苦心。”
“烫着了?”
萧景连忙握住苏婉清的手,视线落在她指尖那抹浅淡的红印上,心疼得紧。
他原以为她向来养尊处优,如今却为他下厨,连这双纤纤玉手都受了伤。
“相公,不碍事的……”
“只有这一处吗?”
萧景轻抚那道伤痕,满目柔情。
“以后这些事让下人去做就好,何必自已动手,若伤着可怎么是好。”
苏婉清被他温热的手掌包裹,双颊泛红,心头甜蜜。
“多谢相公关怀,只是小伤,已经涂过药了,不打紧。”
她抬手又拈起一枚蜜饯,递到萧景唇边,
"妾身亲手做的,爷再尝尝?
"
"辛苦你了。
"萧景含住蜜饯,指尖划过她手背。
苏婉垂眸浅笑,又为他续上热茶。
两名丫鬟侍立两旁,一个揉肩,一个捶腿。
他眯眼品着香茗,只觉浑身舒泰。
这般逍遥日子,倒比当官还惬意。
萧府后花园,梧桐树下。
萧景执竹竿闲坐水边,池面波光粼粼,浮漂忽上忽下。
苏婉在石案前绣着并蒂莲,丫鬟们叽叽喳喳玩着挑彩绳。
"公子尝尝这桂花酥?
"青竹捧着描金漆盘上前,
"新来的师傅手艺极好,酥脆香甜得很。
"
沈砚轻咬一口,果然满口生香。
忽听碧荷惊呼:
"公子快看!浮漂动了!
"
只见鱼线骤然绷紧,钓竿弯如弓弦。
他手腕一抖,急速收线,一尾银鳞闪闪的鲤鱼跃出水面,溅起晶莹水花。
"真够肥的!
"
"晌午让厨房做红烧鲤鱼!
"
丫鬟们欢叫连连,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沈砚抚着鱼竿轻叹,若在前朝盛世,凭他那些经商妙计,何愁不能富贵?偏生这乾元年间,商人连锦缎都不能穿。
倒想起《汉书》里记载的吕不韦,那才是商贾的好光景。
檐角铃铛轻响时,太学院的晨读正念到《论语·学而》。
"知之为知之...
"的老先生声音洪亮,学子们却昏昏欲睡。
"都听懂了吗?
"老先生环视课堂。
这是专为宗室子弟设的学馆,可年幼的王子们早已神游天外。见先生发问,慌忙收起涣散的神情连连摇头。孩子们心里嘀咕,这位严肃的老学究,哪有沈先生讲课有趣?
连着一旬不见沈砚身影,这位会讲故事的老师到底去了哪儿?下课钟声适时响起。
"散学了!
"
"去玩咯!
"
小王子们顿时精神抖擞,争先恐后往外跑。老先生摇头叹息,终究是孩子脾气,也不忍苛责。
今日庭院格外喧嚣。孩子们没像往常各自嬉戏,都凑在廊下交头接耳。
"沈先生怎还不来教书?
"
"莫不是染恙了?
"
"先生从不无故缺课,定有缘故。
"
"光猜何用,不如打听明白。
"
几个机灵鬼瞄见路过的太监,一窝蜂围上去。
被缠住的太监只得实言相告:沈大人奉旨主持会试,陛下特准他考毕休养,现正在府中静养。